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救援医学人才培养的特点和途径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20世纪以来,全球灾害形势严峻.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各类突发事件有增无减,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并在全球范围内有继续恶化的趋势.面对“9.11”、SARS、禽流感和印尼海啸等重大灾难,世界各国都加强了应对策略和措施的研究,我国也于2006年1月颁布实施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相似文献   

2.
海啸与相关的灾害医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海啸是由海底扰动产生的一系列波浪,摧毁力巨大,传播速度极快,几乎可以无能量损耗地传播几千英里,对沿海地区造成巨大的破坏.海啸的发生一般分为生成、传播和淹没3个阶段.目前,应对海啸尚无特殊方法,主要以提前预警减少海啸带来的损失.应对海啸的灾害医学,应当主要针对淹溺、创伤等海啸致伤特点进行救助,同时,加强易发生海啸地区灾害医学教育,对于减少伤亡和其他损失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海啸是极其严重的自然灾害.本文综合分析了海啸灾害类型、伤情和救援阶段特点,运用非战争军事行动中卫勤模块化原理,对应急救援医疗队进行了组织的模块化设计,通过模块的灵活拆分和组合,对海啸灾害救援的不同阶段提出了不同的编组方案,期望在未来海啸灾害救援中达到医疗资源的最佳配置,进一步提高救援队卫勤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4.
随着地震、海啸、洪涝、火灾等自然灾害、事故灾害、疾病流行、恐怖袭击等各类突发灾害的频发,并在全球范围内有继续恶化的趋势,人们开始重视救援医学的发展.救援医学是以挽救生命、减轻伤残为目的,力求通过高效的医学救援行动将各种危急情况对人类健康的损害程度控制在最低水平[1].  相似文献   

5.
救援医学是在世界灾害频发、全球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产生的。20世纪后期以来,地震、海啸、洪涝、火灾、环境污染、意外伤亡、疾病流行、恐怖袭击、核泄漏等各类灾害频发,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并在全球范围内有继续恶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医学救援体系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20世纪后期以来,地震、海啸、洪涝、火灾、环境污染、意外伤亡、疾病流行、恐怖袭击、核泄漏等各类灾害频发,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并在全球范围内有继续恶化的趋势。面对“9·11”、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禽流感和印尼海啸等重大灾难,世界各国都加强了应对策略和措施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世界各地灾难频发,在过去25年里就有约340万人因此而丧生,最近日本发生的地震、海啸及核泄漏事件更是给人类社会造成巨大创伤和心灵的震撼.我国是世界上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在这些灾害救援过程中更是暴露出我国救援医学水平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  相似文献   

8.
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愈来愈成为威胁人类生存和健康的重要公共问题。近几年,每年因各种灾害和突发事件造成经济损失在2000亿元左右,受灾人数为3亿~4亿人次。甘肃舟曲泥石流、汶川地震、南方冰雪灾害、缅甸风暴、美国卡特里娜飓风、印度洋海啸事件灾难深重,危害巨大。这些灾害发生迅速,地形复杂多变,  相似文献   

9.
在危及人类的突发事件中,自然灾害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远远大于除战争以外几乎所有的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所造成的损失。由此可见,以自然灾害为主的各种灾害对人类的危害及影响。特别是近年来,无论是东南亚海啸、卡特里那飓风,还是汶川地震、海地地震等都给我们这个人类赖以生存的星球留下了深深的创伤和无法抹去的记忆。  相似文献   

10.
日本地震对我国防震减灾卫生应急工作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9.0级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核电站泄漏、火灾等次生灾害,给受灾地区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产生地区性和世界性的影响.日本的突发事件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是"中央、都(道、府、县)、市(町、村)"三级模式,以主管卫生和福利的厚生劳动省建立并为中心,同时纳入整个国家危机管理体系.其机构有厚生劳动省、8个派驻地区分局、13家检疫所、47所国立大学医学系和附属医院、62家国立医院、125家国立疗养所、5家国立研究所构成.  相似文献   

11.
部队中小医院提高非战争性灾害应急救援能力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球上的自然变异,包括人类活动诱发的自然变异,无时不在发生,当这种变异给人类带来苊害时,即构成自然灾害。唐山大地震、美国9.11恐怖事件,印度洋海啸、英国地铁连环爆炸事件,特别是我国今年南方遭受的雨雪灾害、台风袭击事件和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在时刻警醒着我们。  相似文献   

12.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发展,温室效应的扩大,环境恶化加剧,导致各种自然灾害逐年增加。地震、海啸、洪灾、旱灾、雪灾等等自然灾害接连不断。地球3/4被海洋包绕,纵观近百年的自然灾害史,水系相关性灾害对人类社会的毁损性破坏占据很大一部分。人类目前所掌握的技术、装备尚无法抗拒自然灾害的发生,但对于灾后疾病的防治、研究和制定相关策略,以期将损失降低到最小,是应对水系灾害医疗救援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是一个多灾国家,灾害发生频繁[1].近年来,地震、火灾、海啸、台风、洪水等自然灾害事件,对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极大伤害,损失严重.医疗救护是应对突发灾害事件中摆在首位的任务,医疗救治的效率和质量取决于卫生人力和物力的有效组织与投入,其中救灾药材保障是实施突发灾害事件医学救援的物质基础,其保障及时与否直接关系到医学救援的成败[2].救灾药材保障涉及临床各个专业科室,  相似文献   

14.
移动医院的创建及其在国际救援中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12,他引:3  
2004年底苏门答腊岛近海发生9级地震和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海啸,中国参加了国际救援活动.中国国际救援队创建了移动医院,在亚齐省班达亚齐市实施救援.移动医院的编制为26名医务人员,下分指挥组、分类检伤组、现场救治组、外科救治组、内科救治组、医技组、留观后送组.展开后占地约200平方米.开展了巡诊、院内救治、卫生防疫、灾后医院重建,及培训灾区当地医务人员等工作.总结出如下经验:应加强战役后方,应将所有信息数字化,培训复合型人才十分重要.移动医院是救援队实施救援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方式,尤其在重大灾害中抢救危重伤员时可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近年随着自然灾害和人类突发疾病的频繁发生,急救医学的地位和作用逐渐为世所重视,在各种重大突发事件,如“非典”、冰雪灾害、海啸、汶川大地震等1发生之际,急救医学发挥了特殊的作用并经受了考验。急救医学作为一门新兴的独立的医学学科,具有多学科性、综合性的特点,是处理和研究各类急性病发病阶段和因此可能发生的急性器官功能衰竭,慢性病急性变,各种急性创伤的初步处理,以及抢救垂危重症病人生命的一门专业。  相似文献   

16.
"医学救援"是指灾害发生后,把灾害对人的生命、健康的伤害减少到最低程度的重要知识、方法和技能.在灾害医学救援教学和培训中,模拟教学逐渐成为一种重要手段.它极大幅度地改善了救援技能教学环境和条件,为受训人员创造了反复练习直至熟练掌握基本操作技能以及提高灾害现场综合救援能力的机会.并以尽可能贴近现场真实环境和更符合医学伦理学的方式进行教学作为出发点,以模拟现场实际情况为前提,以实践教学、情景教学和个体化教学为特征,以其有现场环境而无风险为突出优点,在灾害医学救援教学方法上凸显出强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从参与国际灾害救援看全科护理需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世界灾害报告2000”的数据显示,从受灾地区、灾害所造成的死亡人数到受灾人群等都以亚洲地区居高〔1〕。2004年12月26日在印度尼西亚西北的苏门达腊岛西北近海发生的9.0级的地震引发海啸,2005年10月8日巴基斯坦发生7.8级的强烈地震,均造成人员伤亡惨重。中国国际救援队先后三次派出由11名女性护理人员参加的灾害国际救援任务,这是中国国际救援队继阿尔及利亚、伊朗地震救援后,国际救援护理工作从无到有,护理人员从2名逐渐增到5名,救援医疗分队中护理成份的加入,体现出灾害国际救援对护理工作的需求,笔者作为护理人员自海啸救援后又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台风灾害引发的疾病影响特征和灾民对医疗救护的需求.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分别于2006年8月"桑美"台风和2007年8月"圣帕"台风登陆后2个月对浙江省苍南县5个自然村的434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灾害造成损伤和疾病影响的特点,以及灾民对医疗救护的需求.结果 台风过后,灾民113人(26.04%)出现体损伤和/或疾病,93人(21.43%)的原有疾病,如高血压、肺气肿等复发和/或加重.87人(20.05%)因灾害外伤住院,其中77.01%因软组织挫伤(67/87),27人(31.03%)同时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损伤.台风灾后3 d的疾病以急性消化道和上呼吸道感染为主,第5 d以伤口感染为多见,旧病复发则以第7 d为多见.居民对救护需求最为迫切是迅速转移到安全处,紧急救护,提供食品,恢复水电供应,健康指导,恢复交通、通讯等.结论 台风灾害可引起急性消化道和上呼吸道感染、伤口感染以及旧病复发.居民对救护需求包括转移到安全处,紧急救护,提供生活必需品等.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全球人口的迅速增长、技术的快速发展、人口的广泛流动、危险工业的指数性扩展,各种灾害发生的频数不断增加,人类社会不断遭受各种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的威胁.从洪水、饥饿、地震、龙卷风、暴风、火灾等自然灾害,到恐怖分子的爆炸、非常规战争、核泄漏与运输造成的灾害、世界范围内传染病大流行和化学物质的排放等的,世界正面临着更为宽泛和频发的灾害威胁.突发灾难对于救援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1].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飓风、地震、海啸等各种重大自然灾害频繁发生,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解决灾民的救治防疫、基本生活、灾后重建等工作,需要大量的救援物资的支持。2003年席卷全国的SARS、2008年初的雨雪冰冻灾害,2010年8月7日的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突发特大暴雨、泥石流灾害[1],应急处理过程中,都遇到了救援物资环节的问题。为减轻灾害的影响,保证在第一时间将最需要的物资送达应急现场,将救援物资进行色彩标识,更直观的突出了物资的重要性,更有效的保证了物资的时效性,为救援工作的开展提供更便捷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