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总结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为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提供诊断依据。方法分析52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观察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治疗过程及预后情况。结果52例患者中,有43例患者均为非特异性头痛,确诊前发生误诊有34例,误诊率为65.4%;其中24例患者行核磁共振静脉血管显影检查,19例被检测出,阳性检出率为79.2%;32例患者行数字减影血管显影检查,检出率为100%:治疗采用降颅压及抗凝治疗,31例好转,7例无明显变化,14例患者死亡。结论脑静脉窦血栓形成临床上缺乏特异性,误诊率较高,采用数字减影血管显影证明确诊率较高,抗凝治疗是目前比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海拔地区低分子肝素钠预防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安全性以及高原特殊气候地理环境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将486例择期行骨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A组)予以低分子肝素钠抗凝治疗,其中中度高原组为A1组,高原组为A2组;对照组(B组)未使用药物抗凝治疗,其中中度高原组为B1组,高原组为B2组.两组均同时采用基础预防及常规物理预防措施,术后根据出现可疑下肢深静脉血栓症状及体征时用彩色多普勒检测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并用凝血系统指标监测出血倾向.结果:治疗组(A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02%,对照组(B组)为23.53%,经x2检验P<0.05;对照组中高原组(B2)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9.75%,中度高原组(B1)为17.09%,经x2检验P<0.05;两组患者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海拔地区,应用低分子肝素钠能明显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同时高原特殊的地理气候环境下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高海拔地区与平原地区围绝经期妇女的骨密度(BMD)。方法:经DEXA确诊为骨质琉松的人群分为三组:高原地区(海拔4200m)围绝经期妇女180例为A组,年龄45岁~50岁,均为汉族,移居高原20余年。中度海拔地区(海拔2260m)围绝经期妇女180例为B组,年龄45岁~50岁,均为汉族,移居西宁地区20余年。平原地区(海拔40m)围绝经期妇女180例为C组,年龄同前,均为汉族,世居南京。采用法国DMS公司生产的CHRONOS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A组、B组和C组腰椎、大转子及股骨颈BMD。结果:A、B、C三组腰椎2~4、大转子、股骨颈BMD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海拔地区围绝经期妇女骨密度与平原地区无区别。  相似文献   

4.
探讨脑静脉窦和深静脉血栓形成的cT与MRI表现特点。回顾性分析22例脑静脉窦和深静脉血栓患者的头颅CT、MRI影像学表现。受累静脉窦或静脉系统:上矢状窦血栓18例,右侧横窦14例,左侧横窦13例,右侧乙状窦10例,左侧乙状窦6例,直窦血栓5例,2例合并大脑内静脉血栓形成。14次CT平扫,9次出现直接征象(急性期3次,亚急性期6次);22次MRI平扫,12次出现流空信号消失,表现为高信号三角征(急性期5次,亚急性期6次,慢性期1次),5次增强MRI显示空三角征,21次MRv显示受累的静脉窦或静脉不显影。CT与MRI(MRV)检查是诊断静脉血栓形成可靠的手段。对急性静脉血栓形成者,CT是一种简单有效的诊断方法;对于亚急性期、慢性期CVT者,MRI、MRV检杏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5.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概述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探讨不同成像技术的应用及其限度。  相似文献   

6.
概述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探讨不同成像技术的应用及其限度.  相似文献   

7.
王建峰  郭莉 《航空航天医药》2010,21(11):1992-1992
目的:分析研究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01~2010-01期间收治的已确诊的24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4例患者中病因包括女性患者剖宫产,药物流产后,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抗凝血酶Ⅲ缺乏症,系统性红斑狼疮,桥本甲状腺炎、慢性活动性肝炎,溶血性贫血等。患者临床上出现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症状,所有患者全部采用脱水治疗,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应用低分子肝素并配合激素、抗感染、扩容等药物治疗,取得较好的效果。结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是一类以头痛为主的特殊的脑血管病,影像学检查是确诊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脑静脉窦血栓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脑血管疾病,死亡率较高(20%--78%),致病诱因众多,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缺乏特异性,诊断较困难;患者病情往往较危重,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对预后关系重大。笔者搜集16例临床及影像学确诊的脑静脉窦血栓,旨在探讨MRI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3.0T MRI与MR静脉成像(MRV)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DSA确诊的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结果10例患者在常规MRI检查上均有不同脑区的皮质、皮质下脑组织静脉性脑梗死的MRI表现,8例伴明显脑肿胀;7例患者的静脉窦内有异常信号,其中6例MRI表现为静脉窦内T1WI、T2WI高信号,1例T1WI高及稍高信号、T2WI低信号。9例MRV检查均发现静脉窦充盈缺损或中断。结论3.0T MRI结合MRV是诊断和随访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有效手段,可替代创伤性的DSA检查。  相似文献   

10.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是一种相对少见,但严0重的疾病,临床及时的治疗可明显改善预后。由于临床表现多样,一些病变进展迅速,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诊断比较困难。各种新的影像学检查技术(如CT静脉成像、MR静脉成像)对该病的诊断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 CVST)的主要特点及诊治。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14例CVST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CVST是一种少见的脑血管疾病,通常以中青年多见,往往急性起病,临床表现主要有颅高压症状或者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如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癫痫、偏瘫等。早期使用抗凝治疗是取得良好预后的关键。结论 CVST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利用MRV、CTV或DSA发现静脉窦狭窄、闭塞是确诊CVST的关键之一;有助于临床工作的要做到早期诊断和规范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脑钠肽在高海拔地区急性肺栓塞患者病情预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高海拔地区78例诊断为急性肺栓塞患者进行了临床回顾性研究。按照临床转归分为两组,预后良好组,即临床疗效有效组;预后不良组,即临床疗效无效组。比较两组间脑钠肽水平及发生右心功能不全及Ⅰ型呼吸衰竭的比例等相关指标间的差异。结果:脑钠肽水平在预后不良组:右心功能障碍及Ⅰ型呼吸衰竭患者中明显升高,与预后良好组患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中发生右心功能不全和Ⅰ型呼吸衰竭的例数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脑钠肽能很好评估高海拔地区急性肺栓塞患者疾病严重性,同时也能很好地预测急性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转归,为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3.
MRI结合MRV对颅内静脉窦血栓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的MRI及MRV诊断价值。方法:收集13例经临床证实的颅内静脉窦血栓患者,均做MRI及MRV检查,分析MRI及MRV在该病中的应用价值。结果:MRI平扫中见正常的静脉窦流空信号消失,增强MRI见空三角征,MRV见静脉窦闭塞。结论:MRI及MRV是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最佳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14.
A 31 year old woman presented with the worst headache of her life and was diagnosed with 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 (CVST) by routine unenhanced computed tomography (CT) scan, subsequently confirmed with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and magnetic resonance venography (MRV). Awareness of this less common cause for acute neurological presentation in the Emergency setting is important; the imaging characteristics of CVST are reviewed.  相似文献   

15.
目的综合眼外肌麻痹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病因探讨和预后分析。方法总结67例眼外肌麻痹患者的临床表现,采用眼位、眼球运动、复视检查、CT、MRI、CTA、DSA影像学检查、生化检查、新斯的明检查等手段确定其病因,并对患者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进行预后分析。结果眼外肌麻痹主要临床表现有复视(74.63%)、头晕(62.69%)、恶心(53.73%)、发热(49.25%)、眼位偏斜(34.33%)、眼睑下垂(25.37%)、眼球活动障碍(20.90%)、血糖升高(17.91%)等;病因依次为糖尿病(17.91%)、颅脑外伤(14.93%)、血管疾病(13.43%)、炎症(10.45%)、重症肌无力(8.96%)等。随访2年后,有14例(20.90%)复发。结论眼外肌麻痹临床症状复杂,病因多种多样,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息风止痛颗粒防治急性高原病(AMS)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急进4 300m高原的118名官兵分别口服息风止痛颗粒(A组,10g/次)、复方红景天胶囊(B组,0.38g/粒,2粒/次)和安慰剂(C组),每天早晚各服1次。药物干预时间为进驻高原前3d,进驻高原途中及进驻后12d,共服药15d。进驻高原后1d、3d、5d、7d以《我国高原病命名、分型及诊断标准》随访记录受试者每天的AMS症状,然后分度评分,并检测Sa O2。结果:A组和B组较C组第1d、3d、5d、7d AMS症状评分和发病率均降低,Sa O2增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A组对急性缺氧所致头痛、心慌、气短、食欲减退、疲劳、眩晕、手足发麻、失眠、精神不振等AMS症状较B组和C组明显降低(P〈0.05~0.01)。结论:息风止痛颗粒防治AMS早期效果显著,对缺氧所致头痛、心慌和气短等症状防治优于复方红景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脑静脉窦和静脉血栓形成(CVST)的影像特征及诊断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CVST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影像诊断特征.结果 (1)CVST的CT及MRI影像学表现只有少数病例可见典型的"条索状"直接征象(3.57%);最常见的间接征象为非典型性的脑出血(50.00%)及脑梗死(CT:32.14%,MRI:39.29%),发病部位以双侧性较多(75.00%).(2)大部分CVST患者的磁共振静脉成像(MRV)或CT静脉血管成像(CTV)出现静脉窦连续性中断,充盈缺损区,完全性或虫蚀状改变等直接征象(CTV:100%,MRV:83.33%),还可出现远端静脉窦增粗及引流静脉扩张等间接征象.结论 CVST的CT及MRI常规影像学表现无明显特异性,而CTV和MRV影像学表现具有较高的特异性,若怀疑CVST应尽早行MRV或CTV检查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8.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MRI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肖朝勇  陈宁  刘文  蔡宗尧 《放射学实践》2004,19(10):709-711
目的 :探讨MRI和MR血管成像 (MRA ,MRV)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 (CVST)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10例CVST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全部病例行常规MRI和MRA( 3DTOF)、MRV( 2DTOF)检查 ,其中 9例行增强扫描。结果 :MR常规扫描示脑实质内均出现异常信号 ,仅 1例T2 WI未见异常信号 ,增强扫描 9例全部出现静脉异常强化。有 5例MRA除可见动脉正常显影外 ,还可见受累的静脉和静脉窦显影。MRV示栓塞的静脉窦不显影或显影欠佳。结论 :常规MRI结合MRA、MRV是诊断CVST的无创和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9.
王娟  张家雄  周守国   《放射学实践》2014,(4):428-432
目的:探讨Hoffa病与髌骨运动轨迹异常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经MRI证实为髌下脂肪垫水肿的Hoffa病患者(病例组)及28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MRI及临床资料。病例组中11例行关节镜治疗及病理学检查。在MRI图像上测量5个髌骨运动轨迹参数,包括股骨滑车深度、股骨滑车与胫骨结节的水平距离(TTTG)、髌骨外移度、外侧髌股角(PFA)和InsallSalvati指数。对这5个指标在病例组和正常组问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Hoffa病的髌下脂肪垫水肿在脂肪抑制T2WI及PDWI序列上显示清晰,均呈高信号改变。病例组及对照组股骨滑车与胫骨结节的距离(TTTG)、外侧髌股角(PFA)和Insall-Salvati指数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523、-2.261和-2.812,P值均〈0.05),两组间滑车深度及髌骨外移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1.025和-0.111,P值均〉0.05)。病例组内出现髌骨外移度(〉3mm)、外侧髌股角(PFA≤0°)和Insall-Salvati指数(〉1.2)异常者较对照组多,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6.917、5.572和9.582,P值均〈0.05)。结论:Hoffa病的主要MRI表现为髌下脂肪垫水肿,MRI是本病的首选检查方法;Hoffa病与髌骨运动轨迹异常间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回顾分析垂体瘤卒中(PA)的MRI表现,探讨MRI对PA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8例PA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均行MRI检查常规扫描+增强扫描.结果:28例均为垂体大腺瘤合并出血和/(或)坏死.其中15例鞍区显示T1WI等信号合并高信号,T2WI高信号;8例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3例高低混杂信号;2例T1WI等信号环绕中央高信号,T2WI低信号.结论:MRI结合临床表现对PA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MRI信号的表现与患者的临床特点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