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潘志新 《广西蚕业》1994,31(1):45-47
邕宁县有悠久的养蚕历史,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桑园面积迅速增加,养蚕量也不断增长,1993年全县桑园面积达633.33公顷,养蚕88000张,产鲜茧850吨,平均张产量达22.37公斤。特别是小蚕共育推广普及率较高的蒲庙镇联团村,1993年全村有共育室13个,  相似文献   

2.
<正> 南部县碾垭乡佛祖沟村八社养蚕专业户罗先锋,在1987年养蚕50张,产茧1.7吨,养蚕(包括共育小蚕)收入1.6万元的基础上,1988年更上一层楼,全年养蚕75张,产茧2168公斤,收入茧款16,542元,加上三季共育小蚕411.5张,收共育费4050元,全年养蚕与共育小蚕合计收入20592元,人平5148元。同时,今年  相似文献   

3.
我市的蚕茧商品生产,过去多是生产队蚕桑专业组承包经营,现在已承包到户,千家万户种桑养蚕.这样一来,出现了养蚕分散,蚕户设备条件差,消毒不彻底,蚕病难防治,尤其新养蚕户,普遍存在不重视消毒防病,产量不稳定,甚至造成减产,挫伤群众种桑养蚕的积极性.为了蚕作稳产高产,推广小蚕共育已势在必行.我市推广小蚕共育,曾经试行了几种组织形式:1981年在蚕桑生产新区西牛脚公社的红湾、联民、红路三个大队推广小蚕共育试点,效果不错,平均单张产茧19.7公斤.这种共育室是国家出钱办.小蚕集中管理,大蚕分到各专业组饲养,共育室的人员由各  相似文献   

4.
<正> 安康县恒口区陈开慧、杨家珍、唐纪存三名妇女,科学兴桑养蚕,1987年,三户产茧都突破了500公斤,成为全县妇女养蚕中的佼佼者。大同乡双椿村民组陈开慧,自83年5年来,为本村和邻近8个乡(镇)16个村的100多农户共育蚕种741张,并积极传授养蚕技术,使平均张产达到32.5公斤,比未共育的蚕种高出4—8公斤。1987年,她共育小蚕276张,自养大蚕18张,产茧  相似文献   

5.
以管理集约化、技术标准化、蚕作安全、成本低下为特点的企业化育小蚕(小蚕店)在我市推广应用已有多年,这项符合养蚕发展方向的小蚕饲育、经营形式,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农村千家万户养蚕的需要,提高了小蚕共育率,确保了蚕茧的稳产高产和质量的提高。我市是我省重点产茧县之一,现有桑田面积4200多hm2,全年养蚕15万张左右,种桑养蚕户近6万户,由于养蚕比较效益的下降和不少小蚕共育专业户改行等原因,原有的小蚕共育体系被打乱,共育率大幅度下降,不少承包户自收自育,造成生产技术水平降低。为此,我们因地制宜地进行了企业…  相似文献   

6.
广西桑蚕小蚕共育经济效益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艺  蒙霜 《广西蚕业》2012,(4):72-76
通过对我区6个具有代表性的桑蚕生产县(区)小蚕共育户和养蚕农户进行调查,得出蚕农饲养共育小蚕比自养小蚕平均张种产茧量增加2.78kg,增加7.54%;平均亩桑产茧量增加22.93kg,增加22.93%;平均用工量减少1.9工/张,减少11.52%。蚕农饲养共育小蚕比自养小蚕更具优势。小蚕共育户饲养4龄蚕比饲养3龄小蚕出售平均用工量多0.49工/张,增加111.36%;平均售价多113.46元/张,增加105.38%;平均成本多101.25元/张,增加134.80%;平均利润多12.21元/张,增加37.50%。小蚕共育户共育4龄蚕比共育3龄小蚕出售对桑蚕产业的推动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7.
李国和 《广东蚕业》2003,37(2):11-12
湖光蚕业有限公司位于湛江市麻章区国营湖光农场,2001年开始种桑养蚕,到2002年现有桑田面积170hm~2,收获面积120hm~2,全年发蚕种4100张,产茧136.5t,平均单张产茧33.3kg,本公司收购132.5t,全场有小蚕共育室5座,年可育小蚕7000~8000张。  相似文献   

8.
谢寿泳 《广西蚕业》2003,40(4):34-37
广西地处亚热带,炎热时间长,一年可养蚕十多批次,是其它省区无法相比的,但也正因为广西的高温多湿的气候条件及养蚕批次密等原因,蚕病较容易发生,对此新老蚕农束手无策,有的血本无归。从2002年贵港市覃塘区调查统计结果来看,自育小蚕的农户产茧量低,平均张产量不到20公斤;为了解决当地蚕农的养蚕问题,我们在贵港市黄练镇建立了科宝小蚕共育室,现在已发展到每批共育蚕种200张的规模。采用了小蚕共育和大蚕饲养跟踪服务的办法,基本上控制了蚕病的发生,大幅度地提高了蚕茧产量和质量,平均张产量达到了40公斤,高产的达到50多公斤。本人根据一年…  相似文献   

9.
<正> 邛崃市战斗乡肖建昌全家3人承包荒地50亩,91年用38亩栽成桑园,92年养蚕27张,收入8910元;93年养蚕40张,收入13400元;94年共计养蚕66张,单产35公斤,产茧2310公斤,收入3.9万元;共育小蚕800张,收入1.2万元,共计收入5.1万元,实现全家人平收入1.7万元。计划95年养蚕100张,单产35公斤,产茧3500公斤,收入6万  相似文献   

10.
<正>东兰县长乐镇永模村拉丘屯村民覃庆宁,种桑0.4 hm~2,2016年共育小蚕604张,饲养大蚕16张,养蚕总收入9.59万元;三石镇公平村纳怀屯村民黄卫东,种桑0.47 hm~2,2016年饲养大蚕20张,养蚕总收入5.73万元。2016年以来,东兰县围绕产业脱贫攻坚战略目标,以"提升民生工程"为主线,以"稳面积、提单产、攻  相似文献   

11.
种桑养蚕是一条投资少、见效快,经济效益高的农村脱贫致富门路之一。在目前蚕茧收购价格比较平稳的情况下,农民种桑养蚕积极性很高,我地区从1986年到现在,桑园面积由5696亩发展到10900亩,平均每年递增23%,蚕业生产在迅速发展,由于普及科学种桑养蚕技术跟不上生产发展需要,养蚕单张产茧还比较低。1989年平均单产只有42.3公斤,亩桑产茧只有61公斤,低于全区平均水平,与高产蚕区相比,相差甚远。为此,我们在积极推广蚕业生产技术,指导蚕衣种桑养蚕的同时,从1989年开始在蚕区作了建立蚕业生产联合体的尝试。  相似文献   

12.
高邮市卸甲镇是蚕桑生产的老镇,栽桑养桑有悠久的历史,农民户户种桑,家家养蚕。多年来小蚕共育一直是以村或组集中建共育室,产量和经济效益一直上不去,春季张单产在37.5kg左右,秋季不足35kg。蚕桑站在本镇一平村西塘组进行联户共育试点,该组共有桑园86亩,全组28个户人家,由懂技术责任心强的村民牵头,利用自家保温性能较好房屋,自建地火龙,每3~6户组成联户共育小蚕小组,  相似文献   

13.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浴阳镇江口村,地处环江河岸,土地平坦、水源较好、绿洲连片。这个村于1983年在村民韦富前的带动下,全村有14户种桑,(1公顷多),养蚕种50张,产茧1125公斤。到1992年发展到170户,种桑18.6公顷,养蚕860张,产茧20.6吨,全村户均养蚕收入超千元,种桑养蚕已成为该村经济收入最大的生产项目。仅11年,现在河边已是桑园连片,郁郁葱葱,坡脚蚕房成排,美丽的蚕乡,一派欣欣向荣景象。  相似文献   

14.
陈晟  苗道平 《江苏蚕业》2000,22(2):31-32
小蚕饲养好坏是决定蚕茧是否丰产、稳产的基础,而养好小蚕的关键在于能否组织好小蚕共育。见当前小蚕共育存在的主要问题1.1共育规模萎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以集体为主的共育体系基本解体。我县在80年代及90年代初,由上级投资扶持,在全县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小蚕共育体系,全市平均小蚕共育率曾一度达到95%以上,但在蚕桑低潮中,共育体系几乎全面崩溃,大多数共育室被改作它用或无力维修而破陋不堪,致使散发种大量存在,小蚕共育率降到30%左右,蚕茧产量也由共育高峰时全年平均35公斤/张下降到27公斤/张。近年来…  相似文献   

15.
小蚕联户共育示范推广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小蚕联户共育是根据小蚕的生理特性,创造适合的饲育环境,组织养蚕农户将一定数量的蚕种同育一室的饲育方法,实行统一消毒防病,统一采用标准化饲育技术,促使小蚕发育齐一,体质强健,确保蚕儿存活头数,以提高蚕茧产、质量及经济效益。根据桐庐县种桑养蚕户多,农户养蚕设施简陋,养蚕技术相对滞后的现状,从小蚕联户共育入手,着重研究推广养蚕技术新体系,为进一步探讨小蚕专业化饲育打下基础,以提高全县蚕桑生产组织化程度和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6.
<正> 安康县恒口区重视科学养蚕,蚕桑生产稳步发展。1986年春蚕发种4509张,产蚕茧160.5吨,比去年同期增长3.9%和3.5%,超过以往任何一年。春蚕茧增产的措施有五:一是四月上旬,全区十二个乡(镇)设了29个技术培训点,使2730多名蚕农受到培训,并发放《蚕桑实用技术》手册2000多本。二是提前购回大量蚕药,对蚕室蚕具进行了认真消毒,使蚕病为害减轻。铁星乡养蚕912张,比去年增加12张,平均张产茧38.1公斤,提高了4.2公斤。三是适时分期分批发种。四是提倡了小蚕共育,仅大同乡双椿村陈玉全一户,就为附近八个乡的106户蚕农共育小蚕74.5张。五是各级都落实了承包责任制,联系总产、质量和成本计资,不吃“大锅饭”。  相似文献   

17.
今年我们在田阳县来旺大队东包村共育室试行了小蚕共育费浮动办法,即与蚕农饲养产值挂勾收取共育费,深受群众欢迎,促进了蚕茧生产发展经济效益明显提高.从四月——六月,东包村共育室共育了三批蚕共18.5张,已收获10.9张,生产茧666.6斤,产值1001.17元,除比去年同期育蚕单张产量提高33%,产值提高23%.参加共育的蚕户43户,除个别户第二批蚕因缺叶引起产量偏低外,其余户均获得了较好的收成.如黄秋康户头批养蚕0.25张,产茧20斤,产值29.70元,折张值近120元.对此,广大蚕户很满意,增加了社员种桑养蚕的信心,许多农户表示如能稳产下去的话,将在年底扩种桑树,扩大桑园面积.  相似文献   

18.
1999年,我地区种桑养蚕遍及全地区11个县市、78个乡镇、358个村、26656户农户,桑园面积55000多亩,养蚕134700张,产鲜茧353.45吨(70690担),创产值4000多万元,养蚕户平均收入1500多元,有7140户养蚕收入超过5000元,有205户收入超万元。环江县大才乡同进村的下坪屯,全屯19户,去年户均种桑1. 8亩,户均养蚕12张,户均养蚕收入4500多元,该屯殊荣全国劳动模范称号的黄根欲,带头科学种桑养蚕已有15个年头,1988年以来,他养蚕收入年年超万元,他全家4口人,去年种有桑园3.6亩,养蚕30张,产鲜茧1080公斤,收入11448元,占家庭经济收入的67%,平均亩桑产茧300公斤,亩桑产值3180元、人均养蚕纯收 入2227元。我地区早已成为全区蚕桑重点县市的宜州市和环江县,今后上半年蚕茧收购价格基本稳定在每公斤14~18元,优质蚕茧处于畅销价高的形势。多年来,宜州市党委和政府对发展蚕桑生产极为重视,在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去冬今春,全市广大农户又扩种新桑园9760亩,全市桑园面积从去年25000亩扩大到今年的35000亩,预计今年养蚕超10万张,产鲜茧350吨(7万担),农户收入4500多万元,创税200多万元。  相似文献   

19.
刘文荣的养蚕经邹雄(江西省宁都县蚕桑丝绸总公司)宁部县固厚乡明坑村刘文荣,一九九二年冬种桑园1.8亩,几年来由于认真学习种桑养蚕知识,努力提高种桑养蚕水平,经过努力一举成为我县养蚕状元。一九九四年全年共养蚕15张,产鲜茧501.7公斤,总产值7474...  相似文献   

20.
"养好小蚕一半收",小蚕饲育是养蚕的关键。小蚕叠式蚕框育因其具有省工、省叶等优点,目前在我区大面积推广应用。掌握小蚕叠式蚕框育的十日三眠日眠控制技术,可提高小蚕共育的质量,增加种桑养蚕效益,推动我区小蚕共育向商品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