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微囊化胰岛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微囊化大鼠胰岛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小鼠的疗效。方法将糖尿病小鼠随机分为三组:生理盐水注入组、未囊化胰岛细胞移植组和微囊化胰岛细胞移植组。将生理盐水、纯化大鼠胰岛细胞和囊化大鼠胰岛细胞分别移植于三组糖尿病小鼠腹腔。结果分离的胰岛细胞对刺激反应良好,微囊化和未囊化胰岛细胞移植后均可纠正糖尿病小鼠的高血糖状态,但微囊化胰岛细胞移植组可维持正常血糖水平更长时间。结论微囊化胰岛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小鼠具有良好的效果,微囊具有较好的免疫隔离作用。  相似文献   

2.
胰腺组织的移植,包括胰腺器官(胰腺)和胰岛细胞(胰岛)移植,已经被公认为是治疗1型糖尿病的一个临床选择。成功的胰腺或胰岛移植相对于传统的外源性胰岛素注射疗法来说,可以达到一个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血糖控制水平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而且还不会出现胰岛素疗法经常出现的严重的低血糖反应。两种类型胰腺组织的移植,都可以有效的降低严重低血糖的事件发生。而且胰腺移植已经被证实可以长时间使血糖保持一种持续正常稳定的状态。对于接受胰腺移植的糖尿病患者,其优点是血糖可以很好的得到控制;但同时也。面临着出现手术以及移植后并发症的风险。与胰腺移植相比,成人胰岛细胞移植更加安全,手术简捷,并发症极少,并可多次重复进行;其更加吸引人的地方是它创伤性更小。而且。通过移植前的特殊培养.未来有望实现脱离免疫抑制剂的胰岛移植。不足之一是胰岛移植往往不能使血糖控制在一个稳定的水平,这一点对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往往又是必须的。另外,胰岛移植又使接受移植的患者不得不承受免疫抑制治疗带来的一系列不良反应。尽管新近的发展已使胰岛移植后脱离胰岛素治疗的比率有了很大提高.但是如何使移植物保持更长时间的活力和功能以更好的控制血糖,今后还有很多的事情要我们去做。本文将就近些年胰岛移植的一些相关内容做一简要综述,以期能给临床及科研工作者带来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微囊化大鼠胰岛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小鼠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观察微囊化和未囊化大鼠胰岛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小鼠的疗效。选用SD大鼠经胆总管原位灌注胶原酶液,分离消化胰腺组织,用淋巴细胞分离液(Histopaque-1077)纯化胰岛细胞,将微囊化和未囊化大鼠胰岛细胞移植于糖尿病小鼠腹腔。分离的胰岛细胞对刺激反应良好,微囊化和未囊化胰岛细胞移植后均可纠正糖尿病小鼠的高血糖状态,但未囊化胰岛细胞移植组只能维持血糖正常2~3d,而微囊化胰岛细胞移植组可持续降低血糖30d以上。微囊化胰岛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小鼠具有良好的效果,微囊具有较好的免疫隔离作用。  相似文献   

4.
实验研究证明,胰岛移植不仅能纠正实验性糖尿病动物的代谢异常,并能防止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和发展,因此,对胰岛移植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我们自1983年开始,用大白鼠进行胰岛移植的实验研究,初步取得成效,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微囊胰岛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综述了微囊胰岛移植治疗糖尿病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胰岛分离、纯化、微囊化方法及海藻酸钠-聚赖氨酸-海藻酸钠微囊胰岛的体外研究与动物试验,对微囊胰岛体现内外功能进行了较全面的评价。展望了微囊胰岛的发展方向。作认为微囊胰岛移植有望应用于临床治疗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相似文献   

6.
本文综述了微囊胰岛移植治疗糖尿病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胰岛分离、纯化、微囊化方法及海藻酸钠-聚赖氨酸-海藻酸钠微囊胰岛的体外研究与动物试验,对微囊胰岛体内外功能进行了较全面的评价。展望了微囊胰岛的发展方向。作者认为微囊胰岛移植有望应用于临床治疗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在供体胰腺的获取与处理、胰岛的分离与纯化、新型免疫抑制剂的应用等领域不断取得突破,胰岛细胞移植已经公认为是一种治疗1型糖尿病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胰岛细胞移植治疗的理想目标在于获得比目前治疗方案更符合生理的代谢控制,便患者摆脱对胰岛素的依赖,并保持移植物长期有功能存活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然而,大量的临床试验表明目前的胰岛移植治疗糖尿病方案仍然存在较多难题,距离临床推广应用仍需时日。本文简要介绍了胰岛细胞移植的历史,并对胰岛分离技术、移植程序、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异种胰岛细胞移植、干细胞移植、基因技术在胰岛细胞移植中的应用、羊膜上皮细胞移植、胰岛细胞移植所面临的挑战及将来发展方向等方面作了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8.
胰岛移植会导致全部或部分的原有血管系统的丢失,这意味着移植胰岛的血管系统依赖于移植器官的微血管。动物实验证实胰岛移植能永久治愈糖尿病,而临床的胰岛移植试验却广泛地受挫,只有少数报道移植后患者能保持良好的胰岛功能。近年来,应用Edmonton方案的人体胰岛移植,通过增加移植胰岛的数量[13000胰岛当量(IEO)/kg体重]、使用新的免疫抑制剂及门脉移植,可以带  相似文献   

9.
张梅  刘超  刘翠萍  覃又文  董凌燕 《现代免疫学》2005,25(3):248-250,252
分别将游离胰岛和微囊化胰岛移植于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肾包膜下及腹腔内,在实验终点取各组大鼠脾细胞,采用混合胰岛淋巴细胞培养方法及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IL-2和IFN-γ含量,观察胰岛移植后大鼠脾脏T淋巴细胞对同种异体胰岛的应答能力。结果表明,微囊化胰岛移植组糖尿病大鼠和游离胰岛移植组糖尿病大鼠胰岛有功能存活时间分别为>6周和(6.6±2.07)d。微囊化胰岛移植组的刺激指数(SI)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游离胰岛移植组SI和IL-2、IFN-γ活性显著高于微囊化胰岛移植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可见海藻酸钠-氯化钡微囊化胰岛可明显延长同种异体移植物的存活时间,在体外混合胰岛淋巴细胞培养反应体系中表现为免疫低应答性,具有较好的免疫隔离作用。  相似文献   

10.
成人睾丸支持细胞分离方法的建立及在胰岛移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成人睾丸支持细胞简便高效分离方法,并应用于胰岛移植。方法:A组采用胰蛋白酶、DNA酶、胶原酶、透明质酸酶一步消化法;B组采用胰蛋白酶和DNA酶第一步消化,胶原酶和透明质酸酶第二步消化;C组采用胰蛋白酶和DNA酶第一步消化,透明质酸酶第二步消化,胶原酶第三步消化。采用形态学观察和免疫组化鉴定支持细胞;MTT法和流式细胞术(FCM)测定3组支持细胞的活性和纯度;Western blot检测3组支持细胞Fas-L的表达;比较3组支持细胞与胰岛共移植至糖尿病鼠的效果。结果:经鉴定,分离的细胞具有支持细胞的特征;方法A和B分离的支持细胞数量较多,方法B和C分离的支持细胞杂质较少;MTT法检测结果显示,B组支持细胞活性显著高于A组和C组(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B组支持细胞Fas-L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A组和C组(P0.05);FCM检测3种方法分离的S支持细胞纯度分别为(85.2±1.8)%、(92.3±2.5)%、(93.1±2.6)%,B组和C组的支持细胞纯度显著高于A组(P0.05);将3组支持细胞与胰岛共移植至糖尿病鼠模型肾包膜下,B组胰岛移植物存活时间显著高于单独胰岛移植组和A、C两组(P0.05)。结论:采用两步消化法能够获得纯度和活性较高的支持细胞,其与胰岛共移植能够显著延长移植物存活。  相似文献   

11.
胰岛移植是一种有望彻底根治糖尿病的治疗方法,但异体移植排斥反应是造成胰岛移植失败的重要原因。目前普遍认为,解决异体移植排斥反应的关键在于诱导受体对供体的细胞、组织或器官产生免疫耐受。对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来说,了解胰岛移植领域诱导免疫耐受研究较多方法及其机制很是重要。  相似文献   

12.
背景:胰腺干细胞可在体外维持胰岛的结构,减少胰岛细胞坏死及凋亡,延长胰岛的体外存活时间,保护胰岛的活性。 目的:探索胎鼠胰腺干细胞与胰岛共移植体内保护移植胰岛,提高胰岛移植疗效的可行性。 方法:将成年大鼠35只随机等分为联合移植组、单独胰岛移植组、单纯胰腺干细胞移植组、模型组及对照组,前4组均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柠檬酸盐缓冲液建立糖尿病模型。联合移植组、单独胰岛移植组、单纯胰腺干细胞大鼠分别在左侧肾包膜下移植分离纯化孕16 d SD大鼠胎鼠胰腺干细胞和/或成年SD大鼠胰岛。 结果与结论:联合移植组大鼠移植后5 d内血糖可降至正常,血浆胰岛素达到正常水平,胰岛存活时间(18.2±2.4) d;单独移植组大鼠血糖可于移植后1周内降至正常,胰岛存活时间(14.4±2.1) d;两组胰岛存活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而其他组糖尿病大鼠血糖均未能降至正常范围。说明胎鼠胰腺干细胞与胰岛共移植可延长胰岛体内存活时间,保护胰岛功能,提高移植疗效。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3.
胰岛干细胞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胰岛干细胞移植是治疗糖尿病的一条新途径,它可避免胰岛移植治疗糖尿病所面临的胰腺供体匮乏及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而产生严重副作用的问题。本文将对有关胚胎干细胞及成体干细胞诱导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胰岛干细胞的分子标志,及胰岛干细胞的临床应用做一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14.
背景:胰岛移植到糖尿病小鼠不同部位影响胰岛移植成功率。 目的:比较糖尿病小鼠小网膜、肾被膜和腋窝3个部位胰岛移植效果,探索一个更理想的移植部位。 方法:应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纯化BALB/c小鼠胰岛;将胰岛移植到造模成功的糖尿病C57BL/6小鼠,按照不同的移植部位小网膜、肾被膜和腋窝进行对比观察。 结果与结论:分离纯化后获得高纯度胰岛,每只供体可获得胰岛(102±4)个,并具有良好生物活性;胰岛移植到糖尿病小鼠小网膜、肾被膜和腋窝3个部位后,均能降低血糖至正常范围,移植到小网膜与肾被膜的血糖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但均低于腋窝血糖值(P < 0.05)。移植后第7天,苏木精-伊红染色见小网膜部位移植胰岛形态基本完整,肾被膜部位移植胰岛形态不规则,腋窝部位移植物胰岛完全被破坏,伴炎症细胞浸润,小网膜和肾被膜降血糖效果优于腋窝。说明小网膜血供充足容量大,能够接纳较大体积的移植物,可能作为胰岛移植的理想部位。  相似文献   

15.
胰岛移植能够纠正DDM的高血糖并减少糖尿病相关并发症,临床广泛应用将造成尸源性胰腺供体严重不足,动物来源的胰岛将成为今后胰岛的主要供源.异种移植的最大障碍是移植排斥反应,目前控制异种胰岛移植的免疫抑制治疗无法在临床推广.啮齿动物实验研究证明异种胰岛移植不需要长期重度免疫抑制治疗就能获得生存;杂交系动物实验研究提示异种胰岛移植的临床应用是可行的.随着对大动物杂交种系间异种移植排斥机理和动物病原体传播能力的深入了解,异种胰岛移植将进入临床.  相似文献   

16.
背景:胰岛移植是治疗胰岛素敏感的1型糖尿病患者的有效方法。 目的:调查与评估中国胰岛移植治疗1型糖尿病的现状及面临的困境。 方法:从中国当代医学期刊目录数据库中检索并分析1980-01/2008-12发表的有关胰岛移植的文章,解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数据库中2002/2008有关胰岛移植的课题资助数据,评估国内胰岛移植的临床及基础研究现状。 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有关胰岛移植的文章340篇,包括基础研究165篇(48.5%),临床研究45篇(13.2%),综述性文献130篇(38.2%)。绝大多数研究是经济发达地区完成的,爱得蒙顿方案对中国胰岛移植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胰岛移植课题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然而,中国胰岛移植的发展依然面临供体缺乏、器官捐献系统尚未完善、资金短缺等困难。  相似文献   

17.
胎胰腺胰岛移植应用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探讨移植胎胰的适宜方法、适当的重量及其胰岛功能状况。方法解剖观测3-10月龄胎胰各30例。用免疫组化胰岛素显色光镜观测胎胰岛形态。电镜观察胎胰岛各细胞结构和分泌状况。移植0.8-2g带血管胎胰于大网膜治疗1型糖尿病10例。于肝门静脉系以外,腹肌表面移植0.5-2g胎胰碎块治疗2型糖尿病15例观测不同重量胎胰的疗效。结果胎胰重为其体重的0.08%。切取时宜按胎胰在腹后壁投影线进行。胎胰岛各细胞功能在3月龄已接近正常成人。移植2g胎胰于肝门静脉系内治疗1型糖尿病或于肝门静脉系以外腹肌表面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均佳。血型相同并同时移植胎胸腺可延长疗效时间。结论胎胰3月龄内分泌功能已较完善;6月龄以上可按胎体重的0.08%计算胎胰重量。移植约2g胎胰于大网膜内治疗1型糖尿病或植于腹肌表面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免疫球蛋白( CTLA4Ig)基因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在异种胰岛移植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构建携带CTLA4Ig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用其感染BMSCs并和人胰岛细胞移植到糖尿病大鼠肾包膜下,建立人-大鼠异种胰岛移植模型.观察胰岛移植后糖尿病大鼠血糖变化、生存情况以...  相似文献   

19.
微囊杂种猪胰岛移植治疗Ⅰ型糖尿病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建立成年杂种猪胰岛分离、纯化和包埋的方法 ,并对微囊胰岛的体外分泌功能及体内移植降糖功能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经胰管灌注胶原酶 ,葡聚糖间断密度梯度离心 ,分离和纯化猪胰岛 ,用海藻酸钠 聚赖氨酸 海藻酸钠 (APA)包埋猪胰岛。用双硫腙染色鉴别胰岛 ,用荧光染色计数胰岛存活率。对微囊胰岛进行体外培养 ,用不同浓度葡萄糖刺激微囊胰岛考察其功能 ,并进行大鼠糖尿病模型移植。结果 :每个猪胰腺可得到的胰岛数量平均为 98,5 5 0± 13,80 4个 ,纯化后胰岛纯度达 80 %以上 ,平均胰岛回收率 43.9%。体外试验显示微囊胰岛对葡萄糖刺激发生应答 ,分泌胰岛素。微囊胰岛在 16天的培养期间可持续分泌胰岛素 ,囊内胰岛细胞生长良好 ,微囊无溶解和破碎。培养 2天的微囊胰岛对高糖刺激有明显反应 ,其胰岛素释放量分别为低糖的 1.49倍 (静态 )和 2 .45倍 (灌流 ) ,P <0 .0 5。糖尿病大鼠体内移植微囊杂种猪胰岛 5 ,0 0 0~ 6 ,0 0 0 ,可明显降低动物模型血糖 ,并持续 7~ 11d。结论 :APA微囊膜及微囊化杂种猪胰岛在体外功能良好。短期培养及体内移植降糖功能确切 ,将此法制备的微囊胰岛用于治疗I型糖尿病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针对Ⅰ型和部分Ⅱ型糖尿病病人,胰岛移植将是比较彻底的治疗方法,人类胰岛组织来源匮乏和免疫移植排斥反应是目前移植成功的主要障碍。异种胰岛的应用将能解决移植用胰岛细胞来源不足难题,猪胰岛可能是最合适的供体。探寻和选择合理的免疫抑制剂是解决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主要方法之一,他克莫司(FK506)是近年来公认的一种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