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应用应变率成像(SRI)技术评价冠心病患者的左室功能,探讨SRI评价左室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正常组30例,冠心病组30例,取心尖四腔、心尖两腔、心尖左室长轴切面的心肌应变率曲线,测定左室各室壁的收缩期、舒张早期、舒张晚期的峰值应变率(SRS、SRE、SRA),统计两组左室各壁出现的收缩后缩短(PSS)的节段数;定量检测各节段收缩-舒张转换时间(TCEC),比较各组左室壁各节段TCEC的差异。结果:冠心病组的SRS、SRE、SRA明显降低(P<0.05),PSS的检出率明显增多(P<0.05),与非缺血节段比较,缺血节段TCEC延长(P<0.05)。结论:应变率成像(SRI)技术为定量、准确评价冠心病左室心肌功能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超声应变及应变率技术研究正常人左心室心肌应变及应变率变化规律.方法应用定量组织多普勒技术对40例正常人左室各节段心肌进行应变和应变率定量分析.结果应变在前壁、前间隔、后间隔、侧壁、后壁表现为自基底段到心尖段逐渐递减,在下壁各节段间无显著性差异,后间隔应变最高;同一室壁不同节段显著性差异明显大于不同室壁的同等节段;应变率在不同室壁的同等节段显著性差异存在于中间段和心尖段.结论应变和应变率曲线中,无论在同一室壁不同节段还是在不同室壁同一节段上可能并无规律一致的分布模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二维应变超声心动图(2D—SE)及其自动功能成像软件所生成的牛眼图定量评价心肌局部应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研究对象分成3组,正常对照组(30例)、心肌梗死组患者(39例)和不稳定心绞痛组(46例)患者。分别采集其心尖左室长轴、心尖四腔和心尖左室二腔观的二维灰阶动态图像。应用自动功能成像软件自动测量长轴方向左室18节段收缩应变(εs)。比较心肌梗死纽、心绞痛纽与对照组各参数测值。结果:心肌梗死组和心绞痛组18个节段的εs均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正常对照组各室壁自基底段向心尖段εs逐渐增加,各壁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2D—SE可用于定量测量左室局部心肌的应变,为临床提供了一种快速准确、操作简便、可重复性好的无角度依赖的定量左室功能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急性心肌梗死冠脉介入治疗后早期左室心肌纵向应变及其与左室重构的关系.方法 分析36例正常对照组和48例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术后组的患者,分别测量左室心尖二腔观、三腔观、四腔观节段及整体纵向收缩峰值应变,并分析其与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相关性.结果 心肌梗死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术后组左室各心肌节段收缩峰值应变均不同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尤以前壁基底段、中间段;侧壁中间段;下壁基底段、中间段;前间隔中间段;后间隔中间段;心尖部降低程度明显(P<0.01);左室心肌整体收缩峰值应变与LVEDV、LVESV、LVEF相关良好.结论 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能定量测定左室长轴局部和整体的心肌收缩峰值应变,评价局部和整体心肌的收缩功能;与反映左室重构的指标间相关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定量研究正常人左室心肌各节段应变率变化特点,以及与年龄的关系。方法应用IE33超声诊断仪及QLAB软件测量31例(年龄均〈45岁)和30例(年龄均≥45岁)健康者左心室心肌各节段应变率。结果左室基底段、中间段和心尖段心肌的应变率依次递减,相同节段不同室壁之间应变率不同,后壁和前壁最大。随着年龄增长,左室心肌收缩期、舒张早期应变率峰值呈下降趋势,舒张晚期应变率峰值呈增高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变率显像能够不受年龄影响定量分析局部心肌的变形,是临床评价心功能的理想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心肌矢量应变和应变率成像技术(VSI)观察晚期肝硬化患者左心室局部收缩功能,探讨晚期肝硬化患者左心室局部收缩功能的改变。方法:VSI技术检测30例晚期肝硬化患者(患者组)及30例年龄匹配的正常对照者(对照组)左心室16节段室壁收缩期纵向、径向应变率及圆周方向运动速度。结果: 患者组纵向应变率收缩期峰值(L-SRs)前间隔中间段、前壁心尖段、室间隔心尖段较对照组减低(P<0.05);患者组径向应变率收缩期峰值(R-SRs)值前间隔中间段、室间隔心尖段较对照组减低(P<0.05);患者组圆周方向运动速度收缩期峰值(C-Vs)前壁中间段、前间隔中间段较对照组减低(P<0.05)。结论: 晚期肝硬化患者在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未受到明显影响以前,局部心肌已经出现收缩功能减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肌应变率显像SRI技术在评价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前后局部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20例冠心病患者分别于CABG术前1天、术后10天、1个月、3个月及6个月测量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参与供血的6个室壁节段的收缩期应变率(SRs)。结果:CABG术后1个月开始左前降支搭桥节段心肌SRs不同程度增大,前壁基底段、前间隔中间段和后间隔中间段各时间点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增大最明显。结论:SRI技术可准确识别缺血心肌节段,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可有效改善缺血心肌供血,提高心肌发生变形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价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供血的心肌节段的功能状态,探讨对其病变程度的判断价值.方法:103例行择期冠状动脉造影且存在前降支(LAD)狭窄病变的冠心病患者,分为50%≤狭窄<75%组(A组)53例;狭窄≥75%组(B组)50例.选取同期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68例为对照组(N组).均行RT-3DE检查,获取17节段容积-时间曲线,记录LAD支配的心肌节段的平均运动幅度(EA)、收缩期心室运动峰值时间(TS)、舒张末容积(sEDV)、收缩末容积(sESV),计算节段射血分数(sEF),并对部分参数进行ROC曲线分析及判别分析.结果:(1)B组左室前壁和前间隔中间段及心尖段EA值、前壁中间段和前间隔心尖段sEDV及sEF、前壁心尖段sESV及sEF均明显小于A组及N组(P<0.05),A组与N组之间均无明显差别(P>0.05).(2)ROC曲线分析显示前壁心尖段、中间段、前间隔心尖段sEF以及前壁和前间隔的中间段、心尖段EA均对冠脉狭窄有较高诊断价值,其中以前间隔心尖段EA和sEF更佳,前壁心尖段EA取值≤5.67时判断LAD狭窄≥75%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最佳,分别达91.27%和91.07%.(3)以前间隔心尖段sEF、EA为自变量建立的判别函数Y=0.461sEF+0.672EA(P<0.001),判别临界值YLAD=0.438,对判断前降支狭窄程度≥75%的敏感性为88.00%,特异性为92.45%,总正确率为90.29%.结论:RT-3DE可准确、定量评价节段心肌运动幅度和收缩功能,推测相应供血冠脉的病变程度,选择适宜参数建立的判别函数可能成为预测冠脉介入治疗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应变率成像技术定量评估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前后左心室收缩功能的价值。方法20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分别于术前1天、术后2周、术后2个月测量前壁及前间隔的基底段、中段的应变率,分析它们的室壁运动,测量左室的射血分数EF。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2周各节段心肌的应变率均有增加(P<0.05),术后2个月各节段心肌应变率射血分数明显增加(P<0.01)。术前平均射血分数为0.468±0.076,术后2周增加为0.517±0.059(P<0.05),术后2个月则增加为0.587±0.038(P<0.01)。结论应变率成像技术能定量评价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前后左室壁局部心肌心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彭瑛  张嬿  吴进  唐红  黄鹤  饶莉 《四川医学》2005,26(5):499-501
目的 初步探讨组织多普勒曲线M型速度图(CMM TVI)和应变(Strain)、应变率(strainrate ,SR)显像新技术对定量检测局部心肌功能的可靠性。方法 通过超声多普勒组织成像的TVI和SRI成像模式,结合同步记录的心电图,分别观察及测量2 0例健康成年人和14例房间隔缺损(ASD)患者心尖四腔观室间隔和右室游离壁各节段心肌在不同时相的运动速度及应变、应变率。结果 ①正常组室间隔和右室游离壁的运动速度、应变及应变率从基底到心尖呈下降趋势;②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SD患者右室游离壁各节段的运动速度及应变、应变率均大于正常组,P <0 .0 5。结论 组织多普勒曲线M型的速度和应变率显像是一种可用于评价局部心肌功能的超声影像新技术,可以为患者的临床治疗和估计预后提供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应用超声速度向量成像技术(VVI)探讨冠心病左前降支(LAD)病变患者左室局部收缩功能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为临床客观评价节段性室壁运动提供一种较好的方法.方法 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左心室心肌分为正常组20例、缺血组20例和梗死组20例,所有受检者于超声心动图中取心尖四腔心、两腔心、心尖左室长轴切面,二尖瓣水平及乳头肌水平及心尖水平左室短轴切面的18个节段的心肌动态图像,对仅由冠状动脉LAD供血的相应左室壁节段径向应变、圆周应变、纵向应变,心底水平及心尖水平前壁及前间隔的收缩期旋转角度及旋转速率进行分析.结果 缺血组及梗死组的前壁及前间隔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的收缩期纵向、圆周、径向应变均较正常组减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患者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并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未见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时,前壁、前间隔任意水平纵向应变<-17.58%、圆周应变<-20.52%,径向应变<36.26%作为预测前降支病变引起心肌缺血的截断值,可获得最佳敏感度及特异度.当患者左室射血分数正常且静息时超声心动图检查前降支供血相应区域有明显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时,前壁、前间隔任意水平纵向应变<-15.86%、圆周应变<-18.30%,径向应变<34.60%作为预测前降支病变引起心肌梗死的截断值,可获得最佳敏感度及特异度.梗死组前间隔、前壁心肌收缩期旋转角度及旋转速率在心底及心尖水平均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组缺血节段的收缩期旋转角度及旋转速率在心尖水平及在心底水平与正常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当冠心病患者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并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未见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时,VVI技术测量其狭窄冠脉供血区域心肌已出现局部收缩功能减低.对于LAD患者,应用VVI技术测量前间隔及前壁各水平心肌纵向、圆周应变能较好鉴别靶血管病变程度,并能定位冠心病患者的缺血节段心肌.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二维应变(2DS)与组织多普勒速度成像(TVI)测量正常人心肌应变和应变率的一致性. 方法 采集30例正常人心尖四腔、心尖二腔、心尖左室长轴二维灰阶与组织多普勒动态图,应用2DS与TVI两种方法 分别测量各节段心肌长轴收缩期峰值应变(S)及应变率(Sr)并作对比. 结果 2DS左室应变测值为基底段至心尖段逐渐增加(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应变率测值为心尖段最高.TVI左室应变及应变率测值在各平面节段变化不稳定,无明显的规律性.2DS所测正常人左室心肌绝大多数节段长轴S及Sr与TVI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二维应变(2DS)与组织多普勒速度成像(TVI)在检测正常人左室基底段到心尖段心肌应变及应变率改变的规律不一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变率成像(SRI)对围产期心肌病患者(PPCM)左室收缩舒张功能的评价。方法选择围产期心肌病患者和正常女性各21例的标准心尖左室长轴切面,心尖两腔切面及四腔切面,对其前室间隔、左室后壁、左室前壁、左室下壁、后室间隔、左室侧壁不同节段心肌进行SRI检查,获取左室各节段心肌峰值应变率(SRs),舒张早期应变率(SRe)和舒张晚期应变率(SRa)。并用双平面Simpson’s方法计算LVEF,单平面Simpson’s方法测量左、右心室舒张期面积(LVDA,RVDA)。围产期心肌病患者组行LVEF与SRs、SRe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围产期心肌病组LVEF明显降低(P〈0.01),左心室舒张期面积明显增大(P〈0.01)。PPCM组的SRs及SRe在3个节段的6个取样点中均较NOR组显著降低(P〈0.01)。围产期心肌病组LVEF与SRs、SRe成正相关(r=0.51,P〈0.01;r=0.57,P〈0.01)。结论应变率成像可准确、无创性定量评价围产期心肌病患者局部心肌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可以反映左室整体收缩和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二维超声应变成像评价急性心肌梗死左心室心肌功能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急性前壁心肌梗死28例、正常对照组30例,分别记录左心室心尖四腔、三腔、两腔切面图像,应用二维应变软件测量各个节段的二维应变和应变率值,并分析其与左心室收缩末容积(LVEDV)、舒张末容积(LVESV)、室壁运动积分(WMS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相关性。结果①心肌梗死组梗死节段收缩峰值应变值较对照组明显减低,P〈0.01;而远离梗死区域的心肌应变值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②心肌梗死组LVEF、LVEDV、LVESV、WMSI较对照组明显减低P〈0.01;③收缩峰值总应变、总应变率与LVEF、LVEDV、LVESV、WMSI相关良好。结论二维超声应变成像技术可准确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左心室局部和整体心肌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5.
正常人左室心肌应变与应变率的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正常人左室心肌组织应变及应变率的规律。方法:应用组织多普勒技术对38例正常人左心室间隔、前壁、侧壁与后壁进行不同节段间的应变、应变率的比较。结果:基底段到心尖段应变与应变率呈下降趋势,但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性。各室壁同一水平节段的应变与应变率差异亦无显著性。结论:应变与应变率在同一室壁不同节段与不同室壁同名节段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运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STI)评价正常人左室心肌应变.方法 对50例正常人采集左心室长轴和短轴方向的二维动态图像,测量分析心肌收缩期峰值纵向应变(LS)、径向应变(RS)和圆周应变(CS).结果 (1)左心室各节段心内膜层心肌LS、RS、CS均显著高于心外膜层心肌(P<0.05);(2)LS由基底部到心尖部递增;RS在同一水平不同节段分布较一致;同一水平前室间隔的CS较高;结论 STI可以准确测量左室壁节段心肌应变,能够定量评价局部心肌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运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STI)评价正常人左室心肌应变。方法对50例正常人采集左心室长轴和短轴方向的二维动态图像,测量分析心肌收缩期峰值纵向应变(LS)、径向应变(RS)和圆周应变(CS)。结果左心室各节段心内膜层心肌LS、RS、CS均显著高于心外膜层心肌(P0.05);LS由基底部到心尖部递增;RS在同一水平不同节段分布较一致;同一水平前室间隔的CS较高。结论 STI可以准确测量左室壁节段心肌应变,能够定量评价局部心肌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应变成像(SI)技术评价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左心室局部心肌长轴方向收缩和舒张功能。方法获取18例HCM患者和40例正常对照组心尖左室长轴、心尖两腔、心尖四腔的心肌应变曲线,测量并比较两组左室各节段水平的收缩期峰值应变(sε)。统计并比较两组左室各节段出现收缩后应变(PSS)节段数及幅度值。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二尖瓣血流的E峰、A峰,计算E/A值。结果HCM组各节段水平的sε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绝大部分节段PSS的绝对值大于正常组(P〈0.05)。LVEF和E/A在两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SI能定量评价HCM左室局部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成像(2D-STI)技术,评价正常人左室短轴收缩期圆周应变。方法 50例健康人,男20例,女30例,平均年龄(41.1±20.1)岁;采集左室短轴二尖瓣、乳头肌及心尖水平二维灰阶图像,使用Qlab8.1工作站进行脱机分析,系统自动将左室短轴心肌分为前间隔(AS)、前壁(AW)、侧壁(LW)、后壁(PW)、下壁(IW)、后间隔(PS)6节段,共计18节段,将左室壁心肌等分心内膜下层、心外膜下层心肌及整体心肌为感兴趣区,应用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分析感兴趣区收缩期圆周峰值应变。结果正常人心内膜下层心肌各节段收缩期圆周峰值应变均高于心外膜下层心肌峰值应变(P<0.05),而且收缩期圆周应变整体心肌同一水平各节段间存在差异,特别是前间隔、后间隔与其它各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不受声束角度的限制,可以准确评价左室心肌各节段收缩期圆周应变,为测定左室收缩功能提供更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速度向量成像技术(VVI)比较静息状态下左心室相同节段的正常心肌纵向和径向的运动特点,评价VVI技术对正常人左心室节段心肌收缩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健康志愿者30例,采用西门子公司Sequoia 512超声诊断仪,在VVI模式下选取心尖四腔、心尖二腔、心尖左室长轴;二尖瓣水平、乳头肌水平及近心尖水平左室短轴切面,定量分析左室前间隔、前壁、侧壁、下壁、后壁及后间隔的径向运动,以及纵向的基底段、中间段及心尖段等3个分段中正常心肌节段的心肌运动速度(Vs)、应变(S)、应变率(SR)。结果正常人左心室各室壁基底段、中间段和心尖段速度依次递减: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变、应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各室壁二尖瓣水平、乳头肌水平、近心尖部水平径向速度、应变、应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速度向量成像技术能够定量评价左心室节段收缩功能,为临床评价心脏运动及功能提供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