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新生儿败血症临床症状不典型,缺乏特异性,容易误诊与漏诊,进行血细菌培养一般需7~10  相似文献   

2.
3.
本文报道我科1977~1986年收治血培养阳性新生儿败血症101例。资料提示:本病占同期住院新生儿数的7.2%,病死率为18.8%。诊断本病的主要依据是血培养阳性,但要尽量避免采集血标本时皮肤被细菌污染。杆核细胞/中性粒细胞比率≥0.2,血小板减少<100×109/L(<10万/mm~3)及胆红素>205.2mmol/L(>12mg/dl)有助于诊断。致病菌以葡萄球菌占首位,但机会致病菌特别是表皮葡萄球菌有一定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败血症由于症状不典型,病情重,表现多样化,可出现全身症状,又可出现多种各系统症状,因而需要与临床多种疾病鉴别,并严密观察病情,做必要的检查,以明确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败血症实验诊断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生儿 ,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儿 ,细菌感染后局限能力低下 ,易引起全身播散 ,是新生儿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新生儿败血症发病率为 0 .1%~1% ,极低体重儿高达 6 % ,新生儿院内感染发生率更高达 11%~ 2 5 % 〔1〕。败血症新生儿死亡率因致病菌毒力、宿主免疫活性状态及伴随的并发症不同差异很大。有报道极低体重儿晚发性G-杆菌败血症死亡率高达 4 0 % 〔2〕。新生儿的高细菌易感性 ,以及败血症临床症状的非特异性和多样性 ,使得早期诊治成为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临床上感染高危儿外周血象检查已成为诊疗常规。白细胞总数 <5×10 9/L或中…  相似文献   

6.
早期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麻庆荣 《医学综述》2005,11(9):809-811
新生儿败血症是造成新生儿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新生儿败血症发病隐匿,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在临床上早期诊断败血症,合理有效的应用抗生素非常重要,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作了大量工作,现仅就近年来的一些早期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实验室依据综述如下。1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PCT是降钙素(calcitonin,CT)的前体,主要在甲状腺滤泡旁细胞内合成,是由116个氨基酸组成的糖蛋白,它可以在酶的作用下逐步裂解成氨基末端PCT、32个氨基酸的CT和21个氨基酸的降钙蛋白。PCT是脓血症的标志物,正常值是0.5μg/L,它对于全身性细菌、寄生虫及真菌感染…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血清学各指标在新生儿败血症诊断中的价值,探究该病临床诊断方法。方法:在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2月住院治疗的新生儿患儿中,随机抽取败血症患儿40例,记为A组;局部感染患儿40例,记为B组;无感染患儿40例,记为C组;3组患儿均接受实验室指标检测,包含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外周血白细胞(WBC)、降钙素原(PCT)。结果:3组新生儿血清学指标对比分析,A组患儿指标水平均高于B组与C组,且P均0.05;B组患儿指标水平高于C组,P0.05,统计学差异显著。败血症诊断金标准采用血培养阳性结果,A组患儿经hsCRP诊断,特异性、灵敏度为57.5%、85.0%;经PCT诊断,结果为45.0%、55.0%;2者联合诊断,特异性70.0%,灵敏度97.5%;联合诊断均较单独诊断效果显著,且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s-CRP与PCT联合诊断新生儿败血症效果显著,是值得临床推广运用的败血症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87例新生儿败血症病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病原菌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占50.8%,生后3天内血培养以革兰氏阳性细菌为主占76.5%,溶血性链球菌发病率较高,占12.6%。本组病例无论何种细菌感染,皮肤黄疸均高居首位达63.6%~100%。提示:表皮葡萄球菌阳性率相当高,是否为院内获得性感染或为污染菌或为致病菌的转变,尚待进一步证实;溶血性链球菌发病率在国内有增高趋势,须引起重视;生后4天黄疸加重应考虑患本病的可能,及时做血培养并介用Philip介绍的适于基层开展的5种测定项目进行综合评价,以其达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从而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学及早期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87例新生儿败血症病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病原菌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占50.8%,生后3天内血培养以革兰氏阳性细菌为主占76.5%,溶血性链球菌发病率较高,占12.6%。本组病例无论何种细菌感染,皮肤黄疸均高居首位达63.6%-100%。  相似文献   

10.
11.
准确鉴别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ealy-oneset sepsis,EOS)是很困难的。血培养是目前诊断败血症的金标准,但因各医疗单位条件不同,其具有较长的培养周期及较高的假阴性率。现今对诊断新生儿EOS的标志物的研究越来越多,包括急性期炎症因子、细胞因子及细胞表面抗原。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有C反应蛋白、白介素6、降钙素原、白细胞等。白介素6是评价EOS预后最有效的指标,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是检测和监测抗生素治疗效果的合适指标。但总的来说多种标志物联合评价更利于EOS的诊断。本文就近年新兴的标志物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正> 新生儿时期,虽然细菌性败血症罕见,但广泛的细菌感染仍然是导致其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合并有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幸存者,常遗留有神经系统障碍。近年来新生儿脓毒血症的存活率有所提高。新生儿败血症和脑膜炎的主要致病菌当前最常见者为B簇链球菌和革兰氏阴性杆菌。此外对厌氧菌的致病性也提高了认识,新生儿厌氧菌感染的总发生率约为1.8‰,死亡率较低为4%。对新生儿败血症的治疗要选择最有效的抗菌素,给予准确的剂量和一定的次数。还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了Liuisville综合医院八年(1964—1972)实践中。对50例新生儿败血症观察的情况。就其主要内容摘译如下: 1.虽然抗菌素问世以来,由于败血症引起新生儿死亡率有所下降,但感染仍然是引起新生儿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为此,对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迅速积极地抗菌素治疗和掌握高度怀疑的指标,是减少死亡率的有力措施。 2.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表现,包括紫绀,呼吸急促,身体呈退缩状态,窒息(呼吸暂停),心跳过速,体温过低或过高,嗜睡,烦躁易怒,易受刺激,惊痫,少食或不吃,呕吐,腹泻,腹胀,黄疸,肝脾肿大和体重减轻。诊断新生儿败血症最常见的体征与症  相似文献   

14.
新生儿败血症休克是常见的危重急症。为了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以期早期诊断 ,现对 1992年 1月至 2 0 0 2年 12月间 3 1例新生儿败血症休克进行临床总结与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3 1例中男 18例 ,女 13例 ;平均日龄 16天 ;足月儿2 1例 ,早产儿 10例 ;出生体重 <2 5 0 0 g 11例 ,>2 5 0 0g 2 0例。 3 1例均有明确感染史或病灶 ,参照新生儿休克评分表[1 ] 判断轻度休克 4例 ,中度休克 9例 ,重度休克 18例。 15例并发多脏器功能损害 ,其中中度休克 3例 (3 3 .3 % ) ,重度休克 12例 (66.7% )。1.2 临床表现 全组病例均有皮肤颜色改变…  相似文献   

15.
血培养对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杏春 《广西医学》2010,32(8):970-972
目的评价新生儿血培养标本阳性的临床意义,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血培养阳性的65例新生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临床资料等分析其属败血症还是血标本污染。结果 65例阳性标本中诊断为败血症的25例(38.5%),属污染菌的40例(61.5%);污染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多见;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病原菌与污染菌对药物的耐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血培养阳性污染率较高,尤其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阳性杆菌,需综合临床和实验室的资料判定其临床意义,避免不必要地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6.
张亚昱  刘森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4,46(11):1365-1366
目的 探讨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白细胞计数对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40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为实验组,20例无合并症的新生儿黄疸患儿为对照组.两组患儿均抽血做双份血培养,采用ELISA法测定IP-10,免疫比浊法测定hsCRP,并与WBC计数进行比较.结果 败血症组IP-10、hs-CRP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WBC计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IP 10、hs-CRP、WBC计数三者中对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敏感性、特异性以IP-10最高.结论 检测IP-10有助于提高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治疗.方法:对83例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以外来务工者或农村发病率高,感染途径以皮肤粘膜、脐部为多,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基本符合以往文献报道,治疗效果以二种抗生素联用或单用第三代头孢类抗生素为佳.结论:做好外来人口和农村的卫生宣教,提高住院分娩率;科学护理新生儿,可降低新生儿败血症的发病率;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对本病的认识,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正确使用抗生素,足够的疗程;积极的支持疗法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新生儿败血症是新生儿期细菌侵入血液循环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所造成的全身性感染,发生率占活产儿的0.1%~1%[1].由于新生儿败血症感染早期临床表现极不典型,无明显阳性体征,但病情进展迅速,极易恶化,病死率可达10%~50%,即使存活者,也有相当一部分产生后遗症.所以,借助有效的实验室检查,早期做出正确诊断,早期予以有效治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降钙素原在新生儿败血症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血清降钙素原(PCT)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新生儿败血症患者,并选取同期无感染症状的50例新生儿作对照组.应用半定量固相免疫测定法测定患儿血清中的PCT,并同时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WBC)计数,观察各指标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约登指数,分析ROC曲线.结果 PCT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约登指数及ROC曲线下的面积值均优于CRP和WBC计数.结论 PCT是新生儿败血症较为快速、敏感性与特异性均较高的实验室检测指标,有很好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模糊数学中的模式识别方法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统计212例败血症新生儿的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3个方面共11个症候群的权数和隶属度,分别计算每位患儿的隶属度函数(P)值,同法计算220例脐部,皮肤感染新生儿P值,对两组P值进行计算,分析。结果:P≥0.31可诊断为败血症;0.23<P<0.31,为可疑败血症;P≤0.23可排除败血症。结论:模式识别可成为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实用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