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传统节日的定义及其意义问题出发,通过对比中西传统节日和中西传统文化以凸显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特色,再通过对我国八大传统节日的起源进行追本溯源来努力挖掘每个传统节日所蕴含的深层次文化内涵,本着最大限度展现我国传统文化内涵的初衷来审视以上八大传统节日的现有英译,并对那些不能展现我国传统文化内涵的节日英译作出必要改进。  相似文献   

2.
中西方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比较与跨文化交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与分析了中西方主要传统节日的起源与文化习俗,讨论了中西方主要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差异与相似之处。提出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了解中西方节日文化的背景知识和文化内涵的异同,帮助学生习得跨文化意识并增强其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实质性地提高学生的英语语用能力。  相似文献   

3.
我国人民在劳动和生活实践中创造了自己的纪年历法,在此基础上又确定了自己民族的节日,这些节日内在地蕴含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内涵.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有着丰富的和谐文化的特质,我们应当大力发掘中华传统节日的价值,充分重视中华传统节日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用它来为建设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4.
我国人民在劳动和生活实践中创造了自己的纪年历法,在此基础上又确定了自己民族的节日,这些节日内在地蕴含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内涵。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有着丰富的和谐文化的特质,我们应当大力发掘中华传统节日的价值,充分重视中华传统节日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用它来为建设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传统节日以及古代礼仪、中国现代节日中,烟花鞭炮与中国民俗有着密切的关系。烟花鞭炮,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载体之一,寄托了人们的世代情感,是全人类和平和发展的象征,蕴含着繁复而深邃的文化寄寓,也是现代社会人们的文化生活之一。  相似文献   

6.
中西方传统节日的文化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节日积淀了各个国家悠久的历史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从中西方主要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以及饮食等方面,可以看出中西节日文化的三大差异:中国传统节日具有泛神性与世俗性,而西方传统节日具有极强的宗教特征;中国的传统节日强调集体主义价值取向,西方的传统节日个性主义色彩浓厚;中西传统节日体现了不同的饮食内容与不同的饮食文化。了解了中西文化的差异,将有助于我们顺利地进行交际和交流。  相似文献   

7.
烟花鞭炮与中国传统民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传统节日以及古代礼仪、中国现代节日中,烟花鞭炮与中国民俗有着密切的关系。烟花鞭炮,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裁体之一,寄托了人们的世代情感,是全人类和平和发展的象征,蕴含着繁复而深邃的文化寄寓,也是现代社会人们的文化生活之一。  相似文献   

8.
节日是一种民俗文化现象,我国传统节日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凝聚了民众的民族心理和审美情趣。高校应该把节日民俗这一宝贵的文化资源带进课堂、融入课外,组织学生参加节日民俗活动,感悟节日文化品位,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修养。  相似文献   

9.
通过参与观察法关注"当代汉服复兴运动",从消费文化视角阐释"当代汉服"的符号意义。消费者借用"汉民族传统服饰"的符号,通过汉服表达自身审美体验和民族情感,为商家带来巨大经济效益,实现了汉服产业的迅速发展。当代汉服走向节日化和仪式化,丰富了我国民族传统服饰的内容,为构建民族节日礼仪服饰体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鉴于植物花卉在节日中的重要性,该文对作为中西方节日符号的植物花卉及与之相关的节日民俗文化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在节日中的功能和作用、在中西方节日中的运用特点、在节日文化中的变化、发展等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旨在探求促进节日文化传承更有效的、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应用符号学的分析方法,立足于消费社会的背景,以中国传统节日的当代状况为参照系,对"洋节"流行现象进行了多方位、多角度的符号学剖析,发现"洋节"是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节日符号,是从"娱神"到"娱人"的狂欢符号,是时尚的消费符号.  相似文献   

12.
基于"学生参与"的三个维度:行为参与、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以教育叙事的方式讨论了旅游概论课程在课堂教学中所采用的促进学生行为参与、强化学生认知参与及增强学生情感参与的教学方法。此课程是美国肯特州立大学游憩、公园与旅游管理本科专业的基础必修课,已开设8年。教学反思则从"全美大学生参与度调查"的五个维度,即学术的挑战程度、积极的学习环境、师生互动、丰富的教育体验和学习环境的支持展开。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对“文化自身的情感因素”、“制度规范下,情感渗透的必要性”、“立人”目标对情感的规定性”、“校园文化建设呼唤情感介入和参与”等四个方面的具体分析,论述了校园文化中情感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4.
基于行为符号在消费主义下的应用,节日主题橱窗设计除了累积相关的节日元素,还应该把橱窗作为节日文化符号和品牌形象的视觉呈现形式,暗示消费对象,增加潜在消费行为。文章从节日主题橱窗这一大类说起,引申到春节橱窗设计,探讨其在符号学下的构成体系,分析其内涵的元素符号、文化符号、情感符号,研究这3类符号在春节橱窗设计中的意境表达,同时,针对服装品牌春节橱窗的同质化和特殊性,思索节日橱窗个性和品牌文化共性的平衡关系,发掘节日主题橱窗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拓展路线。  相似文献   

15.
文章对1998-2018年情感隐喻翻译研究以学术期刊论文形式公开发表的成果进行整理统计,发现情感隐喻翻译的研究主要从认知语言学、文学和体验哲学的视角,以研究"喜怒哀乐"、"爱情"等基本情感隐喻翻译的内容居多,研究方法大多采用定性研究。通过现状分析,探讨情感隐喻翻译研究,提出加强隐喻理论和翻译理论的学习,拓展研究视角和丰富研究内容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德昂族节日文化是德昂族最具代表性的民俗文化之一。介绍德昂族主要节日的基本内容、形成发展和文化内涵,辩证认识其节日活动的社会功能,有助于了解德昂族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和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内涵进行概述,深入分析弘扬传统节日的意义;通过系统的调查研究了解大学生的传统节日观并分析原因;根据调研结果和深入分析,思考弘扬传统节日、提高大学生传统节日观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地方红色文化是当地在特殊的斗争岁月中形成的宝贵文化遗产。当前,许多高职院校已意识到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价值,尝试将地方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活动之中。但是,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对地方红色文化的利用仍然不够,其主要表现有:未对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深度挖掘;学生对地方红色文化的认知程度较低;以地方红色文化为主导的思政教学活动创新不足等。为进一步提升地方红色文化与高职思政教育的融合深度,高职院校应深入挖掘地方红色文化的内涵,在校园内营造红色文化氛围,以提升红色文化影响力。同时,还要加大红色文化宣传教育力度,通过组织学生参观纪念馆、遗址、遗迹,让学生切身感受当地红色文化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9.
沉默在不同文化中有着不同的内涵,对沉默的正确认识和有效利用会促进交际。本文从认知、情感和动 机方面分析沉默的文化差异性。对沉默的研究也有利于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20.
节日文化是展现一个民族文化生活的符号.从符号学视角解析中国传统三大节日的符号象征及所蕴涵的文化内涵.同时从符号学意义层面提出了中国节日文化在跨文化传播中应考虑的视角和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