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 毫秒
1.
嗅鞘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脊髓损伤的研究一直是神经科学界探讨的热点,而脊髓损伤后的神经修复和功能重建也一直困扰着临床医学界。既往认为中枢神经细胞的轴突损伤在自然条件下几乎不能再生,其原因是中枢神经环境不利于轴突再生、中枢神经细胞本身的再生能力低下、以及神经轴突不能穿越损伤瘢痕区到达靶细胞。脊髓损伤包括原发性损伤和继发性损伤,二者均可引起部分神经元的丢失和神经纤维的断裂;而继发性损伤可导致原发性损伤范围的扩大,使更多的神经元凋亡和神经纤维的变性、脱髓鞘改变等,从而导致相应部位的感觉、运动和神经反射功能的丧失。近年来,随着神经科学…  相似文献   

2.
由黄红云教授主编的《嗅鞘细胞移植》一书,于2007年7月由北京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是第一部关于嗅鞘细胞基础与临床应用研究的学术专著,涵盖了当今关于嗅鞘细胞基础研究领域的主要内容,基于1000余例嗅鞘细胞移植治疗神经系统难治性疾病患者的实践经验,提出了临床治疗新理念和原创性干预策略,反映了当前国际中枢神经修复、功能重建和治疗的前沿水平。[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嗅鞘细胞生物学特性、培养纯化、嗅鞘细胞移植的可能机制及嗅鞘细胞移植在临床的应用等方面进行分析,介绍嗅鞘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现状。 资料来源:以olfactory ensheathing cells,spinal cord injury,嗅鞘细胞,脊髓损伤为检索词检索PubMed数据库(2000/2009),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000/2009)。 资料选择:纳入标准:①文章所述内容应与嗅鞘细胞及脊髓损伤密切相关。②同一领域选择近期发表或在权威杂志上发表的文章。排除标准:①重复性研究。②Meta分析。 结局评价指标:嗅鞘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进展。 结果:嗅鞘细胞具有与许旺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相似的特征。目前嗅鞘细胞移植的动物实验主要致力于提高轴突再生能力、替代细胞成分、阻止脱髓鞘病变和促进髓鞘再生等方面,移植的嗅鞘细胞具有促进感觉及运动功能恢复的客观结果,有些移植研究甚至已经进入了临床试验阶段。不过嗅鞘细胞移植由动物实验转化到临床应用还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诸如移植剂量、细胞生长因子的活力,细胞移植的风险等,尤其是嗅鞘细胞移植后的近期及远期效果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评价,并且需要长时间的随访。有研究已经把用基因转染的嗅鞘细胞用于移植,在动物试验身上已经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结论:随着基因工程技术发展以及嗅鞘细胞移植修复神经机制的深入研究,嗅鞘细胞移植必将为临床治疗脊髓损伤的患者带来康复的希望。  相似文献   

4.
嗅鞘细胞移植治疗晚期脊髓损伤临床试验初步报告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目的 开展嗅鞘细胞移植治疗晚期脊髓损伤的临床试验研究 ,探讨其移植是否安全可行 ,对晚期脊髓损伤患者是否有帮助脊髓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 取胚胎嗅球 ,消化成单个嗅鞘细胞后 ,培养 2~ 3周 ,然后将其移植到脊髓损伤部位的上下处。共治疗 171例伤后时间为 6个月至 18年 ,脊髓损伤部位没有压迫性病变的脊髓损伤患者 ,其中男 139例 ,女 32例 ,年龄为 2 .5~ 6 4岁。结果 嗅鞘细胞移植后两周~两个月时随访 ,按ASIA脊髓损伤神经功能分类国际标准评价 ,171例患者的脊髓功能均有部分恢复 ,其中运动功能由术前 34.5± 2 0 .3提高到 4 2 .0± 2 0 .0 ,轻触觉由术前 4 7.2± 2 4 .0提高到 6 1.8± 2 2 .9,痛觉由术前 4 8.6± 2 3.5提高到 6 4 .0± 2 2 .8。自身术前术后对照t检验 ,P <0 .0 0 1。患者无术后长期发热、脊髓感染和功能恶化等并发症 ,无与手术有关的死亡。结论 嗅鞘细胞移植安全可行 ,能帮助晚期脊髓损伤患者恢复部分脊髓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5.
背景:嗅鞘细胞是目前已知用于移植细胞中惟一可以跨越周围神经系统与中枢神经系统边界的细胞。在众多的国内外文献中,大多以嗅球来源嗅鞘细胞作为观察对象;但采用嗅黏膜嗅鞘细胞移植具有来源方便、损伤小、可自体取材等优势。 目的:比较嗅球来源嗅鞘细胞和嗅黏膜嗅鞘细胞移植对脑出血后神经功能损伤恢复作用的差异。 设计、时间及地点:免疫组织化学水平的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5-10/2007-10在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细胞实验室完成。 材料:选用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对照组、嗅球来源嗅鞘细胞移植组及嗅黏膜嗅鞘细胞移植组各10只。 方法:分别获取人鼻中隔黏膜、人胚嗅球,进行嗅鞘细胞的分离培养纯化,取培养10 d的细胞用作细胞移植。取SD大鼠制备尾状核出血模型,嗅球来源嗅鞘细胞移植组及嗅黏膜嗅鞘细胞移植组各取10μL细胞悬液在立体定向下引导微量注射器向大鼠脑组织内匀速注射(1 μL/min),对照组注入等量培养基,注射点为右侧尾状核。 主要观察指标:观察两种来源嗅鞘细胞的体外培养情况。嗅鞘细胞移植后对动物行定期行为学评定,功能损伤越重,得分越高;并观察组织切片靶区域免疫细胞化学分析结果。 结果:从体外培养结果看,无论在形态上还是表型上,两者无明显区别。嗅球来源嗅鞘细胞移植组及嗅黏膜嗅鞘细胞移植组大鼠的Longa 5分制法及前肢放置试验评分在移植后第14,28,56天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两移植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移植组各时间段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 结论:用于移植修复神经功能的两种嗅鞘细胞在细胞特性、移植效果方面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背景:肌萎缩侧索硬化尚缺乏有效治疗手段,细胞学治疗是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目前研究表明,嗅鞘细胞、骨髓基质细胞、脐血间质干细胞等具有一定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嗅鞘细胞脑内移植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的肌电图改变,分析肌电图检查对肌萎缩侧索硬化疗效的评定价值。 设计、时间及地点:病例自身对照观察,于2003-09/2007-12在北京市虹天济神经科学研究院及北京康复中心神经外科完成。 对象:选择389例接受胚胎嗅鞘细胞脑内移植治疗的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 方法:局麻下作双额发际内2.0~3.0 cm,旁开中线2.5~2.9 cm,长约0.5 cm小切口2个,两侧共缓慢注射细胞数2×104/μL嗅鞘细胞悬液100 μL。移植前及移植后三四周分别采用丹麦Keypoint-4型肌电/诱发电位仪检查患者肌电图。 主要观察指标:每例患者检查8~12块肌肉,包括四肢近、远端肌肉以及舌肌、胸锁乳突肌。移植前后肌电图主要对比自发电位、运动单位电位以及大力收缩时募集波型的改变。 结果:①389例患者中332例(85.3%)肌电图检查显示不同程度改善,主要有3类:a.自发电位减少:122例出现不同程度此项改变。b.300例出现数量不等的肌肉募集波型由低级向高级转变,电位密度明显增加,如单纯相转变为混合相;混合相转变为干扰相。c.移植前未能测到运动单位电位而术后新出现者51例。②51例(13.2%)肌电图无变化,移植前后肌电图大致相同。③6例(1.5%)比移植前差,主要变化为自发电位增多或肌肉大力收缩时募集波型减弱。 结论:嗅鞘细胞移植近期能改善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的神经功能,延缓病情的进行性恶化。肌电图检测用于胚胎嗅鞘细胞移植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疗效评定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通过移植前后肌电图改变可以较客观反映治疗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背景:嗅鞘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在众多疗法中效果较佳,成为最有前景的治疗方法之一。目前移植方法为局部移植,存在操作复杂、创伤大、重复移植治疗困难等缺点。寻找一种简单易行且疗效好的移植方法成为各国学者研究的热点。 目的:分析嗅鞘细胞静脉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可行性和疗效。 方法:制备Wistar大鼠脊髓半切模型,随机分4组:嗅鞘细胞髓内局部移植组、嗅鞘细胞静脉移植组、D/F12静脉移植组和空白对照组。定期行CBS功能评分及组织学检查,评价脊髓修复情况。 结果与结论:嗅鞘细胞髓内局部移植组、嗅鞘细胞静脉移植组的功能恢复和组织学改变优于D/F12静脉移植组和空白对照组,嗅鞘细胞髓内局部移植组、嗅鞘细胞静脉移植组间无显著差别。说明嗅鞘细胞静脉移植可向脊髓损伤部位迁移并修复脊髓损伤,其疗效与嗅鞘细胞髓内局部移植相当。  相似文献   

8.
神经干细胞(NSCs)能分化成神经元替代坏死,凋亡神经元,嗅鞘细胞(OECs)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胶质细胞,两种细胞联合移植能在中枢神经系统修复过程中起到互补作用,更好地修复损伤组织,改善宿主运动及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9.
进行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修复的候选胶质细胞包括嗅鞘细胞、少突胶质前体细胞和许旺细胞。少突胶质前体细胞很难获得大量移植用供体细胞,许旺细胞很难穿透胶质瘢痕,从应用方面均不如嗅鞘细胞。离体培养中嗅鞘细胞极强的可塑性可能会使嗅鞘细胞适时改变自身形态,以适应体内复杂的微环境,有利于神经再生。嗅鞘细胞移植后对脊髓后根损伤后再生有一定作用,其作用大小可能与嗅鞘移植物的成分有关,细胞制备技术和混合细胞移植能影响嗅鞘细胞移植物的效果。虽然胎脑的免疫原性很低,但合理应用免疫抑制剂会使嗅鞘细胞的移植效果有所改观。嗅鞘细胞除了重建损伤通路外,还可能通过轴突发芽、在非突触部位释放单胺类物质、改善病变部位环境并帮助附近的残余神经纤维保存功能和活性等机制对中枢神经的功能发生作用。嗅鞘细胞的细胞生物学和移植后行为学的深入研究都会加快人们对脊髓损伤的理解,并对脊髓损伤的修复治疗产生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背景:研究表明,嗅鞘细胞有利于神经元存活并促进轴突再生。 目的:验证局部注射嗅鞘细胞治疗大鼠周围神经损伤的可行性。 方法:体外分离、培养SD大鼠嗅鞘细胞。40只SD大鼠切除坐骨神经1.0 cm,植入异体神经1.0 cm。随机分为2组,嗅鞘细胞组局部注射嗅鞘细胞,生理盐水组局部注射生理盐水。术后3个月检测体感诱发电位及运动诱发电位,光镜、电镜观察神经电生理恢复情况。 结果与结论:电镜观察嗅鞘细胞组大鼠在损伤区有较多神经纤维通过,明显多于生理盐水组(P < 0.01)。嗅鞘细胞组大鼠体感诱发电位及运动诱发电位的潜伏期及波幅明显优于生理盐水组(P < 0.01)。提示局部注射嗅鞘细胞能更好地恢复周围神经损伤后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
The incidence of trigeminal neuralgia (TN) in patients with multiple sclerosis is higher than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 If pharmacologic therapy fails, invasive procedures in the gasserian ganglion are usually offered. 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 is not routinely performed. The authors report a patient with persistent TN after repetitive trigeminal radiofrequency rhizotomy and finally successful 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 after demonstration of neurovascular compression with high-resolution MRI.  相似文献   

12.
背景: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难以自行恢复,嗅鞘细胞具有外周性和中枢性两种胶质细胞的成鞘功能,是修复受损神经最有前途的种子细胞。嗅鞘细胞移植到受损脊髓后的组织学和超微结构的变化可能帮助解释嗅鞘细胞发挥修复作用的机制。 目的: 验证嗅球源性嗅鞘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并观察移植的嗅鞘细胞对神经元和轴突组织和超微结构的影响。 方法:将已制备脊髓模型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不做任何注射操作,DMEM/F12组注射DMEM/F12培养基,嗅鞘细胞组注射嗅鞘细胞悬液。每周进行肢体活动BBB评分,8周后取脊髓标本进行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评价脊髓损伤的修复情况,并观察嗅鞘细胞移植对脊髓组织和超微结构的影响。 结果与结论:3组动物均出现后肢运动功能的恢复,嗅鞘细胞组优于对照组和DMEM/F12组,在4周后更为明显。组织学观察可见,在嗅鞘细胞组可见有神经纤维通过损伤处。损伤处附近,嗅鞘细胞组脊髓腹侧的神经纤维和神经元形态较好,损伤较轻。而对照组和DMEM/F12组神经纤维和神经元损害严重。嗅鞘细胞组的caspsase-3阳性细胞数少于对照组和DMEM/F12组。超微结构观察可见,嗅鞘细胞组的神经纤维和细胞形态均优于对照组和DMEM/F12组。结果表明嗅鞘细胞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修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并可恢复损伤神经的部分功能,对受损神经纤维和神经元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2004年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得主Richard Axel和Linda Buck证实:原来认为不具备分化能力的小鼠嗅感觉神经元能够再次进入细胞周期发生分裂.这一发现是嗅觉神经系统可塑性的典型体现。嗅鞘细胞(olfactory ensheathing cells,OECs)作为嗅觉系统内一种特殊类型的胶质细胞.大量研究证实其可促进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损伤的修复。但目前对OECs生物学特性的认识仍存在不同观点.其可塑性的研究近年来逐渐受到关注。可塑性指在变化的内外环境刺激下细胞改变自身特性.在形态、抗原表达和功能上呈现很大程度的可变性。目前被证实OECS表达的抗原有S100β、神经生长因子低亲和力受体(p751、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 aryacidicprotein,GFAP)、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O4和神经细胞黏附分子(neur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NCAM)等。  相似文献   

14.
Transplantation of olfactory bulb-derived olfactory ensheathing cells(OECs) promotes motor functional recovery in rats with acute spinal cord injury,possibly by Nogo-A expression changes at the injury site.The present study transplanted OECs derived from the olfactory mucosa(OM) of rats.OM-derived OEC(OM-OEC) transplantation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increase of Nogo-A protein and mRNA expression caused by spinal cord injury,supporting the hypothesis that OM-OECs improve spinal cord regeneration by reducing Nogo-A expression.  相似文献   

15.
We report a case of a 44-years-old woman with relapsing-remitting and secondarily progressive form of multiple sclerosis (MS) since aged 24 years, who developed an anaplastic astrocytoma. The neurological manifestations of the tumor were misinterpreted as resulting from MS. Sequential MRI examination and seizures raised the possibility of another nature of her symptoms, besides MS. Her initial good response to high doses corticosteroids led to the initial assumption her symptoms were only exclusively due to the demyelinating process. She underwent craniotomy with radical excision of the lesion.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disclosed anaplastic astrocytoma. Other cases of coincidental MS and primary CNS tumors are reviewed, as well as their possible relation.  相似文献   

16.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