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观察厌食散结合针刺四缝穴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疗效。方法自拟小儿厌食散口服配合针刺四缝穴治疗小儿厌食症,观察治疗前后食欲、体质量变化等临床症状。结果治愈14例,好转38例,未愈3例,总有效率为94.6%。结论厌食散结合针刺四缝穴治疗小儿厌食有很好的疗效,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2.
刺四缝穴结合捏脊治疗小儿厌食症6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书桃 《江西医药》2006,41(11):897-897
目的观察针剌四缝穴结合捏脊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用毫针点剌四缝穴,捏脊,每日1次,每周5次。结果60例中。显效42例,占70%;好转14例,占23.33%;无效4例,占6.67%,总有效率为93.33%。结论针刺四缝穴结合捏脊对治疗小儿厌食症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刺四缝穴联合中药口服治疗小儿疳积的疗效.方法:95例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8例采用针刺四缝穴联合口服四君子汤加减,对照组47例仅给予口服中药.结果:治疗组48例中显效26例,有效1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1.7%;对照组47例中显效14例,有效17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66.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结论:针刺四缝穴治疗小儿疳积临床疗效确切,具有健脾消积、理气醒胃的功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指压腹穴和四缝穴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儿科就诊的厌食症患儿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2例。治疗组采取指压腹穴和四缝穴治疗,对照组给予葡萄糖酸锌口服液治疗。2组均治疗20 d为1个疗程,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及体质量增长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和体质量总增长率分别为90.48%,69.0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1.91%和42.86%,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指压腹穴和四缝穴治疗小儿厌食症疗效满意,不仅避免了针刺刺激引起患儿的恐惧,易为年幼患儿接受,而且方法简单,经济实惠,不受场地及器材的限制,适合在基层医疗单位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推拿加针刺四缝穴治疗小儿厌食症60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推拿加针刺四缝穴治疗60例厌食症患儿,结果治愈46例,占76.67%;好转13例,占21.67%;无效1例,占1.67%;总有效率为98.33%。说明推拿加针刺四缝穴治疗小儿厌食症疗效显著可靠,不失为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针刺四缝穴结合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小儿疳积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针刺四缝穴结合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小儿疳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疳积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36例,对照组118。治疗组用针刺四缝穴配合参苓白术散治疗,对照组同样用参苓白术散口服治疗,一个月为一个疗程,进行对症状与体征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患儿进食明显、体重增加,总有效率为91%,对照组进展缓慢总有效率77%,2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四缝穴结合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小儿疳积症优于单独应用参苓白术散。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运脾和胃方联合针刺四缝穴治疗小儿厌食症脾失健运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1—12月在南通市中医院儿科治疗的厌食症脾失健运证患儿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予运脾和胃方口服联合四缝穴针刺,对照组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口服治疗。2组均4周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37/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0%(26/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食欲、进食量、进食时间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2组上述临床症状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更显著(P<0.05)。治疗前,2组血清锌、铁含量和维生素A、D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2组上述指标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均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升高更显著(P<0.05)。结论 运脾和胃方联合针刺四缝穴治疗小儿厌食症脾失健运证,疗效确切,不仅能增强食欲、增加摄食量、缩短进食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捏脊疗法配合点刺四缝穴治疗小儿厌食症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捏脊疗法配合点刺四缝穴治疗小儿厌食症32例,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治愈22例,好转8例,总有效率93.8%.结论:捏脊疗法配合点刺四缝穴治疗小儿厌食症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捏脊疗法配合点刺四缝穴治疗小儿厌食症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捏脊疗法配合点刺四缝穴治疗小儿厌食症32例,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治愈22例,好转8例,总有效率93.8%.结论:捏脊疗法配合点刺四缝穴治疗小儿厌食症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赖氨肌醇维B12口服溶液联合四磨汤口服液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厌食症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予以赖氨肌醇维B12口服溶液联合四磨汤口服液治疗,对照组予以健胃消食片治疗,疗程均为5d,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15%,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赖氨肌醇维B12口服溶液联合四磨汤口服液治疗小儿厌食症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金双歧治疗婴儿迁延性腹泻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丽芸 《儿科药学杂志》2004,10(6):39-39,44
目的:观察金双歧治疗婴儿迁延性腹泻病的疗效。方法:89例迁延性腹泻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6例在常规腹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金双歧治疗,对照组43例用常规腹泻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87.0%)明显高于对照组(58.1%),两组间有极显著差异(χ2=9.37,P<0.01)。结论:金双歧治疗婴儿迁延性腹泻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两种缓释剂盐酸米诺环素软膏、甲硝唑棒联合治疗急性智齿冠周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第三磨牙发生冠周炎的患者11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5例。治疗组在进行常规盲袋冲洗后将2%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及1cm长甲硝唑棒置入盲袋内,3d后复诊;对照组仅进行常规冲洗,局部导入1%碘甘油,1次/d,第4天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5%和63.6%。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冠周疼痛和肿胀的消退时间明显缩短(P&lt;0.01)。结论应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甲硝唑棒联合治疗急性智齿冠周炎具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捏脊疗法对小儿厌食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有厌食症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每组20例,分别用捏脊疗法、健儿素和葡萄糖酸锌治疗,观察捏脊疗法对食欲提高的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1组为85%,对照2组为75%,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捏脊疗法对小儿厌食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健脾消积丸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厌食症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80例采用自拟健脾消积丸治疗,对照组40例运用西药治疗,2组均治疗7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85.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健脾消积丸能明显改善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加味健脾汤治疗小儿疳证的疗效。方法:将2007—2010年86例确诊的疳证患儿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52例给予加味健脾汤治疗,对照组34例给予葡萄糖酸锌口服液治疗。2组均以10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31%,对照组总有效率70.5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加味健脾汤治疗小儿疳证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厌食症患儿采用赖氨酸肌醇维生素 B12口服液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本院2008年7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64例厌食症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服用健胃消食片进行治疗,观察组则采用赖氨酸肌醇维生素 B12口服液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和观察组治疗前后锌、铁、钙等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1.9%,观察组为96.9%,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锌、铁、钙等微量元素的含量明显高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厌食症患儿采用赖氨酸肌醇维生素 B12治疗可获得理想疗效,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自拟运脾喜食方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厌食症患儿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60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口服儿宝颗粒治疗,观察组采用自拟运脾喜食方为基础方加减治疗,2组均以14d为1个疗程,共服2个疗程,并随访3月评定疗效,观察2组患儿的症状、体征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8.4%,对照组87.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运脾喜食方治疗小儿厌食症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理气化痰汤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40例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20例和西药组20例,2组均应用青霉素G静脉滴注和利巴韦林片口服,必要时给予退热和解痘止痛等对症处理;治疗组同时加用自拟中药理气化痰汤,1周为1个疗程。治疗过程中观察临床症状改善或消失情况及退热和解痉止痛药等使用情况,判断近期疗效。结果2组腹痛治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O.05),伴随症状改善或消失时间比较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退热药、解痉药使用次数相比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9.
神经节苷脂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7例病毒性脑炎患儿随机分为两个治疗组[更昔洛韦治疗组(治疗A组)和神经节苷脂联合更昔洛韦治疗组(治疗B组)]及对照组,每组39例,比较分析3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A组和治疗B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6.9%、82.1%,与对照组总有效率56.4%相比,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治疗A组及治疗B组之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节苷脂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