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陕西医学杂志》2015,(10):1363-1365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病人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拟择期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的患者236例,年龄≥65岁,随机分为静吸复合全麻组和硬腰联合椎管内麻醉组,每组118例。分别采用静脉吸入复合全身麻醉和腰硬联合椎管内麻醉方式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于手术前1d,术后1、3、7d及3月用MMSE量表进行认知功能评分,并判断记录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结果:静吸复合全麻组术后MMSE量表评分明显降低,并可以导致POCD,且近期发生率高于远期,分别为21.5%~23.7%,4.3%。腰硬联合椎管内麻醉组术后MMSE评分有降低,POCD仍有发生,近期与远期发生率相似,约3.4%。和椎管内麻醉组相比全麻组术后近期POCD发生率明显增高(P<0.05),但远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吸全身麻醉比腰硬联合椎管内麻醉在近期更容易引起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术后POCD发生,但远期发生率相似。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分析心功能分级在椎管内麻醉中对老年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认知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80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采取椎管内麻醉,依据心功能分级分为三组,Ⅰ组为心功能Ⅰ级患者24例,Ⅱ组为心功能Ⅱ级患者26例,Ⅲ组为心功能Ⅲ级患者30例,比较三组患者术后24h时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并采用MMSE量表评估比较三组患者在麻醉前24h、术后24h、术后72h的认知功能差异。结果Ⅰ组术后24h认知功能障碍4.17%,明显低于Ⅱ组19.23%及Ⅲ组23.33%,差异显著(P0.05)。术后24hⅢ组患者MMSE评分明显低于Ⅱ组患者(P0.05),同时术后24hⅡ组、Ⅲ组患者MMSE评分均明显低于Ⅰ组患者(P0.05)。麻醉前24h及术后72h三组患者MMSE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行椎管内麻醉的老年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患者术后易发生认知功能障碍,且其严重程度随着心功能分级的不断升高而加重,因此在围手术期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有助于减少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老年人股骨头置换术的麻醉处理经验。方法:40例老年患者在硬膜外麻醉下施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观察心电图、血压、心率变化以及骨水泥的不良反应。结果:硬膜外麻醉后血压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下降幅度大于4kPa者6例(占15%),术中5例(占12.5%)出现心率失常;应用骨水泥后血压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心率多有增快,10min后多自行恢复。结论:术前综合评估及治疗、合理掌握局麻药浓度和剂量、严格控制麻醉平面,充分供氧并积极输血液等是老年人股骨头置换术的麻醉处理重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老年人股骨头置换术的麻醉处理经验。方法 30例老年患者在硬膜外麻醉下施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结果 30例麻醉效果好,手术顺利,病人均痊愈出院。结论 硬膜外麻醉是老年人股骨头置换术的首选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人股骨头置换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对我院在2009年04月到2012年12月收治的100例需要进行股骨置换术的老年患者使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术中对老年患者的心电图、心率、血压以及血氧饱和度进行监测,探讨老年人股骨头置换术的麻醉效果.结果 100例需要进行股骨头置换术的老年患者经过麻醉,均顺利完成了手术治疗,没有出现血流动力学大的波动和不适症状,术中对患者给予常规的面罩吸氧,没有出现呼吸抑制症状,经过随访,没有出现并发症.结论 连续硬膜外麻醉应用于老年人股骨头置换术中取得的临床效果显著,提高了手术治疗的成功率,值得在临床上广泛使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老年人股骨头置换术的麻醉处理经验.方法 30例老年患者在硬膜外麻醉下实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结果 30例麻醉效果好,手术顺利,病人均痊愈出院.结论硬膜外麻醉是老年人股骨头置换术的首选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7.
刘美兰 《华夏医学》2004,17(3):422-423
腰一硬联合常用于下肢手术的麻醉。我科自2000年以来采用0.5%等比重布比卡因腰麻应用于老年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9.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老年患者的常见手术,以手术创伤大、出血多、刺激大为特点。鉴于老年人的生理变化,术前常合并呼吸、循环等系统疾病;故处理不当常可致难以纠正的低血压及术后并发症。本文总结了36例老年患者在硬膜外麻醉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麻醉观察。[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老年病人的常见手术,手术创伤大、出血多、刺激大。鉴于老年人术前常合并多种疾病,故处理不当可致难以纠正的低血压及术后并发症。笔者总结了我院50例老年病人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股骨头置换手术。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全组50例病人,男34例,女16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分析布比卡因轻比重腰麻与全身麻醉在老年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36例ASAⅠ~Ⅲ级接受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的老年患者,年龄60~84岁,排除未控制的心衰、肺炎、肺不张等,分为2组,A组为布比卡因轻比重腰麻组,B组为全麻组。比较2组患者的出血量、术后患肢运动功能恢复时间、术后肺部并发症、住院时间及住院总费用。结果:A组患者在出血量和肺部并发症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下肢运动功能恢复时间长于B组患者(PP结论:控制好麻醉平面,细心管理患者,布比卡因轻比重腰麻较全身麻醉更加适用于老年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是一种很好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12.
单侧腰麻在老年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CSEA单侧腰麻应用于老年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可行性.方法随机选择60例拟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轻比重和重比重两组,根据患者个体差异,分别向蛛网膜下腔注射0.375%重比重布比卡因1.2~1.6ml(重组)与0.375%轻比重布比卡因1.2~1.6ml(轻组).结果麻醉满意程度:重组优良率30例(100%),轻组优良率27例(97%)(P>0.05),两组病人均取得一个确切的术侧阻滞的麻醉效果.两组病人布比卡因用量:重组(5.3±1.2)mg,轻组(5.5±1.6)mg(P>0.05).低血压、恶心、呕吐、寒战和术后头痛的发生率均较低,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SEA轻比重与重比重单侧腰麻法均适合于老年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相似文献   

13.
60岁以上患者心脏瓣膜置换术的麻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 4 5例 6 0岁以上老年心脏瓣膜置换术围术期的麻醉处理经验。方法 采用芬太尼 30 μg/kg、咪唑安定0 .2~ 0 .3mg/kg、维库溴铵 0 .6~0 .85mg/kg进行麻醉 ,术后适量给予血管活性药物支持循环功能及延长术后拔管时间等措施。结果 麻醉诱导期血流动力学与诱导前相比较无明显改变 (P >0 .0 5 ) ,诱导后 ,气管插管时 ,插管后各组间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变化 (各组间P >0 .0 5 )。术后死亡 4例 ,1例死于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死于顽固性心衰、2例死于低心排。死因与术前伴有其它脏器功能减退和主动脉阻断时间较长有关。术后呼吸支持时间平均为 (2 5 .3± 8.2 )h。结论 中等剂量芬太尼适用于老年心脏瓣膜患者。术后适量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及延长呼吸支持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心力衰竭患者早期肾功能损害的特点及其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就诊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82例(心衰组)、同期住院的心功能代偿的心脏病患者(代偿组)48例、健康对照患者(健康组)64例,进行心功能和肾功能各项指标比较,观察老年心力衰竭时心功能与肾功能的关系。结果心衰组UMA、Cystatin C较对照组及代偿组明显升高,UMA、Cystatin C水平与BNP水平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P〈0.01)。结论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存在以肾小球滤过功能为特征的早期肾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11):62-64
目的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老年股骨颈骨折60例,年龄≥60周岁,其中30例采取全髋关节置换术,设立为A组,30例采取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设立为B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B组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手术时间短于A组、术中出血少于A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A组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12.3±2.4)d、明显短于B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A组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明显高于B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均无一例发生切口感染、坠积性肺炎及褥疮等近期并发症。其中,A组发生远期并发症包括假体松动1例、异位骨化1例,B组发生远期并发症包括髋臼磨损1例、异位骨化1例,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均为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但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的优点,而采取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改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如何选择全髋关节置换(THA)或双动股骨头置换(BFHR),并分析使用小切口技术的优势和操作技巧。方法:高龄股骨颈骨折行髋关节置换43例,对伤前能快步或大步行走的25例行THA,对伤前持杖或小碎步行走的18例行BFHR。使用髋后外侧小切口入路,THA切口7~9cm,BFHR切口5~6cm。强调术后早期活动。结果:全部病人于术后3周持拐下地。随访时间13~26个月(平均18个月),患者关节功能良好,无疼痛,X线片假体位置正常,无松动及下沉,THA的Harris评分为91.6,BFHR的Harris评分为90.4。结论:对股骨颈骨折的高龄患者,如伤前能快步或大步行走者选择THA,反之则选择BFHR。推荐使用小切口技术进行手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CSEA)用于老年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的临床麻醉效果及安全可行性。方法:将65岁以上的40例患者随机分为腰-硬联合麻醉组(CSEA组,20例)和硬膜外组(EA组,20例),记录麻醉起效时间、镇痛效果、阻滞平面及注药前、注药时、注药后15 min、30 min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的变化。结果:CSEA组麻醉过程比EA组平稳,起效时间明显缩短,镇痛肌松效果确切,血流动力学影响小。结论:CSEA用于老年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只要应用得当,即可达到安全可靠、满意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老年高血压病患者24h动态脉压(24hPP)与左室结构及心功能的关系.方法对130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动态血压(ABP)和超声心动图等检查,分别测量ABP和超声心动图的各种参数.将24h PP≥60 mmHg的患者62例列为甲组,24 h PP<80 mmHg的患者68例列为乙组.结果甲、乙两组LVH的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与24h Pp、24h平均收缩压(24h SBP)呈密切正相关(r分别为0.49、0.44,P<0.01),与脉压(PP)呈弱相关(r分别为0.27、0.21,均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24 h动态脉压对左室结构及心功能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价抗高血压药物能否更好地减少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新鲜移位股骨颈骨折的近期疗效差异。方法将68例新鲜移位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按数字法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4例38髋,A组使用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治疗,B组使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2组老年患者术后近期疗效,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患髋Harris评分。结果 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明显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近期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差异不明显(P>0.05);术后B组Harris评分为(87.6±2.3)分,显著高于A组的(72.4±3.3)分,且B组优良率(84.2%)高于A组(7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种方法治疗老年新鲜移位股骨颈骨折具有各自特点,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创伤小、出血少,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髋功能强,临床应根据患者需求选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