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杨权光 《现代保健》2012,(4):145-146
目的观察分析脾保留手术治疗创伤性脾破裂的I临床效果,总结其l晦床意义。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3月~2011年3月27例创伤性脾破裂的患者,均采取脾保留手术,对其临床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27例患者中,采取脾修补术13例,脾动脉栓塞术8例,脾节段切除术6例。显效17例,有效8例,无效2例,并发症2例,总有效率为92.6%。结论对于脾脏部分损伤的患者,在充分掌握其临床适应证的基础上,合理选择手术术式,给予脾保留手术,其近期对抢救患者生命是相对安全可靠的,远期保存其免疫功能具有重要的I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研究对脾破裂患者进行围术期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被确诊为脾破裂而入住我院治疗的100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共分为两组,第一组为对照组共有50例患者,第二组为试验组共有50例患者,为两组患者提供不同的护理措施,其中对照组采用普通的临床护理,而试验组为患者提供围术期护理.对比二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试验组50名脾破裂患者中有100%的患者满意护理人员的工作,对其表示感谢,而试验组中超过一半的患者持有不满意态度,认为护理人员工作不作为,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同时,试验组中有96%的患者得到了有效的治疗,而对照组中有56%的患者的治疗属无效.显然,围术期护理更好一些.结论 对脾破裂患者进行全方位的围术期护理有利于配合医生进行治疗,保持患者身心舒适,促进疾病早日康复,值得我们广泛传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外伤引起脾破裂后保脾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2—2011年49例采用保脾方法治疗的外伤引起的脾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9例患者中32例采用非手术治疗,17例采用手术保脾治疗,其中1例保脾失败改脾切除;经治疗后全部患者均痊愈出院,随访脾功能满意。结论采用保脾方法治疗外伤引起的脾破裂是可取得满意疗效,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探讨外伤性脾破裂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作者1987年至今收治的脾破裂患者152例,其中保守治疗13例,保脾术121例,脾切除18例。结果:保守治疗的13例中保守成功5例,另8例中转手术,保脾术121例及脾切除18例,术后恢复良好。结论:脾破裂的保守治疗应慎重,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对有血液循环系统疾病或门脉高压症者不应保守治疗,保脾术应是治疗脾破裂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5.
张晓香  陈静 《现代保健》2010,(27):137-138
目的总结交通伤致肝脾破裂患者围手术期经验,提高护理水平。方法对71例交通伤致肝脾破裂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治愈70例,死亡1例。结论重视交通伤致肝脾破裂患者的观察,加强嗣手术期护理,有助于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外伤性脾破裂行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护理效果.方法:对28例创伤性脾破裂行脾动脉栓塞术后患者并发症及护理过程进行分析总结.结果:28例患者均保脾成功,未出现其他部位的栓塞、脾脓肿等严重并发症,护理效果满意.结论:依据脾动脉栓塞术的治疗原理,在护理学相关专科知识指导下,充分的术前准备、严密的术中监护及重视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是提高治疗效果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7.
脾脏是腹部内脏中最易受损的器官,在闭合性腹部损伤中,脾破裂占20%-40%。传统治疗脾破裂是不分原因及程度一律施行脾切除术;现在,随着对脾脏免疫功能的深入研究及外科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保脾手术应运而生,并广泛应用于临床。我院自1998年起,开展保脾手术37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邬华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2):3672-3675
目的:探讨精氨酸对围术期剖宫产患者免疫功能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区人民医院2012年10月~2013年4月收治入院的90例无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的剖宫产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对照组术后常规补液、预防感染治疗,实验组1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术前1天及术后6天静脉补充注射用盐酸精氨酸0.4 g/kg/天,实验组2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术前1天及术后6天静脉补充注射用盐酸精氨酸0.8 g/kg/天,分别于术前、手术后第3天、第7天上午空腹抽血检测白蛋白、IgG、IgM、超敏C反应蛋白(CRF)、淋巴细胞CD3+、CD4+、CD4+/CD8+水平.结果:3组患者术后第3天的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总数明显升高,到第7天下降,但仍未恢复到术前水平,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细胞术后第3天明显减少,第7天回升,也未恢复到术前水平,实验1、2组较对照组恢复良好,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实验1、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后IgG、IgA、IgM、C3、C4水平明显下降,尤其在术后第3天最明显,术后第7天不同程度得到恢复:术后实验1组与实验2组免疫功能恢复均较对照组好,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后T淋巴细胞总数及各亚群均明显减少,以术后第3天达到最低点,术后第7天基本恢复到术前水平;实验1、2组T淋巴细胞总数及各亚群的减少程度均较对照组为轻,CD4+/CD8+阢,值也较对照组早恢复到术前水平;实验1组术后7天的CD4+/CD8+水平较实验2组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之间CD3+、CD4+、CD8+等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氨酸能改善围术期剖宫产患者免疫功能,减轻术后发生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脾破裂是腹部外伤中最常见的腹腔内脏损伤,在临床腹部外伤的救治中占重要地位.创伤性脾破裂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对于保证疗效和预后康复十分重要.现将我们对50例脾破裂手术患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郭东来 《现代保健》2011,(13):155-156
目的 探讨创伤性脾破裂保脾手术的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0~2010年间施行保脾手术治疗脾破裂6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经保脾手术治疗后62例患者痊愈出院,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3例因保脾失败而改为全脾切除;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随访脾脏功能满意.结论 采用保脾手术治疗创伤性脾破裂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我院自1990 -0 3~2 0 0 2 -12共收治外伤性脾破裂13 8例,其中5 2例行原位保脾手术,术后无再次出血及其它并发症,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本组男性40例,女性12例,最小年龄为5岁。致伤原因:患者均为闭合性腹部外伤:车祸伤3 1例,高处坠落伤10例,挤压伤3例,击伤(拳铁棍) 5例,其它3例。合并伤:选择脾修补的病例除6例闭合性四肢骨折外均无脑、胸、腹部其它脏器损伤。临床特点:伤后均有腹痛,腹肌紧张,轻度压痛及反跳痛。腹腔穿刺全部病例抽出鲜红色不凝血。损伤程度:按GaLL分级标准,Ⅰ级18例,Ⅱ级3 0例,Ⅲ级4例。治疗方法:单纯缝合15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围手术期肠内营养支持对食管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EN)组与肠外营养(PN)组,以不同方式营养支持至术后第7天.所有患者均于术前、术后第1、8天测量IgG、IgM、IgA、CD4、CD8、CD4/CD8、C-反应蛋白(CRP)和α-抗胰蛋白酶.结果术后第1天,PN组免疫球蛋白均下降(P〈0.05),EN组IgA下降(P〈0.05);术后第8天两组免疫球蛋白均较术后第1天升高(P〈0.05);EN组术后第8天免疫球蛋白均明显高于PN组(P〈0.01);两组术后第1天的CD4淋巴细胞较术前下降(P〈0.05),EN组术后第1天CD8明显升高(P〈0.01),EN组术后第8天的CD4、CD4/CD8均高于PN组(P〈0.01),CD8低于PN组(P〈0.05);术后第1天CRP、α-抗胰蛋白酶较术前均显著升高(P〈0.01),术后第8天较术后第1天均显著下降(P〈0.01);术后第8天EN组患者CRP、α-抗胰蛋白酶均显著低于PN组(P〈0.01).结论围手术期对食管癌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支持,能提高患者免疫能力,降低术后全身炎性反应,有利于术后恢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外伤性脾破裂保脾性手术临床应用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近4年间28例脾外伤保脾的病人的临床资料及其治疗效果。结果:24例手术治疗,其中部分脾切除19例;脾脏修补3例;全脾切除加自体脾脏组织移植术2例;非手术疗法4例,1例死亡,其余均获得痊愈出院。结论:个体化综合治疗可提高保脾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腹部外科围手术期病人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的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将13例接受胃癌根治术的病人作为腹部外科转手术期病人营养与免疫指标变化的研究对象,并对其加以评价。结果:本组术前存在营养不足和免疫抑制;术后营养指免疫指标进一步降低,差异显著:术后出现并发症4例,均与营养指免疫指标下降有关。结论:对腹部外科围手术期病人营养和免疫状况的改善和纠正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5.
孙惠 《现代保健》2012,(10):53-54
目的:探讨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的手术配合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2011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手术治疗145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手术配合中应注意的问题。结果:经过精心准备和护理,145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手术时间40~124min,平均(67.9±24.2)min;术中输血400~3500ml,平均(1450±240)ml。结论:完善的手术配合能有效地保障外伤性脾破裂患者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围手术期肠内免疫营养(EIN)对胃癌病人术后免疫功能和预后的影响. 方法:将46例胃癌病人随机分为围手术期EIN组(研究组,n=23)和术后EIN组(对照组,n=23).研究组于术前7天和术后第2~8天接受EIN支持,对照组仅于术后第2~8天接受相同的EIN支持.于术前1天、术后第1天和第9天分别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免疫球蛋白(IgG、IgM、IgA)、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和人类白细胞抗原-DR(HLA-DR)水平,观察两组病人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和住院时间的差异. 结果: 研究组术后第9天淋巴细胞计数、IgG、CD4、CD4/CD8和HLA-DR的表达与对照组比显著升高(P<0.05).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4.3% vs 17.4%).研究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缩短(10.8±1.0) d vs (11.8±1.2) d,P<0.05. 结论: 围手术期应用EIN,更有利于病人术后免疫功能的恢复和预后改善.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心理应激与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7年1月在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87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在该院接受健康体检的女性志愿者85例作为对照组,术前及术后7 d对观察组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及免疫功能检测。对照组仅在入组时进行SCL-90评分和免疫功能检测。对比两组SCL-90心理应激相关指标评分以及免疫功能相关指标,并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应激与免疫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术后7 d的SCL-90各项评分(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以及SCL-90总分)均分别显著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前及术后7 d的SCL-90各项评分均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前及术后7 d的CD3~+、CD4~+及CD8~+均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7 d的CD3~+及CD4~+均分别显著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Spearman法分析相关性发现,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应激SCL-90评分与CD3~+和CD4~+呈负相关(P0.05),而与CD8~+及CD4~+/CD8~+无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在围手术期的心理应激状态较强,免疫功能较低,两者之间存在紧密联系,且患者的SCL-90评分与CD3~+和CD4~+呈负相关,临床可考虑进行相应的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术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接受直肠癌保肛手术的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观察分析围手术期患者的护理方法。结果干预后结肠癌患者肠道粪便中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大肠杆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拟杆菌、梭杆菌和梭菌数量较干预前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0例患者都具备很好的手术依从性,有4例患者出现了轻微的术前焦虑症;护理后,患者SDS评分、SAS评分、VAS评分明显低于护理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围手术期患者的合理有效护理,对患者的创伤性小,对身体的健康影响较小,可减轻患者痛苦,是术中、术后有效的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镇痛及康复治疗对创伤性截肢患者残端痛、幻肢痛的临床疗效。方法20例创伤性截肢患者,随机分为围手术期镇痛及康复治疗组A(10例),常规手术治疗组B(10例)。A组应用围手术期镇痛,手术无痛化处理,术后疼痛康复治疗。B组未经无痛化干预,实施常规清创截肢术。术后第1、3、21天,进行疼痛评定。结果A组术后21d未出现残端痛、幻肢痛,顺利安装义肢。B组术后出现残端痛6例,幻肢痛2例,无痛2例,3例因疼痛无法受纳义肢,再次手术整形,神经残端包埋。A组残端痛、幻肢痛发生率少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通过围手术期镇痛,手术消除残端疼痛性刺激,术后疼痛康复治疗,可以实现创伤性截肢的无痛化救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妇科患者合并甲状腺减退对围手术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9月~2011年5月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妇科手术患者121例。按照患者血清促甲状腺激素值将病例分为两组:亚临床甲减组57例(TSH≥2.5 mU/L);甲功正常的对照组64例(0.3 mU/L0.05);17~40岁妇女亚临床甲减组腹腔镜术后排气时间明显比正常组延长(P<0.05);40岁以上妇女亚临床甲减组腹腔镜术后排气时间未明显延长(P>0.05);亚临床甲减组与正常组腹腔镜下卵巢良性肿瘤术后排气时间相比明显延长(P<0.05);亚临床甲减组与正常组不同年龄妇女开腹术后排气时间/麻醉时间和腹腔镜术后排气时间/麻醉时间比较,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妇科患者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明显延长妇科术后排气时间,可提高术后并发症的患病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