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全球化背景下,劳动力市场有超过半数的中国妇女创造了深刻的社会变迁,然而因为在男权社会中女性话语权受到种种的限制,媒体对此没有给予应有的展现。媒体在报道妇女方面充满社会性别歧视,而且忽略妇女议题,所以媒体传播中应保持一定的道德水准和社会责任意识,从多方面规范传媒的活动,关注女性,帮助女性,促进两性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女性题材电影在世界范围内处于不断拓展之中.上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电影界一个明显的趋势是女性题材的电影越来越多.其中的优秀影片,不仅集中表现了"典型"的女性特质,而且有不少是以社会新语境下"强势女性"为主角的影片,表现了多姿多彩的新女性形象和新颖的主题.  相似文献   

3.
李少红因其影视作品中突显的女性意识和艺术特征引起了大众的关注.女性独立自强、男女平等的观念始终贯穿着李少红的作品,她用自身影视作品中独特的女性视角表达出对于女性生命的特殊感悟.李少红满怀诗情的女性表达,在一定程度上承载着女性价值的表达,也反映了当代社会对于女性意识的反思.这也正是李少红作品的特有的审美价值及其艺术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4.
鲁嘉茜 《视听》2021,(2):92-94
"叛离性"女性话语是一种通过借用、改造和寻求带有女性情怀的编码方式以区别男性话语的叙述策略.本文以四部日韩女性题材电影为例,分析女性题材电影如何书写"叛离性"的女性话语,呈现对女性世界的新认识,挖掘出新的女性价值理念,并对电影中女性情怀的编码方式进行探究,剖析电影通过对立人物的设置以及女性化的叙事与言说最终完成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5.
王晶晶 《新闻世界》2014,(11):137-138
电影作为再现社会的主要传播媒介之一,对创造和确立各种社会成规与性别成规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在传统电影中,女性形象往往处于"他者"的地位,处于男性视觉监管之下。那么女性主义电影针对这种现状是如何反击的呢?本文将从"去他者化"说起,从几个方面去尝试剖析女性主义电影对女性主体形象的构建途径。  相似文献   

6.
中国爱情电影主题的叙事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爱情经由文学艺术的升华和承载,能够走过时间,越过距离,唤醒人们最深层的情感记忆,成为心底生出的一株兰草,在人类情感最为脆弱的地方散发出幽香.相比较其他类型的当代电影而言,爱情片更倾向于商业片的创作,个体化故事比较多,与意识形态的纠葛也较少一些.  相似文献   

7.
郭维易 《今传媒》2016,(3):74-75
在完成了对女性的精神解放、消除了肉体奴役的同时,所谓的"女性"也就成了文化中的一种子虚乌有,这也使得她们作为一个性别的群体亦是悄然失落于文化的视域当中了.对于这样的现象,戴锦华将其命名为当代女性面临着的"花木兰式的境遇",当她们终于获得了分享话语权利的时候,却失去了她们的性别话语身份;在她们真实的参与历史的同时,她们的女性主体身份却也不得不消失在一个非性别化的假面之后.  相似文献   

8.
穆宇婷 《东南传播》2022,(6):118-121
影视剧中的男性形象和女性形象一直经历着深刻的历史流变,这类变化既是现实生活中作为社会人的男性和女性相互心理期待的结果,也是影视剧中男性形象和女性形象双重镜像的结果。在数字时代,男女的影视形象与现实中的男性和女性之间发生的虚拟的情感互动愈加现实化,这既体现为现实中性别权力关系转变的逻辑,也体现出当前影视剧创作中两性形象关系趋向“逆转”的一般规律,女性自我也因现实和影视的双重镜像的作用而发生变化,由此引发一系列社会影响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9.
李泽音 《视听》2021,(3):97-99
作为大名鼎鼎的迪士尼动画品牌的一大分支,迪士尼公主系列影片在80多年的演变过程中不断探索和成长,总体收获了良好的口碑,且在电影票房上也取得了极大的成功.风靡全球的公主形象更是打破了民族和地域的局限,成为亿万观众共有的美好精神记忆.同时,作为美国传播自身文化的重要媒介和社会发展的风向标,该系列影片在人物形象尤其是主角...  相似文献   

10.
金明 《报刊之友》2013,(7):90-91
张艺谋作为一位享誉世界的电影大师,创造了多部经典作品,其中塑造的形形色色的女性角色成为其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符号,本文梳理整理张艺谋电影中典型的女性形象,归纳出其女性形象的流变,进而分析其女性意识流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深度访谈,深入地解剖了"一周CP"这一线上恋爱交友平台对于虚拟亲密关系的建构,并从其媒介使用的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媒介期待、媒介的使用与满足和媒介的"弃用"与不满足等四个方面对其女性使用者的媒介使用过程进行了分析和解读。以女性视角为切入点,本文以"理想爱情"来概括"一周CP"的线上技术和匹配机制所建构起的爱情乌托邦,以及其所试图传达和宣扬的恋爱观念;以"爱情理想"来概括女性使用者在媒介使用和"弃用"过程中所显露出来的个人恋爱观念。试图通过对两者的断裂之处和矛盾之处的分析,深入理解当代女性的婚恋交友行为和个人爱情理想,从而解读更为宏观的社会心理和时代心理。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今这种消费社会中,广告已经成为消费社会中最活跃、最具有影响力的一种大众文化形态。在广告中,大量的女性形象不仅作为黄金符号被使用着,同时也以一种社会承认形态,或借助社会承认影响着女性消费者的身份认同与角色认同。另一方面,女性消费者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消费主力军,甚至主导着消费潮流。因此,研究广告中的女性形象以及广告对女性形象的塑形所起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孟晨曦 《视听》2021,(3):104-105
娄烨作为中国第六代导演的代表人物之一,以其特有的对于女性世界的关注,成为当下中国最擅长表达女性意识的导演之一.本文主要借助女性主义电影批评的相关理论,对娄烨的电影作品及其作品中的女性人物进行探讨,并分别从女性意识的建构和表达、女性意识的视听呈现这两方面来分析娄烨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及其所表现出的独特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4.
刘思贝 《视听》2021,(3):102-104
中国女性题材电影是中国伦理电影类型的重要分支,其产生源自于世界女性主义运动的不断发展壮大,在男权体制与传统思想依旧占有主导地位的情况下艰难前行.从时代外力向内推动到自我意识向外反抗,中国女性电影的发展伴随女性意识的觉醒,从把女性命运受制于时代环境作为主要命题,逐渐变为以自我反思与剖析,向外抗拒时代为主要创作方向.本文通...  相似文献   

15.
贾敏 《视听》2016,(7):116-117
伊朗女性导演泰米妮·米兰妮用镜头发出了作为一个鲜明的女权主义倡导者的呼吁。她的作品不仅仅停留在对女性困境的描述上,更多的是鼓励她们要敢于追求爱情、幸福、平等、自由和个人价值等。她在表达自己对女性群体的同情与怜惜之时,还不忘指引她们走向未来,给予她们希望的曙光。  相似文献   

16.
王苹是新中国革命电影的代表性女导演,其电影通常被阐释为女性意识匮乏的主流电影.而实际上,王苹电影在有关革命和家国的虚构中,隐含了别样的女性主体意识,其电影作为革命意识形态的文化生产,将女性、电影、革命和家国的诸种想象耦合同一,形成了符合那个时代的"女性主体想象"的革命电影文化图景.父权意识形态与女性意识一样,从来不是一个本质主义的话语,而是需要女性参与生产的意识形态结构,其中必然包括女性的意志和要求,王苹电影就是这种意识形态生产的镜像.  相似文献   

17.
曹华 《新闻知识》2012,(1):65-66
随着社会中女性地位的不断提升,以女性为目标消费者的厨具品牌之间的影视广告竞争也愈演愈烈。如何在广告创意中融入丰富的社会意义,如何在广告中通过对各种设计元素的整合,打造目标消费者心中向往的女性形象类型,对于广告创作者在实践操作中塑造更有说服力厨具影视广告女性形象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王楠 《当代传播》2012,(5):85-86
民国时期商业广告中的女性形象是那一时代中国社会大变革的记录和缩影。本文通过对民国时期商业广告中女性形象的解读,揭示了其所承载的丰富而深刻的文化价值内涵。  相似文献   

19.
余鸿康 《新闻世界》2014,(4):241-242
在中国“叛逆与反思”的第六代导演中,娄烨无疑是具有发展潜力的导演,他的几部“地下电影”均是以爱情为主线,也是其力图探讨的中心话题之一,情感的匮乏与渴求是他的摄像机抓捕到都市情绪的内核。他镜语下的爱情主题都是借助身体这一载体与外界的他者、社会和世界进行沟通交流。也许爱情只是一种感觉,或者表达出更加直接的是“性”,又或者导演只是寄托于爱情的嫁衣上,诉说着主人公们在追求爱情的同时,也是在追寻绝对的精神自由。这就是娄烨镜语下的爱情,也是本文极力所要探析其独特的核心及其叙事表达。  相似文献   

20.
2006年,随着《大长今》登陆湖南卫视,“韩流“携带着新一轮收视浪潮席卷整个中国。随着韩剧的热播和流行,剧中女性角色日益凸显、女性意识更加张扬,其作为一个意义传播体系所携带的价值理念和文化内涵,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感染着观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