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探讨独活寄生汤联合中医骨伤推拿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10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独活寄生汤+中医骨伤推拿法)和对照组(中医骨伤推拿法),各51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矫形外科协会评分(JO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VAS评分、JOA评分优于对照组及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独活寄生汤和中医骨伤推拿法的联合应用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恢复效果有着的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三通推拿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ei LM  Huang JJ  Lin GQ  Chen JS  Pang YH  He YF  Tang HL  Gang W 《中国针灸》2011,31(3):253-257
目的:观察三通推拿法与常规推拿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差异.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研究方法,将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三通推拿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推拿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同时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的腰椎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57/6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6.7%(58/6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愈显率为81.7%(49/60),对照组愈显率为63.3%(38/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腰椎功能评分自身比较,观察组治疗前后分别为12.25±3.15、25.56±5.27,对照组分别13.32±3.26、20.46±4.25,两组自身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所采用的方法在改善腰椎功能方面更为显著.结论:在应用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时,三通推拿法较常规推拿法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中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血清细胞因子、丙二醛(malonaldehyd,MDA)、超氧化物岐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及血浆血栓素β2水平的影响。方法:11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56例与观察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针灸联合中药治疗。两组均以10 d为1个疗程,连续观察2个疗程。比较两组血清细胞因子、MDA、SOD、血浆血栓素β2水平、VAS评分、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治疗后水平下降(P0.05);观察组血清CRP、TNF-α、IL-6治疗后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MDA治疗后水平下降(P0.05),而SOD治疗后水平增加(P0.05);观察组血清MDA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0.05),而SOD治疗后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浆血栓素β2治疗后水平下降(P0.05);观察组血浆血栓素β2治疗后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VAS治疗后评分降低(P0.05);观察组VAS治疗后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89.29%)高于对照组(71.43%)(P0.05);且未出现严重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结论:针灸联合中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用主要为降低血清细胞因子、MDA、血浆血栓素β2以及提高SOD水平,且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壮骨舒筋汤联合骶管封闭对急性期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8例急性期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采取单纯骶管封闭治疗,治疗组采取壮骨舒筋汤联合骶管封闭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周。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和下腰痛功能量表(JOA)评分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的VAS评分及JOA评分均有显著改善(P0.01),治疗后两组VA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JO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壮骨舒筋汤联合骶管封闭治疗对缓解急性期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及改善功能受限有显著临床疗效,且安全可靠、操作便捷。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循经取穴推拿结合圆利针疗法及成角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和血浆血栓素B_2水平影响。方法:将7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循经取穴推拿结合圆利针疗法及成角牵引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圆利针疗法及成角牵引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和血浆血栓素B_2水平影响。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 7%,对照组为60. 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 0. 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IL-6、TNF-α及血浆血栓素B_2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或P 0. 01)。结论:循经取穴推拿结合圆利针疗法及成角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并可明显降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和血浆血栓素B_2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五步推拿法治疗骶髂关节紊乱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骶髂关节紊乱患者7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采取针刺治疗,观察组采取针刺联合五步推拿法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针刺联合五步推拿法共同治疗骶髂关节紊乱可以使患者的疼痛明显减轻,使治疗效果进一步提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灸加中药联合骶管封闭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1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58例,对照组单纯采用骶管封闭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针灸治疗,并加用中药复方,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6.2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14%,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加中药联合骶管封闭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医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疗效观察及对血清炎症因子和血浆血栓素B2影响。方法:12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灸治疗,治疗组采用中医电针治疗。两组均以5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对比分析两组VAS和PPI评分、疗效、血清IL-6和TNF-α含量变化、血浆血栓素B2含量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VAS和PPI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显著减少(n0.05);治疗组VAS和PPI治疗后显著低于对照组(n0.05);治疗组治疗2个疗程后总有效率(88.33%)显著高于对照组(71.67%),且具有显著性差异(n0.05);两组血清IL-6、TNF-α含量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降低(n0.05);治疗组血清IL-6、TNF-α含量治疗后显著低于对照组(n0.05);两组血浆血栓素B2含量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降低(n0.05);治疗组血浆血栓素B2含量治疗后显著低于对照组(n0.05);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中医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其可能通过降低血清炎症因子和血浆血栓素B2减轻患者疼痛。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当归对高血压病患者中医证候疗效、血清炎性因子、血浆血栓素及前列环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我院收治的300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当归制剂。比较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血清炎性因子、血浆血栓素及前列环素水平。结果:观察组中医证候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0.05);治疗前后分别检测炎性因子水平后发现,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炎性因子均无明显差异,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炎证因子均有明显下降,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浆血栓素及前列环素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 0.05。治疗前组间血压比较差异不显著,P 0.05;治疗后观察组血压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当归治疗高血压病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增加免疫功能,改善血浆血栓素及前列环素水平。  相似文献   

10.
耿昊  孙建华 《江苏中医药》2017,49(11):63-65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艾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4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3例,治疗组采用电针联合艾灸治疗,对照组仅采用电针治疗,评价其症状改善、功能恢复情况及临床疗效,采血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浆CGRP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腰腿痛调查表积分均升高(P0.05),而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组CGRP水平均降低(P0.05),组间比较,治疗前后差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2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针联合艾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总体疗效优于单纯电针,电针联合艾灸与单纯电针治疗均可通过调节CGRP缓解症状、促进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中药穴位贴敷联合穴位注射治疗剖宫产后宫缩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0月至2016年2月于本院进行剖宫产产妇160例,随机分为4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产妇采用术后常规处理,观察组A产妇运用穴位贴敷疗法干预,穴位选取为神阙穴和双肾俞,观察组B运用穴位注射疗法治疗,选取足三里穴位,观察组C将观察组A和观察组B的方法联合应用,比较4组产妇疼痛评分及疼痛缓解程度。结果:治疗前,4组产妇疼痛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疼痛评分均降低,观察组A、B、C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B、C疼痛缓解率与对照组比较,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前列腺素E2(PGE2)水平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经联合干预治疗的观察组C的PGE2水平低于另外两组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穴位贴敷联合穴位注射治疗剖宫产后宫缩痛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炎性疼痛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前列腺素E2(PGE2)与中药穴位贴敷联合注射穴位治疗剖宫产后宫缩疼痛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清远市中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2月行剖宫产术的产妇160例,对照组40例,观察组A、B、C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术后常规处理,观察组中A组予中药穴位贴敷疗法,B组予穴位注射疗法,C组采用A和B组联合治疗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各组产妇的TNF-α与PGE2,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产妇宫缩痛疼痛程度进行评分,比较4组的疼痛缓解程度。结果:治疗前,各组产妇的TNF-α、PGE2水平与疼痛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A、B、C的TNF-α、PGE2水平与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疼痛缓解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经联合治疗观察C组的TNF-α、PGE2水平与疼痛评分低于另观察A、B组,疼痛缓解率均高于观察A、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治疗后的TNF-α、PGE2水平与疼痛缓解率呈负相关(r=0.973,P0.01)。结论:炎性疼痛因子水平与产妇疼痛缓解有密切的关系,中药穴位贴敷联合穴位注射可以增强剖宫缩痛的治疗效果,提高产妇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郑舟霞  王宏南 《新中医》2018,50(11):206-209
目的:观察运脾推拿法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0例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予运脾推拿法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对照组予口服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联合蒙脱石散治疗。观察2组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分析并比较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78%,对照组总有效率86.67%,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2组每天排便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每天排便次数均有所减少(P 0.05),观察组每天排便次数少于对照组(P 0.05)。治疗前,2组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 0.05),观察组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前,2组CD3+、CD4+、CD8+、CD4+/CD8+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上述各项免疫学指标均有所改善,观察组各项免疫学指标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运脾推拿法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小儿腹泻,效果优于口服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联合蒙脱石散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蠲痹汤加右归丸联合骶管封闭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下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80例LDH下腰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行常规骶管注射封闭治疗,治疗组联合应用蠲痹汤加右归丸加减干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记录两组患者日本骨科学会腰下痛评分法(M-JOA)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计分,比例两组治疗前后NLRP3炎性体、白介素-1(IL-1)及IL-18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M-JOA和ODI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M-JOA和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NLRP3炎性体、IL-1及IL-18阳性率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NLRP3炎性体、IL-1及IL-18阳性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蠲痹汤加右归丸联合骶管封闭治疗LDH下腰痛较常规西医治疗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这可能与其调整炎症因子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夹脊穴联合丹参多酚酸盐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18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A、B、C 3组。A组59例给予常规西医联合丹参多酚盐治疗,B组61例给予常规西医联合电针夹脊穴治疗,C组61例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给予丹参多酚盐和电针夹脊穴治疗。观察3组治疗前及治疗7 d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和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血浆β-内啡肽水平的变化情况,统计评价3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C组腰痛、腿痛VAS评分均明显低于A组和B组(P均0.05),B组腰痛、腿痛VAS评分均明显低于A组(P均0.05);C组IL-6水平明显低于A组和B组(P均0.05),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β-内啡肽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均0.05),但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A组和B组(P均0.05),B组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A组(P0.05)。结论电针夹脊穴联合丹参多酚酸盐可明显减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程度和炎症反应程度,提高血浆β-内啡肽含量,临床疗效更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独活寄生汤加减联合中医骨伤手法按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2例采用常规牵引+中医骨伤手法按摩治疗,观察组53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治疗后3周的疼痛情况和外周血相关炎性递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水平变化情况,统计2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周后,2组VAS疼痛评和血清明显降低(P均0.05),腰椎JOA评分明显增高(P均0.05),且观察组变化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外周血TNF-α、IL-1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均0.05),对照组略有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独活寄生汤加减联合中医骨伤手法按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可以明显减轻患者疼痛,改善腰椎功能,可能与调节血清相关炎性递质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陕西中医》2017,(4):480-481
目的:探讨自拟益气活血方联合封闭负压引流术用于骨创伤感染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骨折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采取常抗感染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自拟益气活血方联合封闭负压引流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感染控制时间、住院时间、疼痛评分及治疗前后血浆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和白细胞计数(WBC)水平;统计两组患者临床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感染控制时间、住院时间和疼痛评分,两组感染控制时间、住院时间和疼痛评分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d后两组患者WBC与hs-CR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组患者WBC与hs-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益气活血方联合联合封闭负压引流术治疗骨创伤感染临床效果显著,治疗过程中患者疼痛轻、住院时间短,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七步推拿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 :112例确诊的KOA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5例采用传统推拿法治疗,观察组57例采用七步推拿法治疗,两组均治疗2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疼痛评分、膝关节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疼痛评分和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步推拿法治疗KOA临床疗效较好,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王智君  崔海青  谢秀俊 《新中医》2018,50(5):162-165
目的:观察腕踝针疗法联合中药药罐法治疗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纳入160例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腕踝针疗法治疗,研究组采用腕踝针疗法联合加味桃红四物汤药罐法治疗,2组疗程均为7天。2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下腰痛评价量表(JOA)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的评定,检测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治疗7天后,研究组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的8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研究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腰痛、下肢疼痛JO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研究组2项评分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腰腿痛、腰部板硬、下肢麻木、腰膝沉重评分均低于治疗前,研究组4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TNF-α、CRP和IL-6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3项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腕踝针疗法联合中药药罐法治疗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减轻疼痛程度与炎症反应,值得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0.
《新中医》2018,(5)
目的:观察腕踝针疗法联合中药药罐法治疗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纳入160例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腕踝针疗法治疗,研究组采用腕踝针疗法联合加味桃红四物汤药罐法治疗,2组疗程均为7天。2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下腰痛评价量表(JOA)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的评定,检测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治疗7天后,研究组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的8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研究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腰痛、下肢疼痛JO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研究组2项评分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腰腿痛、腰部板硬、下肢麻木、腰膝沉重评分均低于治疗前,研究组4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TNF-α、CRP和IL-6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3项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腕踝针疗法联合中药药罐法治疗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减轻疼痛程度与炎症反应,值得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