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心脏手术相关急性肾损伤(CSA-AKI)是指源于心脏手术的一种急性并发症,根据手术的不同类型,CSA-AKI的发生率约为5%~42%。作为心脏术后常见并发症,CSA-AKI与围术期死亡率增加、重症监护室和住院时间延长等不良后果紧密相关。关于CSA-AKI的早期预测及治疗一直是研究的热点,现就其近五年新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心脏手术相关急性肾损伤(CSA-AKI)是成人心脏外科术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目前缺乏特异性检查方式,依赖血清肌酐及尿量变化的诊断存在滞后性。近年来早期诊断CSA-AKI的生物学标志物成为研究焦点。临床研究表明,中性粒细胞凝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及细胞周期抑制剂诊断价值高;肝脏脂肪酸结合蛋白可用于辅助诊断CSA-AKI;微小核糖核酸有助于评估患者不良预后;生物学标志物的联合应用对CSA-AKI的发生有提示意义。CSA-AKI新型生物学标志物为临床早期诊断和及时干预提供可能,有望成为CSA-AKI诊疗新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KDIGO标准,评估心脏手术相关性急性肾损伤(cardiac surgery-associated acute kidney injury,CSA-AKI)的发病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在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下进行心脏手术的1 575例患者的临床特征?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SA-AKI发生的影响因素?多元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估CSA-AKI对ICU期间病死率和住院期间病死率的影响?结果:1 575例患者中,534例(34%)发生CSA-AKI,22例(1.4%)患者需要肾替代治疗,住院总病死率为1.3%(20/1 575)?CSA-AKI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机械通气时间(P < 0.001)?CPB时间≥100 min(P < 0.01)?输注红细胞(P < 0.001)?术后3 d内体温超过38℃(P < 0.05)等,而使用乌司他丁与CSA-AKI低发生率相关(P < 0.01)?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显示AKI住院期间死亡风险是非AKI患者的2.26倍(P < 0.05),而需要肾脏替代治疗患者其死亡风险是非肾脏替代患者的18.65倍(P < 0.001)?结论:CSA-AKI的发生与机械通气时间?输注红细胞以及术后3 d内体温超过38°C等密切相关?乌司他丁的使用与CSA-AKI低发病率有关?CSA-AKI与住院期间死亡风险显著相关,尤其是接受肾替代治疗的患者?  相似文献   

4.
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是体外循环下行心脏手术的最常见并发症之一,与心脏手术相关急性肾损伤(CSA-AKI)发生率可为5%~42%[1],其中约2%~6%的患者需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2]。对于发生严重AKI需CRRT(AKI-CRRT)的患者,死亡率可高达40%~60%[2]。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心脏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CSA-AKI)的危险因素以及预后情况。方法 2017年9月至2019年5月期间连续筛选南京市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2 041例成年心血管外科术后患者。根据患者术后有无并发AKI分为AKI组和非AKI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和临床预后情况,并采用逻辑回归分析术后患者发生AKI的危险因素。结果 2 041例成年患者CSA-AKI有397例(19.5%)。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显示,术前血肌酐水平增高(OR=1.04,95%CI:1.02~1.07)、血尿酸水平增高(OR=1.01,95%CI:1.00~1.02)、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蛋白(NGAL)增高(OR=1.02, 95%CI:1.01~1.02)和血红蛋白降低(OR=0.98,95%CI:0.96~1.00),术中红细胞输注量增多(OR=1.97,95%CI:1.42~2.73),术后24 h内血乳酸水平增高(OR=1.88,95%CI:1.56~2.27)和血管活性药物评分增高(OR=1.30,95%CI:1.24~1.37)与术后AKI显著相关。在CSA-AKI患者中,机械通气时间、ICU滞留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延长、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比例、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比例、住院病死率以及ICU病死率均显著升高。结论 CSA-AKI患者的危险因素包括术前血肌酐、血尿酸、血红蛋白及NGAL水平、术中红细胞输注量、术后血乳酸和血管活性药物评分,而且该类患者病死率更高,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脏手术术后ICU的护理要点.方法:对201例心脏手术后进入ICU患者进行多项基础护理外,并根据心脏手术的特点和特殊情况进行针对性护理.结果:193例患者安全渡过ICU恢复期,痊愈好转率达96.01%.结论:根据心脏手术的特点和针对患者的特殊情况进行护理,可使心脏手术患者顺利渡过心脏术后恢复期,提高痊愈好转率,降低死亡率和感染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及停跳手术对肝脏功能影响的差异.方法检测50例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患者及50例体外循环心脏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患者的6个时点的ALT、AST、AST/ALT、白蛋白、直接胆红素变化.结果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患者的ALT、AST、AST/ALT均升高,不停跳手术患者的恢复较快.结论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手术对肝脏功能影响小.  相似文献   

8.
陈晶 《基层医学论坛》2016,(13):1881-1882
目的 探讨心脏不停跳冠脉搭桥手术的配合要点.方法 选取24例实施心脏不停跳冠脉搭桥手术治疗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其护理配合.结果 24例患者实施心脏不停跳冠脉搭桥手术治疗效果良好,没有严重并发症和死亡,术后早期1例患者出现心律失常现象.结论 手术护理配合可显著提高心脏不停跳冠脉搭桥手术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何振惠  李芳 《微创医学》2005,24(1):81-82
心脏损伤是急重症,患者多处于危险状态.及时开胸手术探查,可提高心脏损伤患者的生存率.我院自1979年2月至2003年7月手术救治心脏损伤患者30例.现将手术配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在心脏手术围术期中的正确应用.方法 对310例心脏手术患者在术前、术中、术后的舒适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舒适护理在心脏手术围术期中正确应用,有利于患者以最佳的身心状态顺利度过手术期.结论 在心脏手术围术期中实施舒适护理有助于确保手术患者的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1.
朱勇  蔡茂庆  秦湧  张林 《重庆医学》2011,40(9):869-870
目的 探讨心脏瓣膜病变及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围手术处理.方法 回顾分析16例心脏瓣膜病变及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行LC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都顺利完成LC.结论 心脏瓣膜病变及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经正确的围手术期处理,可安全完成LC.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及停跳手术对肝脏功能影响的差异.方法:检测50例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患者及50例体外循环心脏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患者的6个时点的山梨醇脱氢酶(SDH)、谷氨酸脱氢酶(S-GLDH)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变化.结果: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患者的SDH、S-GLDH及ALT均升高,不停跳手术患者的指标恢复较快.结论: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手术对肝脏功能影响小.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心脏介入手术患者的心理,总结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1年12月心内科63例心脏介入手术患者的心理及护理方法.结果67例心脏介入手术患者入院后通过心脏结构及介入术知识宣教,术前、术中及术后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与对策,取得60例患者对护理疗效满意,7例反应一般.结论心脏介入手术患者一般多见老年人,心理负担较重,进行有效的心理知识宣教及特殊护理有利于增强医患信任感,保证介入手术的顺利和成功.  相似文献   

14.
心理干预在老年患者心脏介入手术中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老年患者心脏介入手术的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支持性心理治疗对病人实施心理干预,采用HAMA、HAMD量表和临床自行设计问卷对105老年患者手术前后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心理干预能有效地稳定心脏介入手术老年患者情绪,消除焦虑、抑郁.结论:老年患者心脏介入手术治疗同时,辅以心理干预能有助患者的手术恢复和不良情绪的改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合并冠心病的发生率.方法 收集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2007年1月~2010年3月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资料,从中选择男性年龄≥45岁,女性≥50岁,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结果 在调查461例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中,合并冠心病119例,占25.8%,其中92例行CABG,占77.3%.冠状动脉正常57例,仅占瓣膜置换患者的12.3%.冠状动脉粥样硬化285例,占61.8%.结论 建议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手术前常规行冠状动脉检查的年龄应提前5周岁,这样避免遗漏合并存在的冠心病,给手术带来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心脏肿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66例行手术治疗的心脏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肿瘤性质、治疗经过和治疗效果等.结果 66例患者中,心脏良性肿瘤57例,均为黏液瘤,其中围手术期死亡1例,另1例术后3年黏液瘤复发再次手术切除.心脏恶性肿瘤9例,6例为转移性恶性肿瘤,3例为原发性心脏恶性肿瘤,均于术后1~10个月死亡.结论 手术切除是心脏肿瘤首选的治疗方法;良性肿瘤预后较好,恶性肿瘤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7.
易凡俨 《中外医疗》2011,30(36):92-92
目的 研究中等剂量芬太尼对快通道心脏手术麻醉的影响.方法 将2009年4月至2010年5月于我院进行心脏手术治疗的18例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的患者,快通道心脏手术麻醉时采用30μg/kg的芬太尼,观察患者的清醒时间、复苏状况及拔管时间.结果 18例患者苏醒时间较早,过程平稳,拔管时间<6h.结论 在心脏手术快通道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近期脑梗死患者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近期脑梗死患者接受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病历资料.其中14例为风湿性心脏病患者,1例为左心房黏液瘤患者;最近一次脑梗死距手术的间隔时间为6~57 d.结果 术后无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2例出现肺部感染,住院期间无死亡病例.随访4个月~4年,1例于术后2个月死亡.结论 掌握手术时机,加强围手术期管理,近期脑梗死患者接受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中老年胃癌术后心脏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94例中老年胃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有并发症组和无并发症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在性别、年龄、血压、手术时间、心电图、心脏彩超7个方面与心脏并发症的关系.结果 94例患者中21例发生心脏并发症;心脏并发症组患者平均(63.4±8.1)岁,手术时间(3.1± 0.8)h;无心脏并发症组患者平均(52.4±4.7)岁,手术时间(2.8-0.6)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心功能异常的患者,术后发生心脏并发症的风险显著增加(P<0.05).结论 较长的手术时间、高血压、心律失常、EF<50%及术前心脏彩超检查提示有局部运动障碍等5个因素是中老年胃癌术后发生心脏并发症的高度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行非心脏手术治疗时围手术期心脏事件发生的特点.方法:分析32例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非心脏手术的围手术期临床病例资料.结果:术后15例(46%)发生了心脏不良事件,其中心肌梗死3例,心功能不全10例,心律失常2例,死亡3例,9例发生在术后1~3 d.结论:老年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行非手术治疗,术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