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之一,是中医理论的精髓。几千年来,一直作为指导临床诊治疾病的基本法则。然而,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中医除了不断发掘、整理外,还应结合现代科学不断发展,笔者据几年来临床体会,就辨证论治的发展提高试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2.
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学区别现代医学及其他传统科学的一大特色.它是在对疾病过程中某一特定阶段的各种临床表现进行多元分析和综合判断的基础上进行诊断的辨证思维,它抓住疾病阶段的主要矛盾--"证",来拟定治则、治法,选择治方药物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传统中医宏观辨证论治在当代临床实践中碰到的诸多问题,要求中医的辨治体系必须革新以适应科学环境的改变。微观辨证论治弥补了传统宏观辨证论治的不足,能够解释医疗实践中问题。中医基础理论源自中国古代哲学,具有广范的指导意义,中医的辨证论治体系应包括宏观辨证论治与微观辨证论治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辨证论治是中医诊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是中医整体观念及其理、法、方、药在临床中的具体运用。最早形成于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其中辨治外感热病以六经辨证为主,辨治内伤杂病则以脏腑辨证为主。辨证论治的诊疗方法发展到现在,其临床运用模式可概括为方正对应、审机论治、微观辨证、病证结合4种。  相似文献   

5.
辨证论治是祖国医学的主要特色之一.它的科学本质在于系统调节,强调从整体上、运动上把握药物的调节效应,调动人体固有的自我修复能力,以治愈疾病,从世界范围看,许多传统医学在现代西医的冲击下纷纷销声匿迹,只有中医能傲然挺立,这与其独特的辨证论治体系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6.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最基本最重要的特色之一,它源于《内经》,确立于《伤寒杂病论》,在两千多年的医疗实践中,逐步建立了较为完整而系统的辨证论治体系,成为中医临床诊疗疾病的主要方法。要继承和发扬中医的传统优势与特色,辨证论治就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前进,笔者试就辨证论治的发展方向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7.
<正>近一时期,中医药报刊曾发表讨论辨证分型的论文。这一问题不仅涉及现有教材的适宜程度,也关乎临床医生的思维方式乃至疗效等诸多问题,有鉴于此,我刊也认为有深入研究和认识的必要。欲言辨证分型,还得先从辨证论治的演进和特点说起。辨证论治是对医生临床诊治病人的操作程式和  相似文献   

8.
张仲景以《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为理论基础,因脉证而论治用方,理法方药一线贯穿,称"平脉辨证",以此开辨证论治先河。此后临床辨证论治思维方式又有两次突破,第一次是金元时代刘完素和李东垣把病机发展成病机学说,使辨病机的理念运用于辨证论治,提出病机辨证和气化的升降出入;第二次是近代在引进现代医学病名而同时辨证论治的实践中,引进微观辨证、影像学等临床技术,逐渐蕴发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使医者的临床思维方式得到变换提升。  相似文献   

9.
自上世纪80年代微观辨证的概念产生以来,作为一种新生的辨证体系,在实践运用中体现了一定的优越性。在中西医结合的背景下,微观辨证通过运用各项影像及实验室检查,不仅加深了中医证候在深层次上的认识,而且还深化和补充中医传统辨证方法,为现代中医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从而为病证结合的临床诊疗提供一定科学客观的辨证方法。而与其他学科的结合也为促进微观辨证学的长远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辨证论治形式和应用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辨证论治的形式和应用,包括中医辨证和识病的诊断形式和应用,完成治疗和护理的施治形式和应用,应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不断改进和更新具有  相似文献   

11.
通过一些共同的介导物质——神经递质、激素和细胞因子交换信息,神经、内分泌、免疫三大系统构成网络,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皆是微观动态变化基础上宏观整合的结果。五脏证的实验指标具有非特异性。疾病既包括功能引起结构变化的过程,也包括结构的变化引起功能异常的过程,机体的疾病状态是以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变化为主轴,相应引起机体器官组织的某些变化,并因之表现出某些症状。证是指疾病时机体与病因相互作用,涉及多系统多物质改变的反应状态。对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调节的整合效应是药物、方剂、针灸、气功等方法的治病机制。  相似文献   

12.
在脏腑辨证中只有肝脾不和而没有肝胃不和。肝属五脏,藏血,性喜调达,主疏泄;胃居六腑,主受纳和腐熟水谷,日“水谷之海”,以通为顺。如果肝胃不和必将导致脏腑功能失衡。笔者试图从肝气犯胃、木不疏土、肝郁化火乘胃、土壅木郁四个方面论述肝胃不和的不同证候、典型病例、治法与方药,进而更好的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病范畴.《黄帝内经》称该病为消瘅,据其病机及临床表现不同,又有风消、鬲消、消中等不同之称.糖尿病类属于消渴病,但不等于消渴病,如消渴、消谷、消瘦之“三消症状”还可见于尿崩症、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等疾病,它也属于中医的消渴病,但不是糖尿病.  相似文献   

14.
规范辨证论治的定义及范围,提纲及举例说明辨证论治在临床运用的优势,同时,根据目前的临床医疗现状提出辨证论治的局限性,为今后辨证论治的发展方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部分中医文献的回顾和研究,认为中医所说的“辨证”的“证”(证候)是指以症状和体征为主的临床资料,即作为中医诊断依据的一切信息,而不是证型、病机或“病理概括”。为了准确而鲜明地概括中医诊治疾病的基本规律,促进中医术语的规范化,建议用“审机论治”取代“辨证论治”的提法。  相似文献   

16.
辨证论治和机体反应性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辨证论治和“辨病论治”辩证论治是中医诊断学和治疗学的基本原则。以证为对象进行治疗,反映了中医在诊断和治疗学体系上的特点;现代医学则是以病(病源)为对象进行治疗的,也可以说是“辨病论治”。中西医在诊断和治疗学体系上存在着重要的差别。诊断和治疗学体系上的这种差别决定于人们对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所持有的不同见解。  相似文献   

17.
对辨证论治临床应用发展的见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辨证论治临床应用发展的见解赵海滨郝淑然河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450052)邱晓堂河南中医学院(450003)主题词辨证论治/统计学和数值数据辨证论治/历史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独特诊疗体系,是中医学术的精髓。它强调从客观病情出发,谨守病机,审谛证候...  相似文献   

18.
作者认为中医学的特点应是整体观念与辨病辨证论治,即是在辨病基础上的辨证论治。其理由有7:1、辨病辨证论治是《伤寒杂病论》的本意;2、辨病辨证论治源于《内经》;3、辨病与辨证是《诸病源候论》探求病源和归纳证候的方法;4、温病学运用和发展了辨病辨证论治;5、辨病辨证论治是临床实践的需要;6、辨病辨证论治能促进中医对病的认识;7、辨病辨证论治有助于中西医结合。  相似文献   

19.
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又称辨证施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中医学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方法。包括辨证和论治两个过程。“辨证”简而言之就是辨别证候,是把四诊(望诊、闻诊、问诊、切诊)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  相似文献   

20.
辨证论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辨证论治”成为讨论的一个亮点。有人认为无证可辨,如何辨证论治?有一位老中医居然怀疑辨证论治之价值!有人认为辨证论治应改为辨病论治。本人对此问题有如骨梗在喉,不吐不快。辨证论治之精神,来源古远,但加以提倡宣扬,是在解放之后、中医学院成立之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