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0 毫秒
1.
针对浅埋公路隧道的软弱围岩地质情况,基于三维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建立软弱性围岩浅埋隧道变形预测模型,采用预留核心土法对现场施工过程进行仿真模拟,将模拟结果与现场监控量测数据进行对比,验证预测模型的合理性。基于预测模型,计算并分析不同工法下洞周围岩在掘进过程中的变形规律和开挖面稳定性等。结果表明:CD法施工时的拱顶沉降与开挖面最大内空位移是3种工法中最小的,但由于其开挖过程工序繁多,对围岩造成的扰动效应与开挖引起的收敛位移较预留核心土法大,综合经济效益,在实际工程中采用预留核心土法是非常合理的。  相似文献   

2.
针对潼湖隧道围岩等级较低,开挖易失稳的问题,采用管棚支护技术进行围岩注浆加固处理,分析了管棚支护技术的设计与施工方法,并对隧道开挖进行监控量测,监测结果显示该处治方法保障了隧道开挖过程中围岩的稳定性,满足隧道安全运营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光面爆破是一种科技含量较高的爆破工艺,通过爆破参数的合理选择以及施工工法的有效控制,可使爆破达到预期的设计效果,保证壁面规则平整,轮廓符合实际需求.文章所述桂溪隧道出口端围岩为软弱围岩,使用软弱围岩光面爆破技术等有效技术手段,结合实际对光面爆破参数进行调整修正,得到适合桂溪隧道的光面爆破参数及技术措施.实际应用表明:在软弱围岩隧道开挖施工中使用光爆技术能够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结合某隧道实际工程,通过软弱围岩隧道塌方段施工处治技术,从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及施工因素等各方面分析其发生塌方灾害事故的原因,归纳出围岩塌方的破坏特点,并对相应处治措施作出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施工中采用超前小导管、锚杆超前支护等措施,对防止围岩恶化,控制隧道变形和预防塌方能起到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5.
张国胜 《中华建设》2016,(4):138-139
正随着我国铁路路网的完善,建设标准的提高,隧道建设规模和技术水平也踏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然而,软弱围岩隧道坍方、作业人员伤亡等事故却时有发生,隧道建设的安全现状无法与当前的形势相适应。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软弱围岩,软弱围岩的施工难度大,会让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在工作中感到巨大的压力。软弱围岩是整  相似文献   

6.
以大浏高速公路道吾山隧道为研究背景,结合现场实测资料,对道吾山隧道围岩稳定状态进行分析研究,利用围岩变形监控数据建立并优化灰色预测模型GM(1,1),采用该模型对围岩位移变形进行预测,并将预测结果与现场监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误差较小。应用灰色预测确定支护的最佳工作状态和支护结构工艺参数,并以此判别围岩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宋维圣 《东北水利水电》2006,24(9):13-14,24
新奥法构筑隧道的特点是借助现场量测对隧道固岩进行动态监测.并据以指导隧道的开挖作业和支护结构的设计与施工。测量工作伴随着施工全过程。本文详细阐述了大伙房水库输水工程中量测系统的布置.量测数据的分析和利用。  相似文献   

8.
隧洞开挖后,围岩在应力的作用下,会产生一定量的洞室收敛、顶拱沉降等塑性变形,特别是在岩体破碎的洞室内,该种变形会造成围岩失稳,从而产生掉块或塌方等现象,给施工设备和人员带来安全隐患。文章结合工程实例,简要阐述了施工阶段围岩变形监控量测的目的、内容、方法以及数据处理与应用,简要阐明了围岩变形监控量测在隧洞施工和设计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吴明 《陕西水利》2023,(4):104-106
为研究黄土地区降雨对隧道围岩变形的影响规律,依托甘肃某隧道工程,基于现场监测数据分析黄土隧道在雨季期间围岩的变形规律。结果表明:(1)隧道拱顶变形量与降雨量呈正比关系,变形随降雨量增大而增大,在降雨12 h后,由于隧道岩土体含水率持续升高,导致危岩沉降变形显著增大;(2)距离隧道中心线越远,地表沉降越小,隧道中线的沉降最大,最大值为210 mm;在距中心线6 m处地表的累计沉降高达160 mm,超过规范安全性要求,需采取支护措施,控制地表沉降进一步扩大;(3)实际工程中,为防止隧道围岩产生过大变形,要注意加强地表排水,适当加强初期支护结构刚度以提高围岩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将军沟右线隧道变形侵限段处理方案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军沟隧道是我国在建的穿越天山风景区的第一座高寒地区小曲率半径隧道,隧道右线隧道在YK582+461~+400段出现挤压大变形,导致初次支护变形60 cm,造成隧道支护侵限。以将军沟隧道变形侵限段为工程背景,深入分析了隧道变形侵限机理。在分析变形侵限基础上,详细介绍了隧道该段处理变形侵限的临时支护形式、加强支护手段和隧道该段塌方变形段的开挖方案。通过以上技术方案的实施,隧道顺利完成了侵限段的处理,论文介绍了将军沟隧道侵限段的处理技术,对同类隧道的施工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位于土层和岩层交界地层中的隧洞,其力学特性和水文地质条件均发生显著的变化,从而导致塌方或者围岩变形过大等。利用数值计算方法,建立二维有限元模型,对某工程隧洞土、岩接触地层中隧道开挖围岩变形和衬砌受力特性进行分析,并采用不同施工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土、岩接触地层中隧道开挖围岩沉降位移场是非对称的,沉降位移最大位置在拱顶30°处,正是需要加强支护的位置;先墙后拱开挖在隧道三种施工方式中围岩最大沉降位移最小,正台阶开挖方法围岩沉降位移最大,留核心土开挖方法介于二者中间。合理的支护方式和开挖方式是土、岩层交界地层中隧洞周边岩体稳定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断层破碎带隧道施工围岩变形规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别考查了台阶法、预留核心土法和三台阶法施工时围岩变形及地表沉降情况。结果表明:断层破碎带隧道施工围岩变形量随着荷载步增加趋于稳定,台阶法造成的拱顶沉降值较大,三台阶法和预留核心土法能较好的控制隧道拱顶沉降;隧道周边收敛值也随荷载步增加逐渐稳定,台阶法周边收敛值最大、三台阶法周边收敛值最小;地表沉降随荷载步增加逐渐达到稳定,台阶法施工造成的地表沉降最明显,三台阶法次之,预留核心土法地表沉降控制效果最好;预留核心土法隧道上方横向形成明显的沉降槽,随着荷载步增加沉降槽趋于明显,最终达到稳定。  相似文献   

13.
软岩隧道具有变形大流变时间长等特点,采用何种模型模拟软岩的应力应变关系在数值计算中至关重要。通过数值模拟和三轴试验对比,确定以驼峰曲线函数表达式描述软岩的应变软化材料特性关系,结合 FLAC 软件采用应变软化模型对三种开挖方式进行了模拟计算分析,确定最优开挖方式。然后针对软岩围岩变形进行了理想弹塑性模型和应变软化模型的分析对比。将软岩应变软化本构模型得出的围岩变形与实测值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其二者值能够较好吻合,因此采用应变软化模型计算软岩隧道变形是可取的。  相似文献   

14.
三峡工程茅坪溪泄水洞围岩变形监测及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叙述了茅坪溪防护工程泄水隧洞开挖过程中所取得的围岩变形监测成果。通过实测资料的回归分析及有限元正、反分析,对围岩的稳定性作了评价,对原设计的支护方案提出了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15.
浅埋段软弱围岩自稳能力较差,隧道开挖时受到扰动较显著,当支护没有充分保障时,浅埋段发生延伸至地表塌陷灾害事故的可能性远高于深埋段。文章基于Hoek-Brown破坏准则对围岩压力的浅埋段有效影响范围进行了推导,得到了浅埋段围岩压力随位置变化的变化规律,本次研究的评价方法在隧道施工中具有较强的可靠性与适应性,能够为其他砂泥岩隧道工程施工设计提供相应指导,能确保隧道建设与公路运营安全。  相似文献   

16.
顶山软岩隧洞底板混凝土裂缝分析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论是有压隧洞还是无压隧洞,当其隧洞衬砌混凝土产生裂缝后,常伴有渗水现象,会严重破坏混凝土结构的安全,影响隧洞的使用寿命,而且裂缝的处理还费工费时,增加工程成本和延长工期。针对新疆某工程,论述了软岩隧洞裂缝产生的原因、防止措施及处理方法,其成功经验对类似工程建设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该文以数值模拟为主要手段,研究隧洞爆破开挖施工引起的围岩动力响应及其对围岩稳定性的影响.研究表明,隧洞爆破开挖施工时,爆炸冲击荷载会在短时间内造成围岩的破坏,随后主要以爆破振动的形式作用于近区围岩.  相似文献   

18.
对隧道衬砌结构进行安全性评价可以有效的指导施工方案和修正隧道设计以便更加经济、安全地施工。作为邢汾高速公路邢台至冀晋界段全线隧道中的长隧道之一的黄岩子隧道,评价其衬砌结构安全状态对全线隧道稳定性分析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改进的现场围岩压力监测手段,对黄岩子隧道出口右幅YK80+383处断面的围岩压力进行实测,并将实测围岩压力值与《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中的设计围岩压力值进行对比分析。对比结果显示,实测围岩压力值远小于设计围岩压力值,基于规范设计围岩压力值进行设计的黄岩子隧道衬砌结构过于保守,安全储备在合理要求的基础上偏大,具有较大的优化空间。研究结论为黄岩子隧道施工安全评价提供有效的支持,为今后类似衬砌结构设计方案优化调整提供了实测数据。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9.
应用三维快速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对柏叶口水库泄洪发电隧洞进行了数值仿真计算,研究了开挖后高水压作用下洞室特别是泄洪洞与发电支洞交叉口位置管壁及围岩的应力场、位移场及其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施加内水压力后,衬砌最大下沉和隆起量均有所减小;在0.78 MPa内水压力下,衬砌管壁局部产生较大的拉应力,将导致混凝土出现较大范围的裂缝;在内水压力下,泄洪洞和发电支洞交叉位置产生较大的拉应力集中,以两洞相交位置小角度一侧应力最大,将出现较大范围的拉裂缝。  相似文献   

20.
由于岩石在高矿压条件下具有较大塑性变形,深部软岩巷道变形与破坏特征较为复杂,巷道的稳定性控制变得非常棘手,因此选择合适的巷道支护方法尤其重要。以具有上述地质赋存条件的邢村煤矿为工程背景,根据支护理论分析与数值分析,基于FLAC3D有限差分软件,系统研究了支护参数对于围岩变形、应力和塑性区分布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对于软岩破碎巷道,采用复合支护方法比传统单一支护,具有显著支护效果,更能有效控制巷道变形,从而为控制软岩破碎巷道变形提供一定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