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在气道上皮鳞状化生过程中β-连接蛋白(β-cat)和维甲酸受体(RARβ)的表达和作用.[方法]选用初断乳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维生素A缺乏9周组(VAD9周组)、维生素A缺乏13周组(VAD13周组),采用维生素A缺乏法复制气道上皮鳞状化生大鼠模型,观察各组大鼠气道上皮的形态学变化,采用原位杂...  相似文献   

2.
《皖南医学院学报》2020,(4):354-357
目的:观察高通量透析(HFHD)联合维生素C、维生素E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微炎症状态及β_2微球蛋白(β_2-MG)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在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透析时间超过1年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普通低通量透析治疗)、B组(HFHD治疗)和C组(HFHD联合维生素C、维生素E口服治疗),每组30例。3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满6个月时(治疗后)分别检测其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及β_2-MG水平。结果:A组患者治疗前后β_2-MG、IL-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C组患者治疗后β_2-MG、IL-6白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A组、B组、C组患者治疗后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B组和C组患者β_2-MG、IL-6和hs-CRP水平下降幅度高于A组患者(P<0.05),C组患者β_2-MG、IL-6和hs-CRP水平下降幅度亦高于B组患者(P<0.05)。结论:维生素C、维生素E联合HFHD对糖尿病尿毒症患者的微炎症状态改善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维生素A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患儿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病情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64例NRDS患儿及60例无NRDS的早产儿分别作为NRDS组、对照组,检测两组TGF-β1、BMP-7和维生素A水平.结果 NRDS组血清TGF-β1和BMP-7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维生素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情Ⅲ~Ⅳ级NRDS患儿血清TGF-β1和BMP-7水平高于Ⅰ~Ⅱ级患儿(P<0.05);NRDS患儿血清TGF-β1和BMP-7水平与病情程度呈正相关(P<0.05),但维生素A与病情程度无相关性(P>0.05).结论 NRDS患儿血清TGF-β1和BMP-7水平明显升高,且两者水平越高患儿病情程度越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1,25-二羟维生素D3及TGF-β/Smads信号通路与胃癌的关系。方法:收集93例胃癌组织和3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1,25-二羟维生素D3及TGF-β1、Smad2蛋白的表达。结果:胃癌组织中1,25-二羟维生素D3表达水平低于正常胃黏膜组织(t=133.850,P<0.001),TGF-β1、Smad2表达水平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t=71.502、35.988,P<0.001)。1,25-二羟维生素D3、TGF-β1和Smad2的表达水平与胃癌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P<0.001)。胃癌组织中1,25-二羟维生素D3与TGF-β1、Smad2的表达呈负相关(r=-0.583,-0.462,P<0.001),TGF-β1与Smad2的表达呈正相关(r=0.425,P<0.001)。结论:1,25-二羟维生素D3可能通过调控TGF-β/Smads信号通路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浆维生素D(VitD),血清白介素-1β(IL-1β)和白介素-10(IL-10)与早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175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分娩孕周小于37周的84例孕妇列为观察组,分娩孕周37~42周的91例孕妇列为对照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浆25羟基维生素D(25-OH-D)、25羟基维生素D2(25-OH-D2)、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IL-1β、IL-10。结果两组研究对象血浆25-OH-D、25-OH-D2、25-OH-D3,血清IL-10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IL-1β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浆25-OH-D、25-OH-D2、25-OH-D3,血清IL-10是早产发生的非独立相关因素(P0.05),血清IL-1β是早产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孕妇血清IL-1β水平与其是否发生早产密切相关,血清IL-1β升高可以降低孕妇的早产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骨代谢异常的发病机制.方法 对188例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空腹抽血检测血清钙调节激素:1、25二羟维生素D3,骨钙索(BGP),白介素-1β(IL-1β),向介素-6(1L-6),肿瘤坏死因子a(TNFa),离子钙.结果 肾综合征出血热合并肾性骨病的患者血清1、25二羟维生素D3、骨钙素(BGP)检测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且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肾综合征出血热合并肾性骨病的患者血清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a(TNFa)检测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且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结论 肾综合征出血热合并肾性骨病的患者存在着骨形成减少和骨破坏过多两种因素,从而引起肾性骨病,在骨形成的过程中血清1、25二羟维生素D3起了主妥作用,在骨吸收增强的过程中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a(TNFa),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测定人体体重指数(BMI)、人体总脂肪含量(FAT%)、血脂水平及血清维生素A、E和β-胡萝卜素水平,探讨肥胖程度对血清脂溶性抗氧化维生素水平的影响。方法2002年8月至9月对166例接受健康体格检查的成年人(男111例,女55例)进行以下检测:①身高、体重、BMI和FAT%测量,并按BMI= 24 kg/m2为切点,将入选者分为超重组(56例)和非超重组(110例);②空腹血清维生素A、E和β-胡萝卜素水平测定;③空腹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H)测定。结果入选者的平均年龄为(53±17)岁,平均BMI为(22.6±2.6)kg/m2,平均FAT%为(23.1±6.1)%。血清维生素A、E和β-胡萝卜素的平均值分别为(788±299)μg/L、(10.4±5.2)mg/L和(719±696)μg/L,超重组的维生素A水平显著高于非超重组(P<0.05),β-胡萝卜素水平显著低于非超重组(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维生素E与血清TG(t=4.513,P= 0.000)、TCH(t=3.368,P=0.001)和FAT%(t=2.265,P=0.025)呈正相关,维生素A与血清TG呈正相关(t=3.297,P=0.001),β-胡萝卜素水平与血清TCH(t=5.758,P=0.000)呈正相关、与年龄(t= -3.890,P=0.000)呈负相关。两组间各维生素水平按相应血脂或体脂校正后,超重组血清维生素A、E和β-胡萝卜素水平均显著低于非超重组(P值均<0.05)。结论肥胖程度是影响血清维生素A、E和β-胡萝卜素水平的因素,同时需考虑肥胖患者高血脂水平和体脂对脂溶性维生素的蓄积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维生素D水平与动脉僵硬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2年10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高血压科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9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25(OH)D水平分为维生素D缺乏组(n=124)和维生素D非缺乏组(n=71),进行临床资料的数据采集,测定踝臂指数(ABI)、踝臂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分析维生素D与动脉僵硬度的相关性。结果维生素D缺乏组与维生素D非缺乏组25(OH)D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生素D缺乏组与维生素D非缺乏组ABI、baPWV、IM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生素D缺乏组与维生素D非缺乏组立位血管紧张素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生素D与ABI、颈动脉IMT呈负性相关。多元回归分析显示,ABI与血清25(OH)D独立相关(β=-0.227,P<0.05),颈动脉IMT与血清25(OH)D独立相关(β=-0.175,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伴维生素D缺乏患者动脉僵硬度增加,血清25(OH)D浓度是ABI、颈动脉IMT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维生素D与动脉僵硬度之间可能存在负性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维生素D(VitD)联合鱼油对糖尿病前期(PDM)患者糖脂代谢、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取PDM患者132例,随机均分为联合组(VitD+鱼油)、VitD组(VitD)和对照组(不干预)。比较各组糖脂代谢、胰岛β细胞功能、炎症反应、血管内皮功能等指标。 结果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联合组甘油三酯降低,白细胞介素-10增高(P<0.05),联合组和VitD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肿瘤坏死因子-α、胰岛素抵抗指数、前列腺素E2、瘦素、抵抗素降低(P<0.05),空腹胰岛素、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脂联素增高(P<0.05),且联合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 结论维生素D联合鱼油治疗PDM患者可改善其脂代谢和胰岛功能相关指标,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测定犬血浆中维生素A(VA)、维生素A棕榈酸酯(RP)、β-胡萝卜素(β-C)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方法血浆样本以无水乙醇沉淀蛋白后,用正己烷提取,吹氮浓缩后用HPLC双波长法测定。结果 VA、RP和β-C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3~30μg·ml-1(r=0.997,n=7),0.296~29.6μg·ml-1(r=0.996,n=7)和0.05~5μg·ml-1(r=0.998,n=7),定量下限分别为0.3、0.296和0.05μg·ml-1,日内、日间RSD均小于等于8.1%,VA、RP和β-C的提取回收率分别为94.9%~115.9%、82.2%~101.7%和105.8%~114.4%。结论本法简便快速,适于血浆样本中β-C、VA、RP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维生素D缺乏与老年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2011年在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门诊就诊或干部病房住院的老年患者316例为研究对象,年龄>60岁,测量并记录其血压水平,抽取静脉血标本,测定血浆25羟基维生素D3(25-OH-Vit D3)和甲状旁腺素(PTH)水平;根据25-OH-Vit D3水平分为维生素D缺乏组(<50 nmol/L)和维生素D不缺乏组(≥50 nmol/L),对比分析两组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PTH及血脂水平;并对维生素D缺乏组25-OH-Vit D3水平与SBP、DBP及PTH水平间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及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维生素D缺乏组与维生素D不缺乏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空腹血糖、Ca2+、血浆清蛋白、肌酐清除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生素D缺乏组25-OH-Vit D3水平较维生素D不缺乏组降低,而SBP、DBP、PTH水平较维生素D不缺乏组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生素D缺乏组的25-OH-Vit D3水平与SBP、DBP、PTH水平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710、-0.441和-0.581;P<0.05);进一步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维生素D缺乏组的SBP(β=-40.258)、DBP(β=19.568)、PTH(β=-12.564)与25-OH-Vit D3有相关性(P<0.05),回归方程为25-OH-Vit D3=35.263-0.126 SBP-12.048 PTH+0.094 DBP,方程F=8.605,P<0.05。结论维生素D缺乏与老年高血压发病相关,适量补充维生素D有可能成为预防和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活性维生素D3对糖尿病大鼠肾脏骨形成蛋白-7(BMP-7)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3组:正常对照(NC)组,糖尿病模型(DM)组,活性维生素D3(DC)组(制备糖尿病模型后用骨化三醇灌胃),每组10只。12周后,检测大鼠24 h尿蛋白定量及血生化指标,采用PAS及Masson染色观察大鼠肾脏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中BMP-7及TGF-β1蛋白的表达,RT-PCR法检测肾组织中BMP-7、TGF-β1 mRNA的表达。结果:与NC组比较,DM组大鼠肾脏肥大指数、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尿素氮、胱抑素C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同时肾组织中TGF-β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也明显升高(P<0.05),而BMP-7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与DM组比较,DC组肾组织中BMP-7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余上述指标明显下降(P<0.05),病理改变明显减轻。结论:活性维生素D3可能通过上调BMP-7、下调TGF-β1的表达,发挥其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活性维生素D3对糖尿病大鼠肾脏TGF-β1和HGF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活性维生素D3对糖尿病大鼠肾脏(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 1,TGF-β1)和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3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NC),糖尿病模型组(DM),活性维生素D3治疗组(DC),每组10只.12周后,观测肾组织形态学和肾功能变化,尿白蛋白排泄率等指标的变化,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肾脏TGF-β1表达水平的变化,RT-PCR法检测肾皮质TGF-β1mRNA、HGF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与NC组比较,第12周末DM组大鼠肾脏肥大指数(KW/BW)、平均肾小球体积(MGV)、系膜面积比(FMA)、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肌酐(Scr)均明显升高(P<0.05),肾组织TGF-1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也显著升高(P<0.05),同时肾皮质HGFmRNA表达也有所增加(P<0.05).DC组HGFmRNA的表达水平较DM组显著升高(P<0.05),而上述其他指标与DM组比较,则有明显的降低(P<0.05).结论:活性维生素D3对于糖尿病肾脏病变至少具有部分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为通过抑制糖尿病大鼠肾脏TGF-β1的过度表达,而上调HGF的表达,从而对糖尿病大鼠肾脏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防腐剂山梨酸钾对蚕豆根尖细胞的遗传毒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防腐剂山梨酸钾对蚕豆根尖细胞微核和染色体畸变的影响及β胡萝卜素、维生素B2和维生素C对山梨酸钾遗传毒性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福尔根压片法。结果山梨酸钾可明显引起微核率的上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不引起染色体畸变率的明显上升。3种物质均可降低山梨酸钾诱发的微核率和染色体畸变率。结论防腐剂山梨酸钾对蚕豆细胞具有一定的遗传毒性,β胡萝卜素、维生素B2、维生素C对山梨酸钾的毒性具有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1,25-二羟维生素D_3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水平以及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4年6月延安市人民医院确诊的80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病例组),并根据1,25-二羟维生素D_3水平,将患者分为严重缺乏组(22例)、缺乏组(27例)以及不足组(31例),选择同期进行体检的8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比较1,25-二羟维生素D_3、Hb A1c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标以及1,25-二羟维生素D_3不同缺乏程度者肾功能及神经功能的损伤程度。结果病例组患者血清1,25-二羟维生素D_3水平低于对照组[(16.3±0.9)ng/L比(38.1±3.3)ng/L,t=16.691,P<0.01],其Hb A1c、胰岛素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高于对照组[(8.1±0.9)%比(4.4±0.6)%、(13.0±1.5)m U/L比(7.2±0.8)m U/L,(6.1±0.8)比(3.2±0.4),均P<0.01],稳态模型评价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均低于对照组[(73.5±9.1)比(162.3±21.4),(0.4±0.1)比(0.6±0.1),均P<0.01]。1,25-二羟维生素D_3与HOMA-IR、Hb A1c、胰岛素呈负相关(r=-0.878,-0.823,-0.796,P<0.05),与HOMA-β、ISI呈正相关(r=0.748,0.738,P<0.05)。1,25-二羟维生素D_3严重缺乏组、缺乏组以及不足组胱抑素C、β2微球蛋白(β2-MG)以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分别为(1.4±0.2)mg/L、(1.1±0.2)mg/L、(0.8±0.1)mg/L,(2.6±0.3)mg/L、(1.9±0.2)mg/L、(1.4±0.2)mg/L,(22.6±3.4)m/s、(31.5±4.8)m/s、(39.5±5.3)m/s,(25.3±4.0)m/s、(33.2±4.4)m/s、(40.4±5.8)m/s,其中严重缺乏组患者胱抑素C、β2-MG水平显著高于缺乏组和不足组,MCV、SCV显著低于缺乏组和不足组,而缺乏组胱抑素C、β2-MG水平显著高于不足组,而MCV、SCV显著低于不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2DM患者1,25-二羟维生素D_3水平与Hb A1c水平、胰岛素抵抗相关指标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其是造成靶器官功能损伤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肺结核与氧化应激关系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肺结核与氧化应激的关系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用分光光度分析法检测50例肺结核患者(PPT)和50例健康成人志愿者(HAV)的血浆维生素C(VC)、维生素E(VE)、β-胡萝卜素(β-CAR)含量和红细胞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结果与HAV者比较,PPT患者的MDA平均值显著增高(P<0.001);而VC、VE、β-CAR、SOD和CAT均显著降低(均P<0.001).控制年龄的偏相关分析提示,随着PPT病程的延长,MDA值逐渐增高(r=0.4255,P<0.01),而VC、VE、β-CAR、SOD和CAT值逐渐降低(r分别为-0.3288、-0.3816、-0.4744、-0.3169和-0.3768,P<0.05~0.01).结论肺结核患者体内的氧化应激病理性加剧,且与病程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维生素D水平对妊娠糖尿病(GDM)患者糖代谢、胰岛素抵抗、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氧化应激生物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择妊娠糖尿病患者70例(GDM组)和同期产检的血糖正常孕妇70例(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25羟维生素D[25(OH)D]、TNF-α、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GDM组患者FBG、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TNF-α升高,胰岛β细胞分泌指数(HOMA-β)、血清25(OH)D、GSH水平降低(均P<0.05)。25(OH)D与FBG、HOMA-IR、HbA1c、TNF-α呈负相关,与HOMA-β、GSH呈正相关,与FINS、SOD无相关性。结论维生素缺乏或不足与GDM患者的空腹血糖升高和胰岛素抵抗相关,25(OH)D缺乏可能通过增加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影响GDM患者的糖代谢和胰岛素敏感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活性维生素D联合ARB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微量白蛋白尿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2013年在本院就诊的45例符合早期糖尿病肾病诊断标准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RB治疗组(A组)、活性维生素D治疗组(B组)、ARB联合活性维生素D治疗组(C组)各15例,各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糖尿病治疗。疗程16周,观察比较各组治疗前后尿微量白蛋白(U-mAlb)、血TGF-β1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16周后,各组尿微量白蛋白、血TGF-β1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联合治疗组尿微量白蛋白、血TGF-β1水平下降最明显(P0.05)。结论:活性维生素D可以减少早期糖尿病肾病尿微量白蛋白,减轻肾脏纤维化,且联合ARB治疗后疗效更为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中的作用.方法将8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随机分为A1组(钙、活性维生素D3、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和A2组(钙、活性维生素D3治疗组),共6个月,选择30例正常对照组的腰椎、股骨颈的骨密度及血β-胶原、骨钙素作为对照.结果骨质疏松组治疗前与正常对照组相比,β-胶原、骨钙素、腰椎、股骨颈骨密度差异明显(P<0.01),A1与A2组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A1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明显(P<0.05),A2组治疗前后骨钙素无明显差异(P>0.05),β-胶原、腰椎、股骨颈治疗前后差异明显(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在骨质疏松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Lancet》1983;1(8318):225. 作者认为维生素E对人的神经功能的重要性有三个根据:用维生素E治疗早期β-脂蛋白缺乏能推迟和预防神经并发症,对受损神经有阻止和逆转作用;维生素E能改善因其严重缺乏而引起的慢性脂肪吸收失调;维生素E缺乏者(如β-脂蛋白缺乏、慢性肝病和胆囊纤维化)的神经病理学改变与维生素E缺乏的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