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阿德福韦酯仍是我国临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一线抗病毒药物之一。但是,长期接受阿德福韦酯治疗可能导致HBV耐药性变异,目前公认的与之相关的HBV耐药变异位点为rtA181V/T和rtN236T。此外,尚有报道rtQ215S/P/H、rtV214A、rtN238H、rtI233V、rtN118H、rtM207V、rtA200V和rtL180M等位点变异与HBV对阿德福韦酯耐药相关,但其重要性尚须进一步明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江苏徐州地区HBV感染者逆转录聚合酶区(RT)基因耐药变异模式及与临床特征的关系,并分析影响耐药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4年5月-2019年4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科行HBV RT区检测的242例HBV感染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基因型、HBeAg状态患者的临床特征。既往有明确核苷(酸)类药物用药史的HBV感染者164例,其中发生已知耐药位点变异118例,未发生已知耐药位点变异46例,两组患者行影响HBV RT区耐药变异危险因素分析。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患者耐药的危险因素。结果江苏徐州地区HBV感染者RT区耐药突变模式以rtL180M+rtM204I/V/S(25例,21. 2%)、rtA181T/V(16例,13. 6%)、rtM204I/V/S(15例,12. 7%)多见。242例患者中B基因型13例(5. 4%),C基因型229例(94. 6%),未发现其他基因型。B基因型感染者ALT水平高于C基因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 096,P=0. 036)。HBeAg阴性组(n=66)感染者年龄高于HBeAg阳性组(n=1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 580,P 0. 001),而HBV DNA载量、HBsAg水平均显著低于阳性组(t值分别为2. 145、3. 526,P值分别为0. 033、0. 001)。HBeAg阴性组感染者病程较阳性组长,GGT水平高于阳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值分别为-2. 561、-2. 016,P值分别为0. 010、0. 044)。HBeAg阴性组感染者CHB人数所占比例低于阳性患者组,LC、HCC人数所占比例高于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 609,P 0. 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ADV(比值比=5. 493,95%可信区间:1. 377~21. 909)、不适当停药(比值比=5. 945,95%可信区间:1. 921~18. 403)是HBV感染者发生耐药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0. 05)。结论江苏徐州地区HBV感染者以C基因型为主,耐药突变模式复杂多变。HBeAg阳性患者的HBV DNA复制较为活跃,建议HBV感染者初始选用高效低耐药抗病毒药物,并加强抗病毒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3.
恩替卡韦耐药乙型肝炎病毒株的出现和消失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1例拉米夫定耐药患者在接受恩替卡韦治疗过程中出现恩替卡韦耐药相关性变异,继续治疗后恩替卡韦耐药株自动消失,并发生HBeAg血清学转换,对该例患者HBV耐药株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动态观察.方法 收集该患者的系列血清标本及血清HBV DNA、转氨酶等系列临床数据,采用血清HBV DNA的PCR扩增与直接测序,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RT序列的克隆与测序等方法,检测HBV耐药株的比例及动态变化.结果 该患者在应用恩替卡韦治疗前就已经存在拉米夫定耐药株(rtL180M rtM204V),在恩替卡韦治疗后拉米夫定耐药株一度被抑制,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拉米夫定耐药株的比例又占主导地位.在此基础上,于恩替卡韦治疗第128周,选择出恩替卡韦耐药株(rtL180M rtM204V rtT184L),临床上伴随有ALT和HBV DNA水平的反弹.该例患者在发生恩替卡韦耐药后继续接受恩替卡韦治疗,恩替卡韦耐药株自行消失,HBV DNA转阴(套式PCR方法),ALT复常,并出现HBeAg血清学转换.结论 恩替卡韦可有效地治疗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但长期单药治疗可出现恩替卡韦耐药;在出现恩替卡韦耐药后,继续应用恩替卡韦仍然有效,甚至可发生HBeAg血清学转换和HBV DNA的清除.在恩替卡韦治疗过程中,在出现恩替卡韦变异株之前,可能需要先出现拉米夫定耐药株,在此基础上再选择出恩替卡韦耐药株.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ETV、ADV分别治疗初治慢性乙肝的疗效,探索其最佳适应证。方法 143例初治慢性乙肝患者分为两组,其中ETV组68例,ADV组75例,ETV组口服ETV0.5mg,每晚10时空腹服;ADV组口服ADV10mg,每日一次,均连用48W。结果治疗至48W时,HBVDNA高度应答率、HBeAg阴转率、ALT复常率ETV组分别为:79.4%、29.4%、85.3%,ADV组分别为:37.3%、20.0%、86.7%;HBVDNA高度应答率ETV组高于ADV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治疗前HBVDNA载量的升高,治疗至48W时,HBVDNA的高度应答率呈递减趋势;在同一HBVDNA载量下,ETV组的高度应答率均高于ADV组,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ETV更适用于HBVDNA高载量尤其是HBVDNA≥10^7拷贝/ml者,对于由HBV复制所致的重型肝炎及有重型肝炎倾向者则首选本品;ADV更适合于HBVDNA中、低载量,尤其是HBVDNA(10^5~10^6)拷贝/ml者,对于失代偿期肝硬化则作为首选。  相似文献   

5.
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评价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B,CHB)的抗病毒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物恩替卡韦片(博路定)平行对照试验方法。120例CHB患者按2:1的比例随机双盲分成2组,其中试验组80例,对照组40例。24周的双盲治疗期间,试验组13服恩替卡韦分散片0.5mg/d及不含恩替卡韦片的模拟剂1片,d,对照组口服恩替卡韦片0.5mg/d及不含恩替卡韦分散片的模拟剂1片/d;接着2组均接受24周的开放治疗,13服恩替卡韦分散片0.5mg/d。结果治疗12周时试验组和对照组血清HBVDNA水平分别下降4.98、4.73log10治疗24周时分别下降5.45、5.0010‰,治疗48周时分别下降5.19、5.01log10,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2周时试验组与对照组血清HBVDNA水平完全抑制(〈1×10^2U/m1)率分别为41.33%和51.43%,治疗24周时分别为83.10%和74.19%,治疗48周时分别为76.47%和67.74%,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2周和24周时试验组和对照组血清HBVDNA水平较基线水平下降≥2log10的比例均为100.00%,治疗48周时分别为95.59%和100.00%,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2周时试验组和对照组的ALT复常率分别为92.00%和82.86%,治疗24周时分别为97.18%和93.55%,治疗48周时分别为83.82%和90.32%,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和对照组均未发生任何严重不良事件。结论恩替卡韦分散片在治疗CHB方面具有显著的抗病毒作用,疗效与恩替卡韦片相当,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乙肝病毒药物。  相似文献   

6.
阿德福韦酯口服后可迅速水解为阿德福韦而发挥抗病毒作用.阿德福韦在体外具有抗HBV、其他逆转录病毒和疱疹病毒等广谱抗病毒活性.对HBV的抑制效果不如拉米夫定和恩替卡韦[1].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恩替卡韦(ETV)联合安络化纤丸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方法 将61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对照组29例.治疗组采用ETV 0.5 mg/d,联合安络化纤丸6 g/d,2次/d,治疗12个月;对照组采用ETV 0.5 mg/d,治疗12个月.结果 治疗12个月时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的血...  相似文献   

8.
慢性乙型肝炎(CHB)是全球公众健康的首要危险因素,并且是潜在疾病进展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CC)的主要病因。但迄今为止治疗这种致死性病毒感染的方法却极少,且治疗效果尚不理想。目前人们已经意识到发展新型药物的必要性,综述了目前市场上所有可用的及处于临床试验的药物,介绍了每类抗HBV药物中未来发展前景可能可观的几种治疗药物。指出未来抗HBV药物多效联合用药的发展方向,并为HBV研究者或从事卫生保健工作的专家提供最新的HBV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9.
抗HBV药物靶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临床上应用的抗HBV治疗药物主要有两类:干扰素和核苷(酸)类似物,前者不良反应较大,后者存在病毒耐药问题。抗HBV药物最大的问题是大多数患者在长期治疗后仍不能彻底清除病毒。因此,研发针对HBV不同靶位的新药对慢性HBV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意义重大。本文就抗HBV药物靶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恩替卡韦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相关性HBV再激活34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entecavir,ETV)治疗非霍奇金淋巴(non-Hodgkin's Iymphoma,NHL)相关性HBV再激活的疗效.方法:将34例NHL相关性HBV再激活患者分为2组,ETV 1.0 mg/d组(A组,n=18),ETV 0.5mg/d组(B组,n=16).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化疗中断、病死率及临床转归.于治疗后2、4、8、12、24 wk,采用实时PCR定量监测血清HBV DNA水平,采用微粒酶免疫法,于抗病毒治疗后12 wk检测血清HBV标志物.并检测肝功能变化,观察抗病毒治疗中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经ETV治疗后24 wk,A组与B组患者按期继续化疗发生率、发生化疗中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7.438,4.636,P=0.006,0.031);两组发生肝炎相关病死率、死亡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 wk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均较前下降,A组效果更佳(t=15.724,P=0.000).治疗后4、8、12 wk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继续下降.两组患者血清ALT水平均下降,A组效果更佳.两组中各有1例出现ETV相关不良事件.结论:剂量为1.0 mg/d的ETV对于NHL相关性HBV再激活的抗病毒治疗具有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1.
恩替卡韦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 cccDNA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恩替卡韦治疗2年对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患者血清及肝细胞内HBV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112例恩替卡韦治疗2年的慢乙肝患者,比较治疗前后血清HBV DNA、HBV cccDNA的变化。同时比较其中12例具备治疗前后肝活检标本患者的肝细胞内HBV cccDNA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2年后,112例患者中有96例(85.71%)血清HBV DNA低于500 copies/ml,所有患者血清中均检测不到HBV cccDNA。12例患者肝细胞内均可检测到HBV cccDNA,且与治疗前相比元明显下降。结论恩替卡韦治疗可有效抑制HBV复制,但不能清除肝细胞内的HBV cccDNA,停药后仍有病毒反弹的可能。  相似文献   

12.
目前临床上应用的抗HBV治疗药物主要有干扰素和核苷(酸)类似物二类,干扰素的不良反应、长期使用核苷(酸)类似物引起的HBV耐药和停药复发仍是临床面临的问题,尤其是即使经过长期治疗后大多数慢性HBV感染者的病毒仍不能被彻底清除。因此,研发针对不同靶位的抗HBV新药意义重大。通过联合应用针对不同靶点的抗HBV药物,将来有可能获得与抗HCV治疗相似的病毒清除效果。本文就针对不同靶点的抗HBV新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HBV相关性肾炎的抗病毒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BV相关性肾炎(HBV-associated glomerulonephritis,HBV-GN)是HBV慢性感染最常见的肝外表现之一,主要表现为免疫复合物介导的肾小球疾病。这类患者情况特殊、病情复杂,通常须进行针对性的抗病毒治疗,故及时把握治疗时机以及正确选用抗病毒药物对HBV-GN治疗极为关键,但迄今为止仍无规范统一的治疗策略。本综述参考国内外最新信息,对HBV-GN的抗病毒治疗研究进展以及各抗病毒药物的疗效、安全性等进行总结,以期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李永涛  卜贤玉  李滨 《肝脏》2020,(4):400-402
目的探讨替诺福韦酯片作为补救治疗对HBV感染肝硬化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7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58例治疗失败的HBV感染伴肝硬化患者,根据患者入组时的基线HBV DNA与ALT将患者分为高载量组与低载量组、高ALT组与低ALT组,采用替诺福韦酯片进行补救治疗,比较病毒学累积应答率、HBeAg转换累积率、ALT累积复常率。结果58例患者经96周补救治疗后,70.69%患者病毒学应答、34.48%患者HBeAg血清转换、82.76%患者ALT复常。低载量组病毒学累积应答率、HBeAg累积转换率、ALT累积复常率显著高于高载量组(P<0.05)。高ALT组与低ALT组的病毒学累积应答率、HBeAg累积转换率、ALT累积复常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8例患者中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2.07%(7/58)。结论选择替诺福韦酯片作为补救治疗用于HBV感染肝硬化患者可有效抑制HBV复制,改善ALT、HBeAg等指标,尤其对基线HBV DNA低的患者,效果十分理想。  相似文献   

15.
HBV感染严重危害全球公众健康,全球约有20亿人感染过HBV。HBV感染可导致慢性肝炎、肝硬化、肝衰竭甚至肝癌。目前,我国已批准可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药物有核苷(酸)类似物和干扰素两大类。长期应用核苷类似物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且可以有效抑制病毒复制并降低肝脏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但疗程长且不确定,存在耐药风险及停药后易复发等问题。干扰素类药物副作用较大,且血清学转换及治愈率有限。因此,研发针对HBV不同靶点的新型抗病毒药物对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至关重要。主要归纳了针对不同靶点的抗HBV药物的研究进展,旨在为临床及相关科研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与HBV逆转录酶区单独A181位点突变的关系。方法对5例应用恩替卡韦治疗后逆转录酶区出现单独A181位点突变的慢性HBV感染者做回顾性调查与随访,并分析其突变前后病毒学指标的变化。结果 5例应用恩替卡韦治疗的慢性HBV感染者中,3例发生逆转录酶区A181V突变的病例均对恩替卡韦产生了应答,2例发生逆转录酶区A181T突变的病例血清HBV DNA也出现了明显下降。结论 5例应用恩替卡韦治疗的慢性HBV感染者逆转录酶区的单独A181位点的突变为自然产生,HBV逆转录酶区发生自然突变的临床意义需要进一步明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秦皇岛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阿德福韦酯抗病毒疗效与基因型的关系。方法慢性HBV感染者135例予以阿德福韦酯10 mg/d口服,疗程48周,用药前采用A-D基因型乙型肝炎病毒(HBV)全长逆转录酶区(PCR)方法测定基因型,用药中检测HBV DNA阴转率、HBeAg血清转换率、ALT复常率、治疗有效率。结果秦皇岛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基因型以C型为主占75.56%,其次为B型占17.78%,B/C混合型占6.67%。在阿德福韦酯治疗中,B、C、B/C混合型在HBV DNA阴转率、HBeAg血清转换率、ALT复常率、治疗有效率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慢性HBV感染者阿德福韦酯抗病毒疗效与基因型无关。  相似文献   

18.
据医学空间网9月2日报道,新药恩替卡韦(Entecavir)比起目前普遍使用的拉米夫定(Lamivudine)在抑制乙型肝炎病毒方面效果更显着,且尚未发现抗药性。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评估替诺福韦酯与恩替卡韦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 方法纳入2010年6月至2015年6月入住济南军区总医院的慢性乙型肝炎的初治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替诺福韦酯)50例、对照组(恩替卡韦)50例,随访时间12、24个月,比较二者在HBV-DNA转阴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丙氨酸转氨酶复常率、耐药率、安全性方面是否存在差异。 结果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在随访观察12、24个月后各项指标较前明显改善,但二者在HBV-DNA转阴率(32/50 vs.28/50、46/50 vs.42/50)、HBeAg血清学转换率(4/28 vs.6/30、8/28 vs.12/30)、丙氨酸转氨酶复常率(42/50 vs.40/50、49/50 vs.46/50)、耐药率方面未见明显差异;但长期口服恩替卡韦对肾脏影响高于替诺福韦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替诺福韦酯与恩替卡韦比较,二者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效果相当,但长期口服药物安全性方面有优势,因此建议长期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运用替诺福韦酯作为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