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对脑水肿的影响,及对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健康雄性Wistar大鼠10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5只)、缺血再灌注组(对照组,50只)和白藜芦醇药物干预组(药物组,50只)。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使用干湿重法测定脑含水量,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MMP-9和TIMP-1的表达。结果药物组与对照组比较,脑组织含水量在缺血再灌注1、2、3天明显减轻,MMP-9和TIMP-1的表达在缺血再灌注1、2、3天明显减少,TIMP-1在再灌注6 h时亦减少,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在缺血再灌注所致的血管损伤中白藜芦醇具有脑保护作用,通过抑制MMP-9的表达而减轻脑水肿,调节MMP-9和TIMP-1的活性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刘晓梅  何志义 《内科》2008,3(2):161-163
目的研究质粒pLXSN介导的bcl-2cDNA对在大鼠脑梗死后缺血部位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存在的调节机制。方法60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按随机原则分为2组:生理盐水组(n=30)和bcl-2组(n=30),每组再按照缺血再灌注后24、48、72h分为3个亚组。各组大鼠均成功制备MCAO模型,2h后再灌注;再灌注3h,经颈内动脉分别缓慢注射生理盐水及质粒pLXSN介导的bcl-2cDNA120μl。干湿重法测脑水含量;免疫组化法测定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bel-2组脑组织水肿明显减轻,基质金属蛋白酶-9阳性细胞数在相应时间点均有明显减少(P〈0.05),两组基质金属蛋白酶-9蛋白表达均于再灌注48h左右达到高峰。结论在脑梗死数小时内,经颈内动脉注射质粒pLXSN介导的bcl-2 cDNA可以减轻对脑梗死后缺血区域的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调节作用,降低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水平,并减轻脑水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蛋白表达的意义及地塞米松对其影响。 方法 采用老年雄性大鼠短暂性大脑中动脉闭塞 (MCAO)与再灌注模型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大脑中动脉闭塞 90min再灌注 1~ 7d脑组织VEGF蛋白的表达及腹腔内注射地塞米松 ( 2mg·kg-1 ·d-1 ,持续 7d)对VEGF蛋白表达及脑组织含水量的影响。 结果 实验大鼠再灌注1h ,缺血半暗带神经元及同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软脑膜开始表达VEGF ,1d达峰值 (P <0 0 1) ,前者于 1d后快速下降 ,后者维持高水平至 7d。缺血半暗带脑血管内皮细胞在 1~ 7d也有较丰富VEGF表达 (P <0 0 1)。地塞米松处理组缺血区的脑微血管内皮细胞VEGF表达明显减少 (P <0 0 1)。地塞米松在缺血再灌注 1~ 7d明显减少缺血脑组织含水量 (P <0 0 5)。 结论 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可诱导VEGF表达 ,地塞米松可抑制缺血再灌注脑组织血管内皮细胞VEGF表达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 SD大鼠脑梗死早期活性 MMP-9的时间表达过程。方法 线栓法建立 SD大鼠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闭塞 (MCAO)模型 ,各经 2 h、6h和 1 6h血管闭塞后 ELISA法测定各时间点组脑组织匀浆中活性 MMP-9的水平 ,假手术组作为阴性对照。结果 经过 2 h、6h和 1 6h血管闭塞后 ,梗死侧脑组织中活性 MMP-9水平各为 6.3 6±1 .40 u/ mg,8.73 h± 3 .3 3 u/ mg和 1 4.68± 2 .5 9u/ mg,其中 1 6h组各为 6h、2 h组的 1 .9和 2 .2倍 (P<0 .0 5 ) ;三时点水平与同时点假手术组相比 ,6h(P<0 .0 5 )和 1 6h组具有统计学差异 (P<0 .0 1 )。结论 脑梗死早期可以诱导 MMP-9基因表达 ,其组织中活性成份于血管闭塞后 6小时开始增高 ,1 6小时明显升高 ,提示 MMP-9可能参与脑梗死后组织损伤的早期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和基质金属蛋白酶 9(MMP 9)表达的情况 ,探讨二者在缺血再灌注炎症反应和脑水肿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用雄性SD大鼠 72只 ,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和缺血再灌注组。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分别观察再灌注后 3、6、2 4、4 8h、5dTNF α和MMP 9表达的情况 ,并测定脑组织含水量。结果 缺血再灌注组TNF α、MMP 9的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 ,再灌注 6hTNF α的阳性细胞数达高峰 ,再灌注 2 4hMMP 9的阳性细胞数明显增高 ,持续至再灌注 5d。脑含水量于再灌注 2 4、4 8h显著增高与MMP 9表达趋势一致。结论 TNF α是缺血再灌注的触发因素 ,诱导MMP 9表达 ,参与再灌注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6.
7.
目的:观察胸腺素β4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脑屏障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胸腺素β4组各24只。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再灌注24 h后,采用干湿重法测定缺血脑组织含水量,通过检测伊文蓝渗透到缺血侧脑组织的含量观察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应用RT-PCR法检测缺血脑组织紧密连接蛋白5( Claudin-5)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 mRNA表达。结果脑缺血再灌注损伤24 h后,与假手术组比较,对照组缺血侧脑含水量、伊文蓝含量、MMP-9 mRNA表达明显增加,Claudin-5 mRNA表达显著减少( P均<0.01);与对照组比较,胸腺素β4组缺血侧脑组织含水量、缺血侧伊文蓝含量、MMP-9 mRNA明显降低,Claudin-5 mRNA表达明显升高(P均<0.01)。结论胸腺素β4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血脑屏障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促进Claudin-5 mRNA表达和抑制MMP-9 mRNA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老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期微血管基底膜损伤与明胶酶系基因表达的关系。方法制备SD雄性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将56只青年大鼠分为青年假手术组、青年模型组,56只老龄大鼠分为老龄假手术组、老龄模型组,其中青年与老龄模型组又分缺血3h和再灌注6、12、24h,3、6天时间点。观察脑微血管结构基底膜病理形态变化和明胶酶系的基因表达变化。结果老龄假手术组大鼠脑皮质微血管结构基本正常,老龄模型组与同时间点青年模型组比较病理损伤较重。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RNA表达递增,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mRNA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1(TIMP-1)mRNA表达呈先增强后降低趋势。与青年模型组相同时间点比较,老龄模型组MMP-2、MMP-9mRNA表达水平增强;TIMP-1mRNA仅在再灌注24h表达水平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随着增龄,大鼠脑微血管基底膜损伤改变与MMPmRNA、TIMPmRNA的变化有关。老龄大鼠较青年大鼠病理损伤严重。  相似文献   

9.
肌苷对脑缺血再灌流损伤神经功能恢复和NSE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流损伤脑组织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的变化规律及其意义 ;探讨肌苷对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 用成年 SD大鼠建立大脑中动脉缺血 (MCAO)再灌流模型 ,腹腔注射肌苷注射液 ,应用神经功能等级评分观察脑缺血再灌流后行为功能的恢复 ,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缺血再灌流各时间点脑组织中 NSE的动态变化。结果 对照组脑缺血再灌流后 3d、7d、1 4 d功能恢复、等级评分减低 ;缺血侧 NSE的免疫阳性反应于脑缺血再灌流后 1 2 h明显增强并达高峰 ,随时间推移逐渐下降 ,至 1 4 d降至假手术组水平。治疗后神经功能评分在 7~1 4 d明显低于对照组 ,同时脑组织中 NSE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两组中皮层区 NSE的免疫阳性反应均高于纹状体区。结论 肌苷对缺血性脑损伤的功能恢复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其机制可能与增加脑组织中 NSE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脑心通胶囊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脑组织病理变化及MMP-2、MMP-9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保护机制。方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HE及S-P免疫组化法分别观察模型组及用药组大鼠全脑组织的病理改变及MMP-2、MMP-9表达的变化。结果假手术组大鼠脑组织形态结构正常,MMP-2、MMP-9见少量散在阳性表达或不表达;模型组大鼠大脑缺血再灌注区组织明显水肿、蜕变、坏死伴少量炎细胞浸润,对大脑相应区及双侧小脑轻度水肿,MMP-2、MMP-9表达较假手术组对应区显著升高(P〈0.01或P〈0.05),其中缺血侧大脑以坏死区边缘脑组织表达为甚,且较对侧大脑及双侧小脑明显升高(P〈0.05);脑心通用药组大鼠大脑缺血区组织水肿、蜕变、坏死较模型组明显减轻,对侧大脑相应区及双侧小脑脑组织形态结构正常,MMP-2、MMP-9表达较模型组对应区显著降低(P〈0.05)。结论脑心通胶囊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包括病灶在内的全脑损伤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MMP-2、MMP-9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研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水通道蛋白4(AQP4)、蛋白激酶C(PKC)表达水平的变化,来探讨两者与脑水肿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线栓法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MCAO)再灌注模型,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orm)、假手术组(Sham)、缺血再灌注组(CIR)。参照Garcia JH法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用Elliot法检测脑组织含水量、免疫组化法检测AQP4及PKC的表达。结果 CIR后6h即有神经功能缺损,脑含水量在CIR12h明显升高,1~3d时达到高峰;AQP4表达在早期水平降低,从12h逐渐升高,至CIR 24h明显升高,3d达高峰;PKC在CIR后6h开始持续性升高,至第5d仍保持较高水平。结论早期的细胞源性脑水肿可能和PKC的升高有关,后期的血管源性脑水肿可能和AQP4的升高相关。  相似文献   

12.
张海鸥  易黎  吴军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7,27(12):1159-1161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急性脑梗死中神经元保护及再生作用。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利用MCAO模型。A组(12只),缺血1h后再灌注24h+生理盐水,对照组;B组(12只),缺血1h后再灌注1h+VEGF;C组(12只),缺血1h后再灌注12h+VEGF;D组(12只),缺血1h后再灌注24h+VEGF。模型成功后侧脑室注射rrVEGF164,VEGF注射后连续3d分别腹膜下注射BrdU6mg/100g。术后第7天,取脑切脑片。分别TTC染色,HE染色。免疫组化观察。结果VEGF,Tunnel染色凋亡细胞阳性数,BrdU阳性细胞数,在缺血再灌注12h,24h组与对照组相比,阳性细胞数有统计学差异。结论VEGF在急性脑梗死后有抗细胞凋亡及神经元保护作用,并有促进缺血后神经元再生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创伤性脑损伤大鼠脑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创伤性脑损伤大鼠脑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的表达规律及其参与创伤性脑水肿形成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SD大鼠11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23只)和创伤组(92只),创伤组又分为6h,1、3和5天4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的大鼠23只,建立大鼠创伤性脑损伤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脑组织MMP-2和MMP-9的表达;并观察脑组织含水量、血脑屏障通透性、脑微血管分布密度及超微结构等变化。结果创伤组6h创伤灶周围脑组织中即开始出现MMP-2和MMP-9的表达,MMP-9表达水平在1天达高峰,MMP-2的表达则在5天达到较高水平,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MMP-9表达与脑组织伊文思蓝含量的变化呈正相关;MMP-2在创伤后1、3和5天的表达与创伤灶周围微血管面积密度变化一致。结论MMP-2和MMP-9参与了创伤性脑损伤后血脑屏障破坏、脑水肿形成、炎性反应等过程,并在损伤修复中可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对脑出血大鼠血肿周围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metalloproteinase-9,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ATRA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每组分别设24 h、48 h、72 h和7 d等4个亚组,每个亚组5只.在立体定位仪引导下将自体血注入尾状核制备脑出血模型,模型制作成功后分别腹腔注射ATRA(1 mg/d)和等体积生理盐水.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不同时间点脑组织MMP-9的表达情况.结果 脑出血后24 hATRA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血肿周围微血管内皮细胞MMP-9表达均显著上调,48~72 h达高峰.在各个时间点,ATRA组MMP-9表达均显著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均<0.05).结论 ATRA能抑制脑出血大鼠血肿周围组织MMP-9表达,从而有可能减轻脑水肿.  相似文献   

15.
脑缺血再灌流损伤神经细胞凋亡与Bcl-2和caspase-3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流后神经细胞凋亡及其与Bcl-2和caspase-3基因表达的关系。方法应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和原位杂交技术分别观察脑缺血再灌流不同时间点神经细胞凋亡的变化与Bcl-2mRNA和caspase-3 mRNA的表达。结果(1)脑缺血再灌流后凋亡神经细胞主要分布于缺血周围区,随着再灌流时间的延长凋亡细胞数逐渐增加,至24h达高峰,2d开始下降,14d时仍高于假手术组。(2)脑缺血再灌注2h后,神经细胞Bel-2 mRNA开始表达,并随着再灌流时间的延长而增强,12~24h达高峰,2d后逐渐下降,至14d略高于假手术组。(3)脑缺血再灌流后,神经细胞caspase-3 mRNA的表达与Bcl-2m RNA的表达规律相似,但于再灌流24h达高峰。结论脑缺血再灌流后,缺血周围区神经细胞的凋亡是-个动态的渐进过程,Bel-2基因表达可能抑制细胞凋亡,caspase-3基因在介导脑缺血损伤神经元凋亡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给予人血白蛋白治疗,对脑缺血早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和脑水肿及脑梗死体积的影响。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0只),生理盐水组(15只)和白蛋白组(15只),利用ELISA法分别在大鼠脑缺血6、24、48 h检测血清VEGF蛋白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VEGF表达的空间分布特点。脑切片法测量脑梗死体积,干湿法测量脑组织含水量。结果与生理盐水组比较,白蛋白组大鼠血清VEGF水平在各个时间点明显降低(P<0.05)。VEGF表达主要在梗死区周围的神经元细胞质内。与假手术组比较,生理盐水组和白蛋白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明显增加(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P<0.05)。结论脑缺血早期给予白蛋白治疗后,VEGF高表达下调,脑水肿减轻,神经功能缺损改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心通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20只大鼠随机分为大鼠脑缺血6h开始用药组(A组),脑缺血12h开始用药组(B组),正常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组(C组)及假手术对照组(D组),每组30例。每组大鼠在脑缺血6h再灌注12h、24h、48h、72h及7d时进行神经功能评分,然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住杂交的方法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点VEGF的表达。结果脑缺血6h时,各组间神经功能评分无统计学意义,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点对各组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发现,A组、B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低于C组;在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点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结果为,A组大鼠VEGF的表达明显高于B组和C组。结论脑心通促进了VEGF的表达,其通过促进VEGF的表达参与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羟基红花黄色素A(hydrosafflowyellowA ,HSYA)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 (MCAO)模型 ,观察HSYA对MCAO 2h ,再灌注 0、1、3、6、9、12、2 4及 72h ,1、2周时脑组织病理和NMDAR1 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HE染色显示缺血 2h再灌注 0~ 1h即可见神经细胞变性 ,细胞周围水肿 ,再灌注 3~ 6h可见软化灶。再灌注 12~ 2 4h ,软化灶扩大。治疗组可明显减轻缺血性损伤 ,神经细胞变性和坏死明显减轻。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见NMDAR1 蛋白在正常大鼠大脑皮质锥体样细胞上呈散在阳性表达。缺血再灌注 0~ 1hNMDAR1 蛋白表达即明显增高 ,3h左右达高峰 ,然后逐渐下降 ,2 4~ 72h表达明显低于正常 ,1~ 2周时表达开始恢复 ,但仍偏低。与同时间点对照组比较 ,HSYA可明显降低早期 (12h以内 )NMDAR1 蛋白的表达 ,上调后期 (2 4h以后 )NMDAR1 蛋白的表达。结论 HSYA对缺血再灌注脑组织具有保护作用 ,其对NMDAR1 蛋白表达的双向调节作用可能为其脑保护作用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复元醒脑汤对糖尿病脑梗死大鼠脑组织血流量及含水量的影响。方法选用SPF级SD雄性大鼠120只,随机分为2组:正常组(24只)、糖尿病模型组(96只)。糖尿病造模成功后不进行治疗,高脂饲料喂养2W后,将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组、脑梗死假手术组、糖尿病脑梗死模型组、糖尿病脑梗死治疗组4组。造模完成后分别灌胃,治疗组每日以复元醒脑汤灌胃,正常组、糖尿病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予等容量的生理盐水灌胃,2次,d,连续3~7d。每天对其恢复程度进行神经体征评分;末次灌胃后,分别检测脑组织血流量指标。处死动物后检测各组大鼠的脑组织含水量、脑血管通透性。结果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糖尿病组、正常组比较,神经缺损行为体征评分升高(P〈0.叭),脑组织含水量增加(19〈0.01),血-脑屏障通透性升高(P〈0.01);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神经体征缺损明显改善(P〈O.01)、脑含水量、血-脑屏障通透性降低(P〈O.01),梗死侧脑血流量增加(P〈0.01)。结论(1)本实验在SD大鼠糖尿病的基础上采用自体血栓法建立糖尿病脑梗死模型,该模型是与人类原发脑梗死的机理较为接近的动物模型;(2)糖尿病脑梗死大鼠出现脑组织含水量增加、血-脑屏障通透性升高、脑血流量下降等现象;(3)复元醒脑汤对糖尿病脑梗死大鼠术后神经体征缺损具有明显改善作用,并降低了其脑组织含水量和血-脑屏障通透性,提高了脑血流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基因修饰的脐血内皮祖细胞(EPCs)移植治疗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作用。方法体外扩增EPCs,将构建的t-PA基因慢病毒表达载体转染脐血EPCs,建立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实验随机分为PBS组、空载体EPCs组、单纯EPCs组和t-PA EPCs组。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术后3 h开始移植治疗,t-PA EPCs组、EPCs组和空载体EPCs组静脉注射t-PA基因转染的EPCs、单纯EPCs和空载体EPCs。移植4周后,采用心脏超声评价心脏功能及检测血浆N末端B型脑钠钛前体(NT-Pro-BNP)的表达水平,Western-blot检测心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2/MMP-9)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MP-1)的表达水平;移植8 h后,ELISA法检测血清中t-PA、D-二聚体、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和纤维蛋白原(Fib)表达情况。结果与PBS组、空载体EPCs组以及单纯EPCs组比较,t-PA基因修饰EPCs可明显改善心肌梗死后大鼠的心肌组织病理改变,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心功能各参数改善最为显著; t-PA EPCs组NT-Pro-BNP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其他各组; t-PA EPCs组VEGF和TIMP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各组;相反,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其他各组。t-PA EPCs组t-PA、D-二聚体表达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而PAI-1、Fib表达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结论 t-PA基因修饰的EPCs移植能有效治疗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其具体治疗作用与其改善心脏功能、促进血管新生、抑制心室重构、抑制血栓形成或增加溶栓作用等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