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用X—射线衍射方法测定了不同纺速的PET初生纤维在不同热处理条件下的晶区取向因子及非晶区取向因子,并探讨了它们的关系。实验表明,在低、中速纺时,通过定长热处理生成的晶区其取向因子取决于热处理前非晶区的取向因子,而在非定长热处理时,非昌区先解取向,所生成的晶区其取向因子取决于热处理后的非晶区取向因子;而在高速纺下直接生成的晶区其取向因子取决于纺速,而与热处理方式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2.
 用X-射线衍射、动态力学测定等手段研究了不同拉伸倍数的超高分子量聚丙烯薄膜的力学性能的变化.以X-射线衍射法并基于串联力学模型的假设得到的各样品的表观晶区模量Ecapp约为34-38GPa.样品模量E_b随拉伸倍数增加而逐渐增大,其变化趋势与非晶区取向因子的变化相类似,说明非晶区取向是左右样品模量的重要因素.室温下,69倍拉伸样品的模量为27GPa,约为表观结晶模量的3/4,且其值在-150-160℃的温度范围内没有急剧变化,说明超拉伸明显改善了材料的力学性能及热稳定性.在各拉伸样品中,考虑伸直链结晶生成的可能性,利用并串联力学模型对伸直链结晶的体积分数做了估算,并对X-射线衍射法所得表观结晶模量进行了修正,认为室温下聚丙烯的真正晶区模量约为47GPa.  相似文献   

3.
用X-射线衍射、动态力学测定等手段研究了不同拉伸倍数的超高分子量聚丙烯薄膜的力学性能的变化.以X-射线衍射法并基于串联力学模型的假设得到的各样品的表观晶区模量E_c~(app)约为34-38GPa.样品模量E_b随拉伸倍数增加而逐渐增大,其变化趋势与非晶区取向因子的变化相类似,说明非晶区取向是左右样品模量的重要因素.室温下,69倍拉伸样品的模量为27GPa,约为表观结晶模量的3/4,且其值在-150-160℃的温度范围内没有急剧变化,说明超拉伸明显改善了材料的力学性能及热稳定性.在各拉伸样品中,考虑伸直链结晶生成的可能性,利用并串联力学模型对伸直链结晶的体积分数做了估算,并对X-射线衍射法所得表观结晶模量进行了修正,认为室温下聚丙烯的真正晶区模量约为47GPa.  相似文献   

4.
本文应用计算分峰的原理,用系数不同的不对称高斯函数去分别表征PET纤维的中介态和无取向非晶态的X衍射,并在实验上设法把这两种衍射区分开来,从而建立了能够测算纤维中晶态、中介态和无取向非晶态的相对含量的方法。用这方法研究了高速纺PET拉伸丝在各温度下热处理时的结构,结果表明,纤维的结晶度随热处理温度升高而相应增加,但中介态含量、无取向非晶态含量及许多性质在130—160℃之间出现转折。作者从中介态在热理处时可能发生解取向松驰和发生结晶的综合变化加以解释,DSC的研究结果符合上述观点。  相似文献   

5.
用光学方法研究结晶高聚物的形变和流动过程称为流变光学(Rheo-opties)。通常研究结构用的光学方法与动态力学试验装置相结合,还可观察其动态形变过程中相应的结构变化。 X射线衍射法可以测定高聚物形变过程中晶粒的取向。我们发现:聚乙烯随拉伸程度的增长昌区的取向程度也增加,但晶区的取向滞后于非晶区的取向且随晶区取向的增加其非晶区的取向逐渐松弛。因此,  相似文献   

6.
稀土顺-1,4聚丁二烯结晶度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X-射线衍射强度理论,定义了结晶度计算公式的校正因子,对大角X-射线衍射(WAXD)图谱,按图解分峰法导出了Ln-PB结晶度计算公式。木文所讨论的方法可适用于其它晶性高聚物结晶度计算。  相似文献   

7.
聚苯硫醚纤维的抗张强度与工艺和结构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熔融纺丝法制备出不同结晶度的各向同性聚苯硫醚纤维作为样品,根据密度和声速测定值确定出PPS晶相和无定形相的本征横向声模量E0⊥,c(4.40 GPa)和E0⊥,am(1.99 GPa).利用密度梯度法测定出的结晶度Xc和X-衍射法测定的晶区取向因子fc,按照Samules模型计算出不同牵伸和定型工艺下制备的PPS纤维样品的非晶区取向因子(fam),在此基础上分析PPS纤维抗张强度与牵伸定型工艺参数、结构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PPS纤维的最佳牵伸温度及紧张热定型温度分别在90℃和190℃附近;提高PPS纤维的牵伸温度及紧张热定型温度可以增加纤维的结晶度,在一定范围内对纤维抗张强度的增加有促进作用;但较高的牵伸温度及紧张热定型温度不利于纤维非晶区取向的提高,造成PPS纤维抗张强度降低.牵伸倍数的增加可以有效提高PPS纤维的非晶区取向程度,抗张强度也随着增加.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以X-射线衍射法测定非品区结构的径向分市函数RDF方法,并将其应用于聚苯乙烯(PS)非晶区的结构研究.  相似文献   

9.
PET薄膜非晶区结构的RDF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在低角度范围应用的X射线衍射计算机分峰法扩展到含所有非晶峰的广角度范围,用分离的广角度非晶散射导出径向分布函数(RDF);并通过对取向产生的附加分布函数分析,研究了成膜过程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脂(PET)膜非晶区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对聚(ε-己内酯)(PCL)/聚氧化乙烯(PEO)共混物的相差显微镜、广角X-射线衍射(WAXD)、小角X-射线散射(SAXS)及示差扫描量热计(DSC)等的研究表明,只有当共混物中PCL(或PEO)的含量低于20%时,两组份是相容的.当PCL含量低于20%时,在共混物中形成了PEO片晶和PCL片晶相间堆砌的结晶形态,当PEO含量不超过20%时,PEO则完全以非晶形式混入PCL的非晶区,同时阻碍了PCL的结晶.可见在结晶过程中,相容的两组份对共混体系形态结构的影响却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1.
电沉积非晶态镍磷合金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电化学方法, X射线衍射及电子能谱方法研究了阴极恒电位沉积非晶态镍磷合金镀层,实验结果表明,影响镍磷合金非晶结构的主要因素是镀层中的磷含量,当磷含量大于9%时,镀层具有良好的非晶结构,镀层中镍和磷主要以元素态形式存在,磷的析出具有诱导共析特点。  相似文献   

12.
本文用界面缩聚法合成聚对氧化偶氧苯酚酯系列热致性液晶高分子。并用DSC,X-光衍射和偏光显微镜对其结构和液晶相进行了表征与研究。观察液晶态织态结构,计算液晶态时分子链间距,并观察聚合物取向液晶态的结晶结构。  相似文献   

13.
David Sayre及其合作者首次得到了非晶样品的衍射图。他们的革命性的功绩在于能得到不可能结晶的大量物质的衍射图 ,这些非晶体可以是从细胞到个别蛋白质分子的任何材料 ,并且可得到超高分辨率衍射图。他们首次得到的是一批微小的金粉的衍射图 ,分辩率为 75nm,虽然这比不上晶体样品 X-射线衍射的分辩率 ,但已经比最好的光学显微镜的分辩率高。要从单个分子获得足够多的衍射数据 ,需要比现在所用的 X-射线亮几十亿倍的新的 X-射线。非晶体的X-射线衍射图@万家义  相似文献   

14.
X-射线衍射法测定尼龙1010结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X-射线散射强度理论,使用图解多重峰方法对尼龙1010三个结晶峰及非晶峰的衍射强度进行校正,首次导出了尼龙1010结晶度计算公式,所得结果与密度及量热测定结果具有很好可比性。  相似文献   

15.
用红外光谱研究了纺速对PET纤维结晶度和取向度的影响。发现PET纤维的结晶度和取向度随纺速的增加而增加,且结晶度和取向度与纺速的关系曲线的斜率都在纺速3300m/min处出现明显改变。表明纺速低于3300m/min的纤维随纺速增加以增加纤维的取向度为主,而高于3300m/min的纤维则以增加结晶度为主。认为纺速为3300m/min的PET纤维中中介态趋于饱和,因而易于诱发结晶。X-射线衍射与DSC测试结果均与此相符。  相似文献   

16.
借γ射线预照射法将丙烯腈接枝到高取向的聚丙烯上。获得了该接枝共聚物的X射线衍射图,比较了接枝后取向和取向后接枝的差别,指出取向后接枝系统处于准稳定态,有利固定高分子的取向。  相似文献   

17.
天然橡胶/聚乙烯共混体相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工作首先对橡胶/聚乙烯共混体系的相容性进行了计算,推测聚乙烯的非晶部分和橡胶间有一定的互容性,提出了橡胶和聚乙烯相互作用模型。然后用动态力学方法、有效网链密度测定、密度测定和广角X-射线衍射方法对天然橡胶分别未交联和交联的天然橡胶(NR)/低密度聚乙烯(LDPE)共混体系的相容性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LDPE非晶部分和NR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渗透。  相似文献   

18.
X-射线法测定间规-1,2聚丁二烯结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X-射线衍射强度理论和高聚物两相模型概念,对沿用的作图法计算结晶度的公式进行了修正,求出间规-1,2聚丁二烯(St-1,2 PB)四个主要衍射峰的校正因子,从而导出了St-1,2 PB的结晶度计算公式。用所给公式计算的结晶度数值与用密度梯度法测得的结晶度数值相比,结果是满意的。  相似文献   

19.
采用混合晶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及小角散射、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γ-射线辐照对溶液生长聚乙烯单晶的影响,表明γ-射线辐照在单晶的规则折叠区也引起了不可忽视的结构缺陷或畸变。  相似文献   

20.
双轴取向PET薄膜结晶、织构与超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家 《高分子学报》1990,(6):724-733
二类市售12μPET薄膜,即平衡膜与强力膜,应用作者提出的FRS-XRSA与传统的PF以及SAXS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结构研究。从而获得了有关这些薄膜的结晶、织构与超结构的重要信息与参数,例如:结晶度、晶粒度、(Akl)晶面取向分布全貌与平均取向因子、长周期、晶区尺度、非晶区尺度及电子密度经向分布函数等。这些结构的信息既记录了加工的工艺过程,又对薄膜的各种重要物性,如力学、光学、热学、化学和表面等性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二类薄膜均可归属于(MT,100)共面、c-晶轴M、T双轴取向的平衡膜或非平衡膜。最后应指出,X-射线法是研究择优取向聚合物结晶、织构与超结构的极为重要的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