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伟  王敏  邓胜 《电池工业》2011,16(1):6-8
对高倍率锂-二氧化锰一次电池进行0.5CsA恒流放电测试,考察了锂-二氧化锰一次电池放电过程中极片物质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放电过程中,电极活性物质二氧化锰逐渐消失,并伴随Mn2O3的生成,最终产物为LiMnO2以及Li1.42Mn3.46O7.27.  相似文献   

2.
刘云霞 《电源技术》2016,(5):1002-1003
通过充放电测试考察了电解液添加剂2-甲基噻吩的含量对锂硫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2%(质量分数)的2-甲基噻吩能有效改善锂硫电池的循环性能和库仑效率,在电流密度为200 m A/g下,前50次的电池放电容量保持率由42.8%提高到49.6%,前50次的平均库仑效率由60%提高到75%。  相似文献   

3.
从阴极材料二氧化锰(MnO_2)入手,介绍对MnO_2进行的多种改性研究,如金属氧化物掺杂、金属包覆、阴离子掺杂以及热处理的影响;从阳极材料、黏结剂、集流体等方面,分析影响锂-二氧化锰(锂锰)一次电池性能的多种因素;对锂锰电池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4.
圆柱形锂-二氧化锰电池安全性能的改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阐述了锂-二氧化锰电池的工作原理,剖析了在滥用条件下圆柱形锂-二氧化锰电池产生安全性问题的原因,总结出改善圆柱形锂-二氧化锰电池安全性能的几种措施,叙述了圆柱形锂-二氧化锰电池进行安全性试验的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5.
杨武  杨汪  冯嘉妮  邵光杰 《电池》2016,(1):52-55
综述近年来锂硫电池电解质的研究进展,包括各种电解质体系:液态有机电解质、离子液体电解质、固态聚合物和无机电解质等。整体评价了目前锂硫电池所使用的电解质,展望了未来的锂硫电池电解质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单体电池的一致性直接影响成组后电池组的性能。影响单体之间一致性的因素主要有:电压、内阻和容量。通过对同一批次生产的锂-二氧化锰单体电池不同贮存期开路电压变化和内阻差异进行统计、分析,单体不同倍率的负载能力测试以及实效验证实验,确定了锂-二氧化锰单体电池的筛选方法和顺序。  相似文献   

7.
王铭  周川冀越  高剑 《电源技术》2021,45(9):1175-1177,1184
物联网芯片的工作模式决定了与之配套的终端电源需要同时满足大容量以及瞬时大电流脉冲放电性能.针对物联网终端电源的应用场景,对锂-二氧化锰一次电池正极极片制备工艺的优化进行了研究.采用涂布法制备了不同配方、厚度、孔隙率的极片,研究了极片孔隙率与厚度对电池脉冲放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时满足容量与脉冲放电性能的条件下,极...  相似文献   

8.
小型锂-亚硫酰氯电池的可靠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锂电池的贮存失效是一个多因素作用的过程.为解决电池寿命的早期评价问题,本文对三种结构和制造工艺略有不同的小型锂- 亚硫酰氯电池进行了高温失效观察,并与其常温失效的结果加以对比.参照ISO2859分析了放电试验结果,对电池的有效期等进行了讨论,指出初始电量不足是电池早期失效的原因之一,建议在化学电源行业实行可靠性管理.  相似文献   

9.
锂硫电池的理论比能量为2600Wh/kg,被认为是继锂离子电池后最接近商业化的高比能量二次电池体系。基于锂硫电池的液态反应类型,一方面,多硫离子的溶解不可避免且对锂硫电池十分必要,但另一方面,活性物质利用率低和循环性能差是制约锂硫电池发展的关键因素,这些都与所用电解液的组成等密切相关,从电解液的角度改善高比能量锂硫电池的性能显然更为有效。本文从溶剂、锂盐和添加剂的角度对近年来锂硫电池电解液的研发进展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0.
选用LA132、海藻酸钠、β-环糊精和PVDF四种粘合剂应用于锂硫电池正极中,采用恒流充放电、交流阻抗和扫描电镜(SEM)等方法考察了不同粘合剂对锂硫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其中以海藻酸钠为粘合剂的正极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最为优异,在电流密度100 m A/g下,115次循环后放电比容量为757 m Ah/g,容量保持率达70%。在1 000m A/g电流密度下,放电比容量达到600 m Ah/g。  相似文献   

11.
锂/亚硫酰氯电池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2,自引:8,他引:4  
刘景  葛红花  周国定  吴一平  包伯荣 《电池》2005,35(5):408-410
锂/亚硫酰氯(Li/SOCl2)电池具有比能量高、工作电压高、贮存寿命长、工作温度范围宽、成本低等优点.对近几十年Li/SOCl2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安全及电压滞后等方面的研究状况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锂亚硫酰氯电池的高温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高温状态下锂亚硫酰氯(Li/SOCl)电池的开路电压、工作电压平台、倍率放电性能、电压滞后及放电安全性.以相同电流放电,工作温度越高,工作电压平台越高;随着放电电流的增加,工作电压平台降低,放电容量下降;工作温度和电池形变对电池输出容量的影响较大;高温有利于减缓甚至消除电压滞后;电池的最高工作温度不宜超过150℃.  相似文献   

13.
锂/亚硫酰氯电池放电时发热问题不仅影响锂/亚硫酰氯电池的性能和使用寿命,也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1]。利用FLUENT 6.2软件对ER48660型锂/亚硫酰氯电池工作时内部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和温度分布情况进行计算机仿真分析,并讨论了不同放电电流和表面传热系数对ER48660型锂/亚硫酰氯电池内部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和温度分布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放电电流和表面传热系数对电池内部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和温度场分布具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在国外,加速量热仪(ARC)已被广泛应用于锂离子蓄电池的研究.使用该设备,在绝热条件下记录电池内的温度、压力及自放热速率和时间的函数关系.使用英国THT公司生产的加速绝热量热仪及附加设备(KSUTM)和(BSUTM)检测电池使用过程中充放电、滥用以及短路和高温下的热分解,并利用这些数据来量化电池储存和放置等条件下的热稳定特性.  相似文献   

15.
针对燃料电池动态响应上的不足,在原有峰值电流模式PWM开关电源系统基础上,设计了一套新型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锂电池混合动力控制系统,并在Simulink仿真平台上,建立了控制系统的仿真模型.为了改善燃料电池输出电流纹波和延长燃料电池使用寿命,采用两相交错并联BUCK变换器结构,详细分析了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控制方法.仿真验证了所设计的混合动力能量管理控制系统在脉冲功率需求下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对锂离子蓄电池中电池壳的合金含量进行了研究,发现电池壳中不同的合金含量对电池性能的影响不同.对合金含量不同的三种电池,分别测定电池的鼓胀量、容量、电池内阻、放电曲线和循环寿命曲线,通过比较得出结论:在一定范围内,Cu和Mg的含量影响电池鼓胀,也进一步影响电池性能,0.14%Cu和0.26%Mg的合金含量比较合适,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7.
锂原电池重物撞击试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杨  王彩娟  魏红兵  赵永 《电池工业》2009,14(4):244-246
介绍了按照锂电池国际标准(IEC 62281-2004),以6种不同状态的Li—MnO2扣式电池为样品进行的重物撞击试验。结果表明:3种状态,即只含有负极材料锂和电解液的电池样品、只含有负极材料的电池样品和成品电池,在撞击过程中部分样品产生“火花”。说明重物撞击试验中产生“火花”的原因除了电池内部短路,还可能是由于电池内部锂的高温燃烧所致。从而表明国际锂电池标准(IEC62281—2004)中,重物撞击试验的目的(模拟电池内部短路)是有待商榷的。  相似文献   

18.
给出了锂/二氧化硫(Li/SO2)和锂/亚硫酰氯(Li/COCl2)电池绕卷式芯体设计合理性校核的概念和标准,即以确定容量和体积下的截面间隙占总截面(壳体)的百分比例及体积间隙占壳内有效体积的百分比例来校核电池芯体设计的合理性,通过其测算数据,验证其芯体设计的合理性,并给出了ER26500电池的工艺设计。  相似文献   

19.
苏翔 《电源技术》2016,(6):1196-1198
考察了Li I、Li PF6、Li Cl O4、Li TFSI不同锂盐对锂/二硫化亚铁(Li/Fe S2)一次电池内阻、开路电压及放电性能的影响。按Li I、Li PF6、Li Cl O4、Li TFSI的顺序,Li/Fe S2电池平均内阻分别为122、108、152、136 mΩ,平均开路电压为1.91、1.92、1.87、1.93 V。在-30℃下锂盐采用Li TFSI的Li/Fe S2电池性能最好,1 000 m A恒流放电Li TFSI电池放电中值电压比最低的Li Cl O4约高0.09 V,1 000 m A放电容量比Li Cl O4约高243 m Ah。随着温度的升高,不同锂盐电池的放电性能均明显提升,Li I、Li PF6性能提升幅度最大。当低于50℃时Li PF6放电性能优于Li I,Li PF6可作为Li/Fe S2电池用锂盐Li I的替代品。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锂离子单体电芯和电池组在不同使用状态中遭受外物刺破后的影响研究,分析锂离子电芯和电池组在使用时遭受外物刺破后对人身和财产的影响程度,为锂离子电芯和电池组的使用提供必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