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1 毫秒
1.
采用化学成分、电子显微镜、金相组织和硬度等分析方法,对运行过程中发生断裂的铁路机车52CrMoV4弹簧断裂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弹簧加热成型过程中局部产生过热组织,导致其淬火产生裂纹,是铁路机车用弹簧早期疲劳断裂的主要原因,提出了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
刘锦燕  陈兴元等 《攀钢技术》2002,25(4):23-25,32
通过失效分析,弄清了烧结机振动筛弹簧疲劳断裂和弹性过早松弛的原因,评估了同一批未用弹簧的实物质量。结果表明,弹簧疲劳断裂是由表面原始的微裂纹造成,弹簧弹性过早松弛是组织不良和严重脱碳的结果。未用弹簧既存在组织不良也存在表面裂纹。  相似文献   

3.
徐永进 《江苏冶金》2006,34(3):10-13
对断裂弹簧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硬度测试、金相检验以及断口的宏观及微观分析。结果表明,该弹簧属脆性疲劳断裂失效,并提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4.
通过宏观检验及扫描电镜分析、化学成分分析、金相分析等方法,对60Si2Mn钢弹簧疲劳试验断裂的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弹簧在进行疲劳试验时出现早期断裂现象是由于弹簧表面存在擦伤部位,使其表面产生马氏体的硬化层组织,其脆性较大;使弹簧在疲劳试验时受到交变应力作用下,易在此处萌生微裂纹,最终导致弹簧断裂。  相似文献   

5.
为了找出材质为55CrSi的阀门弹簧的断裂原因,采用光电直读光谱仪、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该弹簧断裂处进行了化学成分、宏观、微观等分析。结果表明:该弹簧的断裂属于疲劳断裂,由弹簧表面磨损和表面脱碳引起。  相似文献   

6.
郑国昱 《特殊钢》2015,36(3):54-56
Φ16 mm 60Si2CrVAT弹簧钢(/%:0.58C,1.76Si,0.66Mn,0.010P,0.005S,1.15Cr,0.15V)生产流程为转炉-LF-VD-220 mm×300 mm连铸-轧制-退火工艺。弹簧制造主要工艺为冲床下料-中频感应加热-热卷簧-余热淬火(890~870℃,油冷)-530℃电阻炉回火-打磨-抛丸-预压缩。分析了Φ16 mm K6弹簧在疲劳试验过程62万次发生断裂(标准要求≥300万次)的原因。结果表明,弹簧支撑圈与工作圈之间在点接触产生的硌伤而导致应力集中是弹簧早期疲劳断裂的主要原因,同时弹簧局部存在异常下贝氏体也对弹簧疲劳寿命产生了不良影响。通过改进制簧工艺,包括保证支撑圈几何尺寸和弹簧淬火温度,防止弹簧疲劳试验时发生局部点接触等措施,使60Si2CrVAT钢弹簧的疲劳试验寿命≥300万次。  相似文献   

7.
通过总结弹簧钢丝疲劳断裂的实例及弹簧疲劳断裂的主要形式,分析了造成碳素弹簧钢丝疲劳断裂的主要原因,从表面脱碳、钢丝表面损伤、夹杂物、钢丝残余应力4个方面进行研究,分别提出针对性的措施,并通过试验进行验证。四大因素的确定和改善措施的制定使生产实际中钢丝疲劳性能得于改善。  相似文献   

8.
某厂生产的钢板弹簧在台架疲劳试验中发生早期断裂失效,为了找出其失效原因并制定防止断裂失效的预防措施,通过宏观观察、扫描电镜、金相检验等方法对断裂钢板弹簧进行了失效分析。结果表明:断裂发生在板簧紧固处附近,断口起源于板簧喷丸面;断口区域有明显的贝纹线特征,该断裂属于疲劳断裂;弹簧扁钢局部发生过热,出现组织晶粒粗大和全脱碳等异常组织。通过降低加热温度和减少在加热炉内高温段的停留时间,选择合适的加热速度,并控制炉内气氛等措施,可减少甚至避免热处理过程中局部过热造成的板簧早期断裂失效。  相似文献   

9.
采用电子显微、能谱微区成分、金相组织和显微硬度等分析方法,对工程机械用Φ47mm弹簧试车过程中断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弹簧磨削异常导致磨削表面二次淬火产生脆硬马氏体层是弹簧断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姚文林 《有色冶金节能》2012,28(5):39-40,49
从设备管理与维修方面,阐述了冷却机筒体受力方面产生偏移,大齿圈连接件弹簧板受力不均,弹簧板疲劳变形、断裂,导致传动系统产生异常的原因,提出了采取的维修及调整措施.  相似文献   

11.
轿车螺旋悬挂弹簧用钢的研究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惠卫军  董瀚  高惠菊  马瑞卿 《钢铁》2002,37(10):43-47
从冶金生产工艺、微观组织、拉伸和冲击断裂行为、疲劳断裂机制及弹减抗力等方面对引进轿车中应用较多的螺旋悬挂弹和钢50CrV4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回火温度升高,试验钢的强度和硬度降低、塑性和韧性增加;对试验钢断裂行为的分析表明其对应力状态和应变速率敏感,在中温回火后具有较高的抵抗动态变形和断裂的能力;试验钢对表面缺陷和表层硬性夹杂物敏感;中温回火后由于具有细小的微观组织和碳化物,因而具有较好的弹减抗力。通过改进冶金生产工艺、热处理和弹簧加工工艺生产的螺旋悬挂弹簧满足引进轿车的要求,已批量生产。  相似文献   

12.
龚桂仙 《钢铁研究》2001,1(1):51-53,61
应用金相宏观,微观分析方法对125t吊车主梁断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大梁是因焊接裂纹而引起的疲劳断裂。  相似文献   

13.
摩托车前叉立管断裂现象的失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个绍采用金相分析和SEM分析方法,结合宏观组织观察、化学成分分析、力学性能测试等手段.对摩托车前叉立管断裂现象进行了失技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前叉立管在周期应力作用的环境中使用.非常容易形成疲劳裂纹,由此导致了摩托车前叉立管的断裂现象。  相似文献   

14.
某舰船用电液伺服阀中的关键零件弹簧管系用国产QBe2铍青铜棒料加工制成,设计寿命为1000小时,但在调机过程中仅运转了十几小时即发生断裂事故。在采用扫描电镜对失效弹簧管进行断口观察,并采用金相方法对失效零件及所用的铍青铜棒材进行全面分析后,本文认为该弹簧管的断裂性质属低应力脆性疲劳破坏,与加工不良以及棒料中存在呈长条状β相有直接关系。文中还就避免产生类似事故的若干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采用35SiMnvB为原材料制做的铁轨弹簧扣件在安装后出现延时断裂。采用化学、金相、扫描电镜分析,发现安装的弹簧耐腐蚀性较差,出现磨损与吸氢。断裂的原因为氢脆导致的延迟断裂。  相似文献   

16.
通过电子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分析,发现60Si2Mn弹簧扁钢疲劳断裂的主要原因是用户加工工艺不当,成品板簧表面有全脱碳;材料内部存在带状铁素体有害组织;部分材料内存在大颗粒夹杂物。  相似文献   

17.
对首钢65Mn弹簧盘条在拉拔过程中的断裂问题进行了探讨,通过观察分析不同形态的断口发现.杯锥状断裂、齐平状断裂和表面横裂是盘条在拉拔过程巾断裂的主要形式,盘条中的中心残余缩孔、大型夹杂及表面缺陷等是导致65Mn弹簧盘条断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机器中的某些另构件有时因受到周期性变化的负荷作用而发生严重的疲劳断裂损坏事故。针对这个问题本文特介绍一种利用断裂力学方法来监视零构件裂纹的扩展,以避免零构件因疲劳而发生断裂事故。 经典的分析方法,诸如S—N曲线及古德曼图,主要是依据对破损事例的统计资料来预测零件的疲劳寿命。这种预测经证明充其量只不过是一种估计,因为它们的准确性局限于疲劳试验中所得到的参数。  相似文献   

19.
55Cr3钢轿车稳定杆疲劳断裂失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电子显微分析、金相组织分析和显微硬度分析等方法,对55Cr3钢轿车稳定杆疲劳试验过程中断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发生断裂的稳定杆表面存在明显凹坑,导致其在疲劳试验过程中引起应力集中,是稳定杆发生早期疲劳断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李金玉  康杰  苏孺  李栋 《河北冶金》2023,(4):18-21+48
以一种新型冷作模具钢HYC1MOD为研究对象,通过三点弯曲疲劳试验研究了其高周疲劳性能,结合残余应力演变和断口形貌分析探讨了其断裂损伤机制。结果表明,新型冷作模具钢HYC1MOD的疲劳极限为393.75 MPa,疲劳寿命与应力幅之间的关系式为△σa=2 078.22-336.73 lgNf。疲劳断裂模式为脆性断裂,疲劳裂纹主要起源于大尺寸含Cr碳化物。随疲劳周次的增加,裂纹源处的残余应力一直表现为压应力,且变化平缓,只在最终断裂时快速降低,这表明新型冷作模具钢HYC1MOD的疲劳裂纹一旦形成就快速扩展导致断裂失效,与其脆性断裂的模式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