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大气压下介质阻挡放电的发射光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大气压下气体介质阻挡放电的微观机理,利用Maya2000-pro光谱仪采集了气体介质阻挡放电的发射光谱,分析了介质阻挡放电型低温等离子体反应器的放电参数、气体体积流量和气体组分对发射光谱强度的作用规律,并依据气体放电发射光谱研究了放电空间的活性物质和氮气氩气混合气的放电机理.结果表明:大气压下氮气放电会产生第2正带系的跃迁辐射光谱;氮气放电的特征谱线强度随激励电压峰峰值与放电频率的升高而增大;氮气放电的激发态物质种类不随放电参数的改变而改变;在放电功率不变的情况下,特征谱线强度随气体体积流量变化不明显;氮气氩气混合气放电时,观察到明显的潘宁效应,且气体放电的击穿电压峰峰值随混合气中氩气体积分数的升高而下降.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低温等离子体处理挥发性有机物(VOCs),采用介质阻挡放电的形式对甲苯(C_7H_8)废气进行降解,研究放电功率、气体流量等对甲苯去除率和反应能量效率的影响;同时,探讨臭氧的产生对反应过程的影响,并采用光谱法对等离子体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增加放电功率和等离子体的能量密度,降低气体流量,可以使甲苯去除效率提高,但反应的能量效率逐渐降低,反应过程中的能量损耗增加;反应过程中生成臭氧的浓度与甲苯去除率呈正相关性,臭氧的产生与甲苯降解同步进行,促进臭氧的分解有利于甲苯降解;氧等离子体特征谱线由O_Ⅱ谱线、O_Ⅲ谱线和O_Ⅳ谱线辐射共同组成,并且强度随功率增大而加强.  相似文献   

3.
设计了一种闭式等离子体发生装置,采用射频电感耦合方式,以氩气为工作气体,在封闭式腔体低气压环境下进行放电实验。利用发射光谱法,测量了密闭腔体侧面方向的Ar谱线数据,研究了等离子体电子激发温度和电子密度随空间位置的分布规律以及不同射频功率对电子激发温度和电子密度的影响。等离子体中电子激发温度的变化通过玻尔兹曼斜率法进行分析,电子密度的变化则通过分析Ar原子750.4nm谱线强度变化获得。实验结果表明,该发生装置能够产生均匀持续的等离子体层,等离子体中电子激发温度约为9 500K。等离子体电子密度和电子激发温度随着输入射频功率的增加而增大,但变化幅度在减弱;当足够的输入功率时,等离子体层参数随位置的变化幅度较小。  相似文献   

4.
采用发射光谱技术,研究了C2F6、C4F8气体的双频电容耦合放电等离子体中F、CF2基团密度以及F/CF2强度比随高频功率、低频功率、放电气压的变化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在双频电容耦合放电等离子体中,高频功率、低频功率、放电气压的改变,使C2F6或C4F8等离子体中出现不同分解过程,这种对气体分解反应的选择性为实现双频等离子体刻蚀薄膜的精确控制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5.
对低功率氩微波等离子体炬中Ar和一些分子组分的发射特性进行了研究。详细考察了Ar谱线和一些分子谱带的大时强度随观测高度的变化及微波前向功率、载气流量等因素对OH,NH和N_2带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介质阻挡放电过程中,由于离子对电极表面不断轰击产生热量,电极温度会有所升高,放电光电特性也会随之变化.通过改变外加电压和等离子体放电时间发现,电极温度随着外加电压的增加和等离子体放电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并且高压电极的温度比接地电极的温度增加得更快.延长等离子体放电时间发现,输入功率、放电脉冲数目和光谱谱线相对强度都在上升,电流峰值却在下降.所得研究结果为今后介质阻挡放电光电特性研究提供了时间上的参考性,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7.
讨论了用多普勒效应测量气体放电等离子体温度的光谱诊断方法。通过直接探测来自等离子体的辐射光 ,进行光谱分析 ,从而获得多普勒效应谱线的轮廓 ,以此来间接地测量等离子体的温度。结果表明 :多普勒效应的光谱诊断方法是测量高温、高密度气体放电等离子体温度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强电离放电等离子体洗消沙林模拟剂DMMP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强电离放电等离子体对沙林的模拟剂甲基磷酸二甲酯(DMMP)进行处理,通过试验考察pH值、放电气体流量、放电功率、放电室压力、等离子体流量等因素对DMMP处理效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碱性条件下DMMP的降解效率要高于酸性条件下的降解效率,酸、碱性条件下DMMP的降解分别符合零级和一级反应动力学特征;DMMP降解效率随着等离子体体积流量和放电功率的增加而上升;随着放电气体流量和放电室压力的增加,DMMP的降解效率先上升后下降;在最佳反应条件下50 mg/L的DMMP水溶液可以在7 min内被完全降解.  相似文献   

9.
使用高分辨的等离子体发射光谱系统(OES)研究了射频驱动的容性耦合Ar等离子体的空间光谱分布特性.实验结果表明,等离子体发射强度的空间分布对压强、频率和放电腔体的结构有很强的依赖关系.边界效应(如电报效应、趋肤效应等)使得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在电极边缘附近具有强的光谱强度,从而使得200 mm范围内等离子体的不均匀性高于100 mm范围内的情形;驻波效应的存在导致在反应器中心位置出现一个中等强度的谱峰;另外,由于射频波可以在介质板中传播,上极板覆盖有介质情况下的等离子体的不均匀性要高于无介质覆盖的情形.  相似文献   

10.
CCD光谱仪诊断低温微波等离子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智能化CCD光谱仪进行微波(2450MHz)激发的低温等离子体的发射光谱诊断,测量了不同放电功率、流量和压强下的H_α,H_β,H_γ谱线的强度,结果与双探针法一致。  相似文献   

11.
SiCl_4-H_2沉积多晶硅薄膜过程中放电功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SiCl4 和H2 为气源 ,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技术 ,以 3 5 s的速率生长出了晶化度为 75 %的优质多晶硅薄膜 .着重分析放电功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 :随着功率的增大 ,薄膜沉积速率基本上线性增大 ,之后有减小的趋势 ;薄膜晶化度随功率的增大而减小 ;功率较大时 ,晶粒密度也大 ,且比较均匀 ,但晶粒尺寸较小 ,功率较小时 ,大尺寸的晶粒明显增多 ,但仍有较多的小晶粒存在  相似文献   

12.
设计一种针-板型介质阻挡放电装置,在大气压下以空气/氩气混合作为工作气体,研究了在混合气体流动和不流动2种情况下介质阻挡放电的光电特性.利用玻尔兹曼法计算氮分子振动温度(Tv)和谱线相对强度比值法计算电子激发温度(Texc),实验结果表明:输入功率(P)和Tv随外加电压(Ua)增加而增大,而Texc随Ua增加有减小的趋势;当Ua一定,气体流动时,P变大,Texc变小,而Tv基本不变.通过对高能电子与工作气体发生非弹性碰撞进行定性解释,对于大气压等离子体动力学行为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针对含煤体瓦斯放散磁效应特性,建立瓦斯放散磁效应实验系统,测试磁化与未磁化煤样瓦斯放散过程,研究恒定磁场对煤样放散瓦斯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放散初速度较小(f值越大),磁化后煤样瓦斯放散有明显减小趋势;放散初速度越大(f值越小),磁化后煤样瓦斯放散略有增大的趋势;且两者的变化程度都受磁化时间的影响,在撤掉磁场时Δp并未回落至初始值,并保持一定的时间记忆效应。其机理是f值大的煤样,磁化后b值减小,随着压力的升高,磁化后煤样的表面能降低值都小于未磁化的煤样,说明在加磁后煤体吸附容纳瓦斯的空间减少使得吸附量减少,产生的瞬时瓦斯压力梯度降低,从而使得瓦斯的放散初速度降低,而对于坚固性系数f值小的煤样有相反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4.
单电极尖端放电等离子体NOx还原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新型低能耗N2-NO系统单电极尖端放电等离子体NOx还原试验系统,得到了对实际多电极放电等离子体NOx脱除有指导意义的还原特性.在建立N2-NO系统单电极尖端放电等离子体NO还原试验系统的基础上,以电极极间电压表征电场物理特性,尖端距离表征电极几何特性,得到了电场物理特性及电极几何特性对活性N原子产生及脱硝率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脱硝率随尖端距离的增大而先增后减,随极间电压和气体停留时间的增大而增大,尖端距离是决定电极之间的电场强度和气流停留时间的关键几何变量.利用活性N原子的产生条件解释了放电外轮廓直径及电场强度随尖端距离变化的消长规律.  相似文献   

15.
微波消解-MPT-AES法测定东北野生红蘑中金属元素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野生红蘑为纯天然绿色食品,营养价值高,富含多种微量元素,采用微波消解技术消解野生红蘑,利用微波等离子体炬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野生红蘑中的Ca、Na、Fe、Zn、Cu的含量。考察了野生红蘑的最佳消解条件、各元素测定条件及硝酸和共存元素对测定的影响。加标回收率在99.9%~101.3%之间。结果显示,东北野生红蘑中Fe含量最为丰富为2351μg/g,Cu含量最少为5.1μg/g。  相似文献   

16.
设计一款以丙烷为燃料,适用于燃气干衣机的半预混旋流燃烧器.采用实验测量与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不同燃气流量和挡环高度对其CO排放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工况中,燃气流量增加使一次空气系数下降,CO生成速率上升,故增加燃气流量后CO浓度升高;挡环主要影响燃烧器头部周围二次空气流场和火焰温度场,增加挡环高度后燃气空气混合程度上升,烟气温度升高;当燃气流量为0.207 m3·h-1,挡环高度分别为3,11,16 mm时,CO的实测体积比折算值分别为319,242,199 cm3·m-3,因此,增加挡环高度后CO减排效果明显.模拟结果显示:当燃烧器挡环高度为20 mm时,CO的排放量最低.  相似文献   

17.
记录并标识了氩气微波电子回旋共振(ECR)等离子体在可见光区的发射光谱谱线;测定了氩原子谱线和离子谱线强度随微波功率和氩气气压的变化关系。指出随着微波功率的增加,原子谱线和离子谱线强度均增加并且呈现饱和趋势。  相似文献   

18.
为了实现二氧化碳向一氧化碳的转化,在等离子体辅助下利用这个装置进行了二氧化碳、煤和水蒸气的共处理研究.研究了磁场电流、二氧化碳流量和电弧的输入功率对气体产量的影响,同时,用可见发射光谱对电弧等离子体进行实时诊断.结果表明,H2和CO的产量随着电弧输入功率和二氧化碳流量的增大而增加,同时,H2,CO,CO2和O2的产量随着磁场电流的增大出现一个最大值.在气体产物中,H2和CO的体积百分含量介于83.0%~86.0%之间,而CO2的体积百分含量低于4.0%,与此同时,随着实验参数的变化,CO2的转化率介于78.9%~88.6%之间.对可见发射光谱的分析表明,H2或者CO的产量随着CH自由基或者CCO^+离子峰强度的增大而增加.由此可见,H2和CO是通过CCO^+离子和CH自由基这些中间体生成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超声雾化进样,以水冷凝和浓硫酸吸收结合去溶,以常压低功率Ar微波等离子体炬为激发源研究了汞的测定,讨论了各种实验条件对汞发射强度的影响,给出了方法的检出限、精密度和线性范围,并将其用于实际样品和标准样品分析,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0.
脉冲电晕等离子体净化有机污染物甲苯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脉冲电晕等离子体技术净化有机污染物甲苯进行了实验研究,考察脉冲成形电容、脉冲峰值电压、脉冲频率、气体流量、气体入口质量浓度等因素对净化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成形电容有一最佳值;净化效果随峰值电压、脉冲频率增大而升高,随气体流量、进口质量浓度增大而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