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氯化锂诱变黑曲霉原生质体选育高产植酸酶菌株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氯化锂诱变黑曲霉原生质体,筛选高产植酸酶菌株。获得制备黑曲霉原生质体的最适条件:纤维素酶1.0%,蜗牛酶0.5%,菌龄24 h,酶解温度30℃,酶解时间2 h,渗透压稳定剂0.7 mol/L NaCl。采用氯化锂对制得的原生质体进行诱变,结果表明:经0.15%LiCl诱变后,原生质体存活率为23.37%,此时,获得一株植酸酶活最高的突变株,为19.24 U/mL,比出发菌株提高54.41%,该菌株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漆酶产生菌的原生质体诱变选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紫外线对杂色云芝原生质体进行诱变,经原生质体再生培养和筛选再生菌株,获得一株高产漆酶突变株,突变株比出发菌株的漆酶酶活提高了54.32%.而且,突变株继代遗传稳定,说明利用原生质体紫外诱变育种是获得漆酶高产菌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对Pseudomonas sp.HJ-14的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条件进行了研究,并对其原生质体紫外辐照诱变选育L-半胱氨酸高活力转化菌株。在37℃、2 mg/mL溶菌酶作用下酶解60 min,其原生质体的形成率和再生率分别为78.6%和28.6%。经过紫外辐照诱变Pseudomonas sp.HJ-14原生质体,在含DL-2-氨基-△~2-噻唑啉- 4-羧酸(DL-ATC)再生平板上筛选抗性菌株,获得1株酶活较高的正突变株B-3,该菌株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和酶活稳定性。采用5L罐进行产酶培养,并在pH8.0、DL-ATC·3H_2O浓度为10 g/L、42℃酶促反应9 h,L-半胱氨酸最高产量达4.63 g/L,摩尔转化率为76.5%,较HJ-14提高了117.7%。  相似文献   

4.
胡雪芹  钱梅双  朱立  郭赓艺  叶明 《食品科学》2011,32(21):210-213
研究黑色素暗盘菌Plectania YM421原生质体制备的最佳条件,并对该原生质体进行紫外诱变以获得高产黑色素菌株。结果表明:在质量浓度为2.5g/100mL蜗牛酶,33℃酶解3h的条件下,Plectania YM421原生质体形成率最高;在距离20W紫外灯下30cm处,紫外诱变时间在15~25s之间时,获得突变株YM421-2#黑色素的产量较出发菌株提高了10.03%,生物量提高了11.33%。该突变株可以作为黑色素工业生产的候选菌株。  相似文献   

5.
灵芝原生质体诱变选育高产漆酶突变株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一株产漆酶活性较高的灵芝(Ganoderma.lucidumKarstNo.1)原生质体的制备、再生及紫外诱变育种进行了研究,获得了1株漆酶活性比对照菌株提高2.83倍的突变株G301。实验所确定的原生质体最佳制备条件为:以蔗糖为稳渗剂,采用4%(W/V)溶壁酶与2%(W/V)蜗牛酶等体积混合酶液,在30℃、pH6.0下,对液体培养48h的灵芝菌丝体酶解1h;同时实验所确定的原生质体诱变的适宜条件为:30W紫外灯距离40cm照射30s。  相似文献   

6.
原生质体紫外诱变选育富硒血芝优良菌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利用原生质体诱变育种技术选育富硒能力强的血芝优良菌株,确定其原生质体制备的最适条件为:以6d菌龄的菌丝体为基体,用3%裂解酶+0.5%蜗牛酶,0.6mol/L甘露醇为渗透压稳定剂,30℃下酶解3.5h。原生质体的产量最高可达到8.28×106cfu/mL。对其原生质体进行了紫外照射诱变以及再生培养,筛选获得了1株具有稳定遗传性的富硒血芝菌株UV37。该菌株液体发酵菌丝干重和菌丝体中含硒量分别为19.81mg/mL和42.87μg/g,与出发菌株相比分别提高了20.35%和58.31%。  相似文献   

7.
谷氨酸生产菌在繁殖过程中,经0.4μg/ml浓度青霉素预处理2h后,加入1mg/ml浓度蜗牛酶酶解1.5h,可制得99%以上的原生质体.该原生质体在高渗培养基上再生率可达96%以上.原生质体经15w紫外光60s、20cm照射诱变,致死率87%,得诱变菌株97#、98#.新诱变菌可提高产酸3%.  相似文献   

8.
米曲霉孢子原生质体复合诱变及高活力蛋白酶菌株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沪酿3.042米曲霉的孢子原生质体为诱变对象,经溶菌酶2%+蜗牛酶2%+纤维素酶2%,33℃水浴酶解时间5h的孢子原生质体最佳制备条件作用后,对其进行紫外线-氯化锂,NTG复合诱变,并利用酪蛋白平板初筛和固体发酵测定中性蛋白酶活力复筛,筛选了8株高产中性蛋白酶突变株群,为后续的细胞融合、基因组改组等实验提供了优良的候选文库。其中最高产菌株UN97,经37℃培养40h产酶活力为6834U/g(干基),为原菌株的1.62倍,传代培养8次,遗传性能稳定。  相似文献   

9.
基于代谢控制育种技术选育深黄被孢霉γ-亚麻酸高产菌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获得深黄被孢霉合成γ-亚麻酸(GLA)的高产菌株,该研究采用了紫外照射和氮离子注入技术2种诱变方法建立突变体库。根据γ-亚麻酸代谢合成途径中的部分关键因子,设计并建立抗丙二酸和红四氮唑(TTC)筛选模型,旨在提高菌体生物量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结果显示,采用丙二酸质量浓度为2 g/L的平板可筛选得到高产油脂菌株;在发酵培养的第54小时收集菌体,用0.9%TTC染色4 h,可作为TTC法的最佳染色条件。经过两轮不同方法的诱变筛选后,最终得到了一株具良好遗传稳定性的突变株I-0281,其GLA产量为889.80 mg/L,比原始菌株提高了60.27%。  相似文献   

10.
采用紫外、硫酸二乙酯及复合诱变3种方法对黑曲霉原生质体进行诱变育种,以提高其酶活。结果表明,采用复合诱变效果最好,复合诱变所得菌株的酶活比出发菌株大幅度提高;应用单因素实验优化突变菌株的产酶条件,其最佳产酶条件培养基为:5%蔗糖、1.4%蛋白胨、0.2%磷酸二氢钾、0.05%硫酸镁,在250 mL摇瓶中装液60 mL,10%接种量、29℃下200 r/min培养96 h,酶活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11.
以红色红曲霉(Monascus ruber)为出发菌株,用混合酶制取原生质体并对原生质体形成条件进行探讨,并进行紫外诱变选育。采用50h菌龄的菌丝体,使用蜗牛酶(0.6%)+溶菌酶(0.4%)+纤维素酶(0.6%)的复合酶液,30℃酶解2h,在该条件下原生质体浓度可达7.8×106个/mL,再生率为7.3%。在最佳紫外照射时间80s下,突变株经筛选,得到一株酯化酶活显著提高、遗传性能稳定的诱变株HN215-6,其酶活达468.4mg/100mL,比出发菌株HN215提高了1.66倍。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球毛壳霉原生质体进行紫外诱变处理筛选出一株高产木聚糖酶菌株.[方法]实验在不同条件下制备球毛壳霉(Chaetomium globosum AS3.3601)原生质体,分析不同酶浓度、酶解温度和时间对原生质体生成率和再生率的影响,利用单因素实验确定了紫外线诱变剂量,经初筛和复筛后,DNS法测定木聚糖酶活性.[结果]结果表明:结合原生质体的生成率和再生率确定其最佳制备条件为酶浓度1.5%,酶解温度30℃,酶解时间4h,在紫外照射时间60s下处理过的原生质体,木聚糖酶活性可达到9980IU/mL.[结论]获得的诱变菌株YZ-8比原始菌株提高了92.6%,此菌株经多次传代,遗传性能稳定.  相似文献   

13.
陈阿娜  汤斌  刘标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3):142-144,213
对产纤维素酶菌株Rhizopus sp.TY1原生质体进行N+离子注入-紫外复合诱变,以期获得高产菌株。以原生质体形成率和再生率为指标,确定最佳酶解时间3h;以致死率和正突变率为指标,确定最佳N+离子注入剂量为2.0×1015ions/cm2、最佳紫外照射时间为90s。实验筛选得到一株高产菌株Rhizopus sp.TY1.2,液态发酵终点时滤纸酶活力(FPA)和羧甲基纤维素酶活力(CMC)分别达到5.1、20.9U/mL,与出发菌株相比,FPA和CMC分别提高了75.9%和175.0%。传代实验结果显示Rhizopus sp.TY1.2产纤维素酶性能稳定,该结果表明N+离子注入-紫外复合诱变所产生的变异是可遗传的变异。  相似文献   

14.
美味牛肝菌胞外多糖高产菌株的诱变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美味牛肝菌胞外多糖的高产菌株进行了诱变选育。结果表明,美味牛肝菌原生质体制备的最佳条件是56 h菌龄的菌丝体,酶解温度31~35℃,酶解时间2 h,2%纤维素酶和蜗牛酶体积比1∶1,稳渗剂0.010 92 g/mL的甘露醇;原生质体产量是3.71×105个/mL,再生率是7.32%;15 W紫外灯30 cm处照射时间6 min,对原生质体进行诱变处理。选育出一株胞外多糖产量比原始菌株高30.40%的菌株。  相似文献   

15.
利用响应面法对月见草籽油中γ-亚麻酸的富集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选取实验因素与水平,根据中心组合(Box-Benhnken)实验设计原理采用四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依据回归分析确定各工艺条件的影响因素,以富集产物的γ-亚麻酸含量和γ-亚麻酸的回收率为响应值作响应面分析,得出最佳工艺条件为:包合温度为-10℃、尿素/混合脂肪酸(w/w)为3:1、95%乙醇/混合脂肪酸(v/w)为8:1,包合时间为15.6h,此工艺条件下产品中γ-亚麻酸含量可达53.60%,γ-亚麻酸回收率达94.48%.  相似文献   

16.
里氏木霉高产纤维素酶菌株的选育及产酶培养基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里氏木霉DWC原生质体紫外线诱变,筛选产纤维素酶活力高的突变株并对该菌株的产酶培养基进行优化.研究原生质体最佳诱变时间以筛选高产纤维素酶的突变株.同时分别对产酶培养基中不同种类碳源和氮源、Vogel's母液、表面活性剂对cMc酶活(CMCA)、FP酶活(FPA)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原生质体经过90 s诱变,得到产纤维素酶活力高的突变株DWC5,其CMCA、FPA分别达到410.2 ms/mL·0.5 h和23.2 mg/mL·h分别为原菌株的1.5倍和1.2倍.DWC5突变株的CMCA、FPA达到最高水平的培养基条件是:氮源NH4>C10.2%、碳源微晶纤维素1%、Vogel's母液4.0%、吐温80 0.1%~0.15%、微量元素母液0.01%.  相似文献   

17.
低能氦离子注入在γ-亚麻酸发酵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利用金属N+离子注入γ-亚麻酸(GLA)生产菌(Omningnamella elegans)的生物学效应,比较了不同的注入能量与注入剂量对γ-亚麻酸发酵的影响.在注入能量为10keV,注入剂量为150×1013,个离子/cm2的诱变条件下筛选到1株产量比出发菌株提高14%的高产菌株B3-7,其γ-亚麻酸产量达到1.72g/L,经多次传代实验表明该菌遗传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18.
对绿色木霉原生质体形成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原生质体最佳形成条件是:0.5%蜗牛酶+0.5%溶菌酶+1.0%纤维素酶,菌龄24h,酶解时间3.5h,酶解温度32℃.采用紫外(uV)、硫酸二乙酯(DES)以及复合诱变的方法对绿色木霉进行诱变育种,以提高其酶活,结果发现采用复合诱变法效果最好,复合诱变酶活为出发菌株的140.30%.通过降解稻壳和麸皮的实验证明,麸皮和稻壳的添加均使酶活有很大的提高,当稻壳和麸皮以3:7的比例添加时效果最佳,其酶活达最高值为32.21U/mL,转化率亦高达33.62%.  相似文献   

19.
游动放线菌原生质体诱变选育阿卡波糖高产菌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阿卡波糖发酵水平,制备了阿卡波糖产生菌犹他游动放线菌ZJB-08196的原生质体并对原生质体进行诱变处理。考察了甘氨酸的添加方式及浓度、菌龄、酶浓度、酶解时间、酶解温度、菌体浓度对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的影响,并对再生培养基进行了优化。较佳的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条件为:菌体一级培养56 h后,转接入含0.4%甘氨酸的菌丝培养基中二级培养22 h,收集菌体并调整菌体浓度为0.2 g/mL,用10 mg/mL溶菌酶35℃水浴酶解4 h后,涂布添加4 g/L L-脯氨酸和0.2 g/L聚乙烯吡咯烷酮的R2YE固体平板,原生质体的再生率达到了15.14%。原生质体经紫外诱变处理,筛选到1株高产突变株UN-52,阿卡波糖产量达到5 165.2 mg/L,比出发菌株提高了12%。  相似文献   

20.
以荷叶离褶伞ZY48-1为出发菌株,通过原生质体紫外诱变,筛选高产多糖菌株.结果表明,原生质体制备再生的最佳条件为:0.6mol/L蔗糖稳渗剂、1%溶壁酶+0.5%蜗牛酶混合酶液、菌龄72h、30℃酶解2.5h,原生质体得率为5.76×105个/mg,原生质体再生率为7.81%;筛选到突变菌株ZY481-1,多糖含量643.1961mg/g,较出发菌株高出31.05%.经10次传代,多糖含量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