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心室假腱索是指心室内除正常连接乳头肌和二尖瓣叶的腱索以外的纤维样条索结构,属于一种先天性解剖变异[1]。近5年本院检出心室假腱索106例,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06例均为常规门诊或住院患者心脏超声检查诊断病例,其中男82例,女24例...  相似文献   

2.
左心室假腱索常不被临床医师重视。笔者于1998—2003年采用超声心动图确认了398例左心室假腱索,并对其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3.
分析42例青少年左室假腱索超声心动图检测及心脏听诊结果,探讨左室假腱索与心脏杂音的关系。结果21例为收缩期喷射性杂音,12例为收缩或拍击者,9例为全收缩期杂音。假腱索呈横向型24例,纵向型18例;线状回声27例,带状回声15例。收缩期拍击音所占比例,在横向型及带状假腱索中发生率高,收缩期喷射性杂音在纵向型中发生率高,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果提示青少年左室假腱索可闻及多种心脏杂音,杂音的产生及性质可能与假腱索走向及形态有关。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左室假腱室与心脏杂音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42例青少年左室假腱索超声心动图检测及心脏听诊结果,探讨左室假腱索与心脏杂音的关系。结果21例为收缩期喷射性杂音,12例为收缩期拍击音,9例为全收缩期杂音,假腱索呈横向型24例,纵向18例;线状回声27例,声状回声15例。收缩期拍击音所占比例,在横向型及带状假腱索中发生率高,收缩期喷射性杂音在纵向型中发生率高,差异无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心脏超声技术的提高与普及,关于左室假腱索的报道日趋增多。笔者自1991年5月至1994年11月共对1892例病人进行了超声心动图检查,检出左室假腱索176例,检出率9.3%,心脏杂音49例(2.6%),室性早搏58例(3.1%)。左室假腱索的检出对临床工作中室性早搏及心脏杂音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的意义,现将其超声及临床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对健康人检出的左心室假腱索者50例进行了动态心电图记录观察并与50倒无左心室假腱索的健康人作对照,现将结果报导如下。旨在探讨左心室假腱索与心律失常的关系。1对象与方法1.1对象经EKG胸片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均无器质性心脏病,无电解质紊乱的健康人100例,其中男52例,女48例,最小年龄13岁,最大年龄63岁。1.2方法1.2.1超声心动图检查:应用Acuson-128或EUB-305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2.5~3.5MHZ.受检者平卧或左侧卧位,探头置于左胸骨旁取左室长铀和左心两腔长轴切面,检出左心室假腱索则在两个切面上加以确认。1.2.2心…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二尖瓣人工腱索移植术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选择应用二尖瓣人工腱索移植术治疗的退行性二尖瓣脱垂并关闭不全患者105例.其中,单纯人工腱索移植25例,人工腱索移植+后叶楔形切除67例,人工腱索移植+后叶楔形切除+Sliding 13例.结果 术后早期无死亡病例.术后并发症:窦性心动过缓8例、室上性心动过速20例、延迟性心包填塞1例、术前心房颤动伴快-慢综合征患者永久起搏器置入l例,均治愈出院.住院时间9~21 (14±4)d.术后随访96例,随访率91.4%(96/105).随访3个月至5年.96例随访患者中,l例术后13个月死于脑梗死,1例死于交通事故,余94例均存活.NYHA心功能分级Ⅰ级74例,Ⅱ级20例.复查心脏彩超示微量及以下反流92例,轻度反流2例,未发现人工腱索断裂或劈裂.结论 严格选择病例,掌握恰当的手术技巧,同时做好术中成形效果的评估和体外循环期间的心肌保护,是提高二尖瓣人工腱索移植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将超声诊断二尖瓣腱索断裂(MCTR)与手术结果进行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152例MCTR患者的超声心动图结果,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比。结果二尖瓣腱索断裂的特征较明显,对比结果发现本组152例中,145例术前超声与术后诊断结果相符,符合率为95.4%,准确判断前后叶脱垂和腱索断裂的符合率为92.8%(141/150),判断完全和部分腱索断裂的符合率为88.2%(134/152)。结论超声心动图诊断二尖瓣腱索断裂准确率较高,可为手术治疗提供重要资料,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心室内游离腱索虽非明显的器质性病变,但它确实能引起心脏功能的改变甚至诱发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同时容易与其它原因所致心脏及心律失常相混淆。笔者对1991年以来收治的6例心室内游离腱索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在6例中,男性2例,女性4例,年龄22~51岁,平均42.2岁。6例病人当中均否认心  相似文献   

10.
高校新生体检历来是学校预防保健工作的重点,而大学生心脏疾病的早期防治尤为重要。左心室假腱索是产生早搏及心脏生理性杂音的原因之一,易误诊为器质性心脏病,因此学校医务工作者应提高对LVFT的认识。笔者在2000~2006年大学生体检中,对新生体检中心脏听诊≥Ⅲ级收缩期杂音者全部进行心脏B超检查,发现左心室假腱索(left ventricular false ten-dons,LVFT)10例,结果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以2000~2005级大学新生为检查对象。心脏听诊受检者22875名,其中男生14843名,女生8032名;年龄为18~22岁。检出心脏听诊≥Ⅲ收缩期杂音44例,以44…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高考体检心脏听诊具有≥Ⅲ级收缩期杂音的112名学生的超声心动图及胸片等检查结果分析,探讨心脏杂音性质的鉴别对早期发现无症状的先天性心脏病、直背综合症等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02-2005年参加高考体检的10304名学生进行心脏听诊,发现有≥Ⅲ级收缩期杂音的再做进一步检查。结果 10304名学生中,有≥Ⅲ级收缩期杂音者112例,检出率为1.09%。进一步的超声心动图和胸片检查结果:有69例未见异常,其余43例异常,其中,室间隔缺损2例,房间隔缺损5例,动脉导管未闭2例,左室假腱索31例,直背综合症3例,先天性心脏病占8.04%,左室假腱索占27.68%,直背综合症占2.68%,阳性检出率为38.39%。结论对心脏听诊有≥Ⅲ级收缩期杂音者进一步行超声心动图和胸片检查,可早期发现无临床症状的先天性心脏病、左室假腱索、直背综合症等异常情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应征青年心脏杂音与器质性心脏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听诊有心脏杂音的应征青年68例,运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其心脏结构及血液流动的改变。结果经超声心动图检出有相应瓣膜返流46例(67.6%)、左室假腱索11例(16.2%)、房间隔缺损3例(4.4%),总检出率88.2%,淘汰率27.9%;在边缘状态性心脏杂音24例中,相应瓣膜返流21例(87.5%)、左室假腱索3例(12.5),检出率100%,淘汰率66.7%。结论常规心脏听诊与超声心动图检查相结合是客观评价心脏杂音性质的理想方法 ,适合于各类健康体检对心脏杂音性质的判断。  相似文献   

13.
吴建民 《医疗设备信息》2001,16(1):36-36,31
本文通过对经手术证实的7例青少年正常心脏感染性心内膜炎(IE)经胸超声心动图表现进行分析,发现青少年正常心脏IE赘生物的特异性高;位于瓣缘的赘生物易被识别,而位于腱索断端的较小赘生物易被漏判。对于青少年正常心脏突发瓣叶穿孔及/或支持结构断裂者应综合考虑,高度警惕IE引起的瓣膜损伤程度,客观地反映病理生理改变。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45例无器质性心脏病,而出现室性早搏,应用多普勤超声心动图检查均现有左心室假腱索(LVFT)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旨在说明LVFT确是室早发生的原因之一,并对其发生机理及临床意义作一初步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5.
现将笔者于1995年~1997年所收集的左室假腱索(LVFT)误诊病例46例进行报道,并结合文献分析讨论。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46例,其中男21例,女25例;年龄8岁~52岁,平均32.7岁,其中40岁以下39例。46例均经各项检查及随诊排除器质性心脏病及甲亢、糖尿病。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介绍一种操作简单、效果可靠的矫治二尖瓣前叶脱垂的手术方法.方法 2004年1月至2010年10月,应用“缘对缘”技术基础上的腱索转移法治疗二尖瓣前叶脱垂病例共18例,先行脱垂部位前叶与相应部位后叶的“缘对缘”缝合,矩形切下缝合处的后叶,连同相应的腱索、乳头肌,转移至前叶.再行后叶成形,完成瓣膜成形手术.所有患者出院前和半年后随访时再次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手术无死亡病例,1例因术后第3天出现二尖瓣前叶穿孔再次行二尖瓣置换手术,血红蛋白尿1例,低心排血量综合征1例,给予对症处理,其余15例患者均顺利康复出院.术后远期随访无死亡,心功能全部恢复至Ⅰ级.复查超声心动图二尖瓣瓣口面积2.8~4.8(3.78±0.52) cm2,均无明显反流,反流面积(0.45±0.22) cm,左房径术前(48.26±11.12) mm,术后(37.57±9.56) mm(P= 0.028);左室舒张末径术前(61.43±8.24) mm,术后(42.35±10.79) mm(P=0.008).结论 “缘对缘”技术基础上的腱索转移法治疗二尖瓣前叶脱垂,操作简单,可以取得良好的成形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二尖瓣瓣膜成形术(MVP)治疗中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MR)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以2013年6月至2017年6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沭阳医院心胸外科收治的28例行MVP的MR患者为研究对象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17例,女性11例;年龄50~72岁,平均(61.5±10.6)岁。所有患者术前均存在中重度MR。术前根据患者的合并症、病变部位的定位和合并腱索断裂与否,评估选择可行的MVP术式及合并手术:所有患者均采用正中切口、体外循环下手术治疗,术中行二尖瓣楔形切除、矩形切除及缘对缘缝合方法修补二尖瓣,合并腱索断裂或腱索冗长的行e-PTFE线人工腱索植入,常规行二尖瓣成型环植入,术中注水观察评估瓣膜成行效果。术中采取的二尖瓣成形方法统计:7例(25.0%)植入1~3根腱索,行二尖瓣矩切除术9例(32.1%),二尖瓣楔形切除术8例(28.6%),二尖瓣缘对缘缝合4例(14.3%),所有患者均置入鞍形二尖瓣成形环。对于合并心房颤动的患者同期行单纯左心耳切除术(LAA),或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AB)+LAA;合并冠心病,则同期行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合并中度及以上的三尖瓣关闭不全,则同期行三尖瓣成形环植入手术(TVP)。1例(3.6%)患者行MVP+CABG,1例(3.6%)行MVP+TVP+LAA;3例(10.7%)行MVP+TVP+AB+LAA;5例(17.9%)行MVP+TVP;18例(64.3%)行单纯MVP。术后予华法林抗凝治疗3~6个月,合并心房颤动者终身抗凝治疗。统计所有患者采取的手术方式,包括合并手术、二尖瓣成形方法;对比患者术前及术后2年的返流、心功能改善情况以及LAD、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的差异。 结果所有患者术前均为中重度返流,术后2年复查心脏彩超:21例(75.0%)无明显二尖瓣返流,6例(21.4%)二尖瓣轻度返流,1例(3.6%)二尖瓣中度返流。且所有患者的心功能较术前均提升1 ~ 2级。术前LAD[(49.42±12.58)mm],术后2年LAD[(38.17±9.84)mm],术前LVEDD[(50.91±7.93)mm],术后LVEDD[(44.37±7.42)mm],术后均较术前明显缩小;术前LVEF(51.69±9.71)%,术后LVEF(62.79±8.53)%,术后LVEF较术前明显增加。 结论MVP治疗MR安全有效、疗效显著,但远期效果还待进一步研究随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左心室假腱索(LVFT)与心脏杂音、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2825名高中生在内科体检中检出心脏杂音、心律失常(室性早搏)者,均列为人选条件。均进行心脏超声及心电图检查,对其检查结果进行分类,并对左心室假腱索与心脏杂音、心律失常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2825人中检出心脏杂音306人,心律失常(室性早搏)11人,共317人,心脏超声检出LVFT共96人,心脏杂音306人中有85人检出LVFT,心律失常(室性早搏)11人中心脏超声均检出LVFT。结论:心脏有杂音者不一定有LVFT存在,对心律失常者,特别是在运动后出现或加重的室性早搏需要做进一步检查,及时发现心血管系统存在的隐患,并给予必要的医学干预,防止意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青年人心脏杂音与心室假腱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 198 7-2 0 0 0年度自贡市大学招生体检中 ,发现青年人心脏杂音与心室假腱索有密切关系 ,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 1 资料 大学招生体检生共 35 0 0 0名 ,其中 32 0名 (男 180名、女 14 0名 )年龄 18~ 2 2岁 ,无心脏病史 ,体检时经 3名医师证实 ,在心尖区及胸骨左缘 4~ 5肋间可闻及 2~ 3/6级收缩期杂音。1 2 方法 应用ATL—超 4型超声心动图仪 ,探头频率 3 0MHz ,同步记录心电图 ,常规行胸骨旁长轴切面 ,短轴切面 ,二腔及四腔等切面 ,发现假腱索者显示其全貌 ,测定位置及长短粗细。1 3 诊断 经 3名超声室医师发现并证实室…  相似文献   

20.
非风湿性急性二尖瓣关闭不全较慢性者少见,临床上常引起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预后严重,近年来由于人工瓣膜置换术的深入开展使病人得以挽救。一、病因及血流动力学改变二尖瓣装置的结构精细、复杂,由左房壁、瓣膜、瓣环、腱索、乳头肌及其毗邻的左室所构成。其中任何部位发生病变均可引起二尖瓣关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