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目的:分析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4岁~17岁人群先天性心脏病(CHD)的现状分析和分布特点.方法:对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4岁~ 17岁儿童、青少年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玉树县4岁~17岁人群CHD患病率为3.16‰,男1.19‰,女3.36‰.男女患病率有统计学差异(P <0.005),在CHD类型上,患病率房间隔缺损(ASD)最高,为1.44%,占总患病人数的45.46%,其次为动脉导管未闭(PDA)、室间隔缺损(VSD)及其它.不同年龄段CHD患病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4岁~17岁人群CHD分布存在性别差异,其中ASD患病率最高,占总患病人数的45.46%.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青海省平均海拔4200m地区4~18岁世居藏族少年儿童先天性心脏病(CHD)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对青海省玉树、果洛地区(平均海拔4200m)的25 185名藏族少年儿童按初筛、复筛、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确诊3个阶段进行调查,分析CHD的患病率、病种分布、性别间及各年龄段间的变化.将玉树地区少年儿童CHD的患病率与20世纪80年代的调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两个地区共查出CHD患者220人,总患病率为8.74‰,其中玉树地区CHD的患病率为8.37‰(157/18 747),果洛地区为9.79‰(63/6438),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玉树地区CHD患病率与20世纪80年代的调查结果(14.7‰,35/2384)比较明显降低(P<0.01).经标化后两地区男性总患病率为13.83‰,女性总患病率为20.7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玉树地区少年儿童CHD患病率随年龄增大有增加趋势(P<0.01),其中16 ~ 18岁年龄段患病率最高(15.74‰),与4~7岁及8~12岁年龄段(分别为5.39‰、7.9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果洛地区少年儿童CHD患病率随年龄增大也有增加趋势(P<0.05),其中13~ 15岁年龄段患病率最高(14.08‰),与4~7岁年龄段(3.6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地区少年儿童CHD的构成比以动脉导管未闭为最高,占46.36%,其次为房间隔缺损(35.45%)和室间隔缺损(13.64%).结论 海拔4200m地区藏族4~18岁少年儿童CHD的患病率较20世纪80年代明显下降,但随年龄增大有增加的趋势.动脉导管未闭是该地区最常见的CHD类型.  相似文献   

3.
中等动脉导管未闭弹簧栓栓堵治疗的疗效分析100037北京海军总医院熊鉴然刘延玲①徐洪涛费宇行朱智明王浩①程克正①关键词心脏缺损,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栓塞,治疗性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541.4经皮栓塞或栓堵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动脉导管未闭(PDA)...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2011年9月~2013年9月湖南省邵阳地区3~14岁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邵阳地区158291名3~14岁幼儿园、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二年级儿童按初筛、复筛、彩超多普勒确诊三个阶段进行调查。将该地区9县、3区先天性心脏病的患病率、病种分布、性别等各项指标进行了统计分析,并进行病因的调查研究。结果确诊先天性心脏病患者208例,总患病率为1.31%0,男性为1.12‰,女性为1.57%e(X^2=5.970,P〈0.05)。9县3区中,新宁县、绥宁县、城步苗族自治区三县区先天性心脏病患病率分别为2.31%0、2.29%0、2.50%o,明显高于其他县区,不同县区之间发病率有统计学差异。病种构成以室间隔缺损占首位(54.32%),其次是房间隔缺损(19.71%)、动脉导管未闭(14.42%)。对母亲孕期相关暴露因素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得出本地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为母孕3个月内病毒感染、先兆流产史及高龄妊娠。结论邵阳地区新宁县、绥宁县、城步苗族自治区三县区先天性心脏病患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县区,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当地的先天性心脏病构成以室间隔缺损和房间隔缺损为主。本地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为母孕3个月内病毒感染、先兆流产史及高龄妊娠,因此应加强孕期保健,教育孕妇尽量避免暴露于危险因素中。  相似文献   

5.
儿童时期常见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既往外科开胸手术治疗是惟一方法,近年来,随着导管介入技术的不断提高,使介入治疗先心病的适应症不断扩大,经胸超声心动图在先心病经导管封堵治疗的术前筛查、术中监护及术后效果评价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就超声心动图在小儿先天性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术中的应用价值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江苏省南通市6县(市)及南通城区2~12岁人群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并分析其可能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南通地区部分托儿所、幼儿园及小学生,共98 426人进行体格检查,对可疑患者行经胸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其病种类型及分布、性别差异,并对筛查出患有先心病的患儿进行家庭随访,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15个变量进行分析,探讨其可能的致病相关因素.结果 共检出先心病患儿357例,总患病率为3.63‰;男、女性患病率分别为3.53‰(169/47 825)和3.72‰(188/50 601),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24,P=0.636).先心病中以房间隔缺损所占比率最高,其次为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狭窄.单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初步筛选出6个可疑危险因素,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早期病毒感染或用药是先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南通地区先心病发病率明显低于高海拔地区;在孕早期预防病毒感染、尽可能不用药,可以减少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经导管堵闭术在先天性心脏病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索和评价经导管堵闭术在先天性心脏病治疗中的价值。方法:用Amplatzer堵闭器对12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在局麻或全麻下经导管进行堵闭术,其中室间隔缺损6例,房间隔缺损4例,动脉导管未闭2例。结果:12例患者堵闭1次成功,心脏杂音消失,术后6~12h下床活动,4~6d痊愈出院。结论:用Amplatzer堵闭器经导管堵闭部分先天性心脏病,创伤小、操作简便、效果好,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超声筛查胎儿及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超声筛查和诊断胎儿及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2088例孕13~40周胎儿的超声学资料,包括四腔心、左、右室流出道声像图,以及其新生儿期的超声学资料,分析胎儿期和新生儿期超声检出和诊断先天性心脏病的能力.结果:①共诊断先天性心脏病105例.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心脏畸形34例,包括:肺动脉闭锁3例、重度肺动脉狭窄1例、心内膜垫缺损7例、大动脉转位2例、法洛四联症2例、永存动脉干1例、单心室1例、右位心1例、无心畸形1例、心脏肿瘤1例、室间隔缺损12例(小于5mm室间隔缺损5例,大于5mm室间隔缺损7例)、房间隔缺损2例.中止妊娠24例,9例分娩后新生儿超声心动图证实,1例失访.②产后7天内心脏听诊、超声心动图共发现71例先天性心脏病,包括:24例室间隔缺损、3例房间隔缺损、17例动脉导管未闭、15例卵圆孔未闭、11例动脉导管未闭和卵圆孔未闭、1例肺动脉闭锁.除去动脉导管未闭和卵圆孔未闭43例,先天性心脏病产前超声检出率为54.8%.③单纯性室间隔缺损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超声诊断室间隔缺损36例,占先天性心脏病58%.产前检出12例,产后检出24例.单纯性室间隔缺损产前超声检出率33.3%.结论:大部分严重先天性心脏病可在产前诊断.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产前常漏诊,单纯性室间隔缺损是发病率最高、产前漏诊最多的先天性心脏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青海海西地区儿童青少年(4~17)岁人群先天性心脏病(CHD)的现状和分布特点。方法:采用整体普查方法,对青海省海西地区67663名幼儿园、中小学(4~17)岁在校学生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先天性心脏病总患病率为5.22‰,男性为3.93‰,女性为6.63‰,男女患病率有显著性差别(P<0.005)。在CHD的类型上,房间隔缺损(ASD)患病率最高,为0.21%,占CHD总数的40%,其次依次为动脉导管未闭(PDA)、室间隔缺损(VSD)及其他类型,不同病种之间患病率有显著性差别,(2=94.561,P<0.05)。不同市、县的患病率都兰县为8.65‰,天峻县为7.99‰,德令哈市为6.51‰,乌兰县为4.63‰,格尔木市为3.66‰,茫崖、冷湖、大柴旦等行政区为2.42‰,患病率有随海拔增高而增高的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别。不同民族患病率,汉族为5.08‰,少数民族为5.46‰,其中蒙古族为7.86‰,土族为7.81‰,藏族为6.20‰,回族为4.32‰,撒拉族为1.48‰,除撒拉族患病率与蒙古族、藏族有显著性差别外(2=6.704,P=0.01,2=4.676,P=0.031),其余民族间患病率相互没有差别。结论:青海省海西地区先天性心脏病存在区域性、民族、性别差别性。  相似文献   

10.
先天性心脏病并肺动脉高压围术期的治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47例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伴肺动脉高压的病人进行了手术。男31例,女16例,室间隔缺损22例,成人巨大房间隔缺损2例,室间隔缺损并房间隔缺损12例,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6例,原发孔房间隔缺损2例,室间隔缺损并主-肺动脉间隔缺损、右室双出口并动脉导管未闭及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各1例。15例患者行右心导管检查,肺动脉压(73±24)mmHg,全肺阻力(78.0±61.2)kPa/(L/s),7例患者术中测压,平均肺动脉压(55±13)mmHg,其余为超声心动测压(49±15)mmHg。术前给予吸氧、高压氧及前列腺素E1等治疗,术中应用抑肽酶及低温肺保护液肺动脉灌注等手段。手术死亡率4.3%(2/47),术后并发症4.3%(2/47)。作者认为,先心病伴肺动脉高压病人围术期的合理治疗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发展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每年约有 15~ 17万新生儿患先天性心脏病 ,约 10万患者需要手术治疗。传统认为外科手术是首选的治疗方法 ,术式不断有新的突破 ,取得优良效果。但是 ,我国先心病每年手术量只有 3万例 ,而且手术创伤、麻醉与体外循环、输血以及围手术期等问题 ,始终制约着手术成功率也困扰着医患。随着介入治疗方法及器械的不断发展 ,逐步拓宽了先心病治疗的方法 ,开辟了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新领域。先心病治疗的新领域先天性心脏病经导管治疗始自 2 0世纪中期。196 6年Rashkind和Miller首先提出应用球囊导管行房间隔造口术姑息治疗大动脉转位 ,介入治疗开始进入小儿先心病的规范治疗范畴。其后 ,Porstmann于 1971年开发了动脉导管未闭介入治疗 ;1974年King及 1977Rashkind成功进行了经导管房间隔封堵术。 1982年Kan首先报道球囊扩张术治疗肺动脉瓣狭窄 ;1984年Lababidi成功实现主动脉瓣球囊扩张术。 1985年Inoue研制了左房室瓣球囊导管 ,成功开展了经皮左房室瓣球囊扩张术。 1992年 ,Cambier率先应用弹簧栓子封堵动脉导管未闭取得成功。 1997年Amplatz...  相似文献   

12.
秦保贵 《武警医学》1997,8(5):295-296
Porstmann法导管栓塞术治疗先天性心脏动脉导管未闭11例武警总医院小儿科秦保贵(北京100039)关键词导管栓塞术,先天性心脏动脉导管未闭动脉导管未闭是小儿常见的一种先天性心脏病,既往治疗用开胸结扎未闭动脉导管的方法,从60年代以来国外开展非开...  相似文献   

13.
《第三届中国先天性心脏病治疗与超声诊断论坛》于2006年3月9日~12日在上海举行。会议由上海市卫生局主办、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上海市成人心血管病临床医学中心承办,《介入放射学杂志》协办。会议共收到论文近200篇,内容涵盖了先天性心脏病介入诊疗的各个领域,反映了我国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冠状动脉瘘、肺动-静脉瘘、主动脉窦瘤破裂等先心病介入治疗和超声诊断应用的现状,不少临床和基础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来自全国二十多个省市的349名从事先心病介入治疗和超声诊断的医师参加了这次盛会,来自香港地区…  相似文献   

14.
动脉导管未闭(PDA)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在高原地区发病率较平原高,由于西藏地区低压、低氧特点,新生儿出生后即处于低氧状态(氧饱和度只有88.0%左右),致使动脉血氧含量低,很有可能成为动脉导管未闭的直接原因。PDA封堵术是不经过外科手术开胸而直接通过股静脉和股动脉穿刺建立动脉导管未闭的钢丝轨道,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和评价经导管堵闭术在先天性心脏病治疗中的效果和价值.方法用Amplatzer堵闭器对12例先天性心脏患者在局麻或基础加强化麻醉下经导管进行堵闭术,其中室间隔缺损(VSD)6例,房间隔缺损(ASD)4例,动脉导管未闭(PDA)2例,年龄2~20岁.结果12例患者堵闭1次成功,心脏杂音消失,术后6~12 h下床活动,4~6 d痊愈出院.结论用Amplatzer堵闭器经导管堵闭部分先天性心脏病,创伤小、操作简便、恢复性、效果好,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6.
2004年12月~2005年12月,我们对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先心病)婴幼儿,行体外循环下手术30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30例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0.3~1.5岁;体重4.5~7.8kg。其中法洛四联症(TOF)8例,室间隔缺损并肺动脉高压(VSD+PH)10例,房间隔缺损(ASD)5例,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并肺动脉高压(VSD+ASD+PDA+PH)6例,完全性大血管转位(TGA)1例。  相似文献   

17.
合并心血管畸形的动脉导管未闭的诊断与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合并动脉导管未闭者,给诊断和治疗都带来了困难。本文总结了我院1973年12月至1981年1月16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动脉导管未闭的临床资料,并对这类疾病的诊断和手术进行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治疗的临床分析,对封堵治疗的疗效进行初步评估并探讨适合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治疗较理想的麻醉方法。方法:6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动脉导管未闭(PDA)33例,房间隔缺损(ASD)18例,室间隔缺损(VSD)9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麻醉开始均静脉注射氯胺酮,一组(Y组)以微量注射泵持续泵入异丙酚维持,另一组(K组)先静脉注射力月息后以微量注射泵持续输注氯胺酮维持,术中观察患儿肢体活动、眼脸反射、呼吸、HR、Bp、ECG、SpO2变化,调整药物用量。结果:封堵治疗效果满意,成功率98.3%;异丙酚组患儿术中安静、经过平稳,可较好地耐受手术,且呼吸循环影响轻微,诱导及苏醒迅速,无明显副作用及并发症。结论:应用导管封堵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是有效的非手术治疗方法;异丙酚静脉麻醉是先心病患儿封堵治疗较理想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19.
主动脉缩窄及主动脉弓离断的电子束CT诊断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电子束CT诊断先天性主动脉缩窄和主动脉弓离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共10例病人,年龄6—18岁,均经手术证实。对所有患儿行EBCT增强扫描,并对图像行三维重建。结果:10例病人术前均得到正确诊断,其中8例为主动脉缩窄,2例为主动脉弓离断。EBCT均显示了全部8例主动脉缩窄及其缩窄的程度、形态,并显示缩窄处与左锁骨下动脉的关系。其中6例(75%)为局限性狭窄,2例(25%)形成中-重度长管状狭窄。合并畸形有:3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1例合并室间隔缺损,1例合并肺动脉狭窄,1例合并二尖瓣狭窄,2例同时合并动脉导管未闭和室间隔缺损。2例主动脉弓离断病例,均合并有动脉导管未闭、室间隔缺损和肺动脉狭窄。EBCT均显示升主动脉与降主动脉呈分离状。结论:EBCT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方法,对先天性主动脉病变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并能同时显示合并的胸部大血管异常。  相似文献   

20.
我院于2004年12月24日对1例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艾森曼格综合征的患者行心肺移植手术,获得成功。现将体外循环的过程及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