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探讨在新冠肺炎疫情流行期间,建立方舱CT对医院疫情防控压力的缓解.自2020年1月新冠肺炎暴发流行,北京市中关村医院迅速启动应急工作机制,紧急申请购置方舱CT.CT在新冠肺炎诊断和疗效判断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方舱CT更是成为复杂环境下应急救治的重要工具.医院经过科学合理的放射科应急管理策略,通过运用方舱CT,截至目前未...  相似文献   

2.
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正在世界范围内肆虐。医院作为疫情重灾区,医护人员和住院患者的健康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消化内科常见的急重症,在COVID-19疫情时期,AP诊疗风险增加,消化内科医师应依据指南和诊疗常规,在有效防控疫情的基础上,做好AP的诊疗工作。本文结合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消化内科的实际工作,分析了自2020年1月24日江苏省启动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至2020年2月22日收治的25例AP患者,总结COVID-19疫情时期我科诊疗AP的经验及体会,希望能为消化科医师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医学研究不断取得新进步,人们认识到病毒引发的传染性疾病仍然对人类健康构成巨大威胁,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宣布,地球上对人类危害最大的有九大病毒:(1)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Crimean-Congo haemorrhagic fever virus,CCHFV);(2)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EBOV);(3)马尔堡病毒(Marburg virus,MBV);(4)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5)寨卡病毒(Zika virus,ZKV);(6)狂犬病毒(rabies virus,RBV);(7)流感病毒(influenza virus,FLV);(8)尼帕病毒和裂谷热病毒(Nipah virus and riftvelley fever virus,NV-RFV);(9)冠状病毒(coronavirus,CoV),其中包括中东呼吸综合征(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MERS)和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等。特别是EBOV和CoV传播较快,病死率高,造成了严重公共健康危机[1-3]。  相似文献   

4.
公立医院发热门诊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包括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进行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隔离,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进行快速分析及处置,减少早期院内交叉感染等.同时,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冲击,也暴露出了很多问题,包括公立医院发热门...  相似文献   

5.
胡欢  陆家海 《传染病信息》2020,33(3):255-257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暴发为人类敲响了一记警钟。新发传染病因其病原体的未知性、流行过程的复杂性、传播速度的快速性给公众健康、社会经济都带来了巨大损失,其防控更是传染病防控的重点。One Health策略是21世纪快速发展的应对全球公共卫生问题的新型措施,它注重人类、动物、环境间的关联性,强调跨学科、跨部门、跨领域的合作,在新发传染病防控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One Health的角度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防控措施进行探讨,进一步阐明One Health策略在新发传染病防控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急、最佳救治窗口期短,患者死亡率高,预后差,需要积极救治。新型冠状病毒人群普遍易感,目前全国各地医疗机构都把防控疫情作为重中之重,特殊时期的隔离措施对疫情防控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不可避免地受到一定影响。该文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指南基础上,结合现有胸痛中心区域协同救治急性心肌梗死的模式,对已发布的心血管危重症中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策略要点进行梳理,供非疫区医院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为完善医院消毒供应中心(CSSD)对复用医疗器械再处理的防控策略,使流程规范化、合理化,防止院内感染,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确保COVID-19防控工作能够有序、高效的运行。南京市第二医院(江苏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定点收治医院)消毒供应中心从疫情防控规范要求着手,通过整体防控、人员防控、对复用医疗器械再处理防控及医疗废物管理等一系列防控策略,制定防控流程与制度,并严格落实。自疫情暴发以来,消毒供应中心在处理COVID-19患者污染的复用医疗器械和普通患者复用医疗器械过程中,未出现任何院内交叉感染,为临床复用医疗器械的消毒供应提供了安全保障,取得良好的防控效果。本文将防控策略详细介绍,供医院CSSD参考。  相似文献   

8.
分析1例从外地到深圳探亲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确诊经过,明确诊疗方案及时更新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的临床价值.2020年1月21日,该患者无发热、肺部CT无肺炎影像学表现,不符合疑似病例诊断标准,要求居家隔离观察即可.然而,根据2020年1月2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新版诊疗方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  相似文献   

9.
我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防控的成功经验和科学实践,为传染病防控树立了典范。笔者通过分析、学习和借鉴我国在COVID-19疫情防控中取得的经验,结合当前我国结核病防治现状,浅析当前我国结核病防治在服务体系、政策保障和科学研究等方面需要着重考虑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郑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特征,为制定有效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描述方法对聚集性疫情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2020年1月21日-2020年2月20日郑州市共34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其中家庭(族)聚集占85.29%(29/34),国际旅行聚集占5.88%(2/34),公司聚集占2.94%(1/34),医院聚集占5.88%(2/34);聚集性疫情涉及确诊病例人数占郑州市报告确诊病例的61.15%(96/157);发病原因与外省外市相关(包括武汉)的聚集性疫情占58.82%;1起聚集疫情中,续发病例中1例早于指示病例发病,1例与指示病例同时发病。结论郑州市聚集性疫情以家庭(族)聚集为主,病例密切接触者一律实行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是有必要的。在复工复产之后,应落实好各项相关政策,警惕企事业单位聚集性疫情的发生。续发病例早于或者与指示病例同时发病,提示潜伏期具有传染性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2019年12月发现于中国武汉的"不明原因聚集性肺炎"最终确认为一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所致。疫情暴发以来,政府推出一系列抗疫举措,医护人员和科研工作者迅速开展救治与研究工作。目前关于该疾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诊疗措施等已有初步研究结果。本文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韩冰  徐艳利  蒋荣猛 《传染病信息》2020,33(1):27-29,35
传染病严重威胁人民群众健康,尤其是近年来新发突发传染病不断出现,给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极大影响。从2003年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疫情至今,国内已经陆续经历了甲型H1N1流感、H7N9型禽流感等多次疫情考验。目前,我国已经逐步建立了较为完备的传染病防控体系。在此次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上述防控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不足。本文将从SARS疫情、禽流感疫情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等方面分析国家传染病防控体系的进展和不足,为未来防控体系完善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3.
我国采取的各项积极应对措施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控制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并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学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及救治的各项措施并汲取经验,对于改进结核病防治工作现状、促进与改善我国目前结核病防控措施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必将加速实现终止结核病流行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河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截至2020年2月19日24时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的1265例确诊病例(包括地区分布,重症及死亡例数),及其中整理汇总的河南省各直辖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公布的1079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详情(含有详细的人口学和临床特征信息)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结果1079例患者中男性573例(53.2%),女性505例(46.8%),男∶女为1.14∶1;高发年龄集中在36~59岁(553例,51.3%),平均年龄为46(四分位间距为24)岁;515例(47.7%)有武汉居住、旅游、经商或火车在武汉短暂停留史,382例(35.4%)有确诊患者密切接触史;1265例患者中重症病例72例(5.7%),病死率为1.5%;河南省信阳市(269例,21.26%)、郑州市(156例,12.33%)、南阳市(155例,12.25%)、驻马店(139例,10.99%)最多,其次是商丘(91例,7.19%)、周口(76例,6.01%);其中605例患者中发热有553例(91.4%),乏力44例(7.3%),咳嗽110例(18.2%),咳痰19例(3.1%),畏寒6例(1.0%),寒颤7例(1.2%),流涕21例(3.5%),鼻塞8例(1.3%),咽干咽痛24例(4.0%),头痛21例(3.5%),前胸疼痛6例(1.0%),气促18例(3.0%),消化系统症状者21例(3.5%);死亡病例年龄在33~86岁,平均年龄为72(四分位间距为17)岁;男性7例(63.6%),女性4例(36.4%)。结论河南省病例以输入性病例为主,且与地理位置有一定关系;存在家族聚集性发病现象;新增病例总体呈波浪式下降趋势;死亡病例以患有基础疾病的老年男性居多。  相似文献   

15.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及密切接触传播,也可能会通过气溶胶传播。肺功能检查可增加医务人员和受检者发生COVID-19传播的风险,必须严格执行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以防止院内感染。为了指导肺功能检查室医务人员做好防控工作,本文结合肺功能检查的特点,总结了当前疫情下肺功能检查在医务人员管理、检查流程管理和检查环境物品管理3个方面的要求及注意事项。文中强调在疫情流行期间,必须严格掌握肺功能检查的适应证,强烈建议COVID-19确诊病例或疑似病例在传染期内暂缓检查,其他病患如非病情急需也暂缓检查;肺功能室医务人员应严格执行标准分级防护措施;受试者应在单独区域进行隔离检查;检查时必须使用一次性呼吸过滤器;并重视肺功能检查环境和设备的清洁消毒。  相似文献   

16.
由于新型冠状病毒具有传播能力强、临床表现多样、潜伏期长、可隐性传染等特征,目前全球累计已有超过480万人被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除了典型的呼吸系统表现外,心脏受累亦不少见,本文通过目前可获得的文献和临床资料,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心脏受累的流行病学特征、可能机制、临床表现进行了总结,并结合自身一线抗疫临床经验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合并心脏受累的治疗进行了讨论,以供临床一线医师参考。  相似文献   

17.
Abstract

EDTA dependent pseudothrombocytopenia (EDTA-PCTP) is a phenomenon that characterized by a spurious decrease of platelets in vitro due to the aggregation of platelets in EDTA anticoagulant blood samples. We report the first case of a transient appearance of EDTA-PCTP in a patient with 2019 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 (COVID-19). A 59-year-old woman was admitted to the isolated ward for severe type of 2019 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 At the time of admission, her platelet count was in a normal range. Two days later, her platelet count decreased gradually without any signs or symptoms of bleeding. Since the peripheral blood smear showed a platelet aggregation, a blood sample anticoagulanted with citrate was tested and the number of platelet was normal. The phenomenon disappeared after 17 days when the patient was cured. This case emphasized the importance of peripheral blood smear and clinical manifestation, especially in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thrombocytopenia.  相似文献   

18.
19.
An epidemic of an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aused by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 (SARS‐CoV‐2) in Wuhan, China, now known as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 beginning in December 2019, has attracted an intense amount of attention worldwide. As the natural history and variety of clinical presentations of this disease unfolds, extrapulmonary symptoms of COVID‐19 have emerged, especially in the digestive system. While the respiratory mode of transmission is well known and is probably the principal mode of transmission of this disease, a possibility of the fecal‐oral route of transmission has also emerged in various case series and clinical scenarios. In this review article, we summarize four different aspects in published studies to date: (a) gastrointestinal manifestations of COVID‐19; (b) microbiological and virological investigations; (c) the role of fecal‐oral transmission; and (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SARS‐CoV‐2 infection in the digestive endoscopy room. A timely understanding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isease and the digestive system and implementing effective preventive measures are of great importance for a favorable outcome of the disease and can help climnicians to mitigate further transmission by taking appropriate measur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