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张伯礼教授临证数十载,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常强调运用中医思维辨证论治。作者师从张伯礼教授学习,对张老师治疗不寐的临证辨治经验进行总结,即为滋阴降火,阳中求阴,交通阴阳,调心安神;温脾补肾,疏肝健脾,化源充沛,养血安神;潜降肝火,利胆湿热,通腑降浊,除烦安神;辛开苦降,斡旋枢机,调理脾胃,升清降浊;祛痰化湿,活血化瘀5种治疗大法。  相似文献   

2.
“虚不受补”作为临床疑难问题散在述评,却欠理法,通过张伯礼教授轻量使用温燥、渗利药即出现口腔溃疡及心悸的病案一则探究“虚不受补”类病证的病因病机、体质特点及治疗策略。此类病证病机多因脏腑虚实夹杂,或兼寒热错杂、气机失调,体质迥异而补不得效,甚则有过,临证治当慎重把握药物偏性,轻量缓图,攻补兼施,标本兼治,制性纠偏,润燥合宜,厘然有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梅国强教授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证经验。[方法]通过系统阅读与梅教授学术观点及临证经验相关的论著、临床跟梅师侍诊等方法,总结梅教授辨治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经验,并通过案例具体说明。[结果]梅师认为饮食不节、嗜食辛辣肥甘,或素体阴虚、劳伤过度为口腔溃疡的主要病因,虚火内灼、痰湿内蕴、瘀血内阻为主要病机,治疗以滋阴清火、化痰活血为法,自拟口疮溃疡基本方,临证佐以利湿解毒、清热通络、扶正敛疮等方法,收效显著。[结论]梅师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有独到的临床经验,对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效果明显,值得学习推广。  相似文献   

4.
栀子豉汤出自《伤寒论》第76条,临床应用广泛。本文介绍孙西庆教授运用栀子豉汤治疗不寐,郁证,复发性口腔溃疡3个验案,理清孙西庆教授运用栀子豉汤的临证思路,以期更有效地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茆俊卿教授临证使用当归六黄汤和香砂六君子汤的验案分析,总结茆俊卿教授在治疗盗汗证及肺癌的临证经验,对茆俊卿教授的临证诊治特色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6.
口腔溃疡中医称为“口疮”,又称“口疳”,是指口腔粘膜或舌体边缘发生的表浅、如豆粒大小的小溃疡点。对反复发作经久不愈者,称复发性口腔溃疡。究其病理,总与体内火热有关,证有虚实之分;但就临床所见,实证以心脾积热为主,虚证多属阴虚火旺,因此治疗常以导赤散、黄连解毒汤,或知柏地黄汤为主方。龙瑞敏教授临证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立足于辩证,不拘泥于常法,处方用药颇具特色,能启迪思维。本文就龙氏的治疗经验,举例分析如下:病例一:魏某,女,53岁。1997年8月20日诊。口腔溃疡反复发作2年多,常因过食辛辣复发或加重,屡服…  相似文献   

7.
发热者外感即内伤,而不明原因的疑难发热辨治为临证之难。通过收集导师周亚滨教授临证治疗疑难发热的验案,阐发周师治疗疑难发热的辨证体系思路,构建以伤寒六经辨证、脏腑内伤辨证再到温病辨证的体系。精选周亚滨教授临证治疗发热验案来诠释基于不同的辨证体系下辨治疑难发热的思路,以此启发在疑难发热的治疗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韩新民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学龄前儿童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相关性厌食的临证思路和效验方药。[方法]通过跟随韩新民教授临诊,记录相关医案、分析典型病例,从病因病机、治法方药等方面总结归纳韩新民教授诊治学龄前儿童Hp相关性厌食的临证思路和效验方药,并举验案一则以佐证。[结果]韩新民教授认为学龄前儿童Hp相关性厌食病因是外感湿热,病机为邪犯脾胃,常见湿热困脾、脾虚湿困两种证型,治疗上强调清热化湿、运脾开胃,方选藿朴夏苓汤、自拟方运脾开胃汤应用于临床,疗效显著。[结论]韩新民教授治疗学龄前儿童Hp相关性厌食的临证思路和效验方药在实践中行之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人们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疾病谱也发生了重大改变。引人关注的是中医病证也发生了变化。据张伯礼教授根据临床观察,痰瘀互结证显著增多,尤其在心脑血管疾病以及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代谢性疾病中表现尤为突出。在治疗上,也易误治,而出现变证。因此,系统进行痰I互结证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将就近十年心脑血管疾病的痰瘀互结证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从王道坤教授的学术思想源流、临床诊疗思路、临证论治特点和用药特点4个方面探析了王道坤教授治疗脾胃病的临证经验。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养阴清热中药对阴虚火旺型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阴虚火旺型复发性口 腔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分别给予中药+复合维生素B和单纯复合维生素B治疗, 疗程为6个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为50. 00%,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养阴清热中药治疗阴虚火旺型复发性口腔溃疡有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十二指肠溃疡的节律性疼痛多在夜间发生或加重,这与《黄帝内经》中的“旦慧、昼安、夕加、夜甚”理论相合。文章立足于此,依据阴阳学说、营卫气血理论及西医相关研究对十二指肠溃疡在夜间病情加重的现象进行分析,以求能够更全面地把握该病的中医病机,为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多思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验证董氏指压法对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观察方法,将100例厌食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指压组采用董氏指压法配合健胃消食口服液治疗,对照组单纯服用健胃消食口服液。治疗3周后观察患儿治疗前后厌食症状和唾液淀粉酶含量变化情况。[结果] 指压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患儿在食欲、食量、进食速度、偏食挑食等方面均有改善(P<0.05),唾液淀粉酶含量提高(P<0.05)。[结论] “董氏指压法”治疗小儿厌食症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文章主要介绍袁士良教授临证常用药对药组,分别从肺系、心系、脾胃、肝系、肾系、气血津液、肢体经络以及其他病证进行总结归纳,对临床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滋阴降火汤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93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滋阴降火汤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阴虚火旺型的疗效。方法:将132例复发性口腔溃疡阴虚火旺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每日予口服强的松、复合维生素B,并含服华素片;治疗组93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疗程5天。治疗结束后复诊,记录症状变化,评定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治愈率与总有效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滋阴降火法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阴虚火旺型临床有效。  相似文献   

16.
干燥综合征是一种以口眼干燥为主症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医古籍中并无"干燥综合征"一词,根据其临床表现等可归于"燥证"、"痹证"、"燥痹"的范畴;瘀血在本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中起着重要作用,它既是干燥综合征发展过程中的病理产物,也是致病因素,瘀去则气血条达,津液输布如常,官窍得以濡养;活血祛瘀法是治疗干燥综合征的重要方法,应贯穿本病治疗的始末;从瘀论治干燥综合征丰富了中医对其的认识,在临床诊疗中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鱼际穴(LU10)为手太阴肺经经脉腧穴,能宣降肺气、疏风清热、化痰平喘以疗虚实喘咳和治疗咽喉肿痛,亦可顺调气机、宽胸行气以缓解抑郁。在现代解剖学上,鱼际穴位于手拇指处肌肉丰厚处,与对指的肌群联系密切,是治疗对指功能障碍的重要靶点。文章介绍李志道教授使用鱼际穴的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18.
《伤寒论》充分体现张仲景对于伤寒杂病的动态辨证思路,其中的动态思维与常变思维是《伤寒论》中所体现的重要思维方法。《伤寒论》第37条,所论病程较长,病证的传变、病势的转归和疾病的预后,与临床贴合尤为密切,涉及到张仲景辨证思维论治全过程,揭示了外感病的动态传变规律,反映出疾病既有常又有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改变,聚合性痤疮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影响青少年的生活和心理健康。笔者研读《脾胃论》等医籍,发现阴火病机与聚合性痤疮的发病机制具有相关性,特撰文加以论述,以期为聚合性痤疮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梅建强教授经过多年的临证发现,扶阳调肝的中药方剂治疗失眠,临床疗效显著。因此,梅建强教授分析认为人体阳气充盛、肝主疏泄及肝藏血的生理功能正常是良好睡眠的基本保证,阳气亏虚,肝失条达则会导致失眠。肾阳虚馁是失眠症的基础,而肝失条达是失眠症的关键,两者共同作用导致神志不宁而出现失眠。在此基础上,提出以扶阳调肝方为基础方治疗失眠症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