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腐植酸为起始原料,采用先磺化、再与甲醛及磺化丙酮进行缩聚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缩合型腐植酸水煤浆分散剂.通过红外光谱(IR)、热重(TGA)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对分散剂应用于彬长煤制备水煤浆的性能进行了研究,并考察了目标产物水溶液对煤粒表面的动态接触角、与煤粒复合体系的Zeta电位、水煤浆的流变性能和稳定性等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腐植酸水煤浆分散剂用量为0.3%(对干基煤质量),且获得的水煤浆浓度为67%时,其表观黏度为930mPa·s左右,且水煤浆的流变性和稳定性等性能较理想.  相似文献   

2.
为了开发一种适用于神华煤制浆的高效水煤浆分散剂, 对木质素磺酸钠进行了化学改性实验,研究了改性产品GCL3S对神华煤制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化学改性的木质素磺酸钠可使神华煤制浆粘度显著降低,在GCL3S掺量为0.7%,制浆浓度为62.00%条件下,神华煤黏度可降低至898 mPa·s,且浆体的稳定性有明显改善,其降黏效果及抗剪切性能均明显优于目前常用的萘系水煤浆分散剂FDN.  相似文献   

3.
选取水煤浆浓度、添加剂用量、pH值和温度等制浆条件作为研究变量,使用新型聚羧酸盐分散剂对陕西彬长煤、神华煤及宁夏沟口煤等制水煤浆,研究各因素对三种煤的水煤浆表观粘度和成浆稳定性的影响.研究得出了沟口煤、彬长煤和神华煤在使用聚羧酸盐分散剂时的较佳制浆条件:沟口煤的较佳制浆条件为煤浆浓度68wt%,分散剂浓度0.4wt%,稳定剂羧甲基纤维素钠(CMC)浓度为0.02wt%,pH值为8,温度为25℃;彬长煤的较佳制浆条件为煤浆浓度62wt%,分散剂浓度0.4wt%,稳定剂CMC浓度为0.02wt%,pH值为9,温度为25℃;神华煤的较佳制浆条件为煤浆浓度62wt%,分散剂浓度0.4wt%,稳定剂CMC浓度为0.02wt%,pH值为7,温度为25℃.  相似文献   

4.
通过与直链聚丙烯酸/苯乙烯磺酸盐(PAA-SSS)和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8)比较,研究了梳型聚醚聚羧酸盐(PC-350)对彬长煤的成浆性能与其在煤粒表面的吸附行为之间的关系,分析了不同分散剂对煤表面Zeta电位的影响.研究发现,直链型PAA-SSS以卧式吸附在煤粒上,吸附量和吸附速率最小,其通过静电斥力作用使浆体具有较好的流动性,但稳定性较差;NP-8通过单点尾式吸附方式,具有较大吸附量和较快吸附速率,但其降粘性能不好;梳型PC-350以梳型方式吸附,其吸附量和吸附速率居中,而其成浆性能(分散降粘和稳定性)最好,其既具有离子型侧基的静电作用保证了分散降粘,又引入了聚醚亲水侧链空间位阻作用增加了浆体稳定.  相似文献   

5.
水溶性磺化丙酮-甲醛缩合物的合成及其减水性能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丙酮、甲醛和亚硫酸氢钠为主要原料合成了水溶性磺化丙酮-甲醛缩合物(SAF)。并对合成条件及原料配比对其减水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确定了最佳合成条件:采用先丙酮后甲醛的加料方式,n(甲醛):n(丙酮):n(亚硫酸氢钠)=2:1:0.55;缩合初期反应温度为60~70℃,后期反应温度为85~100℃,反应体系的pH为10。  相似文献   

6.
采用水溶液自由基共聚法制备了腐殖酸-烯丙基磺酸钠接枝共聚物(HAS),并通过FT-IR和XRD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将HAS和传统的萘磺酸甲醛缩合物(SNF)分散剂应用于神木煤的制浆,考察了浆体的表观黏度和静态稳定性.研究表明,HAS的应用性能优于SNF,在HAS用量为0.6wt%时,水煤浆(成浆浓度为63wt%)黏度为392mPa·s,168h的析水率为4.47;测定了HAS和SNF在煤表面的物理化学性质,结果表明,HAS在煤表面呈现明显多层吸附特征,吸附量比SNF大,XPS分析也说明了这一点.HAS能更有效地降低水在煤表面的接触角,这表明HAS对煤具有良好的润湿作用.此外,HAS在煤表面的zeta电位绝对值也比SNF略小.  相似文献   

7.
用6种分散剂和6种不同变质程度的煤进行了成浆实验以研究分散剂的用量对水煤浆(CWS)流变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分散剂的种类和用量不仅影响CWS的表观黏度而且还影响其流变特性.分散剂用量过多或过少都会增加CWS的表观黏度,但不同分散剂的最佳用量范围不同,这主要取决于分散剂的结构、性质及其与煤粒间的相互作用特征.分散剂用量主要关系到煤粒表面改性的程度;分散剂的种类主要影响到改性煤粒表面的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8.
木素磺酸盐添加剂对水煤浆流变行为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工业应用上的需要,实验通过流变测量的方法研究了木质素磺酸钠(简称木钠)对水煤浆的流变行为影响,包括木钠浓度、分子量、浆体温度、pH值及木钠与NDF在预剪切条件下的流变性能比较。结果表明:木钠的添加量超过煤重的0.8%时,过量的木钠会引起水煤浆黏度的增加。煤浆的流动性并不随着木钠分子量的增加而增加。相对分子量在10000~50000的级分对流变性较为有利。掺加木钠的煤浆温度只有在60℃时达到最佳的降粘效果。远离此温度点时黏度将增加。煤浆溶液在pH=9的弱碱性环境时最能发挥木钠的分散作用。预剪切实验表明掺加木钠的煤浆溶液的黏度会随着预剪切时间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9.
考察了造纸黑液处理物和8种添加剂对水煤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一定处理后的造纸黑液可直接用作水煤浆添加剂。酸化液经过滤后,不溶物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磺化,磺化产物与其他8种添加剂相比性能良好,其用于淮南煤制水煤浆(煤浆浓度65%)呈油状,粘度较低(400-500mPa.s.)性能稳定,与工业TEAXCO气化装置作用的添加剂(水剂)制取的水煤浆性能相近。  相似文献   

10.
聚羧酸超塑化剂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了含有亲水性羧基、酸酐基团、磺酸基、聚环氧乙烷侧链的三种羧酸类共聚物对水泥浆体流变性能和水泥粒子表面Zeta电位的影响,并与萘系高效减水剂进行了对比.在改善水泥浆体的流变性能方面,三种聚羧酸超塑化剂的最佳掺量和饱和掺量均为0.3%~0.45%;对水泥粒子表面Zeta电位的影响方面聚羧酸超塑化剂远小于萘系高效减水剂,证实了两类减水剂的分散作用机理的区别.  相似文献   

11.
齿轮—五杆机构的轨迹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计算机机构动画仿真的方法,对齿轮五杆机构的轨迹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该机构双曲柄存在的条件,两连杆铰接点C的轨迹曲线可到达的区域及该轨迹曲线形状随机构结构参数的不同而变化的规律,从而为齿轮五杆机构的轨迹综合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自相交易是指董事代表公司的利益与自己或者与自己有利益关系的其他公司或者企业进行的交易,是忠实义务的核心问题。因此,董事的自相交易是董事信义义务所要规制的主要方面。比较了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的交易互相规则;结合自我交易的具体内容,分析了我国公司法关于自相交易的相关规定。  相似文献   

13.
扬声器的自滤波特性与D类功放失真的改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动圈式扬声器的电—力—声类比等效线路对动圈式扬声器的频率特性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提出了利用扬声器的自滤波性能改善因D类功放移相网络引起信号相位失真的方法。同时,采用比较、反馈的方法对音频信号的谐波加以抑制,使得数字功放的总体失真指数下降。  相似文献   

14.
红土颗粒粒度的分维变化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借助分形几何理论,探讨红土在不同处理方法下其颗粒粒度的分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红土的颗粒粒度具有线性分形结构的特点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其分维值的大小反映了土中颗粒粒度的分布情况,并与土的物理力学性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分维是描述土的颗粒粒度的一个新的特征参数  相似文献   

15.
数学优化方法在新安江模型参数率定中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3种数学优化方法及新安江(三水源)模型的理论为依据,介绍了优化方法在新安江三水源模型参数率定中的应用.将率定成果与API模型进行了对比,说明这3种优化方法在大宁河流域参数率定中应用效果良好,具有很好的参考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采用L9(34)正交实验对黄蘑多糖(Polysaccharide of Huangmo,简称HMP)的提取条件进行了优化,对黄蘑多糖除蛋白的方法及条件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确定热水提取多糖的最佳条件为:料液比1∶20,提取温度90℃,提取时间3h,多糖产率达21.32%;使用三氯乙酸法去除多糖的蛋白,当m(黄蘑粗多糖)∶m(三氯乙酸)=1∶6时,多糖质量分数达到83.7%。  相似文献   

17.
物联网演进路线的探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研究物联网的起源及发展路线,并从人和物二个角度探讨网络的技术特征,给出物联网的演进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虚拟世界与物理世界对信息通信的探索将会融合,物联网发展的终极目标是网络的泛在化。据此结论,从公共物联网和系统应用角度对我国物联网的发展与研究提出两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并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既不高估资产或收益,也不少计负债或费用,从而避免虚增企业利润。但在实务中,一些企业却利用会计法规准则中的原则性,通过资产减值准备达到操纵会计利润的目的,本文即是从企业滥用资产减值入手,以实例来揭示企业计提秘密准备的意图,以引起业内人士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通信原理"课程教改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效果,针对信息与通信学院精品课程"通信原理"实施了一系列教改探索与实践,其中包括课程体系与内容、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设计与应用环节、教学手段,考核方式及以科研提升教师科研水平和能力等方面的改革.通过改革,提高了教学质量,激发了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创新能力,培养了学生科学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和实践成效,具有良好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变截面梁变形计算的初参数法,运用该方法求密炼机转子的变形,并得到了精确的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