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公园城市"是新时期新发展理念在城市发展的全新实践。本文论述了"公园城市"理念的发展背景和内涵特征,提出了将"公园城市"理念融入特色小城镇规划的实现路径,并以四川省成都市新场镇为例分析了"公园城市"语境下特色小城镇的规划策略,以期为特色小城镇规划建设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
谢英挺  吴宇翔  魏立军 《城市规划》2021,45(6):46-51,116
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编制服务于空间治理的目标,因而规划编制的技术逻辑要与空间治理的行政逻辑相契合.以此为理论建构,首先从空间规划体系传导和地方空间治理需求的角度,分析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效用特征,提出规划编制理念和范式转变的必要性.然后从空间治理的视角,阐述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的策略,主要是规划编制的工作方案及工作机制创新,以及对全域、全要素、全过程的规划统筹.最后探讨市级总规的管控方式、传导机制和平台支持.  相似文献   

3.
区域绿道是功能集成引领城乡融合发展的复合型廊道.在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区域绿道规划是涉及城乡资源要素最多的专项规划,是引领城乡资源组织框架从"以交通骨架"向"以生态骨架"转变的有力工具,是引领空间治理模式变革、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重要抓手.本文从国土空间治理的视角,梳理了区域绿道规划思想的演变历程,以成都市天府绿道七河绿带为例,针对绿道沿线资源要素均质、资源配置失宜、开发运营困难等问题,创新规划引领思路,通过对接国土空间"一张图",建立资源价值评价体系,构建绿道选线技术平台;利用评价结果开展空间治理,重塑经济地理;转变领导工作方式,融合设计、开发、运营,引导片区开发,以期探索新时期区域绿道规划创新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4.
韧性城市规划理念融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规划师》2021,37(1)
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的背景下,韧性城市作为未来城市应对灾害的主要手段,其规划理念已得到人们广泛认可,需要在国土空间规划中予以充分融合。文章对韧性城市和韧性城市规划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认为韧性城市规划相较于传统的规划理念,更加关注城市治理的韧性,更加关注多情景分析方法,更加关注以人为本和动态适应。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总体规划、专项规划、详细规划3个层面融合韧性城市规划理念的方法和路径: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层面,应强化韧性城市规划理念的落实,同步开展相关的专题研究,为总体布局提供支撑;在专项规划层面,应统筹编制韧性城市专项规划,以更好地协调原有公共安全、防灾减灾类专项规划;在详细规划层面,应重点细化韧性城市相关设施的空间位置,如应急避难场所和人防工程等,并对具体地块提出韧性城市建设控制指标要求等。  相似文献   

5.
结合中国城市文化与空间建设的发展现状,探讨了历史文化的空间物化方式,以成都市东华门遗址公园概念规划为例,从中央绿肺规划、规划格局、规划理念等方面,阐述了文化空间的营造方案,以体现出城市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6.
加快构建城市总体规划实施体系的思考——以北京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体规划是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集中体现。但是总规实施中经常出现发展理念转变不到位、任务制定分解不清晰、规划实施路径不落地、政策机制配套不充分和跟踪监查预警不及时等问题,造成总规不管用、不好用。本研究以新版北京总规实施工作实践为例,结合下一步国土空间规划改革的具体措施,提出建立"加强组织领导抓落实、细化任务清单抓分解、完善规划体系抓落地、深化改革创新抓突破和开展城市体检抓监测"五步联动的城市总体规划实施体系,推动总体规划实施,明确了干什么、谁来干、干哪里、怎么干和看成效的全流程工作方式。  相似文献   

7.
在充分认识我国乡镇总体规划的基本特征和问题的基础上,明晰国家空间规划体系改革对乡镇治理体系、城乡融合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指出我国乡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必要性。继而在研判国际经验和县乡事权划分等的基础上,提出了乡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定位特征是传导落实县市规划、创新镇区空间用途管制方式和统筹引导详细规划编制。并指出乡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重点内容应包括自然资源管理、国土空间开发利用、镇城空间格局、镇区空间布局和村庄建设管控等。  相似文献   

8.
汪鑫 《城市规划》2021,45(5):76-82
基于空间治理的视角,研究发现"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各项内容的编制深度由3个属性决定:(1)该项内容属于政府哪个部门/哪个规划编;(2)该项内容属于政府主导还是市场/社会主导;(3)该项内容属于哪级政府主导.不同属性的内容应达到不同的编制深度.编制深度由两大类、六小类规划语言来体现,分别为引导型语言(包含定性要求、空间结构、位置、分区)和强制型语言(包括定量要求、空间边界).不同层级国土空间规划内容深度会通过3种方式传导:(1)若为上级规划主导的内容,则下位规划采用"落实"的传导手段;(2)若为上下级共同主导,则下位规划采用同种语言内部递进的方式传导,具体有"深化""优化""增补"3种形式;(3)若为下级规划主导的内容,则下位规划采用不同语言间逐级"转换"的方式.此外,本研究认为"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虽然属于一个"层级"规划,但实际为多个"层次"规划,包括市域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心城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等.基于上述影响机制分析,本研究对"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各个层次应编制的内容和深度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河道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纽带,其在城市发展进程中经历了由生产性功能向生活游憩型功能的转变。滨水空间已成为城市重要的公共空间,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文章基于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示范区背景,以“河道一体化”为设计理念,以《成都市公园城市河道一体化规划设计导则》为抓手,探索河道规划设计与导控的新路径,以期实现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全域资源统筹,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品质滨水空间。  相似文献   

10.
彭耕  金可  邱建维  阮晨  唐鹏 《规划师》2023,(1):142-148
随着公园城市理念的全面推广和《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总体方案》的批复,成都有待在全国率先推动城乡发展方式、营城路径等的多方位变革,发挥新时代城市转型发展的示范作用。在此背景下,结合公园城市理念要求,成都不仅需在空间范畴上突出全域全要素,全面探索城市化发展地区与乡村郊野地带等不同空间的公园城市表达方法,还应该针对城镇化发展中的复杂地区与过渡地带进行深入探索,研究此类地区在公园城市理念下的转型发展路径。城郊乡村地区为介于城区和乡村地区之间的过渡地带与枢纽链接地带,在城镇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成为城镇化发展新阶段亟待解决的“痛点地区”和未来公园城市建设的主战场,极具新路径探索价值与转型示范意义。文章基于公园城市理念要求,从总体认识、营建理念、发展逻辑、空间模式、生态与农业价值转化五个方面提出城郊乡村地区规划建设思路的转变,并结合成都新都区香城乡村片区相关规划实践,探索规划建设转型路径,以期为新时代的城市转型发展规划提供一定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1.
何玮 《中外建筑》2009,(3):68-71
经常可以在电视广告上看到马来西亚旅游广告,看着那热带国度,心驰神往。2006年末,终于成行。马来西亚的建筑非常有特色,有殖民文化色彩的欧式建筑,有鲜明宗教色彩的建筑比如各地的清真寺,当然还有非常现代的建筑比如双子塔,而全程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是马来西亚的太子城。  相似文献   

12.
城市规划只有加强基础理论的研究,才能够辨清现实社会中种种问题的本质所在。为进一步明确规划目的,作者从剖析社会结构入手,对城市、城乡关系、城市规划等重要概念作出重新评价,并希冀能引起规划工作者们观念上的变革。  相似文献   

13.
不久前,美国著名设计师斯蒂文·霍尔操刀设计的当代MOMA浮出水面。在这一传奇性的设计中,对几何形体的迷恋、丰富而富有变化的色彩运用、对光近乎宗教般地膜拜等斯蒂文·霍尔所偏好的设计语言毫无悬念出场,但其对气候、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和谐发展的探索似平对当下的中国设计界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李道浪 《城市建筑》2014,(30):25-25
最近几年,我国的经济取得了快速地发展,GDP也在不断增长,但都是以牺牲环境作为代价的。本文针对这种情况,对生态城市的规划问题进行了探讨,对规划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5.
最近几年,我国的经济取得了快速地发展,GDP也在不断增长,但都是以牺牲环境作为代价的。本文针对这种情况,对生态城市的规划问题进行了探讨,对规划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6.
从城市史和城市化角度对新加坡田园城市建设进行再认识,跳出过去多从绿化手法与形式方面的理解,总结在创造人与自然和谐人居环境的过程中应当学习的几个原则:(1)在合理的生态单元中探索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城市化空间模式;(2)放眼大地景观制定长远规划,合理保护与营造自然系统;(3)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城市文化的培育。  相似文献   

17.
18.
钟宜根 《城市建筑》2014,(32):26-26
为促进城市规划水平提高,在规划过程中需要重视城市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作用。综合采取有效对策,促进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着眼未来,突出地域特色,促进城市规划水平的提高,推动城市的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19.
创意城市与大学在城市中的作用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通过对美国创意城市和大学对城市的作用的理论与案例研究,指出创意城市必须具备“3T”,即技术(Technology)、人才(Talent)和宽容(Tolerance),特别是提供一个开放的、包容的和多样性的环境对创意阶层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从而可以促进城市的繁荣。大学通过与城市发展之间的互动,为城市发展提供了技术、才能和宽容的环境。这为中国发展创意城市和大学城市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和人们生活的水平不断提高,城市规划以及城市形象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探讨了如何在城市规划中对城市整体的人文形象进行塑造,希望能为相关工作开辟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