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 毫秒
1.
有机成因烷烃气具有以下规律:碳同位素值δ13C1<δ13C2<δ13C3<δ13C4,一般δ13C1<-30‰;CH4/3He为109~1012。有机成因二氧化碳的δ13CCO2<-10‰。威远气田天然气的δ13C1值从-31.96‰~-35.7‰,均小于-30‰,δ13C1<δ13C2,CH4/3He为1.1734×1010~2.8811×1010。其δ13CCO2值从-11.16‰~-15.81‰,均小于-10‰。加之,威远气田烷烃气和二氧化碳占气体组成的主要区间为89.84%~97.16%。因此,威远气田的天然气以有机成因为主。  相似文献   

2.
在广泛收集和总结前人资料的基础上,依据曾母盆地中部地区10个天然气样品的地球化学组成及碳同位素组成特征,系统分析了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同时对与天然气相伴生的凝析油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进行分析,探讨了其油源。研究表明,曾母盆地中部地区天然气中烃类气体以甲烷为主,干燥系数(C1/C 1-5)值介于0.68~0.97之间,既有干气也有湿气,天然气碳同位素具有正序列排列特征,其中δ13C1值介于-45.6‰~-31.5‰之间,δ13C2值介于-32.7‰~-24‰之间,δ13C3值介于-30.1‰~-23.4‰之间,为干酪根初次裂解的有机成因气,既有油型气,又有煤型气;而非烃类气体以CO2和N2为主,含量介于11.44%~80.18%之间,且CO2碳同位素值较高,介于-10.8‰~-2.4‰之间,为无机成因;与天然气伴生的凝析油具有较高的姥植比,高含量的奥利烷和双杜松烷,与盆地内发育的煤系泥质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具有较好的可比性,表明凝析油油源为煤系烃源岩。  相似文献   

3.
北部湾盆地福山凹陷CO2气成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北部湾盆地福山凹陷油气钻探中发现了高含CO2气的天然气气藏。对CO2气稳定碳同位素、伴生稀有气体氦和氩同位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福山凹陷CO2气稳定碳同位素偏重,(13CCO2为-5.01~-10.08‰,绝大多数样品大于-7.0‰,为无机成因CO2气特征;伴生稀有气体氦同位素3He/4He值为(4.74~5.03)×10-6,R/Ra值为3.38~3.59;伴生稀有气体氩同位素40Ar/36Ar值为1881~2190,也显示出幔源或壳幔混合CO2气的特征。综合判定认为,福山凹陷CO2为壳幔混合成因。始新统流沙港组岩浆岩体分布特征与CO2气藏分布范围基本一致,也表明幔源-岩浆可能是福山凹陷CO2气的主要来源。与南海北部边缘盆地其它地区如珠江口盆地西部、琼东南盆地东部CO2气成因一致,都为幔源-岩浆来源,或壳幔混合来源。  相似文献   

4.
天然气中烷烃气碳同位素研究的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天然气中烷烃气的碳同位素值蕴含丰富的科学信息,为研究其重要理论及实践意义,分析、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对烷烃气中单组分(甲烷、乙烷)碳同位素值的研究成果。结果认为:依据δ13C1-Ro回归方程能对勘探目的层天然气的类型或成熟度作出推断;煤成气的δ13C2基本上重于-28.0‰,油型气的δ13C2基本上轻于-28.5‰,而介于-28.0‰~-28.5‰之间是上述两类气的共存区,且以煤成气为主。此外,还重点讨论了烷烃气碳同位素系列所反映的油气地质和地球化学信息,认为具有正碳同位素系列的烷烃气属于有机成因气,负碳同位素系列的烷烃气基本上属于无机成因气;但在沉积盆地中个别出现的负碳同位素系列是由于正碳同位素系列次生改造(扩散分馏、相态转换分馏)所致,其烷烃气不是无机成因的。  相似文献   

5.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韩城地区煤层气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韩城地区虽是我国第二个大规模投入商业开发的煤层气区,但对其煤层气的地化特征和成因还未形成系统认识。为此,采集了该区井口排采气、煤样、钻井煤心解吸气样和井口排采水共78件样品,并对样品进行了组分、稳定碳同位素等系列分析。实验数据表明,该区煤层气具有以下特征:石炭-二叠系煤层气组成以CH4为主,重烃和CO2含量很低,气体湿度(C2+)介于0.014%~2.880%;甲烷碳同位素值(δ13C1)分布范围小,介于-42.978‰~-32.200‰,随深度的增加而变大,与Ro呈正相关关系;乙烷碳同位素值(δ13C2)介于-21.619‰~-9.751‰。δ13C1偏轻、δ13C2偏重:可能是受解吸-扩散过程中同位素分馏作用的影响而造成δ13C1变轻的。最后,根据该区煤层气的演化过程,结合Whiticar图版,综合分析认为该区煤层气成因类型以热降解气为主,且系经过解吸-扩散同位素分馏效应改造的次生热成因气。  相似文献   

6.
松辽盆地北部二氧化碳气藏成因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松辽盆地北部深层已发现的二氧化碳(CO2)工业气藏主要处于徐家围子断陷带深层,火山岩储集层的岩石化学数据表明,徐家围子的火山岩以钙碱性为主,为幔源岩浆分异作用的产物。徐家围子断陷带昌德东气藏天然气中的CO2 含量高(89.73%~90.38%),CO2的碳同位素值为-6.61‰~-4.06‰,落在无机成因区,3He/4He值为3.9×10-6和4.5×10-6,介于幔源与壳源之间,伴生甲烷同系物的碳同位素呈倒序排列,具有无机成因气负碳同位素系列的特征。CO2/3He值为1.9×109,指示出气藏中CO2是上地幔脱气成因。火山岩储集层岩石化学数据和气体化学成分判别的结果说明徐家围子断陷带昌德东气藏的形成和幔源岩浆有关,其CO2是无机幔源成因。   相似文献   

7.
徐家围子断陷深层天然气的成因类型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松辽盆地深层砾岩和火山岩储层中的天然气地球化学分析表明,气组分以烃类为主,甲烷含量一般大于84.9%,最高达98.63%,表现为高-过成熟干气特征;天然气烷烃碳同位素值变化大,其中甲烷δ13C1为-15.49‰~-54.57‰,一般为-25‰~-28‰,乙烷δ13C2分布在-10.88‰~-4.17‰,一般为-24‰~-27‰,反映深层天然气成因类型复杂、但以煤型气为主的特征。天然气组分碳同位素系列除少部分为正常系列外,大部分具有反转或倒转特征,可能是多套源岩在不同成熟阶段生成的天然气的混合结果。根据天然气重烃分析和源岩吸附气重烃分析,讨论了松辽盆地深层几套烃源岩对天然气成藏的贡献比例。  相似文献   

8.
中国东部二氧化碳气田(藏)的地化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东部油气区发现众多无机成因CO2气田(藏),CO2含量一般大于60%,甲烷等烷烃气含量较低,一般小干10%.本文通过二氧化碳碳同位素组成,R/Ra值等地化参数分析,并结合相关气藏地质特征,指出除莺歌海盆地CO2气田(藏)为变质成因外,中国东部其它CO2气田(藏)主要为幔原火山─—岩浆成因.   相似文献   

9.
罗胜元  陈孝红  刘安  李海  孙冲 《石油学报》2019,40(8):941-955
中扬子宜昌地区下寒武统水井沱组页岩具有良好的气体显示,是四川盆地外页岩气新的勘探区。通过对2口页岩气探井共64块水井沱组页岩的含气性现场解吸,测定了解吸气含量、气体组分、解吸气碳和氢稳定同位素组成,分析了解吸气组分变化、解吸过程中气态烃和二氧化碳同位素的变化,同时探讨了页岩气赋存状态、气体稳定同位素倒转特点及其地质意义。研究结果表明:水井沱组页岩现场解吸气含量为0.32~5.48 m3/t,连续含气量大于2 m3/t的地层厚44.05 m,含气性与TOC有很强的正相关性;解吸气甲烷含量为81.90%~95.48%,乙烷含量为0.78%~3.95%,含微量丙烷,为典型的干气;非烃气体中氮气含量稍高,平均约为6.7%,二氧化碳含量低于1%,不含H2S;吸附气占50%~60%,游离气占40%~50%。解吸早期吸附性弱的CH4和N2先脱附出来,吸附性强的C2H6和CO2后脱附出来,至解吸结束仍有相当量的C2H6和CO2未脱附出来。解吸过程中碳、氢同位素均发生变化,δ13CCH4变化范围为-39.92 ‰~-25.86 ‰,δ13CC2H6为-41.57 ‰~-39.34 ‰,δ13CC3H8为-40.89 ‰~-35.46 ‰,δ13CCO2为-23.42 ‰~-19.23 ‰;δDCH4为-136.90 ‰~-128.00 ‰,δDC2H6为-160.45 ‰~-155.30 ‰;由于同位素的质量分馏效应,解吸过程中残留的甲烷碳同位素增大了5.15 ‰~13.33 ‰,甲烷氢同位素增大1.64 ‰~8.90 ‰,乙烷碳、氢同位素和二氧化碳的碳同位素基本不变。气体碳同位素分馏还受页岩物性的影响,大的孔隙体积引起更显著的甲烷碳同位素分馏效果,同时还引起乙烷体积含量的差异。利用解吸半量体积所取气样的同位素值代表全部气体的平均值,δ13CCH4平均值为-33.19 ‰,δ13CC2H6平均值为-40.04 ‰,δ13CC3H8平均值为-39.07 ‰,页岩气表现出δ13CCH4 > δ13CC2H6且δ13CC3H8 > δ13CC2H6、δDCH4 > δDC2H6的同位素"倒序"特征。与威远地区下寒武统筇竹寺组类似,宜昌地区水井沱组页岩气同样处于气态烃同位素反转阶段的早期,具有多源复合热成因气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经测试,南盘江盆地秧1井天然气可分为2类:一类为高含N2天然气,N2含量为54.92%~73.89%;另一类为高含CO2天然气,CO2含量大于96%。认为高N2天然气是秧1井乃至南盘江地区具有地质意义的天然气。指出该类天然气甲烷含量一般小于2.5%,几乎不含大于乙烷的烃类组分,CO2含量2.2 7%~9.5 4%;1δ3C1值为-3 3.1 9‰~-3 3.9‰,CO2的1δ3C值为-2 9.3‰~-30.93‰。认为该类天然气不是原油裂解气,也不是源自上二叠统龙潭组的煤成气,而主要是源自中泥盆统泥质烃源岩的干酪根裂解气;中泥盆统泥质烃源岩的“晚期阶段聚气”是造成该地区天然气高含N2、烃类组分碳同位素偏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对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存在幔源成因无机气以及盆地的构造特征有利于幔源气上涌的观点进行置疑。鄂尔多斯盆地构造稳定,断裂主要集中在周缘,而且以挤压性质为主,并不利于幔源气的上涌;通过对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上古生界的天然气主要是上古生界石炭—二叠系煤系为烃源岩的煤成气组成:大部分甲烷的δ13C1<-30‰,显示有机成因,而部分δ13C1>-30‰是由于高成熟或者过成熟煤成气甲烷较重的结果;烷烃气虽发生单项碳同位素倒转,属于煤系不同源气或同源不同期煤成气的混合结果,烷烃气均为有机成因;部分二氧化碳气藏具有δ13CCO2≥-8‰,为无机成因,是碳酸盐岩水解或者酸溶作用的结果;对盆地中氦的分析结果表明主要为壳源成因  相似文献   

12.
高石梯—磨溪地区灯影组、龙王庙组天然气气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弄清四川盆地高石梯—磨溪地区震旦系灯影组、下寒武统龙王庙组天然气的成因,在地质背景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51个天然气样品的地球化学分析,认为该区灯影组和龙王庙组的天然气组分较之威远、资阳构造,具有甲烷含量略高、普遍含微量乙烷、非烃含量略低的特点,属于过成熟油和沥青裂解干气;灯影组天然气的甲烷碳同位素值(δ13 C1)介于-32.43‰~-34.59‰,乙烷碳同位素值(δ13 C2)介于-24.86‰~-28.02‰,龙王庙组天然气的δ13 C1介于-33.36‰~-36.72‰,δ13 C2介于-30.27‰~-32.51‰,二者天然气中的δ13 C1基本一致,但灯影组天然气的δ13 C2明显重于龙王庙组,这是过成熟原油裂解气与沥青裂解气混合所造成的结果。结合26块岩心样品的地球化学分析结果,确定了天然气的气源和成因:灯影组和龙王庙组天然气均为有机成因,其中龙王庙组天然气气源来自下伏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页岩;灯影组天然气为混源气,其气源既来自筇竹寺组烃源岩和灯三段黑色泥岩,也有灯四段孔洞、裂缝中沥青裂解气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四川盆地东北地区下寒武统海相页岩的现场解吸,获取气样并进行了组分和稳定碳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页岩气的甲烷含量介于96.39 % ~98.83 % ,其他组分含量较少;各组分相对含量随着解吸时间和累积解吸气量呈现规律性变化,该变化规律可能为泥页岩对不同气体吸附能力的差异所致。页岩气甲烷稳定碳同位素组成(δ13C1)在-32.20 ‰ ~-29.50 ‰ 之间,乙烷稳定碳同位素组成(δ13C2)介于-37.70 ‰ ~-36.60 ‰ ,所有气样均有δ13C113C2的"逆序"特点,这可能是在高成熟阶段,液态烃裂解气与早期生成的干酪根裂解气混合作用所致。随解吸时间增加,δ13C1约有2.3 ‰ 的分馏,这可能与气体在解吸过程中的扩散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4.
依据天然气组分、碳同位素和稀有气体等资料对川东北元坝—通南巴地区二叠系—三叠系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H_2S+CO_2)与(H_2S+CO_2+∑C_n)比值可以作为表征热化学硫酸盐还原作用(TSR)程度的参数。元坝地区长兴组至须家河组二段、通南巴地区飞仙关组至须家河组四段天然气δ~(13)C_2变化幅度大于δ~(13)C_1,且δ~(13)C_2值介于-24.4%。~-36.7‰,表明存在油型气和煤型气混合,理论上各层系天然气碳同位素均应呈倒序分布,但元坝地区长兴组、飞仙关组和通南巴地区嘉陵江组天然气受TSR影响,仍表现为δ~(13)C_1δ~(13)C_2或δ~(13)C_1δ~(13)C_2δ~(13)C_3的正序分布。元坝地区须家河组三段、四段天然气δ~(13)C_2值大多重于-28%。,以煤型气为主,表现为δ~(13)C_1δ~(13)C_2δ~(13)C_3的正序分布。天然气稀有气体氦同位素R/R_a值分布于0.00881~0.02510,表现出典型的壳源特征,源于TSR的酸性气体和源于烃源岩热演化的有机酸对碳酸盐岩的溶蚀是该地区二氧化碳形成以及δ~(13)C_(CO_2)变重的主要原因。气-气及气-源综合对比表明,元坝—通南巴地区天然气成因类型可以划分为龙潭型(A1型)、混合型(A2型)和须家河型(B型),龙潭型和混合型主要来源于上二叠统龙潭组烃源岩,其中混合型混有少量须家河组来源气,须家河型主要来源于其自身层系的烃源岩。  相似文献   

15.
选择川西北矿山梁地区低成熟沥青,采用封闭金管-高压釜体系,以20℃/h和2℃/h的升温速率进行生烃热模拟实验,分析了气体产物组分、产率和烃类气体碳同位素组成及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沥青具有较强的产气潜力,是一种重要的生气有机母质;甲烷、乙烷和丙烷气体的碳同位素值分别为-50.85‰~-37.53‰、-37.93‰~-13.75‰和-37.10‰~-6.45‰。低演化阶段出现δ13C213C3,之后,不同碳数烃类气体碳同位素组成关系为δ13C113C213C3。沥青热模拟甲烷最终碳同位素值为-37.53‰,轻于川中威远地区震旦系-寒武系常规天然气(-32.3‰~-34.7‰)和页岩气(-35.1‰~-37.3‰)的甲烷碳同位素值。川中威远地区常规天然气可能为具较重甲烷碳同位素的干酪根裂解气与具较轻甲烷碳同位素的原油裂解气的混合气。而页岩气中则可能富含更多的原油裂解气,干酪根裂解气相对较少。将生烃动力学结果应用到川中高科1井可见,早-中侏罗世,寒武系烃源岩进入主生油期,生成原油排出,部分进入到震旦系继续生气,侏罗纪进入主生气期及其在早白垩世后期进入生气末期,气态烃转化率达94%,比残留在寒武系中的沥青多约20%。  相似文献   

16.
松辽盆地无机成因气碳同位素判识指标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国内外典型无机气δ13C1变化范围大(-3.2‰~-29.99‰),因而不同学者在无机气的δ13C判识指标上分歧也较大,直接影响了对天然气成因的判识。对松辽盆地大量不同类型不同层位的岩石样品进行了模拟实验,分析了岩石模拟产物δ13C1和δ13C2随温度的变化关系以及产物δ13C系列关系。模拟实验结果表明:松辽盆地岩石模拟产物δ13C1和δ13C2随模拟温度增加而变重,δ13C1最重可达-18.5‰,而盆地典型无机气δ13C1最重为-16.7‰。因此,根据模拟实验、盆地典型无机气特征等初步确定了松辽盆地无机气与有机气的判识界限值:δ13C1大于-19‰一般为无机气;同时根据盆地实际地质特征指出,对于δ13C1在-20‰~-30‰的天然气来说,单体碳同位素系列是否完全倒转是判识其成因的最有效的指标。无机气与有机气的δ13C判识指标,应围绕特定的盆地进行,这样才能更有效地识别无机成因气。  相似文献   

17.
南堡凹陷深层火山岩油气藏具有较大勘探潜力,其天然气以烃类气体为主,甲烷含量主要在70%~90%,重烃含量在4%~27%,为湿气;非烃含量较低。天然气中甲烷碳同位素主要分布在−35‰~−43‰,乙烷碳同位素主要分布在−28‰~−24‰。这些天然气相当于有机质在镜质体反射率 Ro为 1.0%~1.5%阶段形成的天然气,为烃源岩在成熟-高成熟阶段生成的油型气,与凝析油或原油伴生,因此天然气碳同位素偏重。南堡凹陷深层火山岩天然气以凝析气为主,结合单体烃碳同位素,对天然气和伴生凝析油的成因与来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南堡凹陷深层火山岩油气同源,沙河街组一段(简称沙一段)以下天然气主力源岩主要为沙河街组三段(简称沙三段)烃源岩,以凝析气为主;沙一段及以浅地层天然气主力源岩主要为沙一段烃源岩,以油为主。沙一段厚层泥岩是一套优质烃源岩,处于生烃高峰,同时形成烃浓度封闭,又是区域优质盖层。这些来自于凹陷深部烃源岩生成的高成熟油气,主要通过继承性发育的深大断裂运移到火山岩复合岩性圈闭中聚集成藏,火山岩油气成藏受火山岩单体和火山岩相双重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