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媛  许成安 《江汉论坛》2022,(12):13-19
信息技术与生产劳动的结合必然会带来新的颠覆性革命,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的数字劳动正在不断地改写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数字资本为载体的数字劳动也是驱动数字资本增值的动力,并在全球范围内构建了数字劳动的治理体系。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数字劳动背后隐藏着深刻的符码逻辑和物化逻辑,被技术拜物教捆绑的数字劳动者在主体性发展方面陷入能动式微、发展失衡和建构混乱的困境。将数字劳动者置于资本主义体系中可以发现,数字劳动者只有彻底脱离异化和剥削,回归到以劳动为第一目的、以交往为第一需要的主体发展状态中,才能真正实现对个人本质的全部占有。对资本主义条件下数字劳动的批判并不意味着拒绝数字技术所引发的科技革新和社会进步,而是在广泛运用数字技术的基础上克服数字劳动者的异化状态,充分促进劳动者的主体性发展。  相似文献   

2.
3.
在数字经济背景下,工业经济时代的传统劳动过程正在向数字劳动过程转变。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劳动资料由实物形态向虚拟形态转变,劳动时空由物理聚合向虚拟分散转变,劳动控制由人工监督向数字监督转变,劳动主体性由强制劳动向自主劳动转变。随着劳动过程的数字化演进,内嵌于其中的劳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劳动对资本的间接实际隶属加强,劳动与资本之间的矛盾趋向隐匿。通过对比工业经济与数字经济下劳动过程之间的差异,有利于探究劳动过程的最新动态变化,从而更好地把握数字经济运行规律,探寻我国数字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4.
5.
沈丽 《南方论刊》2023,(9):25-28
数字技术广泛应用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数据逐渐成为经济发展中的关键要素。数据商品交易如火如荼的经济现实,使得回应“什么是数据商品”“数据商品如何产生”“数据商品如何买卖”等问题不可避免。数字劳动在数据商品生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数据商品价值形成的根本原因。数据商品化的实然情境中,内在蕴含着对数字劳动的肯定,既是对劳动形式的革新,也是对劳动者的休闲时间、对人自身更加深刻地裹挟。  相似文献   

6.
7.
8.
唐鑛  张莹莹 《学术研究》2024,(1):79-88+177
伴随着劳动关系实践的“生态”转向,亟需理论上做出劳动关系生态系统的回应与创新。劳动关系生态系统是指工作场所内多行动者互动形成的社会经济关系集合体。其随生产关系变化经历了以物质资本驱动的劳动过程控制—以人力资本驱动的人力资源管理—以数据资本驱动的生态圈治理的演化路径,这种生态圈治理的本质是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数据资本三方共同博弈的结果。共同价值支撑下的偏利共生、互惠共生、互补共生和共享共生是劳动关系生态系统的共生行为模式,处于更高级别的共生形态将推动组织向更有生命力的方向演化。劳动关系生态系统作为动态平衡的复杂系统,我们可以从分布式系统基础架构、以组织整体的生态战略观实现内外部耦合协调以及从生态思维认知高度加强数字素养培育等方面建构策略,推动系统向共生更高级态发展。  相似文献   

9.
“数字劳动”是数字资本主义时代的核心范畴之一。数字劳动概念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脉络中存在着“结构研究”与“要素研究”两条进路,其论争集中于劳动主体数字化的论域中,由此体现出用户与主体的区别。用户本质上是主体与数字化媒介的结合,加之以数字化媒介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性质,进而形成了数字劳动中主体与用户的动态关系。基于此种动态关系,“主体用户化”凸显为数字劳动概念的核心特征,并通过同时在场的三条演化路径展示出其社会历史内涵,即“数字化环境下的主体劳动” “主体数字活动即用户数字劳动”以及“主体数字劳动”。这一阐释方式充分说明了数字劳动的标识性特征,既回应了理论争鸣,又观照了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10.
11.
江怡 《江汉论坛》2006,(11):9-12
资本主义对生产关系不断调整和变革,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本文从生产关系调整和变革的角度,论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调整和变革的路径以及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 ,知识不会改变这种生产关系。知识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 ,而不是实实在在的财富。获得了大量的知识 ,并不等于拥有了现实的生产资料。知识是资本的奴婢 ,知识的所有者从属于资本的所有者。知识所有者摆脱不了被剥削的命运 ,其知识化程度越高 ,受资本剥削的程度就越重。  相似文献   

13.
市场经济的分配关系与劳动价值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市场经济中的分配,包括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都是以经济当事人向市场提供商品为前提,通过商品的市场交换价格所实现的经济利益分配关系。由于商品的市场交换价值决定于商品的价值,因此,价值规律同样是支配市场经济中收入分配的基础规律。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对于揭示我国现实市场经济的分配关系,仍然是适用的。  相似文献   

14.
拉美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对劳资关系的规制管理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各国采取的灵活的用工制度、限制工会组织、重置集体谈判权等改革措施,在促进经济市场化和劳动关系多元化发展的同时,也使政府对劳资关系的规制出现"缺位"、"错置"、甚至"负置"等问题。我国政府应借鉴其经验与教训,在劳资关系规管中改变单纯"劝架者"的角色,以良性劳资关系"建设者"的身份,积极探索建立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新型劳动关系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5.
价值理论是生产关系研究的理论基础,使用价值理论是生产力研究的理论基础。使用价值理论要能够用来研究生产力问题,就必须吸收效用价值论中的有用成份,引入稀少性的概念。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对立统一规律能够解说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关系。自觉运用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数字货币在中央银行的推动下在我国得到了持续性的发展。在数字经济背景下推行央行数字货币将对央行货币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货币流通环境的改善、法律制定与法律监管、信息技术实现以及对其他性质货币的监管带来挑战。因此,我国应该对数字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进行保证,对数字终端市场和应用场景展开配套建设,对法律和监管进行相应的完善,加大信息技术方面的研发投入,积极参与超主权数字货币体系的构建,以应对并解决推行央行数字货币面临的挑战与风险,最终实现其在我国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法国调节学派是以对福特制资本主义的解读而闻名的,但博耶对福特制之后美国"新经济"的危机及可能取而代之的以人为本的生产模式的解读同样也十分精彩,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他对法国调节学派观点的发展与推进.博耶不仅分析了"新经济"到来的标志,梳理了"新经济"的兴衰之路,而且还对以人为本的生产模式何以能出现的原因进行了解读.在方法论上,博耶试图突破技术决定论的框架,走向一种社会结构内部诸要素共同作用的解读线索.这种历史经验主义的解读方法尽管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显然无法与历史唯物主义方法相提并论.  相似文献   

18.
城市空间问题是城市社会学理论长期关注和思考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对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城市社会学理论中政治经济学派有关资本主义城市社会空间的政治经济学分析进行了较为系统的介绍和简要的评价,以图对国内城市社会学研究提供有益的思考问题的视角。  相似文献   

19.
如果没有对单位内部构成的研究,要想理解单位对于个人与国家的意义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只有“进入”单位,才能明晰单位所包容的所有信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现代化的逻辑在城市中的展开,就是通过单位对所有的因素的吸纳得以实现的。因此,中国城市实际上是由一个个单位组合而成的一个体系。这一体系我们可以称之为“单位社会”。〔1〕单位社会这一概念的提出在李汉林先生看来,主要是基于这样一种判断:在目前的中国社会中,对于绝大多数生活在国营和集体所有制的社会组织中的中国人来说,单位对于他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起…  相似文献   

20.
哈特和奈格里的“非物质劳动”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他们只是为了表明经济转型的一般趋势才勉强使用它的.实际上它更应该被称为生命政治的劳动.这一概念所凸显的是当代资本主义劳动范式的转型及其所内含的解放潜能.不过,由于哈特和奈格里的解读逻辑过于依赖于主体政治的维度,因而表现出了对现实历史过程的简单化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