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化学教学"糊涂"艺术是指教师在清楚明白的心境下,遵循化学教学艺术的特点,用一种艺术化的方式,故意装"糊涂",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获得问题解决的教学艺术.它有多重价值,其具体策略有:创设悖论,巧装"糊涂";故引"歧途",澄清糊涂;巧妙埋伏,感悟"糊涂";捕捉时机,意外"糊涂",并遵循相应的原则.  相似文献   

2.
教学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相统一的活动.教学的科学性要求教师要做一个明白人,同时,教学的艺术性要求教师在适当的时候要做一个糊涂人,即"揣着明白装糊涂",运用"糊涂"艺术,探寻知识的形成过程,暴露教师的思维过程,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结合案例说明课堂教学中的"糊涂"艺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相似文献   

3.
古往今来,"讲"是教师的权利,也是教师的义务,但是,愚蠢的教师把学生讲糊涂了,聪明的教师把学生讲明白了,只有那些富有智慧的教师把学生讲聪明了.  相似文献   

4.
"反串":即课堂上师生角色的"互换",学生是课堂上的"主角",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个性的舞台.而教师只是"配角",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正如俗语所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相似文献   

5.
<正> 1 "糊涂"艺术的内涵"糊涂"艺术是指教师"揣着明白装糊涂"的一种教法艺术。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教学艺术设计教学情境,用体态、语言、实验、模型来布景,创造一种"糊涂"气氛,在教学舞台上巧妙设置障碍,导出学生心灵深处的困惑与糊涂,使学生获得对困惑与糊涂的心理体验,然后通过教师的引导、梳理,使学生从困惑中走出来,让学生由糊涂变明白。这样的教学,  相似文献   

6.
[设计理念] "学案教学"就是把教师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把教学过程设计成清晰的学习流程呈现给学生.课前,学生就按照学习流程进行充分的预习.课上,学生依案而学,教师凭案而导,注重学法指导,突出学生自学,重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使"教案"和"学案"一体化.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教案"变成"学案",把"讲堂"变为"学堂",把"教材"变成学生自学的"蓝本",让学习成为学生"自己的事",使学生真正成为实践的主体,学习的主人,从而在与教师、文本的多元对话中逐步形成独立的、创造性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7.
教师在导入环节"故作不知"--激起"兴奋点";在新授环节"装着不会"--引发"探索点";在练习环节"有意出错"--制造"辨析点";在小结环节"似懂非懂"--推出"升华点".这种"装作糊涂"的教学契机使"湖涂教学法"既能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也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教学两个字拆开就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可见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是师生教学的互动过程,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学生是内因,教师是外因,外因要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相似文献   

9.
现代心理学讲爱有"真爱"和"非爱"之分,"真爱"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而"非爱"对人际关系是有害的.在师生关系中"放任的爱"、"糊涂的爱"、"自私的爱"、"专制的爱"就属于"非爱",是教师应该避免的;而"理智的爱"、"‘懂你'的爱"、"无私的爱"、"真诚的爱"才是真正的对学生的爱,只有真正的爱学生才能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既要教学生知识,又要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不能"灌",而要"导",要在"导"字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1.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每一个教师尤其是思品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它往往通过教师以各种"说话"的形式展开.所以思品教师必须提高自己的"说话"艺术.根据多年实践研究,笔者以为,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可以灵活运用否定的问题肯定说、复杂的问题辩证说、抽象的问题形象说、糊涂的问题清楚说、片面的问题全面说、棘手的问题婉转说、常见的问题幽默说等多种"说话"方法.  相似文献   

12.
<英语课程标准>提出:"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要正确认识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这就要求教学要"以人为本",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英语教学存在着很多问题,教师"翻译式"、"灌输式"教学方式仍然存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差.时代在发展,形势在变化,英语教学发展不断呈现出新特点.英语课堂教学要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就要在继承以往英语教学经验和成果的同时,勇于创新.教学要立足学生,受益于学生,就要在课堂教学中把握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3.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开始对传统机械的教育思想进行反思,过去扎根在教师心中的权威式教育已经发生了动摇,教师的"倾听"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应运而生.通过"倾听",教师才能真正明白学生的真实想法,了解学生队伍的发展态势.文章立足于教师"倾听"与教学的关系,进一步讨论"倾听"在教学中的意义和教师教学"倾听"的策略,志在探讨如何加强教师与学生的和谐关系,促进教师教学的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14.
所谓"学后记",是指学生对课堂内教师与学生双边活动内容的个性化记录.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们的一双双眼睛,一只只耳朵,一个个脑袋就像设置在课堂内的"活探头"、"黑匣子",以理性或非理性的方式记录着教学过程中师生的许多秘密,注视着教师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声调,同时又揭示了学生的学习心理活动过程.因此,"学后记"这一活的"黑匣子"是教师进行反思教学,调整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教师的作用关系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成败.本文把新课程环境下的教师定位为学生学习的"保健者",提倡在"四要素"上狠下功夫.  相似文献   

16.
"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是一条高压线,教育界人士都知道!然而,就是这条"地球人都知道"的行规,教师却经常触犯.明明知道"高压线"触不得、碰不得,触了碰了往往既伤学生也伤自己,可还有人"以身试法",教师难道脑子都进水了不成,没有一点风险意识和法制观念?我想,糊涂的教师难免存在,但是,糊涂的教师群体绝没有存在的可能!  相似文献   

17.
一次教研课,我上的是<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课前我查阅了厚厚的资料,摘录了大量的笔记.上课时,我旁征博引,口若悬河,学生也听得入了迷.课后,我等来的"赞美"却是:"一堂精彩的高中语文课."我的听课对象是六年级学生,而我上的是"一堂精彩的高中语文课",他们能听得懂吗?他们能理解多少?他们是被我教"明白"了还是被我教"糊涂"了?学生的回答果然是:"这么一首看似简单的诗歌里原来还有这么多的学问啊!"显然,我把他们教"糊涂"了--他们已经不是以小学生的身份学习古诗了,而是即将入门的"古诗研究员"!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的课堂如何实现"主体"与"主导"的辩证平衡是当前实施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在数学课堂中,既要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时空,又要充分发挥教师有效引领的作用.教学中的"画龙点晴",既能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能有效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引探教学的特点是,整个教学过程,以思考题为思维主线,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先学(探求),教师后帮(归纳),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着眼于"引",启发学生去"探"."引探教学"有三个层次.一、初学.是引探教学的准备阶段.上课时,教师以预习思考题为根据,引导学生回想与新课有关的旧知识,并讲解引例,为学生学习新内容作好知识上的准备.二、再学.是"引探教学"的中心环节,由五个步骤组成:1.教师提出思考题,要求学生预习  相似文献   

20.
在传统语文教学中,"学什么"和"怎么学"是掌握在教师手中的,学生只是盲目地跟着教师学。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从而导致学生始终不会学习。此外,传统教学只让学生跟学,不让学生自学,学生对思维的内容和思维的结果全凭耳听脑记,往往会因时间的关系而淡忘。教师也难以了解学生个体是在真思维还是在假思维,是有效思维还是无效思维。小学语文"学案教学"的探索是针对传统语文教学的弊端而进行的一项语文教学改革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