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纳米材料的生物安全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红梅  黄开勋  徐辉碧 《化工进展》2006,25(9):1040-1044
概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纳米材料的生物安全性研究方面的工作,并介绍了4个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纳米材料在环境中的传播、纳米材料的尺寸和结构与其生物效应之间的关系研究、纳米材料与生物体相互作用机理研究以及纳米材料生物安全性评价体系的研究。最后对纳米材料生物安全性研究的发展前景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杨延云  朱超 《广州化工》2013,(11):27-28
纳米材料的安全性决定了其能否得到广泛应用。对纳米材料进行合理的毒性和安全性评价至关重要。本文对纳米材料毒性和安全性评价的实验方法进行综述,并展望了纳米材料安全性评价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纳米材料及技术作为一门综合性交叉学科,促使人类进行了一场认知的革命,更是发起了一场新的工业革命,在最近二三十年得到了科学界的高度重视。但纳米材料的安全性决定了其能否得到广泛应用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对纳米材料进行合理的毒性和安全性评价至关重要。本文浅述了纳米材料毒性效应研究特点和产生的背景,分析了纳米材料引起生物和环境毒性的机制,并对纳米材料安全性评价体系建立进行了较为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4.
综述了欧盟、美国、澳大利亚、印度和中国对纳米材料和纳米农药的监管现状.目前为止,全球尚无纳米农药的法规定义.尽管如此,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自2006年以来一直关注和探索纳米材料包括纳米农药在食品链中应用的监管途径.美国环保局也关注和研究纳米材料的安全性,结合美国毒物控制法(TSCA)、农药法(FIFRA)探索对纳...  相似文献   

5.
随着纳米技术的迅速发展及纳米材料的大量增多,纳米技术的安全性问题正引起世界范围的关注。纳米材料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入自然环境,可能引起生物体的毒性效应。该文综述了纳米材料的特点、生物和环境效应,并对几种纳米材料的环境毒理学的研究结果进行了阐述,提出了一些问题与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纳米材料的环境毒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运梁  胡和平 《广东化工》2010,37(5):171-173
纳米科学与信息科学和生命科学并列,已经成为21世纪的三大支柱科学领域。随着纳米技术的迅速发展及纳米材料的大量增多,纳米技术的安全性问题正引起世界范围的关注。纳米材料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入自然环境,可能引起生物体的毒性效应。该文综述了纳米材料的特点、生物和环境效应,并对几种纳米材料的环境毒理学的研究结果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一些问题与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一、危险度评价法简介 危险度评价法作为一种半定量的评价方法,借鉴了日本劳动省“六阶段法”的定量评价表,结合我国《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2008)、《压力容器中化学介质毒性危害和爆炸危险度分类》(HG20660—2000)等有关标准、规程,编制了“危险度评价取值表”(见表1)。  相似文献   

8.
随着纳米技术的进步和人工纳米材料的使用,大量纳米材料不可避免的进入生态环境,被生物体吸收或者与生物体发生直接接触。其潜在的生态风险已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纳米材料在环境中的转化和降解关系着它们在环境中的潜在风险及生态毒性,其中纳米毒性是近年来纳米生物安全性研究的焦点。研究纳米毒性对研究纳米材料的环境潜在风险和危害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对近年来纳米材料的毒性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纳米材料种类越来越多,应用越来越广泛,使得人们有可能通过各种途径接触到纳米材料。因此,纳米材料对人类和环境的安全性问题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纳米铜作为一种常见的纳米材料,目前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农业及消费品领域。基于此,对人类来说生活中存在许多潜在的纳米铜的暴露途径,而纳米铜的安全性问题尤为重要。众多不同细胞系和动物模型的研究均表明纳米铜具有毒性。为明确纳米铜对人体健康及环境安全造成的影响及其机制。选择纳米铜毒性作用及有关机制的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研究表明纳米铜对机体不同器官及系统,例如肝脏、肾脏、脾脏、神经系统等均会造成毒性作用,而纳米铜毒性机制主要就是激活氧化应激途径和诱导炎症反应的发生。本文综述了纳米铜导致体内与体外毒性的研究现状,讨论了纳米铜毒性作用的广泛机制,指出了现有的研究空白,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纳米科技在全球迅速发展,纳米材料的生产与应用对传统行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纳米材料的环境安全性问题已经引起了各界的注意.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物理与化学性质,他们与相同成分的体材料性质存在很大差异.近年来国内外在纳米材料的生物安全性研究方面的工作已经证实,直接或间接接触纳米材料将对生物体有负面影响.纳米粒子可以进入细胞内部,甚...  相似文献   

11.
Recent advances in fire test methods and hazard analysis techniques make it useful to re‐examine passenger train fire safety requirements. The use of test methods based on heat release rate (HRR), incorporated with fire modelling and hazard analysis, could permit the assessment of potential hazards under realistic fire conditions. The results of research directed at the evaluation of passenger train car interior materials in the cone calorimeter are presented. These measurements provide data necessary for fire modelling as well as quantitative data that can be used to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of component materials and assemblies. The cone calorimeter test data were also compared with test data resulting from individual bench‐test methods specified in the FRA fire safety guidelines. The majority of the tested materials which meet the current FRA guidelines show comparable performance in the cone calorimeter. Copyright © 1999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2.
黄健 《化工进展》2019,38(z1):288-292
为摸清城市总体风险、重点隐患,展现城市目前的风险状态和面临的形势,全面开展城市安全生产风险评估工作提上日程。本文在分析城市安全生产风险评估发展历史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城市安全生产风险评估体系,从明确评估范围、建立评估程序、划分评估单元、选择评估方法到开展风险辨识和评估,最终给出评估结果,各阶段均给出了可供参考的方法,并结合开展城市安全风险评估的经验,提出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今后此类工作的开展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Resin-based dental restorative materials are extensively used today in dentistry. However, significant concerns still remain regarding their biocompatibility. For this reason, significant scientific effort has been focused on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molecular toxicology of substances released by these biomaterials, using several tools for risk assessment, including exposure assessment, hazard identification and dose-response analysis. These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substances released by these materials can cause significant cytotoxic and genotoxic effects, leading to irreversible disturbance of basic cellular functions. The aim of this article is to review current knowledge related to dental composites’ molecular toxicology and to give implications for possible improvements concerning their biocompatibility.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比国内外安全仪表系统功能安全评估的发展状况,从功能安全标准、HAZOP(Hazard and Operability)分析、SIL(Safety Integrity Level)定级、SIL验证和SIL评估与认证5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发现我国缺乏与自身实际情况相结合的功能安全标准;在HAZOP、SIL定级和SIL验证方面,仍处在定性研究阶段,缺乏相关的失效数据库和与实际相结合的研究;还没有建立与功能安全评估相关的认证与服务机构。研究结果可为功能安全评估今后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魏茹欣 《辽宁化工》2014,(5):637-638,642
在安全评价中,通过对危险、有害因素的分析与辨识,确定风险程度,从而有针对性的提出安全对策措施,把危险控制在可接受的程度。本文分析了安全评价工作的重要性、安全与危险的辩证关系及提出安全对策措施的方法、内容。  相似文献   

16.
重大危险源缺乏有效的安全管理是化工企业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因此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定量风险评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重大危险源的概念及辨识进行简单介绍,并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对定量风险评价方法的概念、运用领域及评价程序方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7.
饮用水消毒的健康风险分析及评价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利用健康风险评价的基本理论,分析比较了各种常用饮用水消毒剂的使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从危害鉴别、暴露评价、剂量反应分析及风险表征等各个环节讨论了饮用水处理中消毒剂使用对人类产生的健康风险,并对如何管理控制饮用水消毒带来的健康风险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王宏 《广东化工》2011,38(7):188-189
介绍了尿素装置的安全评价方法,简述了重大危险源辨识以及安全现状评价方法的选择,提出了通过安全评价,找到尿素装置存在的问题,给出隐患整改对策措施及安全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丁强 《辽宁化工》2010,39(7):777-780
安全评价是一项系统工作,其涉及到项目的固有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危险有害程度分析、评价依据的选择、评价方法选择、对策措施的提出等问题。而核心问题是工艺分析。对工艺分析对安全评价的作用进行论述,并阐明了常用单元操作和高危工艺中的分析要点。  相似文献   

20.
玉锋  贾沛 《广州化工》2011,39(6):187-190
通过对环氧乙烷罐区分析得到其构成重大危险源,采用易燃、易爆、有毒重大危险源评价法建模计算,得到其危险程度及危险等级。结果表明易燃、易爆、有毒重大危险源评价法对储罐区重大危险源量化分析与安全控制的实用性,计算结果用于指导化工企业制定重大危险源安全对策措施,以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