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复方丹参联合西咪替丁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世涛 《河北医学》2007,13(3):331-332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联合西咪替丁治疗过敏性紫癜的疗效.方法:36例过敏性紫癜患儿给以复方丹参联合西咪替丁治疗过敏性紫癜,并对其疗效进行观察.结果:复方丹参联合西咪替丁治疗过敏性紫癜,疗效明显,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复方丹参联合西咪替丁是治疗过敏性紫癜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黄芪联合西咪替丁治疗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仅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黄芪及西咪替丁。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皮肤紫癜、消化道症状、关节症状及肾脏损害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黄芪联合西咪替丁治疗过敏性紫癜具有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与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HSP)的临床效果。方法: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甘草酸苷和复方丹参注射液静滴,10~14 d为1个疗程,对照组甲氰咪呱、654-2加常规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儿皮肤紫癜消退及反复次数,以及关节、消化道症状消失时间,肾脏损害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皮肤紫癜消退及反复次数、关节肿痛缓解均优于对照组,且肾脏损害的发生率低。结论:复方甘草酸苷和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在消除皮肤紫癜、关节肿痛、减少肾脏损害方面疗效优于甲氰咪呱、654-2。  相似文献   

4.
马利亚 《吉林医学》2014,(19):180-181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西咪替丁治疗过敏性紫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4例过敏性紫癜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西咪替丁联合甲泼尼龙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皮疹消失时间,关节症状消失时间,消化道症状消失时间,肾损害恢复时间,腹痛消失时间均显著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甲泼尼龙联合西咪替丁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过敏性紫癜,疗效显著优于西咪替丁联合甲泼尼龙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于若舒  李宗峰  厉心 《中外医疗》2009,28(21):93-93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联合西咪替丁治疗过敏性紫赢的疗效。方法36例过敏性紫痰患儿给以复方丹参联合西味替丁治疗过敏性紫癜,并对其疗效进行观察。结果复方丹参联合西咪替丁治疗过敏性紫癜,疗效明显,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复方丹参联合西咪替丁是治疗过敏性紫疲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6.
夏梦迪  冯胜刚  谢席胜  刘开翔  聂麟 《西部医学》2019,31(2):264-269+273
【摘要】 目的 探讨他克莫司对比环磷酰胺治疗膜性肾病的疗效、安全性。方法 通过Cochrane 图书馆、EMbase、OVID,PUBMED、CNKI、VIP和Wangfang Date电子数据库,按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质量,RevMan52软件对纳入文献的相关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22个随机对照研究,共有患者1286人,其中他克莫司(TAC)组644人,环磷酰胺(CTX)组642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CTX组相比, TAC组6个月完全缓解率和总缓解率方面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疗程延长,两组总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不良反应方面,TAC组发生肾毒性、糖耐量异常、手震颤的几率高于CTX组(P<005),CTX组在发生肝毒性、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脱发的风险高于TAC组(P<005);6个月感染率、带状疱疹、高血压、痛风的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膜性肾病的治疗, TAC 6个月短期疗效优于CTX,但随着疗程延长,这种优势减小; TAC组在肾毒性、糖耐量异常、手震颤的发生率明显高于CTX组;CTX组发生肝毒性、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脱发的发生率高于TAC组,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和氢化可的松治疗过敏性紫癜的疗效.方法:46例过敏性紫癜按住院的先后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治疗组给以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给以氢化可的松治疗.结果:复方丹参在过敏性紫癜中的治疗效果优于氢化可的松,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复方丹参对过敏性紫癜的治疗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探讨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联合西替利嗪治疗小儿季节性过敏性鼻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两院收治的100例小儿季节性过敏性鼻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使用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联合西替利嗪治疗,对照组使用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治疗,12周为一个疗程。治疗结束后,记录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的体征等级;比较两组在停止治疗后1年内的复发次数及复发率;比较两组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的比例;记录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流涕、鼻塞、喷嚏、鼻甲肿大和体征分级评分均有下降(P<005),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体征分级评分及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下降(P<005);观察组在结束治疗1年内过敏性鼻炎复发3次以下的概率、复发3~5次的概率、复发5次以上的概率、总复发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在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 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联合西替利嗪治疗小儿季节性过敏性鼻炎疗效良好,可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系统评价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与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Medline、Cochrane 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按照纳入、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并提取数据,使用改良版Jadad量表评价方法学质量。定义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化疗者为替吉奥组,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化疗者为卡培他滨组。采用RevMan 53版软件对两组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中位生存期、中位总生存期(mOS)、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和不良反应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11个随机对照试验(RCT),共1439例患者。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在客观缓解率(OR=125,95% CI:098~160,P=007)、疾病控制率(OR=121,95% CI:091~162,P=0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吉奥组在mPFS方面表现出优势(HR=081,95% CI:068~097,P=002),两组在mOS(OR=084,95% CI:070~101,P=006)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安全性方面,替吉奥组1~4级的厌食(P=001)和1~4级的口腔炎(P=002)发生率高于卡培他滨组,替吉奥组3~4级的肝功能受损(P=001)发生率低于卡培他滨组,替吉奥组任何级别的手足综合征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卡培他滨组(1~4级毒性反应:P<000001;3~4级毒性反应:P=001);其他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和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近期疗效相当。但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的毒性反应更小,安全性更好。  相似文献   

10.
复方丹参加西咪替丁治疗过敏性紫癜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文彬  周颖  郑淑梅  汤雪晴  许红波 《四川医学》2004,25(11):1234-1235
目的 探讨复方丹参加西咪替丁治疗过敏性紫癜 (HSP)临床疗效。方法  6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 3 0例。对照组常规治疗 ,治疗组加用复方丹参和西咪替丁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0 .0 % ,明显高于对照组 5 3 .3 % ,且治疗组紫癜性肾炎 (HSPN)发生率 (10 .0 % )明显低于对照组 (3 6.7% ) ,P均 <0 .0 1。结论 复方丹参加西咪替丁能提高HSP患儿疗效 ,减少肾损害 ,促进患儿病情康复。  相似文献   

11.
近年新生儿、婴儿、成人麻疹患者逐年增加,临床表现一般仍较典型,成年人麻疹患者全身中毒症状较重。麻疹抗体检测结果阳性是主要的诊断依据。麻疹发病的双相移位的机理可能是,免疫保护力不足,婴儿出生时麻疹抗体力低。孕期母传胎的麻疹抗体减弱,母经乳汁传给婴儿的抗体减弱,成人麻疹抗体水平逐年下降。预防措施是怀孕前给予育龄妇女麻疹疫苗接种,鼓励母乳喂养,麻疹疫苗计划免疫适当提前,在成人追加麻疹疫苗的免疫,加强病毒变异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2.
尿液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通过尿液 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观察 ,更加科学、准确地诊断血尿和血红蛋白尿。[方法 ]采用干化学分析仪检测和尿液显微镜红细胞计数 ,观察 180例正常人尿标本加入正常人血标本后 ,不同 pH值 ,不同时间内 ,观察红细胞溶解情况。 [结果 ]pH <5 .5以下时 ,随着时间的延长 ,红细胞溶解现象明显。 1h后观察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2h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pH <5 .5时对红细胞计数影响较大 ,易致红细胞发生溶解现象 ,出现假性血红蛋白尿 ,对血尿和血红蛋白尿很难区分 ,给临床诊断造成不便 ,更易引起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13.
阴道炎1236例病原检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236例阴道炎患者的阴道分泌物作直接镜检和病原菌分离培养检查;结果,细菌感染900例,念珠菌234例,滴虫102例。900例细菌经鉴定;葡萄球菌300例,阴道加特纳菌276例,淋病奈瑟菌170例,其它细菌124例。结果表明,葡萄球菌,阴道加特纳菌,淋病奈瑟菌是细菌性阴道炎最常见的致病菌。  相似文献   

14.
碱量法测定壳多糖脱乙酰度的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壳多糖脱乙酰度测定的减量法的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实验评价碱量法的精准度及样本含潮量等因素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并对汪氏推荐计算公式和本文作者提出的改良公式作出评价。结果:碱量法测定壳多糖脱乙酰度受样本性状、含潮率、反应体系中酸量的影响。改良公式更能反映样本实际脱乙酰度。结论:碱量法简便易行,评价指标在可接受范围,可用于壳多糖研制中的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15.
刘复平 《中外医疗》2012,31(23):1-2
目的探讨研究喉癌主癌灶手术的安全切缘在临床上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11年3月已经确诊喉癌的患者100例,随机分成A、B两组,A组为观察组50例,主要采取手术切缘后,然后采取镜下观察分析;B组为观察组50例,主要采取手术切缘后,然后采取肉眼观察分析,将结果进行临床特点分析比较。结果早期的喉癌患者和晚期的喉癌患者的阳性切缘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的阳性切缘发生次数高于早期的阳性切缘发生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声门上区[SG]2、3和5、10mm;跨声门型[TG]2、3mm和5、10mm的切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G、G、TG、IG的2mm和3mm,5mm和10mm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肉眼阳性切缘观察39个,镜下阳性切缘观察43,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据原发不同部位、不同分期和不同范围选取适合的切线,就可以有效地减少阳性切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根据儿童急性腹痛的特点,诊断儿童腹痛应综合临床及相关检查提供的依据,做出准确诊断,给予适当治疗。方法:对临床328例腹痛患儿进行选择性辅助检查和分析。结果:小儿腹痛病因复杂,腹腔内疾病占64.63%,共17种病因;腹腔外疾病占35.37%,共6种病因。结论:仔细询问病史、认真体格检查、密切观察病情、针对性地选择辅助检查,在儿童腹痛的诊断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谭永东 《吉林医学》2011,32(14):2725-2726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系统性回顾收治的45例髋臼骨折患者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患者随访2~8年,治疗的总优、良患者38例,总优良率达到84%,手术切口全部愈合,未发生切口感染及深部感染,在患者中5例出现并发症:1例坐骨神经损伤,1例股骨头坏死,1例异位骨化,2例创伤性关节炎。结论:充分的术前计划,恰当的手术时机,正确的入路选择以及良好的术后锻炼,是治疗髋臼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罗榕  司洋  安东梅  刘凌 《西部医学》2012,24(6):1097-1099
目的通过对癫痫和非癫痫误诊病例及24小时脑电图确诊癫痫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提高癫痫的诊断率,减少癫痫误诊。方法纳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9年10月~2011年4月收治的误诊病例及经脑电图确诊的癫痫患者共172例,分析其误诊原因和临床特点。结果在纳入的172例患者中99例非痫性发作误诊为癫痫发作,43例癫痫发作误诊为非痫性发作,30例经24小时脑电图确诊为癫痫。癫痫最易被误诊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晕厥、假性发作。反之,非癫痫发作误诊癫痫发作多见于假性发作、TIA。对24小时脑电图确诊的癫痫发作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发现不自主咂嘴合并吞咽动作、上腹部不适是最常见待诊患者的临床表现。结论熟练掌握癫痫与非癫痫发作性疾病的临床表现,仔细询问病史,认真做好体格检查,结合脑电图尤其是24小时视频脑电图等检查进行综合分析,可以减少癫痫的误诊,提高癫痫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解决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神经压迫。方法对1980~1998年再手术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讨论分析再手术原因,再次手术前影像学检查,观察病理变化以确定再手术方法。结果对11例随访6个月~1年,优7例(68.4%),良3例(36.8%),差1例(2.8%)。结论初次手术前详细查体和分析X线片,术中用导尿管和神经剥离探查,尽量避免髓核遗留,手术范围不宜太大,尽量减少对软组织和脊柱结构的破坏,避免形成硬膜囊与神经根粘连而致单纯形疤痕。  相似文献   

20.
扩张兔皮肤超微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动态观察扩张兔皮肤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选用2--3kg新西兰大白兔64只,分为2大组,快速扩张组和常规扩张组,每组32只,每大组再分为4组,为扩张完成后即时、1周、12周、24周组。每组8只,其中4只为实验组,另4只植入扩张器不扩张作为对照组。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各组皮肤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皮扩张后经历--由扩张刺激引起的创伤至完全修复的过程。扩张后即时真皮中成纤维细胞大量增生,功能由静止转向活跃,胶原纤维碎裂成片,弹力纤维部分断裂,炎症细胞浸润;扩张后1周常规扩张组基底膜连续性基本恢复。显示成纤维细胞合成功能活跃。扩张后12周、24周,成纤维细胞趋于稳定、形态狭长,部分胶原排列紊乱,部分有似癜痕样改变。结论:扩张刺激可致兔皮肤创伤。扩张后真皮不可完全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