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构建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 upuserythematosus,SLE)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基因表达系列分析(serial analysis of gene expression,SAGE)文库。方法从3例家族性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离Poly A RNA,采用改良的SAGE技术构建SAGE文库,随机挑选阳性克隆进行菌落PCR鉴定及对部分阳性克隆进行测序。结果初步构建的SAGE文库已获得600个克隆,随机取50个进行菌落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其中43个克隆中质粒插入片段大于300bp,占86%。部分克隆测序证实含有序列正确的SAGE标签。结论应用改良SAGE的技术成功构建了SLE外周血单个核细胞SAGE文库,为筛选SLE患者差异表达基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白细胞介素 17(IL 17)在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移植肾排斥反应、类风湿关节炎等存在表达和分泌异常 ,但在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患者中 ,其表达及分泌是否异常 ,尚不清楚[1] 。我们通过测定SLE患者血浆 ,无刺激或加不同刺激培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上清液IL 17蛋白水平和其PBMC内IL 17mRNA水平的表达量 ,了解SLE患者PBMC表达、分泌IL 17有无异常及其与SLE疾病活动性的关系。一、材料和方法1.病例选择 :30例患者 ,全部符合美国风湿病协会 1982年SLE诊断标准。入院前均未使用激素及其他免疫抑制剂 ,…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c-kit受体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仪检测SLE患者PBMC的c-kit受体蛋白(CD117)表达,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其c-kit mRNA的表达水平,并分别与正常人比较。结果:SLE患者PBMC中c-kit受体及其mRNA表达水平与正常组相比显著增高(P<0.05);活动期与非活动期相比显著增高(P<0.05),非活动期SLE患者PBMC的c-kit受体蛋白表达与正常人差异无显著性(P>0.05),PBMC的c-kit受体蛋白表达与其SLEDAI显著相关(P<0.01),结论:SLE患者PBMC c-kit受体蛋白水平及其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人,且与疾病活动呈正相关,c-kit受体可能在SLE的病程变化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趋化因子受体(XCR1)mRN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表达,及其与疾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93例确诊的SLE患者和30名健康对照组,收集PBMC,提取RNA。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研究对象XCR1mRNA表达水平。结果!"XCR1mRNA在PBMC中表达水平,患者组(1.57±0.84)与正常对照组(0.19±0.14),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期(2.09±1.38)与对照组比较,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92,P=0.02);活动期与非活动期(0.31±0.2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91,P=0.003);非活动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LE患者组XCR1mRNA水平与疾病活动度评分(SLEDAI)关系:SLE患者组PBMC中XCR1mRNA表达水平与SLEDAI作直线相关性分析,XCR1mRNA水平与SLEDAI(r=0.540,t=5.445,P=0.000)呈正相关。"$SLE患者PBMC中XCR1mRNA表达与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相关性:SLE抗SSA抗体阳性患者(17/68,1.4±1.2)比阴性患者(51/68,3.5±4.9),其XCR1mRNA表达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8,P=0.007)。结论XCR1mRNA表达水平在PBMC中活动期SLE患者比非活动期及对照组增高,与疾病的活动性(SLEDAI)正相关,非活动期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LE抗SSA抗体阳性患者比阴性患者,其XCR1mRNA表达水平降低,两组均较健康对照组增高。提示XCR1参与疾病的发展,与疾病的活动性相关,XCR1可能参与抗SSA抗体的形成过程,造成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儿单个核细胞(MNCs)凋亡的变化,并检测周围血中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8、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一氧化氮(NO)和黏附分子P-选择素(P-sel)、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的变化,探讨细胞因子和黏附分子对MNCs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2例SLE患儿和10名健康对照者MNCs的凋亡情况,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细胞因子和黏附分子水平。结果 活动期SLE患儿MNCs凋亡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和缓解期患儿,缓解期患儿MNCs凋亡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活动期患儿周围血中IL-8、IL-6、TNF-α、NO、P-sel、ICAM-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和缓解组,且与MNCs凋亡和病情均呈正相关。缓解组患儿IL-8、IL-6、TNF-α、NO、P-sel和ICAM-1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LE患儿MNCs凋亡增加,且与病情密切相关。炎性细胞因子产生过多、免疫细胞黏附分子表达上调可能是导致MNCs凋亡增加的重要机制,通过适度调控细胞因子的分泌和MNCs凋亡有可能会改善SLE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凋亡相关基因诱骗受体3(DcR3)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SLE)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的mRNA表达水平。方法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38例SLE患者(21例活动期,17例缓解期)和15例正常人PBMCs中DcR3 mRNA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狼疮活动指数(SLEDAI)的相关性。结果SLE患者PBMCs中,DcR3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但疾病不同病期(活动期与缓解期)其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DcR3 mRNA表达与SLEDAI不相关(r=-0.024,P>0.05)。结论SLE患者PBMCs DcR3 mRNA表达增加,提示DcR3可能与SLE免疫细胞凋亡异常和免疫调节的紊乱有关,参与了SLE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骨调素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和Northern blot杂交方法分别检测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OPN蛋白和mtnA的表达。结果 活动期和稳定期SLE患者PBMC OPN蛋白和mRNA的表达均高于正常人(P〈0.01),SLE患者OPN蛋白主要在淋巴细胞表达,而活动期患者PBMC OPN蛋白及mRNA的表达高于稳定期患者(P〈0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的生长激素受体 (GHR)的表达与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的关系。方法 采用放射性受体配基结合试验 (RLBA)及反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RT PCR)研究外周血淋巴细胞GHR变化。结果 SLE活动期患者PBMC的GHR的特异性结合率 (SB) (3 4± 2 0 ) %、总结合率 (TB) (13 8± 5 7) %和静止期患者SB (1 3± 1 2 ) % ,TB (11 4±4 6 ) %均高于正常对照组SB (1 0± 1 0 ) % ,TB (8 3± 0 9) % (P <0 0 1) ;SLE活动期患者PBMC的mRNA的表达水平 (0 77± 0 6 6 )高于静止期患者 (0 4 5± 0 2 8) (P <0 0 5 )和正常对照组PBMC的mRNA的表达 (0 31± 0 2 2 ) (P <0 0 1)。结论 SLE患者PBMC的GHR高表达与SLE的病情活动性相关。  相似文献   

9.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D28 mRNA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CD28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表达水平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了34例活动期SLE患者和30名正常人PBMC中CD28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活动期SLE患者CD28的阳性表达率为20.6%,明显低于正常人对照组(70.0%),差异非常显著(P<0.001);活动期SLE组CD28的平均表达水平(0.19±0.21)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0.43±0.11),差异显著(P<0.05)。结论 CD28的异常表达可能在SLE发病机制中起作用,CD28mRNA的低水平表达可能与外周血CD28+T细胞凋亡增加或迁移到炎症部位有关。  相似文献   

10.
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和正常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oll样受体9(TLR9)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显示,SLE活动期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LR9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SLE缓解期患者和正常对照组(P<0.05),后两者间比较亦有统计学差异(P<0.05).认为TLR9与SLE疾病的活动性呈一定的线性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Du ZY  Leng XM  Tang FL 《中华内科杂志》2010,49(6):500-503
目的 通过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T细胞受体重组删除环(TREC)水平,探讨其与临床表现间的关系及SLE的发病机制.方法 收集21例SLE组患者和22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对照组一般临床资料;采集2组受试者外周静脉血,分离PBMC,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TREC水平,结果以"TREC拷贝数/1000 PBMC"表示.结果 SLE组患者外周血PBMC中TREC水平为(9.6±7.5)拷贝/1000 PBMC,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16.1±11.1)拷贝/1000 PBMC,P=0.033].健康对照组PBMC中TREC水平与年龄呈负相关(r=-0.614,P=0.002),而SLE组无这种相关性.SLE组患者PBMC中TREC水平与SLEDAI评分呈负相关(r=-0.656,P=0.001),与皮肤黏膜受累旱负相关(r=-0.620,P=0.003),与其他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无明显关联.结论 SLE患者外周血TREC水平降低提示SLE患者胸腺近期输出产物比例减少,这可能与该疾病造成胸腺近期输出功能减弱和(或)T细胞外周增殖增加有关.胸腺近期输出产物在外周T细胞池巾的含量减少,可能埘SLE患者免疫功能异常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程序性死亡因子5(PDCD5)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细胞化学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45例SLE活动期患者、22例稳定期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者PBMC中PDCD5蛋白的细胞定位和表达情况。结果SLE活动期患者PDCD5蛋白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活动期患者PDCD5蛋白的表达水平高于稳定期患者和正常对照,稳定期患者高于正常对照(P〈0.01)。SLE活动期患者PBMC中PDCD5的表达与SLE疾病活动指标SLEDAI、补体C3、抗ds-DNA抗体滴度具有相关性。结论PDCD5可能作为淋巴细胞凋亡的正性调控基因,在SLE发生和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IL-10受体(IL-10R)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89例SLE患者和30名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IL-10RmRNA的表达水平;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10水平。结果①活动期SLE患者和非活动期SLE患者及正常人IL-10受体表达阳性率为100%。②PBMC中,IL-10RmRNA表达水平:活动期SLE患者(1组)为0.87±0.29,非活动期SLE患者(2组)为0.72±0.21,正常人(3组)为0.68±0.14。1组和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组和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和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血清中IL-10水平:1组和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组显著高于3组(P<0.05),2组显著高于3组(P<0.05)。活动期SLE患者和非活动期SLE患者血清中的IL-10水平与PBMC上的IL-10R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888,r=0.787,P<0.05)。结论IL-10及其受体的异常表达可能在SLE疾病活动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检测SLE患者PBMC中IL-10受体的表达水平可作为疾病的活动性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具有家族聚集倾向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多基因参与疾病的发生已成共识。基因芯片研究提示其具有不同于正常健康个体的基因表达谱,但还不足以区分其他相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对此一个较为合理的解释是目前用于基因芯片研究的已知基因数量和特异性尚未达到将其区分的程度。然而,现阶段新基因发现已进入一个相对缓慢的平台期,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转录因子FOXO1和FOXO3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SLE疾病活动性的关系.方法 选择SLE活动性、SLE非活动性患者和正常对照,运用反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SLE患者和健康对照组PBMC中FOXO1和FOXO3a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活动性SLE患者PBMC中FOXO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SLE非活动性患者和正常对照(P<0.05),非活动性SLE患者FOXO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P<0.05).FOX03a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在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OXO1 mRNA水平与狼疮活动指数(SLEDAI)呈显著负相关(r=-0.651,P<0.05).结论 SLE患者PBMC中FOXO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随着SLE患者病情的好转,FOXO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逐渐增高.FOXO1与SLE疾病的活动性呈负相关.FOXO3a与SLE疾病的活动性无关.  相似文献   

16.
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肝动脉插管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s)移植治疗肝硬化的安全性、可行性及疗效。方法201例肝硬化患者,其中131例进行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70例作为对照组。骨穿采集自体骨髓体外分离纯化骨髓单个核细胞。经肝动脉插管将其移植入肝脏。分别于移植后4、8、12、24周观察血清白蛋白(ALB)、胆碱酯酶(CHE)、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及总胆红素(TBil)变化情况,观察患者并发症及预后。结果移植组患者移植前血清ALB、CHE及PTA分别为29.33g/L、2387.4U/L和46.4%。移植后4周分别升至32.37g/L、2875.9U/L和53.54%,12周分别为32.95g/L、3190.6U/L和57.24%,24周则分别为32.22g/L、3066.5U/L和56.02%。患者移植后24、周内血清ALB、CHE和PTA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而对照组则无明显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血清TBil在移植后24周内改善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24周内主要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移植后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能改善肝硬化患者肝脏合成能力,并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LyS)基因和蛋白在体外的表达及干扰素(IFN)-γ对其表达的调控。方法梯度密度离心法分离25例SLE患者[(3l±14)岁]和20名健康志愿者[(28±10)岁]的PBMCs,分为2组,IFN-γ(5 ng/ml)组和培养基组(仅含1640培养基),分别于培养0、6、12、24和72 h离心收集PBMCs,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 PCR)法检测刺激后0-24 h时点细胞BLys mRNA的表达,流式细胞仪(FACs)和直接免疫荧光法(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镜)检测72 h膜结合型BLys蛋白的表达。结果①SLE患者PBMCs BLyS mRNA和蛋白的表达在体外均强于健康对照(P<0.05);②IFN-γ显著增强健康对照和SLE患者PBMCs BLys mRNA表达,6 h最为明显(0.42±0.19vs 0.25±0.14,P<0.01;0.59±43.28vs 0.44±0.21,P<0.01);③IFN-γ可显著增强健康对照和SLE患者PBMCs膜结合型BLvS蛋白表达(4.5±3.0 Fs 3.7±2.6,P<0.01;5.7±3.8 vs 4.5±2.9,P<0.01);④直接免疫荧光法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镜检测PBMCs膜结合型BLyS蛋白表达提示IFN-γ刺激后BLyS表达增强。结论SLE患者PBMCs BLyS表达增强,而IFN-γ可增强患者BLys基因和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lys)的表达情况,并探讨Blys的转录水平与狼疮活动性和狼疮肾炎(LN)的关系,分析Blys在狼疮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活动期组(26例)和缓解期组(22例)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BlysmRNA的表达水平,以健康志愿者(20例)作为对照;同时将BlysmRNA的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检验指标进行相关分析;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20例SLE患者和16例健康对照膜结合型Blys蛋白水平。结果SLE患者PBMCsB1ys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活动期患者的表达高于缓解期(P<0.05);BlysmRNA的表达与狼疮活动指数(SLEDAl)和蛋白尿呈正相关,与补体C3、C4水平呈负相关;抗dsDNA抗体阳性和尿蛋白阳性的SLE患者BlysmRNA的表达高于阴性患者(P<0.05);而且SLE患者PBMCs中Blys的平均荧光强度也显著增加(P<0.05)。结论SLE患者PBMC的膜Blys和BlysmRNA表达均增强,且与狼疮活动性及尿蛋白呈正相关,提示Blys可能参与SLE及狼疮肾炎的发病过程,且有望成为临床观察和疗效评价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20.
骨髓单个核细胞的提取、分离、标记和体外培养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提取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s)。方法无菌条件下行髂后上嵴穿刺抽取小型猪骨髓20-40ml,采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BM—MNCs。结果经2%台盼蓝鉴定细胞存活率为96%~99%,DAPI染色标记率100%,标记的细胞核发蓝色荧光。BM—MNCs的体外培养可见细胞呈梭形生长,通过CD44免疫组化鉴定证实为CD44+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结论BM—MNCs易分离,操作简便,可作为移植细胞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