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综合分析了弓形折流板换热器、折流杆换热器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在试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纵向流折流板换热器。该类型换热器既具有折流杆换热器壳程压降低、换热效率高、抗振性能好、抗结垢性能强等优点,又具有弓形折流板换热器适应性强、工作可靠、制造与组装简易等优点,是一种新型纵向流折流板结构的高效能量转换设备。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螺旋折流板和弓形折流板的结构特点的比较分析,证明螺旋折流板换热器具有降低介质流动阻力、增加传热效率和减震等优点。以广西石化炼油工程常减压蒸馏装置的换热器设计为例,给出了螺旋折流板几何尺寸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3.
浊流与等深流的流态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型交错纹理、大型纵向交错层和粘性交错层不可能在浊流沉积体中存在,从B、C、D、E 段的沉积特征上唯一能得出的结论是组成这些单元的颗粒在沉积前或搬运的最后阶段是被牵引流搬运的,并非浊流成因。浊流沉积仅仅是发育在A 段的重力流沉积,在B、C、D、E 段转化为等深流,等深流在浊流的后期广泛发育并占主体地位。从沉积相、相组合、古流向以及遗迹化石的生态特征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内蒙古桌子山中奥陶统拉什仲组碎屑岩沉积特征和沉积类型,识别出碎屑岩等深岩体,认为拉什仲组不存在鲍玛序列。  相似文献   

4.
《测井技术信息》2004,17(2):51-51
生产测井被用来确定生产井中的产量和流型剖面。此信息又被用来优化井的生产,并且在长时期内用来优化油层动态。生产测井还能诊断井中的机械问题。垂直或近乎垂直的生产层段的井的几何形态,使得生产测井资料的解释相对地直接了当,因为正在被测的液流流型比较简单。测井中采用了相当简单的仪器,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5种能在管壳式换热器壳程产生螺旋流的折流板结构,并比较了各种结构的特点及其功能,最后综述了有关的研究成果及螺旋流的折流板换热器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多相流计量     
本文主要讨论在油、气生产系统中,多相流质量流量测量仪表系统的应用问题。评述是必要和困难的。可以断言,任何一个需要标定的多相流测量系统,在实际应用中都是不合适的.这篇文章中将评价三种可供选择《相分离后按单相流计量,均匀混合在原始状态下计量)的计算方案,最后,对各种可能的仪表配置做一个暂时的排序。  相似文献   

7.
从马惠宁线实际运行状况出发,分析了沿线地形起伏、落差大,输油管道的非满流和虹吸流水力特性,并给出了这类管道水力计算的一般方法。  相似文献   

8.
随着油气田开发普遍进入高-特高含水期,对储层内部窜流机制与调控方法研究日益重要。通过可视化实验窜流通道形状与窜流形式对比分析,发现窜流通道与河流相具有一定的发展相似性,其由"辫状河"-"曲流河"变化的形状与流体性质、多孔介质性质、油藏开发时间有关;窜流通道决策、研究方法可归纳为定性分析、渗流数值模拟、定量决策和矿场测量与实验四大类,提出了一种利用长驱替模型可视化揭示窜流发展机理与优势通道体积计算的方法,可作为验证经验法和理论模型解析解的有力补充,指导实际油藏调堵(驱)药剂用量设计。  相似文献   

9.
管道中持液率和多相流态对于地面设备的压降计算和设计是非常重要的。要预测持液率 ,首先必须确定流态。所开发的两组人工智能网络模型 (ANN)用以确定水平多相流的流态和计算持液率。  相似文献   

10.
漏流对折流板换热器影响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数值模拟方式研究管壳式换热器内板壳和板管之间的间隙对换热器压降和传热造成的影响,建立与试验相同的物理模型,并用CFD软件对该模型进行数值模拟计算,比较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结果认为,漏流使换热器的整体压降降低,Re=2 000时压降降低了14.78%,Re=16 950时降低了21.89%;漏流还使换热器的传热系数减小,减小程度从20.63%(Re=2 000)增加到26.72%(Re=16 950);密封折流板与换热器壳体之间的间隙可以有效改善换热器的传热性能。  相似文献   

11.
12.
用多相管流理论计算抽油井井底流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多相流理论为基础,结合我国油田的具体情况,介绍了一种计算抽油井井底流压的方法。该方法分3段分别考虑抽油井从井底经环空到井口的压分布情况:从动流面到井口段按纯气柱计算;从泵入口到动液面的环空含气油柱段采用零静液流理论计算;从井底到泵入口段采用Hagedorn-Brown的方法计算。  相似文献   

13.
线性流的启动压力梯度不能用于平面径向流方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元千 《石油学报》2011,32(6):1088-1092
启动压力梯度的物理概念及判别式是Bear于1972年在利用岩心测试资料研究达西定律的应用下限时提出来的,葛家理教授首次介绍到我国。所谓启动压力梯度,是指流体在饱和的岩心开始发生流动时的压力梯度。应当指出,线性流的压力梯度与流量成正比,启动压力梯度为常数;平面径向流的压力梯度与流量成正比,与径向半径成反比,而且,不同径向半径位置的启动压力梯度是不同的。有关学者将线性流启动的压力梯度及判别式直接用于平面径向流方程的正确性值得质疑。笔者对线性流和平面径向流的压力梯度和启动压力梯度问题进行了对比,并提出了启动流量的概念。同时,对低渗透致密油藏,提出了更为实用的启动生产压差和启动井底流压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4.
接地排流是常用的排流保护方式之一。大庆油田区域的管道难以采取直接排流和极性排流等措施,只能以接地排流方式为主。经过多年的努力,大庆地区管道排流保护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以比较典型的北一线管道为例,该管线全线距电铁较远,共设6组接地排流,与外加电流阴极保护共同组成该线的直流干扰防护系统。在17个测试点中除1个测试点外,其余各点的正电位平均值比均达到要求。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气液混合输送管道中柱塞流的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到了气液混合输送中柱塞流的一些运动规律,并且发现柱塞流在实验室小管径管道的运动规律与实际大管径管道的运动规律不同,在柱塞流稳定的状态下,气腔的长度变化与柱塞和气腔的速度差密切相关。柱塞流的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16.
一种新的地面流量计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测量生产井复杂流动的方式。这种新技术引发的改变使我们能准确测量三相流体中的快速变化,包括以前很难定量测量的段塞流、泡状流和稳定乳状液流等。实时测量多相流提高了作业效率,节省了时间和费用。  相似文献   

17.
日本富士石油公司和富士标准研究公司从1981年开始共同开发流化热裂化(FTC)工艺,迄今已建一套连续的实验室装置和一套中试装置(0.5m~3/d),现正进行工业放大的可行性研究。FTC过程是一种深度加工劣质渣油以增产中间馏分油和有效利用焦炭以生产氢气的先进热裂化技术。FTC工艺分为FTC-S过程和FTC-H过程,前者的裂化反应器用蒸  相似文献   

18.
SDZ-751B型国产数字地震仪的遥控爆炸机和控制器的电源,是使用“GNY-3”镉镍电池;对讲机电源是使用“GNY-0.45”镉镍电池。开始,我们曾用WYJ-305型直流稳压电源充电。在充电过程中,由于电池电压逐渐升高,如不随时调节充电电压,充电电流将不断减小。结果,电池电压充不到标称值。这不但影响野外施工,而且时间一长,电池寿命明显下降。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自行设计了专供3安时和0.45安时镉镍电池充电的GNY-3型和GNY-045型充电机。  相似文献   

19.
20.
1970年,菲利浦斯石油公司的石油化工厂,因管子振动造成破坏而损失了三个大的管壳式换热器管束。工厂要求设计新的管束,保证它不致产生管子振动破坏,同时,尽可能地降低管束内的压力降。 这两项要求在普通的管壳式换热器上是不可同时达到的。但换热器内采用折流杆,则满足了这两项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