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丁苯酞联合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高龄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安全性及疗效。方法:选取362例高龄脑梗死患者,依据给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176例)和观察组(186例)。对照组患者行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患者行丁苯酞联合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小板及凝血指标;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与Barthel指数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及不良反映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小板及凝血指标、NIHSS评分与Barthel指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高龄脑梗死患者安全,其疗效优于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  相似文献   

2.
文微微 《当代医学》2014,(2):151-152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早期使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用药方法、疗效。方法10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予阿司匹林口服治疗,治疗组1予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口服治疗,治疗组2-经确诊即予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嚼服治疗,三组疗程均为14d。观察三组治疗前后NIHSS总评分比较及疗效总有效率比较。结果治疗后NIHSS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治疗组1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组2治疗效果显著优于治疗组1(P〈0.05);临床总有效率各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优于单用阿司匹林,而确诊后立即嚼服作用优于常规口服,急性脑梗死早期尽早发挥双抗治疗的作用会使患者获得更大的受益。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应用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70例,并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治疗组患者给予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拜阿司匹林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张建强  邰迎东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0):2646-2647
目的 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短期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0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 组,治疗组30 例给予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拜阿司匹林治疗,2组疗程均为15 d.观察入院时及入院后3,7,15 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7%,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短期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优于单独使用阿司匹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活化功能和颈动脉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对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组,每组50例。均行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加用阿司匹林,研究组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血小板活化功能以及颈动脉硬化斑块变化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两组CD62p、CD63水平均降低,研究组较对照组更低,P0.05。治疗后两组CIMT、斑块面积均明显减小,斑块积分均降低,且研究组减小及降低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抑制血小板活化与聚集,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状态,稳定斑块,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6.
李碧艳  宋祖栏  陈煜 《当代医学》2021,27(26):18-20
目的 探究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内皮素-1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红细胞聚集指数、血小板聚集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内皮素-1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红细胞聚集指数、血小板聚集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提升临床用药安全性,降低患者脑损伤程度,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94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1∶1比例将其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7例,给予对照组氯吡格雷,给予研究组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2组患者共治疗21 d后,观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以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治疗脑梗死患者,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疗效明显优于单独应用氯吡格雷,可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负荷剂量硫酸氢氯吡格雷对进展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0例进展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口服常规剂量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口服负荷剂量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神经缺损评分(NIHSS评分)、血小板抑制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7d,两组患者血小板抑制率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7d、14 d,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4 d低于治疗后7 d(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展性脑卒中患者早期予以负荷剂量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能提升临床疗效,改善血小板抑制率及神经功能,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给药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择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70名急性脑梗死患者开展研究,将其随机划分为对照组(n=35)和观察组(n=35),对照组人员采取常规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添加氯吡格雷联合给药。对入选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情况开展对比研究。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情况比较,差异不显著(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情况及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给药下,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生活质量情况均有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进展性侧脑室旁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急性进展性侧脑室旁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54例)。对照组患者行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行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NIHSS评分、BI评分、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为(5.66±1.36)分、BI评分为(86.25±5.87)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PF为(82.25±10.23)分、RE为(85.03±5.69)分等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14.81%,与对照组13.6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进展性侧脑室旁脑梗死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纯阿司匹林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轻度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42例急性轻度脑梗死患者,按照就诊顺序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单数入选观察组,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双数入选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NIHSS评分)、生存质量(QOL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1.35±0.16)分低于对照组(2.41±0.21)分;观察组治疗后QOL评分(91.20±2.45)分高于对照组(65.24±3.41)分,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52%,与对照组4.76%无明显对比差异(P 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轻度脑梗死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提高生存质量,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评价。方法:本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2016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成2组,每组均为45例;其中,对照组单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则采取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总有效率上,观察组为97.78%,和对照组的66.67%比较明显更高,两组数据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性(P0.05)。在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上,治疗前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经积极治疗后,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能够起到显著的临床疗效;因此,值得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进展期急性脑梗死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纳入2015年1月~2016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进展期急性脑梗死患者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法均分为两组,观察组43例患者给予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43例患者给予阿司匹林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疗效、NIHSS评分及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55.81%,与对照组的32.56%比较显著提高(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两组均未出现肝肾损害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进展期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缓解病情的进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以血小板功能变化为指标,评价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在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病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52例我院住院UAP病人,随机分为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组(25例),阿司匹林100mg/d加氯吡格雷75mg/d;单用阿司匹林组(27例),阿司匹林100mg/d.分别于入院时、入院治疗7d后抽取肘静脉血,测定血浆GMP-140浓度及血小板聚集率,观察其治疗前后及在不同治疗组的变化.另选年龄性别都与UAP病人相当的健康者2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UAP病人血浆GMP-140及血小板聚集率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1),且两组间无显著差异;经治疗7d后血浆GMP-140及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下降(P<0.01),联合用药组血浆GMP-140与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低于阿司匹林组(P<0.01);联合用药组治疗后血浆GMP-140浓度仍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小板聚集率也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UAP病人存在血小板活化高聚集状态,目前对于UAP病人的标准治疗可显著抑制血小板活化聚集功能,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在抗血小板活化聚集功能上有显著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用阿司匹林.经双联治疗7d,UAP病人血小板活化聚集功能虽明显减弱,但仍未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轻型脑梗死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急性轻型脑梗死患者120例,根据奇偶排序分为对照组(60例,仅给予阿司匹林治疗)和实验组(60例,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有一定的改善,但是实验组NIHSS评分更低、Barthel指数更高,与对照组相比之下差异显著,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分析: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而对照组为81.67%,明显实验组更高,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轻型脑梗死患者予以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氯吡格雷联合奥扎格雷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60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奥扎格雷组)30例和治疗组(氯吡格雷联合奥扎格雷组)30例,对照组给予奥扎格雷,静脉滴注80 mg,2次/d,其他为常规治疗,疗程14 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口服氯吡格雷75 mg,1次/d,疗程14 d.观察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血浆D-二聚体、凝血功能、血小板计数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NIHSS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血浆D-二聚体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2组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PL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过程中均无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氯吡格雷联合奥扎格雷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优于单用奥扎格雷,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17.
郝春雪 《大家健康》2016,(6):146-147
目的:应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的给药方式对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观察患者临床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例在我科诊断并接受治疗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单纯给予阿司匹林进行治疗,观察组应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的给药方式,对两组患者临床的治疗效果、巴氏指数(Barthel)以及卒中量表(NIHSS)评分等数据进行观察并对比。结果:经过治疗,较之于治疗前两组患者均得到了显著的恢复(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较之于单纯地应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选择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相联合的治疗方式能够获得更加理想的治疗效果,有效地对患者日常生活的能力以及神经功能的缺损情况进行改善,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并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联用阿加曲班、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18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共70例,按入院编号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则采用阿加曲班、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具体治疗情况。结果治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经过治疗后均有所降低,观察组在治疗7天、14天、30天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90天时无差异(P 0.05);两组90天mRS评分,差异不明显,P 0.05。结论在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时,联合阿加曲班、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治疗,能够取得理想的效果,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并提供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对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将2017年8月-2018年8月本院接收106例的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n=53)和观察组(n=53)。对照组、观察组分别采取阿司匹林与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将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临床效果、炎症因子水平、血液流变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C反应蛋白、白介素-6、白介素-8水平以及血浆黏度、血小板聚集率、全血黏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梗死患者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安全有效,有助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尤瑞克林联合双抗血小板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3—2014年本院收治的符合入选条件的1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两组均给予相同的基础治疗,治疗组给予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双抗血小板治疗,另加用尤瑞克林,1次/d;对照组仅给予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双抗血小板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4 d,按照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对两组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并用Barthel指数(BI)评分评定日常生活能力,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NIHSS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BI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显著(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尤瑞克林联合双抗血小板治疗早期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