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梨茶间作茶园生态效应及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单作茶园和梨-茶间作茶园为研究对象,测定间作梨树对茶园微域气候、茶树生长势和茶叶品质的影响,并对单作茶园和间作茶园的经济效益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间作梨树可有效调节茶园光照,夏季正午时分可使茶园光照强度明显降低;也可调节茶园水分和温度,间作茶园夏季日间气温较纯茶园低1.1 ~8.2℃,空气相对湿度较纯茶园高3.0%~7.1%,改善了茶园小气候;间作茶园还可促进茶树生长,使茶树氮代谢加强,提高了茶叶品质;间作茶园还能增加茶园经济效益,使茶农增收25.2%~28.5%.说明间作梨树对茶园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均起到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松阳县茶园立地现状,分析了其山地茶园和平原茶园的土壤状况,对松阳县茶园土壤养分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针对山地茶园、大田茶园、山地新开发茶园提出分类施肥对策,以期指导松阳县茶园的科学施肥。  相似文献   

3.
对有机茶园、生态茶园和常规管理茶园中的病虫害开展了普查和系统调查,并对3种茶园中的主要病虫害进行了综合防治。结果表明,有机茶园、生态茶园和常规管理茶园中病虫害组成和分布存在相似性和差异性;有机茶园、生态茶园和常规管理茶园中,昆虫分布趋势均为上层中层下层,昆虫数量为常规管理茶园有机茶园生态茶园,天敌所占数量百分比为生态茶园有机茶园常规管理茶园。在云南茶区可用黄色粘虫纸诱杀假眼小绿叶蝉、茶蚜和其他叶蝉;针对不同茶园主要病虫害,通过田间药效试验筛选出了爱禾0.3%印楝素、云菊、绿颖、武夷菌素和硫悬浮剂等生物农药。  相似文献   

4.
我国茶园资源丰富,茶文化历史悠久。近些年,茶园景观的规划建设发展迅速,并取得良好的生态景观与社会经济效能。通过对现有文献资料的分析,阐述茶园景观的相关概念,并从茶园景观概述、茶园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茶园景观营建与管理3方面综述茶园景观的研究进展,对茶园景观的深入研究提供指导与借鉴。  相似文献   

5.
介绍生态茶园建设技术,包括园址选择、茶园规划、茶园建设等方面内容,并对常规茶园向生态茶园转换的方法进行分析,以为茶园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生态茶园复合栽培的农学与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复合茶园配置植物的种类、栽植方法,并综述了茶园复合栽培对茶园气温和土壤温度、茶园空气湿度和土壤含水量及茶园光照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南岳林场茶园病虫害生态控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南岳林场茶园病虫害综合防治的基础上,重点调查了南岳林场茶园的生态条件、茶园周围的植物、茶园杂草、土壤微生物、茶园病虫害及天敌的群落结构,研究了综合防治措施在茶园病虫害生态控制中的应用与作用,阐明了茶园病虫生态控制的理论基础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复合间作栽培模式对茶园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复合茶园和单一茶园中节肢动物的群落进行调查、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复合茶园和单一茶园相互间物种的数量组成差异较大,复合茶园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比单一茶园丰富、稳定。因此茶园禁用农药且茶园中植物相丰富,形成荫蔽环境,有助于涵养天敌,增加蜘蛛等天敌数量和种类。  相似文献   

9.
生态位元素构建的人工生态茶园,对茶园生态环境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提高茶园的抗逆性和茶园的产量产值。  相似文献   

10.
不同间作模式对茶树光合生理及茶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山西农业科学》2016,(4):470-473
以单作茶园为对照,以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区的杉树间作茶园、梨树间作茶园和桂花间作茶园为研究对象,对各茶园土壤养分含量、茶树光合生理指标和茶叶主要生化成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除了杉树间作茶园的有效磷、有效钾含量和梨树间作茶园的全钾含量低于单作茶园外,其余指标均为间作茶园高于单作茶园。梨树间作茶园的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较高,都显著高于单作茶园,分别比单作茶园高25%和36%;其他茶园与单作茶园差异不显著。各间作茶园的水浸出物、游离氨基酸、咖啡碱、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和儿茶素总量均高于单作茶园,而茶多酚含量及酚氨比均低于单作茶园。说明间作能提高茶园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改善和保持土壤肥力、提高茶树的光合生理指标,从而改善茶叶品质。  相似文献   

11.
古茶园和现代茶园土壤养分与微生物数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揭示古茶园土壤肥力特征及其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以森林土壤为对照,对云南景迈山、布朗山和南糯山古茶园和现代茶园土壤表层(0~20cm)的pH值,阳离子交换量(CEC),有机质(SOM)与氮磷钾养分分析和土壤微生物类群培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茶园土壤pH值在4.30~4.75之间,南糯山茶园和景迈山现代茶园的土壤pH值显著高于森林土壤,布朗山古茶园的土壤pH值也显著高于现代茶园,并且各茶园土壤的CEC均显著低于森林土壤;3座茶山古茶园土壤SOM,全氮(TN),全磷(TP),碱解氮和速效磷质量分数显著高于现代茶园;茶树种植年限对茶园土壤pH值,CEC和各养分质量分数没有一致性影响规律;茶园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普遍高于森林土壤,并且微生物的总数量:现代茶园高于古茶园,但各微生物数量与茶园土壤养分质量分数之间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植茶和植茶年龄的增加并未加剧茶园土壤酸化,茶园土壤酸化可能与土壤钾素营养水平关系密切;与现代茶园相比,古茶园良好的小气候环境、低强度生产模式和较小干扰栽培管理是古茶园土壤肥力持续利用和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基础,将为现代茶园土壤管理和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潮州凤凰山茶园蜘蛛多样性与优势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3~10月对潮州凤凰山茶园蜘蛛采样调查,共采集蜘蛛标本16 952个,经鉴定统计,共获得茶园蜘蛛23科67属79种,其中待确定种27种。通过对3种茶园蜘蛛群落多样性和优势度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有机茶园的蜘蛛种类最多,个体密度最大,蜘蛛群落优势度与丰富度高于无公害茶园和普通茶园,普通茶园最低。常见种在3种茶园分布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不同管理方式对茶园蜘蛛类群结构及时空分布的影响,了解蜘蛛在茶园绿色集约化管理中的作用,于2015—2016年通过拍打法(茶丛)和陷阱法(地面)对常规无间作的1#茶园、植被覆盖度深且人为干扰较少的2#茶园和无植被覆盖且定期施药锄草的3#茶园的蜘蛛及叶蝉数量进行为期2年的研究。结果显示,3类茶园的蜘蛛个体数表现为2#茶园>1#茶园>3#茶园,差异显著(P<0.05)。Shannon-Wiener多样性表现为2#茶园>3#茶园、1#茶园,差异显著(P<0.05)。蜘蛛主要分布于茶丛,地表较少。茶园叶蝉和蜘蛛数量在2年间基本保持一致,其中3#茶园由于定期施用化学农药,蜘蛛和叶蝉的数量波动最小;2#茶园的蜘蛛数量波动较大;且蜘蛛对叶蝉存在明显的调节效应。2#茶园周围植被丰富,且茶园均匀间种台湾相思树、中间种植落叶乔木,生境结构相对复杂,植被覆盖度深,形成了一定的缓冲带,对茶园小气候具有改善作用,增加了蜘蛛类群多样性。由此表明,构建合理的缓冲带、增加茶园四周及内部植被覆盖深度、减少人为干扰可更好地优化蜘蛛群落时空结构分布。  相似文献   

14.
陕西省生态茶园的建设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巩雪峰  余有本  肖斌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6):8262-8263
通过对陕西省茶叶现状的分析对比,提出了发展生态茶园对促进该省茶叶产业发展的必要性,探讨了陕西省陕南地区发展生态茶园的条件,并论述了适合陕南发展生态茶园的模式、茶园规划思路及生态茶园的栽培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5.
对重庆市具有代表性的生态茶园与普通茶园土壤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生态茶园土壤总体肥力优于普通茶园土壤,更有利于茶树的生长和发育,为实现高产优质的茶园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6.
连续2 a对间作白三叶草茶园及单作茶园开展大田对比试验,调查分析间作白三叶草对茶树生长、氮素吸收和新梢品质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作白三叶草的茶树新梢发芽密度、百芽重、新梢产量和修剪物生物量均高于单作茶园。2021年,间作茶园的新梢发芽密度、百芽重和产量显著高于单作茶园;间作茶园的新梢全氮含量、成熟叶全氮含量及修剪物全氮含量均不同程度高于单作茶园。此外,间作茶园新梢的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单作茶园,茶多酚含量无显著差异;间作茶园新梢酚氨比低于单作茶园,二者间显著差异。由上可知,白三叶草间作对茶树地上部生长具有积极促作用,本研究可为茶园间作白三叶草提供评价依据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7.
汉中市城固县茶园病害调查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年对汉中市城固县天明镇的有机茶园和常规茶园开展了茶树病害的调查,并对病害发病情况做出了具体分析。共计调查到茶树真菌性病害类7种。发生最重的是由茶饼病菌(Exobasidium vexans Massee)引起的茶饼病。在2类茶园当中,常规茶园的病害明显高于有机茶园,并对两类茶园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8.
重点介绍了茶园采茶机、修剪机、耕作机及施肥机等茶园机械在茶园生产管理中的发展历程和应用进展,并针对各类茶园机械在发展中所存在的缺陷,提出一些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另外,通过对茶园生产形势的分析,展望茶园机械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绿肥对茶园生态系统的影响,为制定合理的经营管理措施以维持茶园健康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根据已有的研究文献,探讨与分析绿肥套种对茶园生态系统的影响,分析面临的问题,并提出茶园适宜种植品种及发展对策.[结果]绿肥可改善和提升茶园土壤肥力条件、防止茶园水土流失、改善茶园内小气候、调节茶园土壤的温湿度、改善茶叶品质、增加经济收益、提高茶园生态系统稳定性.目前,茶园发展绿肥存在茶农思想上认识不足、绿肥推广渠道不畅通、绿肥的栽培管理和综合利用技术相对缺乏、茶园绿肥新品种选育缓慢、适于茶园种植的绿肥品种单一等问题.[建议]应扩大宣传力度、加强绿肥综合利用技术推广力度和适宜绿肥品种的收集与选育等,以推动茶园绿肥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绿肥对茶园生态系统的影响,为制定合理的经营管理措施以维持茶园健康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根据已有的研究文献,探讨与分析绿肥套种对茶园生态系统的影响,分析面临的问题,并提出茶园适宜种植品种及发展对策.[结果]绿肥可改善和提升茶园土壤肥力条件、防止茶园水土流失、改善茶园内小气候、调节茶园土壤的温湿度、改善茶叶品质、增加经济收益、提高茶园生态系统稳定性.目前,茶园发展绿肥存在茶农思想上认识不足、绿肥推广渠道不畅通、绿肥的栽培管理和综合利用技术相对缺乏、茶园绿肥新品种选育缓慢、适于茶园种植的绿肥品种单一等问题.[建议]应扩大宣传力度、加强绿肥综合利用技术推广力度和适宜绿肥品种的收集与选育等,以推动茶园绿肥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