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滴落法研究了在1758K条件下Ti-Al合金的表面张力。同时采用Butler模型和几种改进的理想溶液模型理论计算Ti-Al合金表面张力。结果表明,Ti-Al合金的表面张力随着Al含量的增加而减小,实验结果和采用Butler模型以及改进理想溶液模型理论计算的结果相一致。Al原子主要分布在熔体的表面,而钛由于具有高的表面张力主要分布在熔体的内部。同时也讨论了表面活性元素硫对Ti-Al合金表面张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硫对合金表面张力影响很大。随着硫的增加,合金表面张力降低。硫在表面上的浓度高于内部。硫在Ti-Al合金中的吸附属于正吸附。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超声波对电解质溶液、小分子溶液、大分子溶液性质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1)对于氯化钠,碳酸钠电解质溶液,其表面张力及粘度随超声波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减小,电导率随超声作用时间的增加而变大;超声功率越大,或者超声频率越低,表面张力下降越快。(2)对于葡萄糖和蔗糖小分子溶液,其表面张力及粘度随超声波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减小,在超声波作用初期,其减小速度较快。(3)对于淀粉大分子溶液,其表面张力及粘度随超声波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减小,静置24h后测其表面张力,下降较快,但其粘度不变,为一定值。  相似文献   

3.
采用滴落法测定了在1758 K条件下Ti-Al合金的表面张力。同时采用Butler模型和几种改进的理想溶液模型理论计算了Ti-Al合金的表面张力。结果表明,Ti-Al合金的表面张力随着Al含量的增加而减小。实验结果和采用Butler模型以及改进的理想溶液模型理论计算的结果相一致。Al原子主要分布在熔体的表面,而Ti由于具有高的表面张力主要分布在熔体的内部。同时也讨论了表面活性元素硫对Ti-Al合金表面张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硫对合金表面张力影响很大,随着硫的增加,合金表面张力降低。硫在表面上的浓度高于内部。硫在Ti-Al合金中的吸附属于正吸附。  相似文献   

4.
采用最大气泡压力法测定298.15 K,常压及不同离子强度(0.57~12.81 mol/kg)条件下氯化钴水溶液体系的表面张力,建立表面张力与浓度关系的经验公式。应用Gibbs吸附等温式推导出表面张力与活度的关系式,提出一种计算溶液活度因子的新模型,并利用实验数据回归得出了新模型参数。与文献中的数据相比,新模型计算数据的标准偏差为0.0632,与Kim归纳出的Pitzer模型参数计算数据的标准偏差相近。结果表明:采用电解质溶液活度测定新方法和计算模型可得到的氯化钴水溶液活度因子的精度较高,这使得通过测定电解质溶液表面张力计算其活度因子(或活度)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5.
用卧滴法测定了液态Pb,Sb纯金属和Pb-Sb合金熔体的表面张力,其表面张力的温度系数均为负值。在同一温度下Pb-Sb熔体的表面张力值介于两纯金属值之间,其值随成分星非线性变化,且对“理想溶液”为负偏差。对液态二元共晶型合金,本文提出“液态类共晶原子团”的概念,并依此解释液态二元共晶型合金的表面张力现象。  相似文献   

6.
用卧滴法测定了液态Pb,Sb纯金属和Pb-Sb合金熔体的表面张力,其表面张力的温度系数均为负值。在同一温度下Pb-Sb熔体的表面张力值介于两纯金属值之间,其值随成分星非线性变化,且对“理想溶液”为负偏差。对液态二元共晶型合金,本文提出“液态类共晶原子团”的概念,并依此解释液态二元共晶型合金的表面张力现象。  相似文献   

7.
通过测定表面张力γg-L、润湿角θ,计算润湿吉布斯自由焓△G,确定选用活性剂的种类,同时测定加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醋酸锌溶液的表面张力,并结合磷酸锌对OP-10吸附量Г,推测OP-10在微晶磷酸锌制备中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OP-10可降低醋酸锌溶液的表面张力,形成临界胶束,在新生成的磷酸锌表面产生S型吸附,形成空间位阻效应,从而阻止磷酸锌粒子的聚集,控制磷酸锌颗粒尺寸.  相似文献   

8.
选矿捕收剂对铝酸钠溶液性质和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长烃链脂肪酸型有机物—PS捕收剂存在下的铝酸钠溶液表面张力、粘度以及溶液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具有羧基官能团的PS捕收剂使铝酸钠溶液表面张力降低,能较好地改善铝酸钠溶液的润湿性;同时,它对铝酸钠溶液粘度有显著的影响,当PS捕收剂浓度低于100mg.L-1时,含有捕收剂的铝酸钠溶液粘度小于不含有捕收剂的铝酸钠溶液粘度,其中捕收剂浓度为40mg.L-1的铝酸钠溶液粘度值最小;当PS捕收剂浓度高于100mg.L-1时,含有捕收剂的铝酸钠溶液粘度大于不含有捕收剂的铝酸钠溶液粘度,且其粘度随捕收剂浓度的增加而增大。用红外光谱测试得知,PS捕收剂使αk=3.0、ρNa2O=220 g.L-1和αk=1.56,ρNa2O=160g.L-1的铝酸钠溶液Al-O-Al键随PS捕收剂含量的增加而增多,Al(OH)4-和Al-OH键峰强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9.
搅拌铸造法制备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热力学和动力学机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对搅拌铸造制备金属基复合材料中增强相粒子进入金属溶液的热力学和动力学机制进行了推导,得出了粒子进入金属溶液中外力做功与润湿角、粒子密度、熔体密度、粒径和表面张力的关系式,为采用搅拌铸造法制备金属基复合材料时制订工艺参数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研究L-白氨酸对铝酸钠溶液种分分解率及其产物Al(OH)3粒度和形貌的影响,并结合表面张力和27Al NMR检测手段探讨L-白氨酸对铝酸钠溶液种分过程影响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在所选实验条件下,L-白氨酸可以强化分解过程,并在低浓度下可使种分产品细化;L-白氨酸的加入可以降低溶液的表面张力,27Al NMR特征峰峰形和化学位移均无显著改变,但半峰宽缩小;结合种分实验,认为添加剂主要是通过吸附在晶种表面,降低了氢氧化铝结晶活化能,促进氢氧化铝的快速析出.  相似文献   

11.
基于Butler方程Al-Mg-Er三元合金表面张力的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Butler方程,结合热动力学数据和CALPHAD优化的过剩吉布斯自由能参数,计算Al-Mg、Mg-Er和Al-Er二元合金的表面张力。结果表明:在镁熔体中加入元素铝和铒时,将增加该熔体的表面张力。通过计算Al-Mg、Mg-Er和Al-Er二元合金的过剩表面张力,发现过剩表面张力与过剩吉布斯自由能之间相对理想溶液偏差性质相反。选择铒为非对称性组元,并在此基础上结合Toop模型计算Al-Mg-Er三元合金的表面张力。结果表明:Al-Mg-Er三元合金的表面张力值基本在0.356~0.783N/m之间,且随着铒含量的增加,表面张力呈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采用失重实验、电化学实验、表面形貌测试(SEM、AFM)和接触角测试深入研究了0.10 mol/L三氯乙酸(Cl3CCOOH)介质中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椰油酸二乙醇酰胺(CDEA)对冷轧钢的缓蚀作用;并探究了缓蚀溶液的表面张力和电导率与缓蚀性能的内在关联。结果表明:CDEA对冷轧钢在Cl3CCOOH中有明显的腐蚀抑制作用,20和30℃下,CDEA浓度仅为20 mg/L时,缓蚀率可高达95%以上。缓蚀性能随CDEA浓度增大而增强,但随温度的上升而减弱。CDEA在钢表面的吸附是符合Langmuir吸附的、自发的、放热的过程,20~50℃下标准吸附Gibbs自由能为-33.6~-33.0 kJ/mol。CDEA为既抑制阴极析氢又抑制阳极溶解的混合型缓蚀剂,其缓蚀机理为“几何覆盖效应”。随CDEA的添加,Nyquist图容抗弧增大,且电荷转移电阻增大。SEM和AFM的微观形貌进一步证实了CDEA显著抑制了Cl3CCOOH溶液对冷轧钢表面的腐蚀。缓蚀钢表面呈现较强的疏水性,其接触角为100.66o。溶液表面张力随CDEA的添加而降低,在钢片浸泡后的溶液表面张力较浸泡前有所增加;溶液电导率随CDEA浓...  相似文献   

13.
磁场强化溶液蒸发的效果及机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磁场效应对含砷溶液蒸发过程实验表明,磁场促进溶液的蒸发,不同的磁场作用参数和不同的溶液成分,影响效果不同,溶液蒸发效率提高5%~10%,平均效率提高达8%以上。通过液气两相平衡、液体过热、成核和挥发等过程的分析,认为磁场强化溶液蒸发的作用机理是磁场具有“磁致表面形核效应”。实验表明磁场降低溶液的表面张力(即单位面积自由能)3.5%~8.3%,从而降低了成核势垒,促进了液体内部的能量交换。增加了汽化成核几率,使溶液蒸发过程得以强化。  相似文献   

14.
通过测定氯化镍电解液的电导率、表面张力、黏度以及它们与温度和镍浓度的关系,并通过按正交设计进行的电解实验,选择了从全氯化镍溶液中电积镍的最佳工艺条件。还通过电化学测试和物理检测,研究了从全氯化镍溶液中电积镍时,杂质铁、钴、铅以及微量 TBP、N-235对镍电积过程的阴极电位、槽压、电流效率、能耗,以及对阴极镍形貌、结晶取向和内应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用气泡内最大压力法测定了十二种铸造镁合金熔渣的表面张力,考察了LiCl、MgF_2、KF、Al_2O_3、MgO、ZrO和ZnO对某些熔渣表面张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十二种熔渣的表面张力值相差不大;合金元素的氧化使表面张力值降低,而LiCl、MgF_2、KF使表面张力值增大。  相似文献   

16.
用相同频率和输入功率的超声波对不同Na2Ok浓度和ακ的铝酸钠溶液进行处理,通过对恒温种分过程中相同反应时间的分解率和粒度分布特点的比较,发现在超声波作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超声波对铝酸钠溶液的强化作用随着铝酸钠溶液苛性碱浓度的降低而加强,且超声波对ακ为1.55时的铝酸钠溶液的强化作用较其他ακ的强.通过对不同Na2Ok浓度和ακ条件下铝酸钠溶液表面张力系数的测定及超声波声致荧光影像的研究,初步探讨了溶液物理性质对超声强化作用和超声空化作用的影响及超声波作用的机理.  相似文献   

17.
基于熔渣结构离子与分子共存理论和Butler方程,建立了CaO-MnO-SiO2熔渣表面张力计算模型。模型利用纯组元的表面张力和摩尔体积以及熔渣中各组元表面相和体相中作用浓度(活度)可以计算出CaO-MnO-SiO2熔渣表面张力随熔渣成分、温度的变化规律。表面张力的计算结果与文献介绍的值吻合很好。计算了1773 K下CaO-MnO-SiO2渣系的等表面张力线,并进一步考察了炉渣成分对表面张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一表面活性物质的特征电镀时,经常使用一些表面活性剂,例如,缓蚀剂、润湿剂、光亮剂和整平剂几乎都是表面活性物质,绝大部分属于有机物质。表面活性物质能定向地在界面上吸附,使表面张力下降,改变了金属/溶液界面的性质,改变了双电层结构,因而影响了金属离子在电极上的沉积过程,也影响了金属离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灰铸铁件针孔缺陷形成的原因及其与铁液表面张力的关系:认为表面张力越大,针孔缺陷越难形成;阐述了表面张力的测量方法,并提出了表面张力防止针孔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研究温度对阳极氧化铝薄膜纳米孔自组织过程的影响.使用环境扫描电镜(ESEM)研究了铝试样在硫酸、草酸、磷酸溶液中,于不同电解温度下阳极氧化形成的氧化铝薄膜形貌.通过分析阳极氧化时电流密度与时间关系曲线,研究了温度对阳极氧化铝薄膜纳米孔自组织过程的影响.提出降低电解温度能够缩短纳米孔自组织过程的时间,是由于降低电解温度增大了纳米孔内表面的表面张力.并且提出在不同的电解质溶液中,电解温度对纳米孔自组织过程的影响程度不同,电解温度对纳米孔自组织过程的影响以在硫酸溶液中最敏感,草酸次之,在磷酸溶液中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