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对高铁枢纽站房及交通广场布局型式进行了分析,明确了由于轨道交通与高铁枢纽之间的强换乘关系对高铁枢纽立体化布局的影响,提出机动性交通工具三种立体化分层模式。界定了换乘空间和换乘界面的概念,设计了基于换乘空间的枢纽换乘设施的布局流程,并给出了高铁枢纽换乘设施的平面和立体化典型布局模式。  相似文献   

2.
修学华  刘琰 《江苏建筑》2013,(2):19-20,28
文章介绍了南京汽车客运站的规划与交通换乘设计,详细分析了其集中紧凑布局、多层次衔接、立体换乘等设计特点,强调现代综合换乘枢纽中的汽车客运站不仅要满足客运站客流集散需求,更要组织好城市各种交通方式之间的换乘,解决城市人群交通出行的便捷。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5,(1)
目的掌握和评估客运专线大型客站候车环境卫生控制现状,为建立高铁车站候车环境卫生规范及加强高铁车站候车环境卫生管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选择京沪高铁南京南站作为监测对象,于2013年春运和暑运期间对车站候车空间热环境、空气品质与物理因素进行现场测试,并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高铁客运站候车空间噪声以及夏季相对湿度、冬季照度超标率分别为50%、30%和33%,其余监测指标均达标;总挥发性有机物、甲醛、细菌总数、一氧化碳、负离子夏季均高于冬季,可吸入颗粒冬季高于夏季,夏季与冬季空气品质比较上述指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南京南站候车大厅环境质量状况总体良好,但需加强降噪、夏季通风除湿以及冬季照明措施。  相似文献   

4.
《四川建材》2017,(8):100-101
高铁枢纽站作为城市大型综合交通换乘枢纽,包含高铁、城铁、地铁、公交、长途客运、出租车等多种交通方式,是城市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随着我国各地新区建设迅速展开,以规划高铁枢纽站带动新城建设发展的模式也逐步兴起。本文从以下几点综述基于高铁枢纽站的换乘设施布局。  相似文献   

5.
我国高速铁路运输方式正处于飞跃式发展时期,城市高铁客运站周边区域也被普遍视为新的城市增长点。要实现这种带动区域发展的预期.必须突破传统单节点开发的思考方式。充分发挥规模效应,形成区域竞争优势。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实例比较总结.回答城市高铁客运站周边区域的开发要做什么,以及怎么做的问题。探讨城市高铁客运站周边区域开发项目的开发定位、业态组成、空间结构及开发规模决策过程.使城市高铁客运站周边区域形成新的城市中心和活力区域。  相似文献   

6.
唐利 《城市建筑》2022,(24):30-32
结合我国当前的城市交通体系发展现状,为了进一步满足人们的日常出行需求,打造高质量的交通规划方案已经成为了多方关注的重点。本文建立在城市轨道交通枢纽换乘布局的基础上,对TOD模式下的换乘空间展开针对性分析。城市轨道交通枢纽空间本身具有流线复杂的特点,服务于城市交通体系,需满足多种交通方式的换乘诉求,处理得当可以带动城市片区的良性更新与可持续发展。TOD交通枢纽换乘布局的合理性建立在立体化空间组织以及行人出行心理需求的基础上,打造全方位的交通组织及换乘方案,能够为当前的轨道交通枢纽流线组织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对“绿色换乘”的概念和内涵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以绿色换乘理念为指导,采用系统论的方法,从宏观区域、中观城市、微观枢纽三个层面探讨了的高铁枢纽接驳体系的构成要素、建构原则和目标.最后从四方面提出了实现绿色换乘的高铁枢纽一体化接驳体系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8.
为剖析我国高铁站旅客进出站交通换乘过程中时空损耗主要环节,对沪汉蓉铁路10个典型站点交通换乘便捷度及影响要素开展定量评估。研究发现,高铁站点交通换乘便捷度受衔接交通场站空间组织模式的影响,高铁站进出站口和各交通场站的空间位置关系是影响换乘便捷度的关键要素;而公共交通、出租车场站设置不合理,是高铁站交通换乘时空损耗的重要环节;立体交通、购取票点、进站安检等设施改善,有助于降低换乘时间损耗。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城市高铁客运车站建筑的调查研究,并分析高铁站的建筑空间特点,总结当今城市高铁站的空间秩序、环境营造等方面有待改善的问题.在基于环境行为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上,通过观察研究乘客的心理需求、候车行为特征以及车站空间的相互关系,对多个不同城市的高铁站建筑空间进行辨析探究,提出基于环境行为心理学视角指导下的的当代高铁站建筑空...  相似文献   

10.
由于我国特殊的铁路运营制度,当前第四代高铁站发展滞后.但高铁站换乘中心这一特殊的换乘空间形式给我国高铁站带来了发展契机.文章对换乘中心与站房主体空间的形式一体化设计进行剖析,通过逻辑演绎提出三个设计方向,为进一步打破传统高铁站站房主体空间壁垒提供思路,期望以空间形式设计创新促进高铁站区的站城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11.
陈剑飞  高旋 《城市建筑》2011,(2):110-112
本文以当代高速铁路客站的功能空间作为切入点,分别对核心空间、月台空间和联系空间进行研究分析,探索当代高速铁路客站空间设计趋向.  相似文献   

12.
杨健  吴清  李传成 《华中建筑》2013,(10):31-35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客运快速发展,大量高铁车站站房建设完成,同时出现了站房面积过大的普遍现象.目前站房规模采用最高聚集人数或高峰小时发送量来预测.该文探讨了车站规模基本参数与站房面积统计、高速铁路客运特点、车站空间模式与舒适度标准对站房规模面积的影响,提出了合理预测高速铁路客运站站房面积的建议,对于高速铁路旅客站建设与评估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站点地区开发过程中“肯定”与“批判”两种声音的实质是讨论高铁站点地区开发与城市空间发展的关系问题.文章解析了欧洲高铁站点地区开发的成功案例,提出站点地区开发与城市空间协同发展的观点,并总结出五点经验.然而我国当前高铁站点地区边缘化的站点区位、高等级公共设施为主体的功能业态等“千站一面”的发展特征,使得两者的协同面临巨大困境.文章进一步指出形成当前困境的原因既有站点地区固有的空间与机制的复杂性,更植根于我国当前城市的发展阶段、模式及特征.最后提出现阶段切实可行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4.
高速铁路客站是城市化和经济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本文通过分析近年来国内外高速铁路客站的建筑实例,力图从交通组织、功能模式、建筑空间、形象塑造等方面挖掘其发展的动因和新趋势。  相似文献   

15.
伴随我国进入高铁时代,集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的大型综合交通枢纽正在不断涌现,以高铁枢纽为依托的城市新区设计也成为了目前规划界关注的热点。乌鲁木齐市在2011年初邀请了6家国内外优秀设计单位对高铁片区进行城市设计国际招标,经过专家评审,最终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获得国际方案征集第一名,并继续进行深化工作。本文以此为例,对高铁枢纽周边地区的规划设计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基于绿色安全理念的高铁客站疏散设计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坚  曹笛 《南方建筑》2010,(5):28-31
论文针对我国当前高铁客运系统的运营特点,提出了建构绿色、安全的防灾体系理念。并从绿色防灾的角度,分析了客站空间特征与防灾难点、旅客应急心理与避灾行为特点等内容,进而提出了绿色高效的性能化疏散策略。  相似文献   

17.
地铁站换乘空间与人们的日常出行息息相关,可达性好会减少换乘客流在换乘时产生的停顿、徘徊和折返等现象,能够有效提高整个地铁站的换乘效率。该文运用空间句法中的视域分析和人流分析方法,并结合换乘空间整合度、平均深度值等形态分析变量,对北京地铁2号线西直门站换乘空间的可达性进行量化研究,得出其换乘空间可达性的分布规律和特点,从而对地铁站换乘空间设计及轨道交通枢纽站建筑设计提供有益指导与借鉴。  相似文献   

18.
李玉堂  张恺 《新建筑》2010,(1):121-124
基于安阳高铁站房为中心的城市新区规划设计,分析了该地区的功能布局、交通换乘方式、城市发展阶段、城市景观特色等方面的问题,并关注高铁站房的城市属性,策划引导性项目,确定合理的发展模式,使高速铁路的建设成为带动城市发展的契机。  相似文献   

19.
孙伟  刘德明 《华中建筑》2008,26(1):97-100
该文回顾了铁路客运站从单一功能的候车空间到多功能开放空间的发展过程,其建筑形制的变迁传达着建筑空间开放性的发展轨迹,开放性是多元素、多路径的,开放性的建筑空间与交通方式无缝换乘之间存在内在的联系,关键的环节是空间开放的基础和适宜度。  相似文献   

20.
喻涛 《重庆建筑》2012,11(1):8-11
叙大铁路为典型的山区铁路,本文结合其货运支线的功能定位,从车站设计与运营、工程的关系入手,结合站场工程实例,分析叙大铁路站场工程设计特点,探讨山区铁路站场设计对线路走向、工程措施、运营安全及工程投资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