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Planning》2019,(8)
本文研究对象是桂林"漓江上游"的生态农业旅游开发,以阳朔和海南的旅游开发为案例进行分析,总结生态农业旅游开发的经验,希望对"漓江上游"的生态农业旅游开发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2.
正阳朔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桂林市区南面63公里,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典型的喀斯特峰林地貌区。这座小镇从来都不乏文人对它不惜笔墨的赞美:"水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天下风光数桂林,岂知阳朔更怡情"……原本如"人在画中游"的桂林山水就已有"甲天下"之称,而阳朔更是以其秀美卓绝的山光水色得到了"甲桂林"的美誉。每当我用"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家乡时,自豪之情总是溢于言表。阳朔乃古百越之地。早在唐虞三代,就已"百越杂处,各有种姓"。清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版本的《阳朔县志》上面,就有关于阳朔"古进粤地属州之域,战国时为楚越之交,秦为桂林郡"的记载。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5):208-209
桂林以山水景观著称,素有"桂林山水甲天下"之称,许多游客也因此慕名而来,桂林旅游业也随之兴起。旅游不仅能满足人们精神与物质的享受需求,还能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在此旅游、定居,鲜明的外来文化对桂林当地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域外文化与桂林当地传统文化相互交流融合,给桂林本土文化带来了鲜明的时代气息,使得桂林这座名城既蕴含古老的传统气息,又充满着浓郁的异国风情。本项目以阳朔为例,通过研究阳朔近年来在建筑和饮食方面的变化以突显域外文化对桂林本土文化的影响,及在其影响下形成的新文化。主要目的是通过此次项目的研究,提升人们对桂林文化的全面认识,使人们进一步领略桂林文化的魅力,推动旅游业的发展。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为获得第一手资料使用田野调查方式与采访中外游客方式相结合。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7)
阳朔民宿业的爆发式增长,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民宿企业要想继续发展壮大,需树立品牌意识,发展精品民宿。本文以桂林阳朔月墅创建品牌民宿为研究对象,探究月墅民宿在实现转型升级成功后的品牌营造问题及可持续发展,通过对阳朔民宿品牌创建现状进行研究分析,相应地提出民宿品牌创建的策略,从而合理地运用阳朔丰富的旅游资源,完善民宿产业结构,促进阳朔旅游经济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5.
Activity     
正汉森伯盛成功签订彰泰阳朔项目合同近日,汉森伯盛与桂林彰泰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正式签订彰泰阳朔项目设计合同。彰泰阳朔项目位于桂林阳朔,发展方向为旅居综合体。汉森伯盛设计团队以阳朔山水为体,阳朔民俗文化为魂,将设计主题定位为"惬意慢生活,旅居深体验",欲通过水系、半山观景台、桂北文化建筑等设计,将自然引入场地之中,增强客户山水文化体验感,打造汉森伯盛在当地设计的继"阳朔河畔度假酒店"后的第二个文化山水旅居圣地。  相似文献   

6.
近日,由《行游天下》旅游杂志、搜狐旅游、中国旅游胡同社区网、美景中国网等媒体联合推出“中国最美旅游胜地评选”活动,通过广大网民投票的形式,评选出中国最美的旅游胜地。德天瀑布、兴安、阳朔、黄姚、《印象·刘三姐》、北海、芦笛岩等12家景区入围“中国最美的旅游胜地”各主题评选。  相似文献   

7.
结合桂林灵川三月岭景区规划的实例,通过对景区旅游资源的特色分析,针对以生态游为主题的休闲度假旅游市场的客源特征,对桂林休闲度假型旅游景区的规划进行初步的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8.
正在为期40天的2016年春运大幕拉开之际,2016年1月24日贵广线"最美高铁站"启用,不仅使阳朔旅游进入高铁时代,也标志着广西"北通南达东进西联"的高铁路网格局基本形成,广西高铁覆盖区内南宁、柳州、桂林等11个地级市和宾阳、鹿寨、永福、平果、阳朔等15个行政县,连通全国14个省市及78个主要城市,每天旅客20万人次,每月达600万人次,为扩大广西城市经济圈效应又添新动力。高铁交通形成广西城市经济圈  相似文献   

9.
中国风景环境学委会秘书、桂林市规划局办公室副主任、规划师、桂林摄影学会会员祝长生同志,于1994年8月20日在桂林至阳朔的桂阳公路上因车祸不幸身亡,年仅37岁。  相似文献   

10.
经济转型已成为国家“十二五”规划的热门词汇之一.许多城市也已主动将经济转型升级作为今后一段时期提升自身竞争力的重要举措.阳朔也不例外。作为我国旅游业发展最早的地区之一.广西桂林阳朔县取得了世界范围的知名度.随着北部湾经济圈的崛起,阳朔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但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保持持久的活力仍是一道难题。文章通过分析阳朔县旅游资源现状的优势及不足.利用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对其发展阶段进行了判断.遵循“持续发展、打造品牌、实现共赢”的发展思路.提出了三方面的发展策略,以推进阳朔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并以此促进经济顺利转型,这对促进我国为数众多的旅游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作为近两年提出的旅游开发新模式,全域旅游理念已成为我国旅游开发的核心指导思想,传统以抓点方式为特征的景点旅游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大旅游发展需要,必须从景点开发模式转变为全域旅游模式。作为全国"全域旅游"发展较早的探索者之一,桂林以"两江四湖"建设为龙头,将"全域旅游"范围扩大到全市,计划"十三五"期间全面建成东、西、南、北、中5条山水文化生态旅游精品线路。桂林至兴安、全州、灌阳的北线(简称桂林北线)全域旅游区是桂林市确定重点打造的5条全域旅游精品线路之一,基于此,提出桂林北线旅游开发的具体方向和线路,有助于桂林市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也为桂林北线旅游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以桂林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为主题探讨关于桂林建设可持续发展创新示范区的方法策略,以分析桂林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现状以及面临的问题,以此把"一带一路"规划与生态旅游结合起来,充分实现国际化旅游交流,将桂林打造为国际旅游目的地,更好地助力桂林旅游国际化发展。本文分析桂林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优势,以此改变传统旅游模式的基础上发展出新型的旅游方式,为相关地区发展方向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3.
龚克 《山西建筑》2008,34(17):198-199
在保证桂林原有旅游产品的基础上,对桂林的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进行重新整合,介绍了旅游资源整合的原则和对策,提出桂林旅游资源的"一心、二环、三轴、四区"整合结构体系和旅游产品的开发与创新的方向和措施,以推动桂林市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6,(22)
<正>人们常说:"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今年暑假,我终于去了阳朔,还体验了一回刺激的漂流。一来到阳朔的遇龙河风景区,我就看到了很多用竹子做成的竹筏。看着这么简单的竹筏,我有些担心:这几根竹子能载得起我们一家三口和船工叔叔吗?想着想着,我不由得紧张起来了。在爸爸的鼓励下,我小心翼翼地走上了竹筏。紧接着,爸爸妈妈和船工叔叔都走了上来,竹筏往  相似文献   

15.
正桂北城镇群以桂林为核心,整合桂林、贺州旅游资源,将打造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全国旅游创新发展先行区。本刊编辑规划建设国际旅游胜地区域性旅游文化中心、国际交流的重要平台的目标,最早是由2012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的《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战略目标。如何从"一带一路"的视野来规划建设国际旅游交流合作平台。  相似文献   

16.
陈榕 《园林》2016,(6):44-47
正在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旅游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旅游业从"等风来"到"风来了"。当前,旅游业发展已进入全民旅游和以个人游、自助游为主的新阶段。传统的以点抓方式为特征的景点旅游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大旅游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对旅游发展战略进行再定位。单一景点景区建设和管理向综合目的统筹发展转变。本文选取了攸县酒埠江景区设计项目来探讨大众旅游时代到来时,近郊自然景区的转型开发方式及运营思考。  相似文献   

17.
正阳朔凤凰山水尚境时尚艺术中心,本着打造"世界级时尚艺术旅游度假目的地""世界级山水人文艺术生活新样板"的理念,在设计中通过挖掘凤凰卫视独特的人文、时尚、艺术的基因,结合阳朔独一无二的山水元素,创立作为凤凰文投首个旅居地产项目的行业展示标杆。整个艺术中心内部空间的设计灵感缘起于凤凰卫视的"凤凰标识",凤和凰幻化成两只手合抱成一个不断旋转循环的球体,像极了中国的太极图案,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9,(30)
乌镇景区已不是单纯的"观光游"景区,而是一个集观光、休闲度假、商务会奖于一体的国际化的旅游目的地。目前,乌镇旅游股份有限公司相继保护开发了乌镇东西栅景区、乌村高端乡村度假区、古北水镇景区、濮院古镇、贵州乌江村等景区,已经形成景区连锁经营管理核心优势,已成为中国休闲旅游目的地的供应商。然而,在旅游开发的热潮中古建筑的保护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那么,如何在旅游开发中有效地保护古建筑,以达到经济效益与文化效益之间的平衡,则是本文研究的主旨所在。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桂北地区的桂林阳朔一处历经风雨洗礼显得破旧不堪的泥砖房改造为拥有23间客房的"云庐"精品酒店为例,介绍老房子在保留了原建筑的木结构、泥砖墙、坡屋顶等地方元素,再经过一系列精心改造后,既绿色、节能、实用,又能保持古朴风貌,且还符合当代人生活方式,在认识自然、尊重自然的基础上,体现出绿色建筑行动对城乡建设发展的促进作用这一主题,让我们在阳朔的青山绿水间找寻那份美丽乡愁。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9,(4)
俗话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山水风光一直作为桂林旅游的名片,吸引着国内外的大批游客前来观光游览,但是鲜少有人知道桂林的红色文化旅游资源也非常丰富。在抗日战争时期,红军3次过桂北,在桂林这片土地留下了丰富的红色遗迹,但是目前,桂林都是以山水风光作为主要的发展资源,忽视了桂林红色旅游的发展。本文对桂林红色旅游资源的探索,对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促进桂林红色旅游的发展路径,以期从根本上促进桂林的红色旅游发展,推动桂林红色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