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石冲  朱颖 《光明中医》2023,(10):1830-1835
目的 系统评价中药周期辨证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SPID)的有效性。方法 检索CNKI、VIP、万方、CBM数据库、PubMed、Embase和The 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查找建库至今的中药周期辨证治疗对比不随月经周期变化的单纯辨证治疗SPID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Cochrane评价方法评估风险偏倚,运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2篇文献,770例患者,其中治疗试验组399例,对照组371例。试验组总有效率更高,复发率更低,2组中医证候积分、局部体征积分、生活质量评分、B超表现、血清免疫学指标均有差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未提及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中药周期辨证治疗SPID更为有效,但由于纳入文献样本量少,质量较低,仍需更多高质量、大样本的RCT试验为临床提供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2.
正盆腔炎性疾病(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PID)由女性内生殖道炎症引起,若未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彻底则容易导致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Sequel of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SPID)的发生。SPID包括盆腔炎反复发作、慢性盆腔疼痛、不孕症和异位妊娠。目前针对SPID的发病机制研究较多,其中免疫因素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1]。中医认为本病的病机核心为血瘀,多虚实夹杂,治当清湿化瘀、行气活血、益气扶正。现将中药调控SPID免疫机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中医证候规律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SPID)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应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调查101例SPID患者,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SPID出现频率最高的前10个症状分别是腰骶酸痛、带下量多、神疲乏力、小便清长、恶寒、舌质偏暗、口干、月经色暗或有血块、头晕、急躁易怒。探索性因子分析显示该病的中医证候分别为脾虚湿瘀互结型、湿热瘀结型、气滞血瘀型。结论: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法对SPID进行流行病学研究,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本病的中医证候规律。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代谢组学研究中药"红I号"灌肠液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寒湿瘀滞证)的作用。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寒湿瘀滞证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SPID)患者28例直肠给药,进行治疗前后的比较;另选择5例健康人为健康对照组。初步探索中药"红I号"灌肠液通过直肠给药方式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寒湿瘀滞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时收集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寒湿瘀滞证)患者的粪便样本,共设5组,分别于第1天、第5天、第10天、第15天、第20天抽提并获得粪便菌群DNA。用代谢组学方法筛选出关键的生物标志物或与疾病有一定相关性的标志物,从而分析药物的吸收功能、代谢功能以及生物利用度等的影响。结论:寒湿瘀滞证SPID患者粪便代谢物中存在有差异的关键化合物,其中寒湿瘀滞证SPID患者与正常健康人粪便中潜在干预靶点比较,4个上调,4个下调。这些代谢化合物的异常表达可能是SPID的重要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SPID)患者中医体质分类与中医证型的关系,为防治SPID提供新的思路。方法以230例SPID患者为观察组,230例健康体检女性为对照组,根据《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对入组病例进行中医体质分类,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对SPID发病有影响的中医体质类型;运用对应分析探讨SPID患者中医体质类型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结果平和质、阳虚质、湿热质、气郁质在2组间分布差异显著(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阳虚质、湿热质、气郁质为SPID的易感体质(P<0.05),平和质是SPID的保护体质(P<0.05);对应分析提示阳虚质较其他体质人群更容易出现寒湿瘀阻证,气郁质人群更容易出现气滞血瘀证,湿热质人群更容易出现湿热瘀结证,阴虚质更容易出现血瘀肾虚证。结论SPID与中医体质类型有密切的关系,阳虚质、湿热质、气郁质为SPID的易感体质,平和质是保护体质;SPID患者中医体质类型与中医证型存在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6.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Sequelae of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SPID)高发于已婚育龄妇女,趋于年轻化,属妇科临床上的常见病。中医古籍无此病名记载,可归属于"妇人腹痛""痛经""不孕症""带下病"等病证范畴。另外SPID缠绵难愈,病情反复,可导致异位妊娠、不孕等,对于女性的身心健康及生活的质量造成了很大危害。近年来,多数中医医家认为本病病因病机为本虚标实。经行或产后失于调养、气血耗伤,正气未复之时,外邪乘机内侵于冲任胞宫而致病。对于SPID西医的常规治疗药物是抗菌药物。但长期应用抗菌药物,很容易增加耐药等不良反应,而且由于药物难以直达病灶产生充分疗效,极易导致该病复发。中医以辨证论治为原则,对SPID的治疗有广泛且深入的研究,主要有中药内服、外敷、保留灌肠、离子导入、针灸、理疗、穴位注射、静脉注射等方法[1],都取得了非常好的临床效果,方法简便易行、不会产生耐药性、而且可以提高SPID患者的自身免疫力,通过改善盆腔血液循环,软化盆腔粘连组织,降低SPID的复发率,且目前中医学对于本病的治疗呈现多样化的趋势,故现对SPID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周夏  王嘉梅  柴华  高雅 《北京中医药》2018,37(4):307-311
目的观察二联和三联疗法治疗寒湿凝滞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SPI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寒湿凝滞型SPID诊断标准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予以二联疗法即中药口服和中药灌肠,三联疗法在二联基础上加上红外光理疗治疗。2个月后观察2组患者症状、体征变化并观察相应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指标,进行局部体征评分和中医证候评分。结果三联疗法综合疗效愈显率为68.33%,中医证候疗效愈显率为75.00%,局部体征疗效愈显率为66.67%;二联疗法综合疗效愈显率为36.67%,中医证候疗效愈显率为46.67%,局部体征疗效愈显率为25.00%,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各项体征积分均明显降低,且三联组优于二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联疗法治疗寒湿凝滞型SPID对于改善患者症状和局部体征均有较满意的临床效果,明显提高愈显率,且优于二联疗法。  相似文献   

8.
龙茜  林洁 《中药材》2022,(4):882-889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从铁死亡角度分析筛选得到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SPID)的天然药物成分。方法:在GEO数据库中检索与SPID相关的符合筛选条件的数据集,进行limma差异分析获得SPID的差异表达靶点。在FerrDb平台收集与铁死亡相关靶点。将铁死亡与SPID差异表达的共同靶点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并对该网络进行拓扑学性质分析。通过WebGestalt数据库及reactome数据库对共同靶点进行KEGG及GO富集分析。利用CMap平台定位药物小分子,并通过TCMSP找到天然药物小分子所来源的天然药物及其所对应靶点后进行分子对接分析。结果:GEO数据库筛选出GSE165004及GSE58794数据集,通过limma差异分析后得到3 093个靶点。通过收集得到与铁死亡相关靶点259个。取铁死亡与SPID差异表达共同靶点构建PPI网络与拓扑学性质分析可到关键靶点30个。GO及KEGG富集分析显示SPID从铁死亡角度或与刺激的反应、蛋白结合、RAS突变体的信号传导等相关。CMap数据库结果显示,Camptothecin、Digitoxigenin、芹菜素等天然药物小分子化合物具有较高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分析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SPID)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分析体质检测对临床运用的指导意义。方法:以横断面现场调查法通过现场调查收集资料,对120例SPID患者和我院同期109名健康体检者女性进行中医体质类型判定。结果:两组偏颇体质各占68.3%和73.6%;偏颇体质按最高值统计,排前三位的SPID组气郁质28例(23.3%)、阳虚质20例(16.7%)、气虚、湿热质各10例(8.3%),对照组阳虚质26例(23.9%)气郁质13例(11.9%)湿热质11例(10.1%);按转化分值达到偏颇体质统计,两组阳虚质均居最高,SPID阳虚质50例(41.7%),对照组阳虚质44例(40.4%);两组气郁质检出率差异显著(P0.05);两组兼夹体质均出现较高比率,2种兼夹以上者SPID组58例(48.3%),对照组61例(56%),两组比较未见统计学意义,但SPID组复杂性有更高的趋势。结论:盆腔炎患者中医体质检测中以阳虚质、气郁质最为多见,且夹杂其他体质类型,可为中医辩证类型提供佐证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当归芍药汤口服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SPID)湿热瘀结证炎症细胞因子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80例SPID湿热瘀结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2组均给予头孢呋辛酯片及替硝唑片口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当归芍药汤口服治疗,3周后评估疗效。结果 治疗3周后,治疗组在炎症细胞因子指标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方面均低于对照组(P<0.01),且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当归芍药汤辅助治疗SPID湿热瘀结证可下调炎症细胞因子表达水平,改善盆腔血液微循环,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肝癌患者的中药治疗和身心护理的作用和效果。方法对来本院治疗的50例肝癌患者进行中药治疗和身心护理,观察治疗和护理效果。结果进行中药治疗和身心护理后,收到了比较理想的效果,总有效率达到92%。结论对肝癌患者进行中药治疗和身心护理效果比较理想,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盆腔炎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85例盆腔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进行合理护理,观察治疗效果。结果: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和护理后,治愈48例,好转31例,无效6例。结论:中药保留灌肠进行盆腔炎治疗,治疗中进行合理护理,对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有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正>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sequelae of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SPID)是指女性生殖道周围组织发生粘连、瘢痕形成等,除躯体症状外患者常合并精神不振、心理障碍等。现代医学治疗SPID主要采用手术、药物、微波等疗法,但整体疗效尚待提高。中医药通过多途径综合治疗SPID能够改善临床症状,缩短病程,降低  相似文献   

14.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动物模型作为盆腔炎后遗症发病机制、预防、治疗、开发新药的重要载体,在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研究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笔者通过对目前SPID动物造模方法进行总结,从手术及非手术方面对其建立的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介绍徐云霞主任医师重用清热化瘀法治疗盆腔炎后遗症(SPID)的临床经验。徐师认为SPID病机以正气亏虚为本、湿热之邪为标,肝气郁滞,血瘀常存,阳虚寒邪夹杂,诸方因素错综复杂,导致病情缠绵难愈。其以清热祛湿、活血化瘀为基本治法,同时注重补正气、调和肝脾,采用家传经验方二丹红藤败酱汤、墓头回方、柴芩归芍散,临床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16.
中药口腔护理对口腔菌种及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中药制剂口腔护理对口腔中细菌菌种及数量的影响。方法:将18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中药制剂和0.9%无菌生理盐水进行口腔护理,观察护理前后口腔细菌菌种及数量的变化;采用VITEK-AMS自动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采用琼脂稀释法进行体外敏感试验。结果:使用中药制剂进行口腔护理后,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葡萄球菌等致病菌的种类及数量,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明显优于盐水对照组,与体外中药药敏结果基本一致。结论:中药制剂对患者口腔内的致病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辽宁中医杂志》2016,(8):1628-1629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Sequelae of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SPID)是女性常见病、多发病,病程迁延,反复发作,缠绵难愈。文章运用伏邪学说探析SPID,认为该病具有邪伏体内、遇因待发的发病特点,涉及的伏邪主要有伏寒、伏湿、伏毒、伏瘀,治疗上应扶正祛邪,防治并重。从伏邪致病的角度探讨SPID的防治,有利于提高该病的临床治愈率、降低其复发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参芪扶正汤不同途径给药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SPID)小鼠模型的治疗作用,并探究参芪扶正汤对SPID小鼠模型上生殖道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微管相关轻链蛋白3(LC3)]的影响,探讨潜在治疗机制.方法:选取60只SPF级雌性BALB/c小鼠,7~8周龄,随机分为空白...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运用中药离子导人法对患有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和相关护理体会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82例患有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将其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41例,采用中药离子导人法进行治疗。A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进行常规护理;B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进行针对性护理。结果B组患者治疗后的相关结果转阴率明显优于A组患者;该组患者接受治疗的时间明显短于A组患者;该组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出现并发症的人数明显少于A组患者;该组患者对护理干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A组患者。结论运用中药离子导入法对患有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进行治疗过程对其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可以使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0.
摘要:目的:通过代谢组学研究中药“红I号”灌肠液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寒湿瘀滞证)的作用。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寒湿瘀滞证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SPID)患者28例直肠给药,进行治疗前后的比较;另选择5例健康人为健康对照组。初步探索中药“红I号”灌肠液通过直肠给药方式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寒湿瘀滞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时收集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寒湿瘀滞证)患者的粪便样本,共设5组,分别于第1天、第5天、第10天、第15天、第20天抽提并获得粪便菌群DNA。用代谢组学方法筛选出关键的生物标志物或与疾病有一定相关性的标志物,从而分析药物的吸收功能、代谢功能以及生物利用度等的影响。结论:寒湿瘀滞证SPID患者粪便代谢物中存在有差异的关键化合物,其中寒湿瘀滞证SPID患者与正常健康人粪便中潜在干预靶点比较,4个上调,4个下调。这些代谢化合物的异常表达可能是SPID的重要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