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儿,男,5天,GIP,孕40周,因股膜早被行剖宫产,体重2.skg,出生时哭声弱,颜面发乌,APgar评分不详,在当地医院吸氧后青紫有所改善,停氧后加重,转入我院。查体:体温35C,呼吸40次/分,发育差,反应差,全身青紫,三凹征阴性,双肺呼吸音清晰,心率120次/分,律齐,心音有力,胸骨左、右第2-3肋间隙可闻及巨/IV级收缩期杂音,向背部传导,双下肢及足背水肿。考虑先天性心脏病,予保暖,鼻导管给氧,并预防感染,治疗期间停氧时颜面青紫明显,后持续给氧。白细胞12X10’/L,中性0.5,淋巴0·5,血红蛋白182g/I,,心电…  相似文献   

2.
3.
Zhu XY  Jin Y  Han XM  Wang QG  Quan W  Hou CJ  Wei M  Zhang YW 《中华儿科杂志》2004,42(7):551-551
患儿女,8岁。运动性心悸气短5年于2 0 0 3年5月2 0日入院。体检:身高12 0cm ,体重18 5kg ,血压10 0 / 5 0mmHg ,发育较差,无紫绀和杵状指(趾)。颈静脉轻度怒张,心前区隆起,心界增大,心率110次/min ,节律整齐,胸骨左缘第2~3肋间有连续性机器样杂音,心尖部有Ⅱ/Ⅵ级收缩期返流样杂音,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增强、分裂,两肺呼吸音粗糙有干湿啰音,腹软,肝大肋下3 0cm ,周围血管征阳性。心电图示左心室肥厚;X线胸片示肺血多,肺动脉段突出,心胸比值为0 72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示左房左室内径增大,主动脉根部有异常血流束,二尖瓣轻度关闭不全。入…  相似文献   

4.
主-肺动脉间隔缺损合并主动脉弓离断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可  韩玲  戴汝平  周其文  罗毅  梁永梅 《中华儿科杂志》2002,40(7):444-445,I003
患儿男 ,5岁 7个月。生后 4个月发现心脏杂音。曾发育较差 ,活动量大时气促。体检 :血压 :左上肢 110 /70mmHg(1mmHg =0 133kPa) ,右上肢 10 0 /70mmHg ,双下肢 130 /80mmHg;P2亢进 ,胸骨左缘 2~ 3肋间可闻及 2 /6级收缩期杂音 ;口唇及指端发绀。经皮测动脉血氧饱和度 :左上肢 0 89,右上肢 0 90 ,左下肢 0 90 ,右下肢 0 86。心电图 :窦性心律 ,电轴右偏 ,右室肥厚。X线检查 :两肺血增多 ,肺动脉突凸显著 ,左心室增大 ,心胸比例 :0 5 4。超声心动图 :距主动脉瓣上 17mm的升主动脉与主肺动脉间隔巨大回声缺失约…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主肺动脉间隔缺损合并呼吸窘迫综合症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1临床资料患儿,男,5d,系第1胎第1产,孕36+5周自然分娩。Apgar评分1min6分,经拍打足底开始啼哭,羊水清亮,有羊水吸入史。于生后6h开始出现呼吸困难并进行性加重。当地医院诊断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予CPAP,抗感染及对症治疗,呼吸困难...  相似文献   

6.
儿童动脉导管未闭和房间隔缺损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6,他引:1  
目的 评价应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儿童房间隔缺损(ASD)和动脉导管未闭(PDA)的效果、安全性夏共并发症等。方法 超声心动图及临床诊断ASD、PDA患儿,在透视和(或)经胸超声心动图(TTE)下置入Amplatzer封堵器,术后24h、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及以后每年分别经胸超声、心电图和X线胸片检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16例ASD患儿,球囊测量值13~28mm,选择封堵器直径13~30mm;25例PDA患儿。造影测量值2~7.7mm,选择封堵器直径4~12mm。技术成功率为100%,术中未发生任何并发症,无急诊手术病例。术后即刻造影或TTE显示10例存在残余分流,术后3个月TTE检查所有病例无残余分流和再通,肺动脉压下降。结论 应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PDA和ASD,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损伤小、成功率高等优点,适合儿童继发孔型ASD及各种类型PDA的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7.
先天性心脏病经导管介入治疗指南   总被引:230,自引:2,他引:230  
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的发病率为0.7%~0.8%,据此估计我国每年新出生的先心病患儿达15万左右,为小儿时期最常见的心脏病。20余年来,我国先心病的诊治工作取得了较大成绩,一方面是在婴幼儿及重症复杂型先心病的诊治,明显减少了死亡率;另一方面,先心病介入治疗在材料、实验、方法学、  相似文献   

8.
小儿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40例临床报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Deng DA  Zhu XY  Hou CJ  Han XM  Wang QG  Jin Y  Quan W  Liu Y  Wang SF 《中华儿科杂志》2003,41(7):531-533
目的 评价小儿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应用美国AGA公司的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Ⅱ孔型ASD40例。男16例,女24例;年龄3~15岁,平均10.2岁。体重11~87kg,平均35.8kg.6例合并肺动脉瓣狭窄(PS),1例合并二尖瓣脱垂和轻度关闭不全,l例台并室性心动过速(VT)。40例均采用美国AGA公司的AmplatzerASD封堵器。术中常规行右心导管检查,测量右室、肺动脉压力。经导引钢丝导人球囊导管测ASD最大伸展直径。用体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或食道超声(TEE)测量房间隔直径及确定ASD的位置及大小。根据球囊最大伸展直径选择等于或大于l~2mm型号的ASD封堵器。结果 40例患儿应用40个Amplatzer封堵器封堵成功,成功率100%。经TTE测量ASD直径为7~30mm(平均17.12mm),TEE测量直径为7~32mm(平均18.44mm)。最大球囊伸展直径为8~34mm(平均20.56mm)。Amplatzer封堵器型号8~38mm(平均21.44mm)。合并PS,先行球囊扩张术,成功后再封堵ASD。合并VT先行射频消融术而后成功封堵ASD.40例无并发症,无残余分流。术后3—4天出院。术后3d复查ECG、TTE及X线胸部检查有明显改善。结论 AmplatzerASD封堵器封堵小儿ASD是安全、有效的。规范化治疗。严格掌握适应证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经导管介入方法治疗小年龄儿童室间隔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于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行室间隔缺损封堵术3岁以下患儿的临床资料、疗效及随访结果。结果 共184例患儿,176例(95.7%)封堵成功,所有病例均无血管并发症发生,13例术后存在微-少量残余分流,2例出现三尖瓣血流速度增快,1例于术后半年出现迟发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结论 小年龄儿童室间隔缺损的经导管介入治疗成功率高,其安全性有待长期随访观察,严格掌握介入封堵适应证、选择合适的器械、熟练掌握婴幼儿血管穿刺技术、良好的麻醉管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本组最近应用经胸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指导下对2例房间隔缺损(ASD)和1例室间隔缺损(VSD)经导管行封堵术,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明确胎儿动脉导管、主动脉及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及凋亡特性以及相应的ERK1/2和JNK细胞信号传导通路是否存在差异,以及不同胎龄的平滑肌细胞在增殖凋亡及相应细胞信号传导通路是否有差异。方法取6例(18±2)周流产胎儿的主动脉、肺动脉和动脉导管进行细胞培养。通过原位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主动脉、肺动脉和动脉导管平滑肌细胞的PCNA、Bax和Bcl-2蛋白表达和通过ELIASA方法检测ERK1/2和JNK细胞信号传导通路的活化(磷酸化)状况。结果①在动脉导管,PCNA、Bcl-2、ERK表达16周胎龄最强,20周胎龄最弱,随胎龄增长而减弱,Bcl-2有统计学意义。不同胎龄主动脉、肺动脉各项指标无差异;②PCNA的表达肺动脉表达最强,主动脉次之,动脉导管最弱;③动脉导管平滑肌细胞在体外培养时比主动脉和肺动脉平滑肌细胞Bax/Bcl-2的比值高;④ERK1/2通路的OD值动脉导管表达最弱,主动脉表达最强。JNK通路的OD值动脉导管表达最强,主动脉表达最弱。结论胎儿动脉导管、主动脉及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在增殖凋亡和其相应的细胞传导通路有着明显的差异,动脉导管平滑肌细胞的生长状况可能随着胎龄的增长而减弱,与出生后动脉导管的闭合是否有关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Guo BJ  Gu H  Wu J 《中华儿科杂志》2010,48(9):717-718
患儿女,2岁,于出生后2 d例行查体时被发现心脏杂音.出生3 d至1岁在当地多家医院诊断"先天性心脏病",具体诊断未定,建议体重20 kg后手术.患儿平日多汗,因家长觉孩子一般情况良好,体力与正常同龄儿无明显差别,未进一步诊治.婴儿期患肺炎1次,无心衰病史.  相似文献   

13.
随着介入材料和器械、导管影像设备的迅速发展,经导管介入治疗已成为先天性心脏病(CHD)的重要治疗方法。据估计约45%的CHD可经导管介入治疗获得根治,而外科手术和介入联合的镶嵌(hybrid)治疗将使复杂CHD的治疗更趋完善合理。我院自1989年开始小儿CHD的介入治疗,16年来共有1100例小儿CHD得以根治,成为我省CHD介入治疗中心。其中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功不可没,并形成了一整套完善、合理的常规体系,现予总结报道。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双伞闭合器和扣式闭合器关闭房间隔缺损(ASD)的临床疗效、适应症和并发症进行了评价,其总的有效率在90%~95%之间,术后小的残余分流并不造成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并可自发消失。其适应症不仅包括缺损口伸展直径<25mm的中央型ASD,也适合并发其它心血管疾病的的病人,尤其是卵圆孔未闭的病人可免于外科手术。术前右肺上静脉造影及伸展直径的测量可避免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先天性风疹综合征致动脉导管未闭合并房间隔缺损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儿女,21天。因“发现心脏杂音20天”入院。患儿系孕38”周,因羊水过少行剖宫产出生,手术顺利,Apgar评分1分钟为8分,5分钟为9分。出生体重2000g,羊水清,70ml,胎盘轻度钙化,脐带无异常。出生第2天发现心脏杂音。生后不久有多汗、气急,吃奶及哭闹后紫绀,而且气急多汗加重,喂养困难,进行性消瘦。出生后1周患过肺炎。  相似文献   

16.
经导管非开胸法关闭房间隔缺损15例报告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探讨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ASD)的非开胸疗法,采用经导管纽扣式补片对15例ASD患儿进行关闭治疗及随诊研究。患儿年龄2.5~14.0岁,平均7.5岁;体重11~39kg,平均20kg。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CDFI)、右上肺静脉造影及球囊三者结合测量来确定ASD最大伸展直径。选择大于所测直径的2.0~2.5倍补片和相应长鞘。结果,13例关闭成功(87%),2例由于房间隔呈半弧圆形或不规则型,撤除补片改行外科手术治疗。13例成功者,术后第2天残余分流5例(38%),随诊1~12个月残余分流下降为2例(16%),1例有轻度二尖瓣关闭不全。提示,经导管纽扣式补片关闭ASD的方法既简便、安全,又疗效佳,但有一定局限性,尚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17.
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104例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 (PA/VSD)的解剖类型及血流动力学改变 ,探讨其适宜的手术方式。方法 对 1992年 6月至 2 0 0 2年 5月在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儿科住院的PA/VSD患儿共 10 4例 ,采用超声心动图结合心血管造影术 ,确定闭锁的部位、肺动脉的发育情况及血供来源。结果 右室流出道及瓣膜闭锁、有肺动脉总干 31例 ;肺动脉总干闭锁、左右肺动脉有汇合 5 0例 ;左肺动脉闭锁 10例 ,右肺动脉闭锁 8例 ;左右肺动脉均闭锁 5例。肺动脉的血供来源 :大的主肺动脉侧支血管 5 1例 ,动脉导管未闭 2 7例 ,多支小的侧支血管 2 6例。合并畸形有卵圆孔未闭、房间隔缺损、大动脉转位、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右室双出口、镜面右位心、右旋心及左旋心。结论 合并室间隔缺损的肺动脉闭锁可发生在不同部位 ,肺动脉的血供来源多样化  相似文献   

18.
经导管Amplatzer封堵器堵闭小儿房间隔缺损46例报告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应用Ampplatzer封堵器堵闭小儿房间隔缺损(AsD)的可行性。方法46例AsD患儿,年龄2~15岁,平均(7.5±4.2)岁,在基础麻醉下,先行右心导管用测量球囊导管测量AsD大小,选择适合的封堵器,在超声指导下放出封堵器堵闭AsD,然后监测封堵器位置是否满意、有否残余分流、房室瓣有否累及,以达到完全堵闭效果。结果46例全部成功,无一例有合并症;手术时间(65.88±20.78)min,透视时间(11.05±4.04)min。结论经导管AmplatzerAsD堵闭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适用于2岁以上、缺损口在30mm以下的继发孔AsD患儿。但必须严格掌握适应证,术中必须应用经胸超声心动图或食道超声帮助提高堵闭术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及重要主肺动脉侧支血管的手术方式,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7月至2010年8月本院采用单源化手术治疗肺动脉闭锁(PA)合并室间隔缺损(VSD)及重要主肺动脉侧支血管(MAPCAs)患儿8例.男3例,女5例,年龄4~72个月,中位年龄24个月,体重7.5~15.5 kg,平均体重(11.2±2.4)kg.7例采取分期于术治疗,1例采取一期根治手术.结果 全组患儿均存活.随诊6~20个月,1例一期根治手术患儿痊愈;7例分期手术患儿,临床紫绀症状均好转.其中3例肺动脉明显发育,进一步行二期根治手术治愈.结论 单源化手术是治疗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及重要主肺动脉侧支血管的有效方法,分期手术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主一肺动脉间隔缺损,又称主一肺动脉窗(Aortopulmonary Window,简称APW),是少见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之一,因早期出现肺动脉高压及心力衰竭,临床表现类似于大分流量的室间隔缺损(VSD)或动脉导管未闭(PDA)而易引起误诊及延误手术治疗。本文报告6例APW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经过,以冀提高本病的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