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过三十年的努力,我国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本文从法律法规、组织体系、人才队伍、风险发现、公众宣传等方面对我国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进展进行回顾,并对未来我国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化妆品不良反应数据分析方法和思路,为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人员提供参考。方法本文以2015年山东省化妆品不良反应报告为例,阐述化妆品不良反应数据的分析重点。结果化妆品不良反应数据分析主要包括患者人口学信息、不良反应过程、化妆品信息、化妆品风险探索性分析四个方面。结论分析化妆品不良反应数据能有效地了解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直观地表现监测工作的实际。  相似文献   

3.
随着化妆品引起的不良反应数量逐年增加,一些国家对此设立了专门监测机构进行监测并开展相关研究。化妆品不良反应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健康,除可引起常见的面部、毛发等部位的接触性皮炎外,有时还可引起多部位、多种类型的不良反应。本文对化妆品不良反应的监测与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随着化妆品引起的不良反应数量逐年增加,一些国家对此设立了专门监测机构进行监测并开展相关研究.化妆品不良反应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健康,除可引起常见的面部、毛发等部位的接触性皮炎外,有时还可引起多部位、多种类型的不良反应.本文对化妆品不良反应的监测与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山东省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实践为基础,总结了当前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在监测范围、监测目的、监测方向、自愿报告数据价值、医疗机构作用、生产企业责任、信息收集等七个方面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并就解决这些问题或疑惑提出了一些新的理念,探讨了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6.
健康公告栏     
《健康》2006,(8)
消息卫生部提醒慎用美容院化妆品人民网消息,卫生部近日发出公告,在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中,发现多起在美容院使用化妆品做皮肤美容或进行所谓脱敏治疗的消费者,在停用化妆品后皮肤出现红斑、丘疹、渗液、毛细血管扩张及色素沉着等激素依赖性皮炎的临床表现。经查,部分化妆品  相似文献   

7.
2006~2007年我国化妆品皮肤病不良反应监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2006~2007年全国化妆品皮肤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为化妆品监测及开展健康教育干预活动提供数据支持。方法以2006~2007年卫生部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的13家监测点医院皮肤科门诊的患者为调查对象,临床诊断依据国家颁布的《化妆品皮肤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记录患者使用化妆品与皮肤疾病相关信息,汇总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2007年共监测化妆品不良反应病例数3128例,其中男性为181例,女性为2947例;病例主要集中在21~45岁年龄段(占81.0%);化妆品接触性皮炎共2591例(占82.9%);化妆品不良反应病例共涉及化妆品5959种,以护肤类化妆品最多(占72.14%);对其中105例祛斑类化妆品发病时间及气象条件的研究表明,发生在6~9月份的病例最多,随温度和湿度升高其发病数量也相应升高。结论化妆品不良反应主要见于21~45岁年龄段的女性,接触性皮炎发生率最高,护肤类化妆品引起的不良反应病例最多。因此应加强监测并积极开展针对使用人群的健康教育干预活动。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国内化妆品卫生标准、卫生标准体系现状和发展趋势的研究,提出我国化妆品标准二维体系结构图及化妆品标准体系表,通过对体系图和体系表的构建说明及过程,提出完善我国化妆品标准体系的建议:(1)制定和颁布人体安全性和功效性评价方法标准和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标准;(2)借鉴国际化妆品标准的最新修订成果;(3)确保标准体系的时效性和统一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加强化妆品卫生监督,保障消费者健康,利于卫生部实行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制度.方法 化妆品皮肤病诊断机构对化妆品不良反应进行诊断和监测,临床诊断依据国家颁布的《化妆品皮肤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 17149(1~7)-1997进行,对部分患者做人体斑贴试验和其他试验.采用统一的报告表和管理系统,记录患者使用化妆品与皮肤疾病相关信息.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结果 2005年度共监测到化妆品不良反应1 053例,男性57例,女性996例.年龄主要集中在20~40岁之间,中高学历为主,以化妆品接触性皮炎最常见, 789例.涉及化妆品2 295种,其中普通化妆品1 622种,占70.68%,以护肤类为主.特殊用途化妆品476种,占20.74%,主要为抗皱类、祛斑类和防晒类.不明类型化妆品包括三无产品为197种,占总化妆品的8.58%.在1 053例报告中,对711例进行了1 790种化妆品斑贴试验和其他测试,其中596种化妆品呈阳性.结论 造成化妆品不良反应的原因有产品方面因素,包括微生物污染和有毒物质超标,应加强监督检查.  相似文献   

10.
正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近日发布2017年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对染发类化妆品消费警示,提醒使用人群注意染发类化妆品出现的不良反应,呼吁广大消费者和相关专业人士,提升化妆品安全使用意识,关注化妆品使用安全。染发类化妆品是一类具有改变头发颜色作用的特殊化妆品,使用后可能引起不良反应。数据显示,2017年国家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共收到染发类化妆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2 68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