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焊接材料对7075铝合金焊接性及焊缝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改善7075铝合金的焊接性并提高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采用ER4043和ER5356焊丝对7075铝合金进行了焊接.利用万能拉伸试验机和小型维氏硬度计对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进行了检测,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观察并分析了焊接接头的显微组织.结果表明,由ER5356焊丝焊接得到的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高于采用ER4043焊丝的性能.与ER4043焊丝焊缝相比,ER5356焊丝焊缝的晶粒组织较为细小,析出相分布也更加均匀.ER5356焊丝中的Mg元素有利于提高焊接接头的强度,而ER4043焊丝中的Si元素有利于提高7075铝合金的焊接性.  相似文献   

2.
对轨道车辆车体用新型Al-0.6Mg-0.6Si铝合金型材进行了MIG焊(惰性气体保护金属极电弧焊)试验,利用拉伸试验、光学金相(OM)和扫描电镜(SEM)等方法对焊接接头的成型、气孔缺陷、性能和断口形貌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Al-0.6Mg-0.6Si铝合金采用70°V型对接形式,使用MIG焊接工艺和表面抛光良好、直径1.2mm的ER5356焊丝,能够获得成型良好的焊接接头.MIG焊接工艺参数为:焊接电流160~180 A,电弧电压18~20V,焊接速度6.0~6.5 mm/s.焊接接头的抗拉强度为266 MPa,断后伸长率为6.1%,断口位于焊缝,断裂形式为韧性断裂,断口呈典型的韧窝结构.  相似文献   

3.
退火态5083铝合金焊接接头组织与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连续挤压—拉拔—刮削光亮化技术制备的ER5356铝合金焊丝对退火态5083铝合金板材进行MIG焊接,并通过金相、扫描、硬度、拉伸等观察与测试手段对其焊接接头进行试验分析。结果表明:该技术制备的焊丝焊接效果良好,焊缝无裂纹、夹杂等缺陷;焊接接头各区域组织分布均匀,焊缝中心硬度最低,为68 HV,焊接接头抗拉强度为277 MPa,强度系数为92.3%,力学性能较好,完全达到了实际焊接要求和船舶使用需求。  相似文献   

4.
5356铝合金焊丝组织与性能的试验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金相、扫描、硬度及拉伸试验等测试分析手段,对自制焊丝(1#)、国产焊丝(2#)和进口焊丝(3#)3种5356铝合金焊丝的表面质量、显微组织以及力学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由于成分配比、杂质含量、加工方法等原因,3#焊丝表面均匀光滑,无裂纹、划痕等显著缺陷,表面质量和力学性能最优;1#焊丝表面存在细微裂纹,晶粒细小均匀分布,表面质量和力学性能次之;2#焊丝表面粗糙,有凹坑及麻点等缺陷,表面质量和力学性能最差。  相似文献   

5.
多孔介质的"弥散效应"和"肋化效应"能够对液体冷却起到显著的强化作用.通过对蛇形流道散热器填充不同直径不锈钢珠的流动及换热性能进行归纳和分析,发现在相同孔隙率下,填充Φ 3 mm不锈钢珠的散热器具有最佳的传热强化效果,其换热Nu数大约是填充Φ 2 mm、Φ 4 mm不锈钢珠散热器的1.25倍,是未填充不锈钢珠散热器的3倍,并且其所产生的流动阻力和填充Φ 4 mm不锈钢珠散热器相差不明显,但比填充Φ 2 mm不锈钢珠散热器大约低20%.  相似文献   

6.
初始直径为Φ8 mm的纯铜杆坯经拉拔得到直径为Φ1.8 mm和Φ0.171 mm的铜导线.采用光学金相显微镜、微机控制电子万能实验机和直流低电阻测试仪研究了拉拔过程中纯铜导线微观组织、力学性能和电阻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拉拔过程中导线微观组织沿拉拔方向逐渐形成纤维组织.抗拉强度和电阻率随着变形程度的增加而增大,直径为Φ8 mm的纯铜杆坯经过单道次拉拔后得到直径为Φ1.8 mm的纯铜导线,抗拉强度由226 MPa增至380 MPa,断后延伸率由45%下降至35%,电阻率由0.0169Ω?mm2?m-1增至0.0172Ω?mm2?m-1.由拉拔过程中的微观组织变化情况得到了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即随着纤维状组织的形成,纯铜导线的抗拉强度增加,断后延伸率降低.  相似文献   

7.
熔化极气体保护焊系统的理论模型发展迅速,已可预测阳极温度分布图、电弧长度和焊接电流等。该模型结合了移动熔化极一维热模型和电弧等离子二维模型,利用该模型可以计算焊接电流、焊接送丝速度和电源电压、相应类型的焊丝直径和保护气体之间关系。本实验用两种不同规格尺寸的焊丝(0.9 mm和1.2 mm),在工作电压为15 V的条件下进行,结果表明预测送丝速度的焊接电流显示与实验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8.
目前汽车拖车后轴颈一般是利用楔横轧工艺成形,但该工艺有在最大直径Φ152mm处不变形的弊端,致使此处达不到成型尺寸要求,为此研究了汽车拖车后轴颈闭式锻造的工艺过程,分析了闭式锻造过程中凸凹模的合理间距对成形的影响,得到凸凹模的合理间距为0.5mm时可消除最大直径Φ152mm处不变形的问题,并对圆柱毛坯直接锻压成形过程中出现的折叠缺陷进行了优化设计,增加了预锻模膛,通过两工步法闭式锻造使最大直径Φ152mm处金属充满完全,获得了良好的表面质量。  相似文献   

9.
塑性变形单晶铜线材织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将单晶连铸技术制备的直径Φ8 mm工业单晶铜线材,在C733-4/ZF型工业拉丝机上按同一方向冷拔至直径分别为Φ4 mm、Φ2 mm和Φ1 mm的铜线材,应用极图分析和织构定量计算的方法研究了变形量与织构的关系.结果表明:变形单晶铜线材中的形变织构主要为<100>丝织构,也有少量<110>丝织构;随着变形量的增加,<100>丝织构的体积百分数先减小后增加,而<110>丝织构先增加后减小.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Al-Cu-Mg硬铝合金TIG焊焊接接头的组织与力学性能,采用ER4043焊丝对2A12硬铝合金进行了焊接实验.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能谱分析仪和硬度计对Al-Cu-Mg硬铝合金的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焊缝的强度和塑性较低,焊缝边缘为柱状晶,中心为枝晶组织,晶界存在大量低熔点共晶体.近缝区存在明显的晶界液化现象,晶粒为圆润的等轴晶,焊缝的硬度大幅度下降.固溶区焊缝的硬度和母材相近,基体中存在大量的针状S'相,可对该区域起到强化作用.过时效区基体软化现象比较严重,存在很多S(Al2Cu M g)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