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对胎儿先天性肺动脉起源异常进行分析,提高该疾病诊断的精准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病例,均经尸体解剖证实,检查胎儿心血管畸形及内脏的畸形情况,对肺动脉异位起源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肺动脉异位起源8例,其中男胎4例,女胎4例,孕期为孕21~28周。右肺动脉起自升主动脉1例,同时存在主-肺动脉间隔缺损、主动脉弓离断并室间隔完整,即Berry综合征。双侧肺动脉融合起自左头臂干1例,患者伴肺动脉闭锁等多种心血管畸形及心外脏器畸形。左肺动脉和右肺动脉分别起自不同主动脉或分支3例,均伴随肺动脉闭锁,1例左肺动脉起自左头臂干,右肺动脉起自降主动脉及右侧动脉导管;1例左肺动脉起自右动脉导管,右肺动脉起自右锁骨下动脉;1例左肺动脉起自左动脉导管,右肺动脉起自降主动脉。左肺动脉吊带3例,肺动脉主干发出右肺动脉,右肺动脉发出左肺动脉形成血管环。结论 胎儿肺动脉异位起源是一种少见血管畸形,其走行复杂多样,可伴随心内畸形及心外脏器畸形。  相似文献   

2.
多发性动脉变异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在解剖一成年男尸过程中发现其主动脉弓的分支、腹主动脉的主要分支: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左、右肾动脉和左上肢尺动脉多处血管变异。一具尸体集中如此多的动脉变异,实属少见。1 主动脉弓分支变异主动脉弓凸缘共发出5大分支,从右向左依次为:右颈总动脉、左颈总动脉、左椎动脉、左锁骨下动脉、右锁骨下动脉(图1)。1.1 右颈总动脉 直径为7.3mm,起于主动脉弓凸缘、从气管左前方斜向右上跨于气管前方再上行于气管食管右外侧。1.2 左颈总动脉 直径为6.9mm,在右颈总动脉左侧3.8mm处起于…  相似文献   

3.
<正> 在主动脉弓末端发出右锁骨下动脉(称迷走右锁骨下动脉)的变异,国内外有不少文献报导。作者最近在解剖72个尸体中发现一例,现报告如下: 男性,15岁,发育良好,身高140厘米,心脏大小和位置正常。主动脉弓近矢状位,从升主动脉起始后转向左后至第4胸椎体移行于胸主动脉。主动脉弓的分支从右至左依次为右颈总动脉、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及右锁骨下动脉,前三者相靠近从主动脉  相似文献   

4.
研究主动脉及其大血管分支解剖变异不仅在外科领域中极为重要,而且可以解释某些病例的临床症状,如变异的锁骨下动脉造成的食管受压症状等。 作者5年来共做了819例动脉造影术,仔细观察了主动脉及其分支血管的解剖位置,尤其是头臂动脉,锁骨下动脉,颈总动脉以及椎动脉的起源。 结果:705例中有629例(89.2%)显示了正常的解剖位置,即从右向左为头臀动脉,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分别起源于主动脉弓,76例(10.8%)有解剖异常,概括为7种不同类型的变异,其中最常见的是52例占68.4%为大臂动脉与左颈总动脉共干分出;其次18例占23.7%为左颈总动脉由头臂动脉分出。其他的变异是2例双头臂动脉;1例异常的右锁骨下动脉起于左颈总动脉的内侧面;1例左椎动脉在头臂动脉与左颈总动脉之间起于主动脉弓;1例头臂动脉与左颈总动脉共干分出,伴有左椎动脉在头臂动脉与左锁骨下动脉之间起于主动脉弓;1例左右锁骨下动脉共干分出,伴有右颈总动脉在左颈总动脉远侧起于主动脉弓。  相似文献   

5.
在解剖一具成人男尸时,发现右锁骨下动脉起始及走行变异并导致食管狭窄,报道如下:该例右锁骨下动脉平第3胸椎体下缘高度。在椎体左前方,起于主动脉弓后壁,起点处主动脉外径为16.0mm,右锁骨下动脉起处外径为7.5mm。该动脉经食管后方,由左向右上斜行3cm,至第三胸椎体上缘右侧,从食管  相似文献   

6.
我们在一具生后两天死亡的女性新生儿标本上,发现一例右位主动脉弓,并伴有多种畸形及变异,现报告如下:胎儿出生后,呕吐,口吐白沫,生后两天死亡。我们用10%福尔马林液固定后,进行解剖观察,所见畸形及变异有:上腔静脉由左头臂静脉、右颈内静脉、右锁骨下静脉汇成,无右头臂静脉。房中隔大部缺损,室中隔膜部观损,右室不肥大。主动脉、肺动脉均起于右心室,为右室双出口。肺动脉极度狭窄,左、右肺动脉较粗,动脉导管亦粗,连于右位主动脉弓的左端。主动脉升部由右室发出后向左前上  相似文献   

7.
正笔者在解剖1具成年男性尸体时发现,升主动脉、主动脉弓及其分支头臂干、左颈总动脉与左锁骨下动脉,以及胸主动脉血管管壁分层,为丰富国人解剖学资料,现报道如下。常规开胸解剖纵膈,在分离主动脉及分支时发现升主动脉、主动脉弓及其分支头臂干、左颈总动脉与左锁骨下动脉,以及胸主动脉管壁有分层现象。升主动脉至左心室起始处即开始分层,头臂干分层一直延续到右颈总动脉与右锁骨下动脉处,左颈总动  相似文献   

8.
<正> 右锁骨下动脉畸形是先天性主动脉弓分支畸形之一。右锁骨下动脉起自主动脉弓的末端,或主动脉弓与降主动脉的移行处;该畸形动脉或经过食管之后,或经过食管与气管之间,向右上方斜行,到达右斜角肌间隙处,方恢复其正常位置。因其行径异常,往往可引起吞咽困难,或吞咽困难伴呼吸障碍等临床表现。本文就历年  相似文献   

9.
1735年Hunauld最早报告右锁骨下动脉异常,以后1794年Bayford作过详尽的记述,并在尸检时证明了吞咽困难多年的女患者,是由于异常的右锁骨下动脉压迫食管所致,他称之为“吞咽困难畸形”(DysPhagiaLusoria)。国内胡振之在1952年首先报告一例。本文报告一例,供国人血管体质调查及临床心血管外科与放射学科学者参考。本例成年女尸,发育良好,籍贯和死因不明。主动脉位置正常,从主动脉弓上自右向左发出了右,左颈总动脉共干,左锁骨下动脉和右锁骨下动脉。它们在主动脉弓起始处的外径,右左颈总动脉共干为15.52mm;左锁骨下动脉为11.8…  相似文献   

10.
<正>在本科生局部解剖学解剖过程中发现1例右位主动脉弓伴迷走左锁骨下动脉变异,为积累中国人解剖学数据,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现报告如下。女尸,右位主动脉弓,外径1.83 cm。由于右位主动脉弓,使胸主动脉(外径1.34 cm)与食管相对位置发生变化,前者位于脊柱右前方,后者位于脊柱左前方,并列行走。右位主动脉弓上从右至左依次发出2大分支:左颈总动脉和头臂干(长度约0.66cm),头臂干过短较粗,头臂干从右至左依次发出右颈总动脉和右锁骨下动脉。  相似文献   

11.
去甲二氢愈创木酸对胶质瘤细胞诱导的内皮细胞迁移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观察去甲二氢愈创木酸(NDGA)对胶质瘤细胞诱导的内皮细胞迁移的影响。方法 采用微孔滤膜培养小室及室细胞联合培养法,进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系ECV-304细胞与人恶性胶质瘤细胞系SHG-44细胞的联合培养,并以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SHG-44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结果 100μmol/L的NDGA作用1~3d后,SHG-44细胞VEGF、b  相似文献   

12.
粒体DNA片段诱导小鼠胚胎 成纤维细胞恶性转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malignant transforming effect and mechanism of mitochondrial DNA (mtDNA) fragments. Methods Tumorigenicity of mtDNA-transformed mouse embryonic fibroblast (NIH3T3) in nude mice was studied using transgenic techniques. Transformed tumors were detected by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and hybridization signals of mtDNA probe were analyzed by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 techniques. Results Hybridization signals were observed on the nuclei of 18%20% NIH 3T3 cells 1 week after mtDNA fragments transforming. Tumor from mtDNA-transformed NIH 3T3 cells was developed in all 8 nude mice (8/8) respectively 2 weeks after the transformation. The 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umors developed were similar to that of fibrosarcoma. Conclusions Auto-integration of mtDNA fragments into nuclear genome is a new factor involved in carcinogenesis.  相似文献   

13.
膀胱移行细胞癌中c-erbB-2、p53及p16 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膀胱癌组织中p16、c erbB 2和p5 3蛋白表达与膀胱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和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 75例膀胱癌组织中p16、p5 3及c erbB 2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75例膀胱癌中p16、p5 3及c erbB 2的阳性率分别为 41.3% (31 75 )、44 .0 % (33 75 )和40 0 % (30 75 ) ,p16和c erbB 2蛋白在膀胱癌中的阳性率与肿瘤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有显著意义 (P<0 0 5 ) ,p5 3和c erbB 2阳性率与肿瘤临床分期及转移有密切的关系 (P <0 .0 1)。 77.3% (5 8 75 )肿瘤有上述蛋白的阳性表达 ,其中 5 3.3% (40 75 )的肿瘤同时有多个蛋白的阳性表达。结论 肿瘤的多因素分析比单因素分析更有价值 ,癌基因c erbB 2和抑癌基因p5 3、p16蛋白的表达异常及协同作用在膀胱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金黄地鼠实验性肺气肿肺泡Ⅱ型上皮表面活性物质蛋白(SP)A和B的变化。方法 金黄地鼠气管注入弹性蛋白酶后,分别于注入弹性蛋白酶的30、60和90d处死,肺组织经光镜检查和图像分析后,再行SP-A和SP-B免疫组化染色和形态定量;同时进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注入弹性蛋白酶后第30、60和90d肺平均内衬间隔明显增大(P〈0.01);免疫组化显示注入弹性蛋白酶后30d肺泡Ⅱ型上皮细胞SP-A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氟化钠对切除卵巢 (去势 )大鼠椎骨和胫骨干骺端松质骨的作用。方法 用不脱钙骨切片的形态计量方法和血钙、磷、碱性磷酸酶和骨钙指标 ,检测去势大鼠给氟化钠 (1.0mg kg体重 )后骨吸收、骨形成、骨转换率和骨量的变化。结果 施加氟化钠后对骨吸收无明显抑制作用 ,骨形成明显活跃 ,骨转换率未降低。腰椎椎体松质骨体积百分比为 (18.73%± 3.0 4% )虽高于去势对照组大鼠 (15 .0 7%± 2 .45 % ) ,P <0 .0 5 ,也低于假去势对照组大鼠 (2 2 .44 %± 1.82 % ) ,P <0 .0 5 ;胫骨松质骨体积 (14.30 %± 5 .87% )亦如此 ,虽高于去势对照组大鼠 (8.81%± 2 .6 0 % ) ,P <0 .0 5 ,也低于假去势对照组大鼠 (2 4.87%± 4.0 2 % ) ,P <0 .0 1。结论 氟化钠对去势大鼠的松质骨骨转换率无影响 ,但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骨丢失。  相似文献   

16.
社区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分析正常老化与痴呆的认知功能衰退模式。方法:以队列设计对同一批社区老人在10年内(1987~1997),每隔5年进行一次MMSE检查。本次分析的样本为第一次(1987)和第二次(1992)调查均无痴呆证据,且完成第三次检查者,以1997年的诊断分为痴呆组(124例,DSM-Ⅲ-R)与无痴呆组(1079例),分析两组三次调查及前5年(1987~1992)、后5年(1992~1997)和10年(  相似文献   

17.
电镜冷冻蚀刻技术在肌营养不良症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电镜冷冻蚀刻技术在Duchenne 型肌营养不良症( DMD) 研究中的应用。方法:电镜观察DMD 及正常对照的骨骼肌和红细胞的冷冻蚀刻样品。结果:DMD 患者红细胞与肌细胞一样,其细胞膜中的蛋白颗粒显著减少。结论:①冷冻蚀刻技术有助于DMD 的诊断,其细胞膜存在缺陷;②可取红细胞代替肌组织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18.
腕关节盘的解剖学研究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观察研究腕关节盘的形态及其和周围组织关系。方法:采用20只成人手标本,观察关节盘的形态,附着点的周围骨、软组织结构的关系,对关节盘的附着点作了深入的研究。结果:研究表明腕关节盘位于腕关节的特殊位置,其尺侧附着尺骨茎突和尺骨茎突陷窝两部分,并和桡尺远端侧副韧带存在密切关系。结论:腕关节盘对桡腕关节、桡尺远侧关节稳定性起重要作用,其在尺骨茎突的附着点对尺骨茎突骨折及功能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丘脑的计算机三维重建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用计算机重建丘脑的空间形态与位置,为脑的立体定向手术解剖学基础,方法:对50只整脑100个丘脑作2mm厚的的连续水平切面,运用表面重建法对丘脑进行计算机三维重建;首先对各切面二维 像进行配准与校正,再采用专家辩认核团、基于廓匹配的轮廓接、非线性有理B样条插值等方法手段,精确地重建了丘脑。结果:重建后的丘脑立体图像顺滑、自然、逼真,可任意缩放、旋转、切割。结论:  相似文献   

20.
带血供半腱肌肌腱转位重建膝交叉韧带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为带血供半腱肌肌腱转位重建膝交叉韧带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40侧成人下肢标本上观测半腱肌肌腱形态,血供来源,分支及分布特点:2侧新鲜下肢标本进行模拟术式。结果:半腱肌肌腱长15.1cm、宽0.5cm、、厚0.4cm,a其血供来源于动半腱肌支,膝下内侧动的腱支、腱外周组织血管网动脉和胫前返动脉。结论:半腱肌肌腱与交叉韧带形态相似,有足够的游离长度。血供丰富,为多源性。以半腱肌肌腱转移重起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