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6年成功上报省中心的78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8例ADR中,女性的患者较多,占总例数的71.79%(56例);以静脉滴注方式给药引发的ADR最多,占总例数的78.21%(61例);抗微生物药物引起的ADR最多,占总例数的52.5%(41例);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伤最常见,占总例数的35.9%(28例)。结论防止可能或潜在的ADR,关键在于临床用药监测,应加强ADR监测及其相关知识宣传,开展全方位的ADR监测工作,避免或减少ADR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对2010年4月~2012年5月所收集病历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86例进行分析。结果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发生ADR的前三位药物依次为抗菌药物、中药制剂、维生素类用药,其中头孢他啶发生的不良反应最多,其次是阿奇霉素,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的损害为主,且以皮疹、瘙痒、面部潮红多见,发生过敏性休克的主要是头孢他啶,静脉滴注引发的ADR占90.86%。结论通过分析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特点,能提高药物治疗作用,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使药物使用更加安全、经济、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3.
李淑真  林惠武  吴芸 《海峡药学》2011,23(7):220-222
目的 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睛况及引发ADR的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砷我院2008~2010年收集的105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女性占总数的54.29%;静脉注射给药引起的ADR占总数的72.39%;抗微生物药物引起的ADR占总数的55.24%,临床表现以变态反应最常见,占总数的47...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我院2005年成功上报省中心的78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8例ADR中,女性的患者较多,占总例数的71.79%(56例);以静脉滴注方式给药引发的ADR最多,占总例数的78.21%(61例);抗微生物药物引起的ADR最多,占总例数的52.5%(41例);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伤最常见,占总例数的35.9%(28例).结论 防止可能或潜在的ADR,关键在于临床用药监测,应加强ADR监测及其相关知识宣传,开展全方位的ADR监测工作.避免或减少ADR发生.  相似文献   

5.
《中国医药科学》2016,(14):169-172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4年上报的862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62份ADR中,41~60岁患者比重最高(423份,达49.0%);静脉滴注引起的ADR位居首位(659份,达62.3%);抗肿瘤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位居首位(次位)(235份,达22.7%),再则是抗感染药物(163份,占15.7%);消化系统损害为临床主要表现形式(225份,达24.0%);ADR上报人员以医生为主(639份,达74.1%);严重的ADR有105份,为12.2%;多数ADR经采取相应措施后好转或痊愈(842份,达97.6%)。结论加强ADR的监测,提高医务人员对ADR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有利于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及引发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提高ADR监测工作质量。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07年1月~2009年8月上报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OR/ADE)报告200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例中一般ADR194例(97.00%);性别、年龄与ADR的发生无明显相关;院内门诊ADR39例;抗菌药引发的ADR最多(125例,62.50%),其次为中成药(20例,10.00%);静脉用药引发ADR166例(83.00%);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最常见(95例,47.5%);无死亡及后遗症报告;医师上报169例(84.50%)。结论:加强ADR监测工作,可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高ADR报告和监测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7.
我院164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及引发ADR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我院临床药学室2年多来收集的164例ADRs报告进行统计、分类并分析。结果:164例ADRs中,过敏反应居多,其次是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的ADR;少数为不合理用药或用药不当所造成;抗生素引起的药品不良反应最多。结论:应加强ADR监测及其相关知识的宣传避免或减少其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8.
徐海燕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35):163-164
目的:对本院2008~2010年收集的274例不良反应报告信息汇总分析,了解本院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特点、规律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74例ADR报告中50岁以上者居多(60.95%),女性多于男性,抗菌药物发生率最高,静脉滴注导致ADR发生率最高(76.28%),ADR的症状表现主要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52.01%)。结论:加强对抗菌药、中药注射剂的ADR监测,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加强特殊人群、静脉给药方式和重点药物的ADR监测,确保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9.
江亮  肖律 《中国药房》2012,(2):156-158
目的:探讨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药品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9-2010年收集到的442例有效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42例ADR报告中,涉及药品159种,60岁以上患者发生ADR的比例最高(138例,占31.22%);静脉注射给药引发的ADR最多(349例,占78.96%);最易引起ADR的药物为抗感染药(209例,占47.29%),其次为中药制剂(64例,14.48%);ADR损害类型主要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223例,占50.45%),其次为消化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损害;新的ADR11例,以中药制剂引发的为主;严重ADR32例,以过敏性休克较多(7例,占严重ADR病例的21.88%),其次为肝功能异常和高热。结论:临床应重视和加强ADR监测,合理用药,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我院23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舜莉  盛垚 《中国药房》2010,(38):3624-3626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相关因素,以降低外在因素引发ADR的发生率,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1日~2009年12月25日经ADR监测中心审核的238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238例ADR中,>60岁老年患者达59例(占24.79%);静脉给药引发的ADR最多,有230例(占89.49%);涉及用药品种以抗微生物药为主,有161例(占62.65%);累及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有167例(占63.74%);由不合理用药引发的为15例(占6.30%)。结论:临床应深入开展ADR监测工作,促进合理用药,降低ADR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我院22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娟  杨婉花 《中国药房》2013,(6):543-546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发生特点及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我院2011年1-12月收集的220例ADR报告信息进行汇总、分析。结果:220例ADR报告中50岁以上人群所占比例最大(占62.27%),女性患者发生ADR的概率明显更高,男、女比例为0.71∶l;涉及的药品中,抗微生物药、循环系统药、中成药和中药注射剂致ADR发生率高;ADR表现中,消化系统反应发生率最高(占30.45%);口服给药、静脉给药引发ADR的比例最高。结论:抗微生物药、循环系统药、中成药和中药注射剂是ADR监测的重点药物,应加强特殊人群、静脉给药方式和重点药物的ADR监测,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减少药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6年收集到的137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给药途径、涉及药物种类以及临床具体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以静脉滴注方式给药引发的ADR最多,占总例数的91.97%(126例);抗感染药引起的ADR最多,占总例数的75.91% (104例);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常见,占总例数的71.53%(98例)。结论:应重视ADR的报告与监测。  相似文献   

13.
我院27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8年上报的270例ADR报表按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药品种类、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70例ADR中,男性132例(48.89%),女性138例(51.11%),年龄最小8个月,最大72a,〈10a和〉60a患者人数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静脉滴注发生率较高(51.85%);抗菌药物引起ADR比例最高(58.52%),尤以头孢菌素类多见,其次为中药注射剂(19.26%);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新的和严重的ADR共8例(2.96%)。结论:重视抗菌药物及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加强ADR监测,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总结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12年度上报的163例ADR报告进行分析。结果:163例不良反应共涉及药品12类104种,其中60岁以上人群ADR构成比38.04%;静脉给药ADR构成比66.92%;抗感染药ADR构成比25.00%;皮肤及其附件系统损害ADR构成比39.26%。结论:应进一步加强ADR的监测工作,并逐步提高ADR报告的质量,避免和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以利合理用药。方法对2010年至2011年收集的179例ADR报告病历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179例ADR报告中50岁以上人群所占比例最大,有69例,占38.55%;ADR涉及的药品中,抗感染药物、中药制剂和抗肿瘤药发生率高,各占43.58%,16.20%和13.41%;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发生率最高,占30.73%。结论抗感染药物、中成药和抗肿瘤药是ADR监测的重点药物,医院应加强此类药物的管理和监测,减少药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8-2013年收集的694例ADR报告按患者的年龄、性别、给药途径、用药情况及ADR临床表现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94例ADR报告中,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为主,占73.34%;药品种类中抗感染药引发ADR例数最多(占57.35%),其次为中药制剂(占19.31%);ADR损害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为主(占45.10%),其次为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分别占25.36%和19.02%)。结论:临床应提高ADR监测报告质量,加强抗感染药的合理使用,减少ADR的发生,保障公众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方法对2012~2014年我院收集的27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类频数统计和分析评价。结果老年和婴幼儿是不良反应发生的高发人群,发生率占总人数的52.60%;静脉给药是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给药途径,占77.04%;涉及的药品种类以抗感染药物最多,占52.96%;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和消化道系统损害为主,分别占总数的41.38%和23.79%。结论医务工作者应重点关注老年及婴幼儿用药人群,合理使用药物,加强对用药过程的观察和监护。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促进临床安全、有效和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以医院2012年上报ADR监测系统的454例ADR报告为研究对象,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454例ADR报告中,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分别占58.37%和41.63%;ADR高发于18岁以下和60岁以上患者人群,分别占18.94%和30.84%;静脉滴注给药途径发生ADR比例最高,其次为口服给药途径,分别占70.04%和20.93%;抗菌药物和抗肿瘤药物诱发ADR的比例较大,分别占24.01%和11.67%;ADR主要临床表现为皮疹、荨麻疹、瘙痒等过敏样反应,主要累及皮肤及其附件,占39.21%;绝大部分ADR经相关治疗后能完全治愈或好转,分别占55.73%和42.73%。结论医务人员应加强ADR监测工作,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的临床表现和反应,重视药品的-临床应用管理,提高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减少ADR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特点,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6年收集的1184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汇总分析。结果:1184例不良反应报告中女性多于男性;中老年患者比例较高;经静脉给药引发的ADR,占75.59%;以轻度不良反应为主,其中多数对原患疾病无明显影响(94.51%);抗感染药的报告比例最高;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多见。结论:应重视ADR的监测和ADR知识的宣传,加强药品规范使用的管理,完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