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前颅底肿瘤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措施。方法对38例前颅底肿瘤经额颅内入路手术或颅面联合入路手术,并对颅底缺损进行修复。结果肿瘤全切除35例,近全切除2例,部分切除1例。术后出现脑脊液鼻漏2例(5.26%),经加压包扎后控制,颅内出血2例(5.26%),经开颅再次手术处理后治愈。脑水肿1例,1例术后失语、1例颅腔积气。均无手术死亡、脑脊液漏和颅内感染及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术前对患者全身状况的正确评估,安全、有效地分隔颅腔和鼻腔的前颅底手术重建,术中彻底止血、术后严密观察和细致护理,是预防和处理前颅底肿瘤术后并发症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颅底肿瘤显微手术治疗的目标是能够最大程度地保护神经功能,降低病残率,保持患者最佳的生活质量.并不是以单纯地追求肿瘤的全切除率为目的。在这一理念指导下,越来越多的微创技术逐渐应用于颅底肿瘤的治疗中,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丰富与完善.不再盲目追求过多地切除颅底骨质。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神经内镜技术、神经导航技术的发展和完善,为颅底肿瘤的“微创”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保证。神经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如功能磁共振、质子磁共振波谱等使得颅底肿瘤的术前、术后评估更加全面;体感诱发电位、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等电生理监测手段被广泛应用于颅底肿瘤的术中监测。经典的手术入路被越来越熟练地应用并进行了有效的扩展,例如经蝶手术已经能够切除90%以上的垂体腺瘤,而扩大经蝶亦能够处理斜坡、海绵窦及部分前颅底中线的肿瘤;复杂的手术入路逐渐被简化的手术入路所代替,如颞枕开颅经岩骨嵴入路及乙状窦后经内听道上嵴入路替代其它联合入路切除岩斜脑膜瘤。总之,治疗方案和手术入路的选择更趋向于个体化,如何最大限度地保护神经功能,改善手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依然是颅底外科发展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前颅底肿瘤的手术方式及术后颅底缺损重建技术。方法:对25例前颅底肿瘤患者根据原发肿瘤的生长部位和颅内外受累的情况,分别采用冠状切口经额颅内入路手术、鼻侧切开或扩大鼻侧切开术或颅面联合手术,采用带蒂骨膜瓣或帽状腱膜骨膜瓣重建颅底缺损。结果:肿瘤全切除23例,近全切除1例,部分切除1例,术后全部病例临床症状改善,无手术死亡、脑脊液漏、颅内感染及其他严重并发症。随访1年至13年,存活1年以上者22例,3年以上者12例,5年以上者9例,10年以上者3例。5、10年生存率分别为56.25%(9/16)、37.5%(3/8)。结论:术式选择取决于原发肿瘤的生长部位和颅内外受累的情况;颅面联合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带蒂帽状腱膜骨膜瓣可用于较大颅底缺损的重建,具有安全、取材方便、效果好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介绍扩大额下前颅窝底入路的手术方法,并报告10例中线部位累及广泛的巨大颅底沟通瘤显微手术体会。(方法)采用额部开颅同时行眉弓-眶顶成形,蝶骨平台及眶顶磨除,经硬股外、硬膜下联合入路在显微镜下一次切除肿瘤,最后行颅底重建。(结果)10例中肿瘤全切5例,近全切3例,大部切除2例。病理报告良性肿瘤7例,恶性肿瘤3例。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术后视力恢复正常,鼻塞流涕及吞咽呛咳等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术后均恢复正常生活。(结论)该入路适用于颅底中线部位累及广泛的肿瘤;具有暴露充分,脑组织损伤小,切除较彻底及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颅底重建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前颅底沟通瘤的诊断、手术方式和疗效。方法对21例前颅底沟通瘤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并对其疗效进行了随访。结果肿瘤全切17例,大部或部分切除4例。3例出现并发症,其中脑脊液漏1例(5天后自愈),单眼运动障碍加重1例,糖尿病昏迷1例。除糖尿病昏迷患者术后6天死亡外,余20例均痊愈。术后随访3个月~4年,10例资料完整者恢复良好,无肿瘤复发。结论术前依据病人的临床表现、CT或MRI所见评价肿瘤来源,以最短路径、最小脑组织牵拉显露肿瘤主体的思路选择手术入路。术中肿瘤切除后,严密缝合硬脑膜,根据颅底骨缺损范围选择不同方法重建颅底。术后对恶性肿瘤或未能全切肿瘤者辅以放疗,常能获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前颅底肿瘤的手术方式及术后颅底缺损重建技术。方法:对25例前颅底肿瘤患者根据原发肿瘤的生长部位和颅内外受累的情况,分别采用冠状切口经额颅内入路手术、鼻侧切开或扩大鼻侧切开术或颅面联合手术,采用带蒂骨膜瓣或帽状腱膜骨膜瓣重建颅底缺损。结果:肿瘤全切除23例,近全切除1例,部分切除1例,术后全部病例临床症状改善,无手术死亡、脑脊液漏、颅内感染及其他严重并发症。随访1年至13年,存活1年以上者22例,3年以上者12例,5年以上者9例,10年以上者3例。5、10年生存率分别为56.25%(9/16)、37.5%(3/8)。结论:术式选择取决于原发肿瘤的生长部位和颅内外受累的情况;颅面联合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带蒂帽状腱膜骨膜瓣可用于较大颅底缺损的重建,具有安全、取材方便、效果好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前颅底区沟通性肿瘤的外科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午1月至2006年12月60例前颅底区沟通性肿瘤患者的资料,均行外科治疗,经病理证实良性肿瘤21例,恶性肿瘤39例手挂入路的选择为颅面联合入路44例,眶内容物剜除术5例,鼻侧切开术3例,前额硬膜外入路5例,眶外侧入路3例。结果:肿瘤全切51例,次全切除4例,部分切除5例。肿瘤切除后前颅底区组织缺损的修复采用带蒂额肌帽状腱膜颅骨裂层瓣修复27例。术后45例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无手术死亡病例并发症主要为颅神经损伤5例,伤口感染4例,其中局部加强换药愈合2例,清创缝合愈合2例,暂时性的脑脊液漏2例。术后放射治疗23例,剂量为45Gy~65Gy,术前或术后化疗15例,主要方案为DDP(顺铂)、5-FU(5-氟脲嘧啶)、平阳霉素。经信访或门诊随访1年~9年,死亡11例,失访2例。结论:前颅底区沟通性肿瘤以外科治疗为主,手术治疗是有效的,颅面联合入路是主要的手术方式,肿瘤切除后前颅底区组织缺损的修复采用带蒂额肌帽状腱膜颅骨裂层瓣修复是可靠和安全的。此区肿瘤的手术治疗难以达到肿瘤切除的“安全界”,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是主要的死亡原因,需有计划地进行综合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背景与目的:颅底脑膜瘤血供丰富,位置深,周围重要结构较多,常难以完全切除,本文介绍18例颅底脑膜瘤显微神经外科手术的经验,探讨显微手术技巧。方法:在气管插管全麻下采用相应恰当的手术入路,在显微镜直视下操作,妥善处理肿瘤与血管、神经、静脉窦及脑干的关系,分块切除肿瘤。结果:全切肿瘤16例,近全切除2例,术后辅以放疗。治愈16例,占88.89%,术前脑疝术后肢体偏瘫未恢复1例,1例术后18天因气管粘膜脱落呼吸衰竭死亡,病死率5.56%。结论: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对提高颅底脑膜瘸手术成功率具有重要的作用。暴露充分,严密止血,正确处理肿瘤与重要组织的关系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前颅底肿瘤2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前颅底肿瘤的手术治疗与颅底缺损修复的方法,为临床提供帮助。方法对2002年3月至2008年1月本科收治的21例前颅底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鼻侧切开或"H"鼻侧切开4例,面中掀翻4例,上颌骨外旋2例,经口腭入路1例,经鼻内镜下手术10例;根据颅底缺损大小选用肌肉、阔筋膜、鼻中隔黏骨膜片、筛骨垂直板作为修补材料,如果缺损较大,则采用上述复合组织进行修复。结果21例中完全切除瘤体20例,大部分切除1例。无手术死亡病例。随访时间半年-5年,失访1例。良性肿瘤12例中,11例彻底切除,均无复发;1例瘤体大部分切除,带瘤生存良好,未见残瘤体明显增大。随访的恶性肿瘤8例中,1例术后2年死亡,1例术后16月复发,再次手术后随访半年无复发,其余病例生存良好。结论要提高前颅底肿瘤切除的手术疗效,必须谨慎选择手术入路,尽可能完全切除肿瘤,安全地修复和重建颅底。  相似文献   

10.
鼻内镜经鼻入路手术治疗颅底脊索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内镜经鼻入路手术治疗颅底脊索瘤的手术方法,临床效果.方法:2002年5月-2006年12月收治9例颅底脊索瘤病人,运用鼻内镜经鼻入路切除蝶骨斜坡区脊索瘤,7例肿瘤未能全切除者术后辅以埋置放射性粒子(125Ⅰ)进行内照射,帮助杀灭残余的肿瘤组织.结果:肿瘤全切除2例,次全切除4例,部分切除3例,无手术后并发症.9例患者术后随访,平均18个月.正常生活工作6例,生活自理3例.术后6例患者头痛消失,3例头痛减轻.结论:鼻内镜经鼻人路最适宜切除病变主要位于中、上斜坡,肿瘤大部在硬膜外、生长到鼻窦、鼻腔鼻咽部的肿瘤.鼻内镜经蝶入路手术治疗颅底脊索瘤是一种安全、有效、创伤小、容易操作、省时的手术入路,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侧颅底受侵或侧颅底相关头颈部恶性肿瘤的理想手术入路及其手术效果。[方法]1998年12月至2008年2月,对50例侧颅底受侵或侧颅底相关头颈部恶性肿瘤进行手术治疗。采用颈下颌进路20例、颞下窝入路22例、上颌骨外翻入路1例、颅面联合入路6例、Weber—Ferguson加Lynch入路1例。[结果]全组50例,49例达裸眼肿瘤全部切除.无手术死亡,术后暂时性偏瘫1例,术后脑脊液漏1例。随访满3年有34例.3年总生存率61.76%,无瘤生存率58.82%。[结论]侧颅底受侵或侧颅底相关头颈部恶性肿瘤的手术入路应视肿瘤部位而定.手术风险可以接受.手术治疗有望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并延长患者的生命。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了解扩大经蝶入路到达颅底中央部肿瘤的显微解剖结构,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解剖学参数。方法 对40例湿标本模拟扩大经蝶入路,在显微镜下对手术入路逐层解剖,对扩大暴露范围、重要结构及它们之间的毗邻关系进行观察、精确测量和拍摄。对40例干标本进行与手术入路相关骨质标本的精确测量和观察。结果 扩大经蝶入路可以通过磨除骨质向前方、后方、外侧及鞍上扩展,可以显示额叶底面、视交叉前池、大脑前动脉复合体、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及其分支、桥脑、基底动脉及分支、大脑后动脉及小脑上动脉等。结论 扩大经蝶入路提供了处理累及颅底中央部肿瘤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背景与目的:垂体瘤手术经鼻入路较经口入路有较多优点,本文探讨直接经单侧鼻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垂体瘤方法。方法:12例垂体肿瘤经CT扫描或MRI明确手术适应证后,手术均采取经单侧鼻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肿瘤。结果:全切10例,次全切除1例,部分切除1例。视力、视野恢复7例,并发症主要有尿崩症2例和脑脊液漏1例,无鼻梁塌陷、上门齿麻木及鼻中隔穿孔等并发症,无手术死亡。结论:单侧鼻腔经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具有鼻腔结构损伤小,切除肿瘤彻底,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背景与目的:颅底肿瘤由于位置深在,解剖复杂,手术难度较大。本文总结我们治疗21例颅底肿瘤的体会,以探讨颅底肿瘤的手术路径选择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1~2004年经颅面联合入路手术切除的颅底肿瘤21例,其中累及前颅底17例,中颅底2例,后颅底2例;累及颅底至硬脑膜14例,累及颅底、硬脑膜至脑组织4例。结果:21例中5例为初治患者,16例为综合治疗后局部复发者;其中18例采用颅面联合人路前颅底鼻窦沟通切除术,3例采用耳前颞下窝人路切除术。13例行手术并放疗,其中1例为术前放疗,12例为术后放疗;8例行单纯手术治疗。本组病例均作了术后随访,随访时间最长为11年,最短为5个月。3年生存率为70.0%。5年生存率为42.9%。结论:颅面联合人路手术连续整块切除颅底肿瘤是可行的;术后结合放射治疗可以提高颅底肿瘤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5.
背景和目的:颅眶区解剖复杂,有许多孔隙、开口与颅内、眶内相通。由于肿瘤邻近重要的颅神经和血管,手术切除和重建颅底往往困难。本文探讨经颅入路切除颅眶沟通性肿瘤和球后眶内肿瘤的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颅入路手术切除的颅眶沟通性肿瘤和球后眶内肿瘤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经额经眶上缘入路和经眶上一翼点入路进行。结果:全切除肿瘤14例,次全切除2例。手术后患眼失明1例,动眼神经麻痹2例,无手术死亡,手术效果满意。结论:经颅入路切除颅眶沟通性肿瘤和球后眶内肿瘤时,根据肿瘤所在眶内的位置选择恰当的手术入路是手术成功的前提,合理的手术方式和熟练的手术技巧是提高全切率、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经扩大迷路后入路切除脑干腹外侧巨大肿瘤的显微手术 ,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经扩大迷路后入路显微切除脑干腹外侧区巨大肿瘤 10例 ,复习文献 ,总结经验。结果  10例脑干腹外侧巨大肿瘤 4例全切 ,4例近全切除 ,2例部分切除 ,无手术死亡。 5例术后神经症状好转 ,2例术后症状同前 ,3例术后症状加重。结论 迷路后入路采用不同联合方式 ,对脑干腹外侧除颅颈交界区外的巨大肿瘤可以良好显露 ,术野开阔 ,路径短 ,脑牵拉轻 ,可多视角操作 ,影响术后效果的最主要因素可能为血管因素和肿瘤对脑干的压迫程度。  相似文献   

17.
副鼻窦肿瘤累及前颅底的术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副鼻窦肿瘤累及前颅底的手术入路及颅底修复的方法,分析了7例鼻窦肿瘤累及前颅底而行颅底切除的病例资料。采用单一面部切口者2例,颅面联合入路者5例。颅底缺损2cm×3cm至6cm×5cm。修复采用开颅时形成的颅骨膜瓣2例、颞肌瓣2例、带蒂前额皮瓣1例,未修复2例。近期发生并发症2例(脑脊液漏和鼻旁切口裂开各1例),未发生脑膜膨出。全组有5例已存活3~58个月。结果表明前颅底手术是安全的,前颅底缺损不一定要行骨质的修复。  相似文献   

18.
背景与目的:颅底脑膜瘤手术难度大,本文总结157例颅底脑膜瘤的临床资料、影像表现和外科手术经验,探讨手术技巧与疗效。方法:我科自1990年1月至2005年5月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为颅底脑膜瘤者157例,最常见的症状为头痛,共92例(58.6%);其次为视力障碍,共53例,占33.8%。术前所有的患者均行CT和/或MRI检查,部分行脑血管造影检查。根据肿瘤的部位、大小和生长方式采用相应的手术入路,妥善处理肿瘤与血管、神经、静脉窦及脑干的关系,切除肿瘤。结果:87例达到肉眼全切,全切率为55.4%;次全切除57例,占36.3%;活检者13例,占8.3%。未全切的病例均进行放射外科治疗。最常见的并发症为术后神经功能障碍加重,本组病例中38例(24.2%),其中61%为一过性的,永久性的神经功能损伤占39%;术后脑脊液漏次之,为11例,占本组病例的7%;术后术区或远隔部位血肿病例8例(5.1%);新发癫痫和颅内感染各6例,占3.8%。本组病例中死亡6例(3.8%),其中因术后继发出血死亡3例,占死亡中的50%;其它原因死亡3例。结论:颅底脑膜瘤的最佳治疗方式仍为彻底手术切除,但存在一定的风险和死亡率,合理选择手术入路及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对提高颅底脑膜瘤手术成功率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视神经鞘脑膜瘤的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方法。方法收治13例视神经鞘脑膜瘤,根据肿瘤位置采用3种不同经颅入路:单侧额部入路、经额经眶上缘入路及经额颧经眶上缘入路,利用显微外科技术安全显露眶上裂外侧部、眶上裂中央部切除肿瘤。结果肿瘤全切11例,部分切除2例。术后13例患者的眼球突出均恢复正常,11例其它症状和体征也恢复或改善。术后动眼神经麻痹1例,患侧眼失明2例。结论熟悉显微神经外科解剖学,利用显微外科技术选择合适的经颅入路,可以提高视神经鞘脑膜瘤的全切除率,并使颅眶区的正常结构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前外侧入路切除颈段椎管内外哑铃形肿瘤的治疗效果及手术技巧。方法经前外侧入路切除颈段椎管内外哑铃形肿瘤4例,随访6个月~5年。分析临床资料及治疗效果。结果肿瘤全切4例,所有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未出现与手术有关的并发症。结论颈前外侧入路具有椎管内外显露清楚,对颈髓、椎动脉、神经根损伤风险小等优点,是治疗颈段椎管内外哑铃形肿瘤的一种实用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