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注射用低分子肝素钙主要作用为预防血凝块形成,同时预防和治疗静脉血栓。在应用该药时,一般宜选择腹部为注射部位,因腹壁皮下血管、淋巴管丰富,药物易于吸收。其不良反应主要是注射部位的皮下出血,有时出血直径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时轮换注射部位与皮下出血的关系,找出有效的轮换注射部位的方法,以减少皮下出血的发生率。方法选择过敏性紫癜使用低分子肝素钙的患儿3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观察组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时有规律地轮换注射部位,对照组随机轮换注射部位,两组各注射150例次,观察两组皮下出血发生例数及出血程度。结果观察组皮下出血率及出血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0.01)。结论有规律地轮换注射部位可以减少皮下出血发生率及出血程度。  相似文献   

3.
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部位出血的预防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低分子肝素钙由于临床应用中不需实验监测,在抗血栓治疗时使用较方便,腹壁皮下注射持续时间长,副作用小,而被临床广泛应用,但注射部位皮下出血仍为常见的不良反应。笔者探讨了降低皮下出血发生率及减少皮下出血面积的适宜进针方法和压迫时间。  相似文献   

4.
葛琪  陈荣 《中国医药指南》2012,(30):318-319
目的探讨并总结注射低分子肝素引起皮下出血的原因及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来我院门诊注射低分子肝素的84例不孕不育患者,对引起皮下出血的原因进行分析,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注射的方法不正确,注射部位及间隔不当,按压力度及时间差异是引起皮下出血的主要原因,通过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可有效的减少患者皮下出血的发生。结论选择正确的注射部位,注意注射的间距,按压的时间和力度,加强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对于减少皮下出血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潘莲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23):3629-3629
目的:探讨注射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导致皮下出血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采取患者自身对照法,每12h注射1次,采取对时注射,9:00 am~21:00 pm,早晚选择不同的注射部位,不同的注射方法,连续7d,每次注射后观察注射部位并记录患者疼痛程度及出血情况.结果:通过比较,改良方法注射后疼痛程度、出血肿胀范围明显低于传统的注射方法,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正确的操作和规律轮换间隔注射、每次观察并记录注射部位情况等是避免皮下出血的可行措施.  相似文献   

6.
低分子肝素注射方法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秋琼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8):2802-2802
低分子肝素是一种新型的抗血栓剂,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一般疗程为7~14天,常见不良反应主要是注射部位皮下出血。在护理操作过程中发现,采用常规皮下注射法,患者常出现注射部位疼痛、较大面积瘀血、肿胀甚至出现血肿硬结,造成患者心理紧张,不利于康复。我们对注射方法进行改良后,取得了较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改良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方法的临床效果,寻找最佳注射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需要注射低分子肝素的患者68例,其中常规注射26例,改良注射42例.传统组采用上臂三角肌外缘或前臂外侧注射,改良组采用腹壁部位轮换的垂直皱褶注射法,观察分析患者主观感受及皮下出血面积,并与传统注射法进行比较.结果 改良组患者主观感受较为舒适,皮下出血率7.1%,无皮下出血直径大于2 cm;常规组皮下出血率46.2%,皮下出血直径大于2cm有10例,两组皮下出血率、大面积(出血范围直径大于2 cm)出血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改良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方法可以减少患者皮下出血率及出血面积,注射舒适度较佳.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低分子肝素腹部皮下注射治疗冠心病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腹部皮下属于疏松结缔组织,皮下脂肪厚,出血白限性差,又因低分子肝素为抗凝血药,损伤小血管后,易引起出血、瘀斑、硬结,引起局部疼痛、甚至皮下血肿等不良反应。造成病人心理紧张,引起误解,使病人难以接受治疗。大量研究表明,该药常见的不良反应,与注射方法有关。为此,广大护理工作者,围绕着如何改进低分子肝素的皮下注射方法:从注射部位及方法、按压方法及时间到注射器内空气的处理等做了大量的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改良低分子肝索皮下注射方法与患者接受度、皮下出血发生率和出血面积的关系.方法 选择我科2008年1月-2010年1月住院需注射低分子肝素患者80例,随机分为常规改良注射组和常规注射组,各40例.改良组采用注射部位轮换及提捏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注射法.对比观察患者自评接受度及注射部位皮下出血面积,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改良组及常规组患者自评接受度分别为:很满意10、1人,满意26、18人,不满意4、21人;满意率分别为90%、47.5%,两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改良组皮下出血5人,平均出血面积(0.016±0.022)cm^2,皮下出血率为12.5%;常规组皮下出血31人,平均出血面积(0.025±0.034)cm^2,皮下出血率为77.5%;两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改良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方法可明显增加患者接受度并减少皮下出血发生率及缩小出血面积.  相似文献   

10.
低分子肝素两种注射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芸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20):3134-3134
低分子肝素是一种新型的抗血栓剂,近年来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主要是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治疗冠心病,其常见不良反应是注射部位皮下出血.  相似文献   

11.
匡霞  叶显元  胡迪 《安徽医药》2019,23(10):1980-1982
目的探讨腹部注射定位轮换图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部位规律轮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 2016年 9月至 2017年 3月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 52例需要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按照自行设计的腹部注射定位轮换图轮换注射部位。对照组随机轮换注射部位。观察两组腹部注射部位皮下出血情况。结果观察组注射部位皮下出血发生率( 4.1%)低于对照组( 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7.664,P<0.001)。观察组皮下出血面积< 1.0 cm2(50.0%)1.0~1.9 cm2(33.4%)2.0~3.9 cm2(8.3(8.3%)>6 cm2,36.6%、%),4.0~5.9 cm2,(0.0%)对照组分别为 34.1%、 19.5%、 7.3%、 者差异无统计义( Z=1.045,P=096)。结论使用腹部注射定位轮换图可使低分子肝素注射的部位轮换2.5%,两,学意,.2,规律、合理,有效降低皮下出血的发生率,减轻病人痛苦,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2.
王滢 《河南医药信息》2010,(17):191-192
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的一组临床心绞痛综合征,未经有效治疗,极易发展为AMI和心性猝死。低分子肝素(LMWH)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UAP安全有效,可明显降低心脏事件发生。但因其抗凝作用、注射、按压方法不当,同时联合阿司匹林等抗凝药的协同作用以及老年患者血管脆性大等因素,引起的注射部位皮下出血仍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而且触之疼痛,严重致皮下血肿硬结,甚至皮肤坏死,造成患者紧张、恐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磺达肝葵钠和低分子肝素注射后皮下出血情况,分析原因,指导临床护理操作。方法选择临床诊断为不稳定性心绞痛、心肌梗死的患者170例,随机分为低分子肝素组和磺达肝葵钠组,比较两组注射后皮下出血情况。结果磺达肝葵钠组和低分子肝素组皮下出血率分别为5%和34%,前者均为轻度出血,其中牙龈出血1例;后者轻度出血18例(62%),中度8例(28%),重度3例(10%),其中牙龈出血4例,尿便潜血2例。结论磺达肝葵钠与较低分子肝素组比较,不易引起皮下注射部位出血的发生,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4.
刘琪  杜蕊 《家庭医药》2016,(9):61-62
目的:探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后按压时间对皮下出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1月到2015年5月于我院进行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的75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全部患者随机分成甲、乙、丙三组,三组各有25例患者,甲组注射后按压3min,乙组注射后按压5min,丙组注射后按压10min,对比三组患者的皮下出血情况。结果:甲组25例患者的出血例数与皮下出血点要明显大于乙组、丙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乙组与丙组患者的出血例数与皮下出血点对比无明显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后按压时间5min以上能够有效降低注射部位的皮下出血率,缩小皮下出血点大小,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注射干扰素的效果及舒适度。方法 32例患者分为试验组20例和对照组12例,对照组采用上臂三角肌皮下注射,试验组采用腹部皮下注射,比较2组出现疼痛、硬结、皮下出血、舒适度的情况。结果试验组注射后皮下硬结、皮下出血、疼痛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舒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皮下注射可作为泌尿外科肾癌术后免疫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6.
王巍  吕微 《中国实用医药》2010,5(29):176-177
目的探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的护理方法。对我科收治的80例心肌梗死患者注射低分子肝素钙的注射部位常见并发症的护理以及全面的护理评估和健康教育。结果 76例痊愈,4例有皮下出血的并发症。结论通过对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的科学整体护理减少了出血、皮下淤血等副反应的发生,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中不同部位注射欣母沛消化道不良反应及护理方法.方法 随机抽取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来我院行剖宫产术的患者420例作为研究对象,术后均给予欣母沛注射治疗,按注射部位的不同将采取宫体注射欣母沛的21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将采取三角肌注射欣母沛的21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产后出血情况及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分析其护理方法.结果 观察组产后2h、24 h的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92%(23/21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43%(45/21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剖宫产术中采取不同部位注射欣母沛预防产后出血的疗效相当,但子宫体注射欣母沛的消化道不良反应少,可优先选择经子宫体注射欣母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汪忆珍  孟桂萍 《安徽医药》2014,(11):2215-2216
目的:寻找适合消瘦患者的皮下注射依诺肝素钠的方法,探讨注射后局部压迫时间对消瘦患者皮下出血的影响。方法以体重指数〈18.5 kg·m-2标准选取该科注射依诺肝素钠的消瘦患者50例,同一患者在每天的两次注射时分别采用同样的注射方法和两种不同的按压方式,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注射后按压10 min,对照组注射后按压3 min,对注射后12 h的皮下出血情况作出记录与分析,通过对结果的分析找出按压时间与皮下出血发生率的关系。结果在该实验中,试验组发生皮下出血6例,对照组发生皮下出血15例,二者经字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用统一的标准方法注射依诺肝素钠后按压时间大于10 min可有效降低消瘦患者的皮下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加强用药前后的护理与健康教育,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 36例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患者,只有3例出现注射部位皮下淤血的不良反应。结论通过对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方法的科学整体护理,减少了皮下淤血的不良反应发生,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局部淤血的原因及预防处理措施。方法采取患者自身对照方法,注射2次/d,早晚选择不同注射部位、不同注射方法,连续3~7d,每次注射后观察注射部位并记录患者的疼痛程度及淤血情况。结果通过比较,运用改良方法注射后疼痛程度、淤血肿胀范围明显低于传统注射方法,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恰当的操作和规律轮换间隔注射等是避免皮下出血的可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